英雲夢傳 第04回 托記室引針尋線 得青衣寄玉傳香

關燈
隻恐不得能夠,為何反厭起小生來?”繡翠道:“你休得在此胡言亂語,看我進去禀知夫人,叫你存留不莊。

    ”王雲笑道:“呀,姐姐何必,小生再不講了。

    ”繡翠見王雲風流潇灑,言語溫柔,就覺欲心頓起,也不答王雲,無非臉帶春風,一笑而已。

    王雲寫完了柬帖,遞與繡翠,将他的手輕輕撚了一把,繡翠将身一扭,含笑而去。

    王雲也覺魂消,恨不能通夢雲小姐之音,心中怏怏。

     卻說繡翠自王雲撥動春心之後,時時情切,愁鎖眉尖,奈眼目衆多,不能出去與王雲閑話。

    不與夢雲言及王雲相問之事,一則是夢雲前番發怒,二來恐小姐知之,留愛于王雲,故終不吐露,不幾日,又值端陽佳節。

    吳斌備下船隻,同夫人、小姐并侍婢等去看龍舟,獨有繡翠腹中疼痛,遂未同去。

    王雲恐湖上有人認得,故推辭不去。

    府中隻留二個老仆婦看家,府前一個老門公。

    卻說繡翠少頃腹中疼痛已止,起身行到廚房,老仆婦見了問道:“繡翠姐為何不去看龍舟?”繡翠道:“再莫說起,偏生腹中疼得了不得。

    這樣好龍舟不能去看,我好恨也。

    ”仆婦道:“你到外邊去看看,或者還有人去,你不會同他去?”繡翠道:“也說得有理。

    ”遂進房去換了幾件衣服,又妝妝頭面,忙走到外廂來,見王雲在廳前踱來踱去,是有所思之意,想道:“他為何不去看龍舟?這也奇了!”王雲見繡翠在府中走出,喜從天降,且是打扮得十分俏麗,但見他: 淡羅衫子姣妝,石榴裙罩蓮藏,杏臉生春意,雲鬓堆鴉細光。

    鳳眼,鳳眼,袅袅行來亦香。

     調寄《如夢令》 王雲見繡翠打扮俏俏麗麗,走将出來,見府中又無他人,喜出望外,遂道:“姐姐不去看龍舟,此時出來何往?”繡翠道:“我如今去看龍舟的。

    ”王雲笑道:“此時并無人去,姐姐怎好獨自一人去?莫若小生同了姐姐一觀何如?”繡翠道:“雲相公若去,我随了去。

    ”王雲道:“既如此,可随了我到廂房中去更了衣去。

    ”——此乃王雲之計。

    繡翠亦巴不得到王雲房中玩耍,竟随到房中,王雲見繡翠進了房門,就轉身攔在門口。

    繡翠道:“雲相公不換衣服,反立在門口做甚麼?”王雲笑道:“姐姐你猜一猜看。

    ”繡翠道:“我是猜不着。

    ”王雲見繡翠滿面喜悅之色,就上來摟抱,繡翠道,“雲相公,這為什麼意思?看有人來!”王雲道:“諒此時再無人來。

    姐姐不是無情者,可能樂從?如不見愛,小生亦不敢過強。

    ”繡翠聞言,低頭不語。

    王雲知他情心已動,自覺欲火如焚,不能按捺,随抱繡翠到床上。

    繡翠半推半就,被王雲褪下小衣,滢情勃勃,任王雲所為。

    王雲見繡翠下身光潔如銀,就也意蕩神迷,不能自持。

    王雲出世以來,未曾經過風流情節,初有老嫩之意,怎奈熱情似火,遂輕舉金蓮,微露佳人妙品,安然竟赴陽台。

    繡翠苦楚道:“妾雖下婢,實還處女,望君憐念。

    妾感君風流雅愛,不避恥辱,以身付君,日後休得将妾為滢物。

    ”王雲道:“承姐姐不棄小生,小生焉敢忘情耶?”竟撥花心,慢挑含蕊,繡翠嬌聲婉轉,秋水凝眸。

    正是: 才郎申意,妙齡女,俏細金蓮高綽。

    雲環翠鬓橫眸戲,紅蕊微開驚愕。

    軟玉情投,溫香佳偶,狂鎖雙眉弱。

    羅衣生露,柔聲嬌語堪惜。

    風流俊士欣頤,陽台始作,倒鳳颠鸾莫。

    翻雲覆雨羨和諧,貼口櫻桃時掠。

    蠻腰輕擺,繡體擎聳,交胫恩綢密。

    鮮花殘卻,明宵再約此樂。

     調寄《念奴嬌》 二人雲雨已畢,繡翠起來整好衣妝,向王雲道:“今日賤妾微軀已被君染,但日後不可忘情。

    ”王雲道:“小生承姐姐之情,夢寐不忘,焉敢做薄情郎也!姐姐可知小生之來意否?”繡翠道:“郎之意在心,賤妾如何曉得?”王雲道:“小生到府中來也,不知費了多少神力!得以記室栖身,實心為小姐耳。

    ”繡翠愕然道:“郎君所來在先,知小姐在後,何得謂小姐而至?賤妾茫然不解其故。

    ”王雲道:“此非姐姐可知。

    今日你我情意相投,不妨盡剖衷腸,諒姐姐不露于人前。

    ”繡翠道:“郎君有何衷,不妨細道。

    豈敢走漏消息。

    ”王雲道:“小生去春在姑蘇虎丘遊玩,偶爾遇見小姐,那時姐姐亦在此,有是言乎?”繡翠道:“去年京中下來,小姐在虎丘遊玩果有此事,郎君有心,妾等無意。

    怎生就知其名,訪到這裡來?”王雲道:“那裡就這等容易?小生見了小姐之後,回家去一病幾乎不起。

    ”繡翠道:“真為空相思也,後來卻又如何?”王雲道:“今歲二月中,小生到天竺進香,巧巧又遇見小姐。

    ”繡翠道:“可為巧之至矣。

    ”王雲道:“正在寺中相遇,誰知被香會沖散,可為巧而不巧。

    姐姐可記得?”繡翠道:“不錯,果然有香會來,我們同小姐轉出别門回家的。

    ”王雲道:“幸喜小姐遺下一方绫帕,是小生獲得,方知小姐之芳名。

    名雖知道,終不曉誰家淑秀,朝夕令人懷想。

    無如奈何,幸而天假其便:小生一日去訪友,在路途中偶有二媒婆議論府中擇婿之事,故此方知,才得訪着。

    以進身記室之引,實望小姐之姻事。

    ”繡翠道:“原來郎君有許多委曲,又如此相巧。

    不負郎君求美之虔,偏是小姐所遺绫帕是郎君拾得。

    前二月中,小姐不見了此方绫帕,尋得個意休不意休,幸郎君拾去,也不枉此遺。

    為何郎君不請媒妁求之,以為記室進身耶?”王雲道:“姐姐有所不知,小生豈不願?隻恐你家老爺嫌門戶不對;二則小生才疏學淺,一介寒儒,不能為小姐之配。

    那時亵渎,反成其怒,故進身記室,訪得小姐有憐才之真心,事有可望,那時再以媒妁求之,豈非兩全其美?此番舉動,亦不為癡心妄想矣。

    ”繡翠道:“郎君之論,果成金石。

    觀君之貌,甚是不凡,諒其才情自能通徹,何得自謙學淺?”王雲道:“前小生在天竺進香,偶爾興發,題一首詩在牆,少頃有人和在後面,細觀字迹,好似小姐之筆,不知可是否?”繡翠道:“是雖是,郎君之言可為脫節:郎君曾未面會過,小姐未嘗有字迹與君,何以知小姐之筆迹?”王雲笑道:“姐姐所駁,卻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