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雲夢傳 第13回 辭月老春園計會 懇冰人繡戶佳期
關燈
小
中
大
想這樣一個老兒,倒生花枝般的一個女兒,莫非是拐來的?”白從道:“那也不管他,我們隻要騙得到手就是。
”刁奉道:“既有定止,怕他起上天去不成!”二人遂看了龍舟回去,定計要騙不題。
且說這漁舟女子,你道是誰?就是繡珠。
自從那年跟着者漁翁飄泊江湖,打魚為活。
這老漁見繡珠聰明,欲與擇婿,見繡珠執意不允,也就丢開。
這老漁又打了些魚-之類,又到京口街上去賣,巧巧從白從店前過。
白從看見老漁,便叫道:“拿魚來!”老漁聽得要魚,就提着進店問道:“相公要甚麼魚?”白從道:“你這些魚我總要你的,該多少銀子?”老漁道:“這些魚隻賣二錢銀子。
”白從道:“二錢銀子卻不多。
你這老人家偌大年紀,還上街賣魚,何不叫你令郎來賣?”老漁漢道:“相公,老兒連女兒也無,那裡來的兒子?”——所以老漁是個老實人,不識引逗之言——白從道:“我聽見人說,你船有個女兒,怎麼說沒有?”老漁道:“這是我承繼的一個女兒,算得什麼數?”白從笑道:“這句話有些荒唐,那有個女兒肯承繼與你?”老漁道:“相公料事無差,卻是小老兒在江中打魚救起來的。
”白從假意驚道:“大江之中,那裡來的女子?”老漁道:“這女子本是武林吳府中之婢子,叫做繡珠,同着他家夫人、小姐上京,在江被盜,因不見了小姐,此女亦投江自死。
也是他陽數未絕,随流推至船邊,被我救起來,認我為父的。
”白從聞得此言,滿心歡喜,遂稱了二錢銀子,打發老漁回去訖。
少頃,刁奉在城中回來,見白從笑容滿面,遂問道:“白兄這般光景,必有個巧事。
”白從道:“并無别的巧事,就是前漁舟上的心事,我已打聽着實了,誰知就是吳文勳家的婢女,是那年投江的,豈不是機會?”刁奉道:“有這等巧事?是便是了,但何謀可就?”白從道:“隻消如此如此,大事濟矣。
”刁奉聞言,口稱妙計。
不說二人定計行事,且說繡珠在舟中思想小姐,自料今生未必有相見之期。
正在那裡垂淚,隻見一隻快船搖近船來,一個男子道:“呀,繡珠姐原來在這裡,叫我們那裡不尋到。
”又有一婆子道:“這個就是繡珠姐麼?”男子道:“正是。
”這婆子道:“夢雲小姐已經于歸王雲老爺了,訪得姐姐被漁舟救養,今泊舟在此,命我同趙大哥來尋你,一連尋問這幾日,全無下落,不期今日遇巧。
繡珠姐可過船來。
”繡珠聞言,歡喜無及,道:“小姐在那裡?”這人道:“前面。
”繡珠道:“少緩,待我繼父來,說聲好去。
”婆子道:“王老爺的船泊在京口,尚還不開。
姐姐去了,等他來便了。
”隻因繡珠要見小姐心重,一時被惑,竟過船來。
搖動雙橹,直望維楊進發,繡珠在舟中猛然想起道:“罷了罷了,我又墜入人計中了!小姐不知在何處,怎得就叫人到江中來尋我?就來尋我,難道一個熟人也沒有?今事已至此,隻好由命。
”不半日,已揚州在目,就将船泊了。
你道此船卻是何人?就是白從、刁奉設下此計,刁奉無須,假扮婦人,二人哄繡珠來,要賣在揚州院中,白從就上岸到院中來會龜兒,講定身價銀一百二十兩,遂寫了文契,即着小轎到船上擡人。
繡珠看見轎來,遂問道:“你們說小姐船就泊此間,為何行了半日還不見,又停在這裡?”白從道:“姐姐,王老爺同小姐賃了房子,住在這裡,這轎就是來接你的。
”繡珠半信不信,隻得上轎,一直擡進院中。
出了轎,龜子鸨兒看見繡珠生得标緻,歡喜不了。
繡珠見此光景不好,就問道:“小姐在那裡?”鸨兒笑道:“那有什麼小姐!方才這是兩個鎮江人,将你賣在我院中了,難道你不認得他麼?自今以後要從我院中規矩。
若受教便罷,若不受教,就要受責。
”繡珠聞言,大哭不已道:“奴是清白之女,豈肯身入煙花?甯死不從!”遂就尋死覓活。
鸨兒因他初來,不輕自動刑,晚間叫幾個妹妹們來相勸,以此又将月餘的光景,鸨兒叫繡珠接客,繡珠全然不睬。
鸨兒那時性發,将皮鞭終日敲打,繡珠哭告道:“任你打死,我身不欲。
”這鸨兒打得也無興了,隻得停止。
卻說白從、刁奉賣了銀子,仍回京口生理不題。
卻說老漁那日賣魚回來,至船中不見繡珠,老漁連叫數聲“女兒”,不見有人答應,前後艙内也尋不見,大驚道:“我女兒那裡去了?”所問鄰船,俱言不知。
老漁垂淚測道:“若是被人來拐去,諒來拐他不動。
或是跟人逃走,我看此女卻又不是這等人,一定還是投江死了。
”這老漁不見了繡珠,終日悲傷,無個月之間,一病身亡。
衆漁船見他無兒無女,就将他船換了棺木,殓葬了老漁不題。
卻說錢祿在京候選,巧巧江都刺史任亡,王雲代他力薦,聖上喜允,就點為揚州刺史,刻日起程赴任。
錢祿謝過聖恩,又謝别了王雲并衆同年,起程南下,命大船在後緩行,自坐小舟,先往江都私行察訪民情。
一日行到陳家院前,龜子認是嫖客,忙忙的道:“請相公裡面奉茶。
”錢祿曉得是個大院,遂走到裡面,見多少妖燒脂粉的女子上前來,你扯我拽,奉茶的奉茶,甚為熟識,怪不得富家子弟迷戀其中。
錢祿坐下,問長問短,講了一會兒。
少頃,鸨兒出來,見了錢祿,便問道:“相公尊姓大名?貴處是那裡?”錢祿不便說出真名實姓,遂說假姓名道:“我姓趙名和,浙省人氏。
”鸨兒道:“有何貴幹到敝府來?”錢祿道:“一則到此置些貨物,二來久慕青樓名地,故來一訪。
”鸨兒聽說是買貨客商,就滿面堆下笑來,道:“趙相公,老妪這裡粉頭也有幾個,聽憑相公選愛。
”正說話之間,隐隐聽得哭聲,甚是慘凄,遂問鸨兒道:“緣何有悲泣之聲?”鸨兒答道:“實不瞞相公說,近日因新買了一個粉頭,倒有幾分姿色。
不料這丫頭性僻,不依我院中形景,不肯接客,終日啼哭。
今相公到此,或者有些緣分,梳籠了我這女兒罷。
”錢祿道:“他甯死不從,何以使得?”又想道:“其女必然良家之女,埋沒煙花,待我去看來。
”遂向鸨兒道:“媽媽,可帶小生一見如何?”鸨兒聞言喜道:“老妪是樂從,但是這丫頭見了人就要尋死拼命,除非相公一人自去。
若見相公這樣風流品格,看上了也不可知。
”錢祿依言,鸨兒引路到廂樓前,叫了這幾個做伴的下來,錢祿自己度上樓去。
隻因錢祿這一會繡珠,有分教:賊子無邊之禍,青衣萬分之緣。
正是: 禍福無門本自招,蒼天數定豈相饒。
他年義女成連理,不負青衣身赴潮。
畢竟錢祿來看繡珠,怎生說話,且聽下回分解——
”刁奉道:“既有定止,怕他起上天去不成!”二人遂看了龍舟回去,定計要騙不題。
且說這漁舟女子,你道是誰?就是繡珠。
自從那年跟着者漁翁飄泊江湖,打魚為活。
這老漁見繡珠聰明,欲與擇婿,見繡珠執意不允,也就丢開。
這老漁又打了些魚-之類,又到京口街上去賣,巧巧從白從店前過。
白從看見老漁,便叫道:“拿魚來!”老漁聽得要魚,就提着進店問道:“相公要甚麼魚?”白從道:“你這些魚我總要你的,該多少銀子?”老漁道:“這些魚隻賣二錢銀子。
”白從道:“二錢銀子卻不多。
你這老人家偌大年紀,還上街賣魚,何不叫你令郎來賣?”老漁漢道:“相公,老兒連女兒也無,那裡來的兒子?”——所以老漁是個老實人,不識引逗之言——白從道:“我聽見人說,你船有個女兒,怎麼說沒有?”老漁道:“這是我承繼的一個女兒,算得什麼數?”白從笑道:“這句話有些荒唐,那有個女兒肯承繼與你?”老漁道:“相公料事無差,卻是小老兒在江中打魚救起來的。
”白從假意驚道:“大江之中,那裡來的女子?”老漁道:“這女子本是武林吳府中之婢子,叫做繡珠,同着他家夫人、小姐上京,在江被盜,因不見了小姐,此女亦投江自死。
也是他陽數未絕,随流推至船邊,被我救起來,認我為父的。
”白從聞得此言,滿心歡喜,遂稱了二錢銀子,打發老漁回去訖。
少頃,刁奉在城中回來,見白從笑容滿面,遂問道:“白兄這般光景,必有個巧事。
”白從道:“并無别的巧事,就是前漁舟上的心事,我已打聽着實了,誰知就是吳文勳家的婢女,是那年投江的,豈不是機會?”刁奉道:“有這等巧事?是便是了,但何謀可就?”白從道:“隻消如此如此,大事濟矣。
”刁奉聞言,口稱妙計。
不說二人定計行事,且說繡珠在舟中思想小姐,自料今生未必有相見之期。
正在那裡垂淚,隻見一隻快船搖近船來,一個男子道:“呀,繡珠姐原來在這裡,叫我們那裡不尋到。
”又有一婆子道:“這個就是繡珠姐麼?”男子道:“正是。
”這婆子道:“夢雲小姐已經于歸王雲老爺了,訪得姐姐被漁舟救養,今泊舟在此,命我同趙大哥來尋你,一連尋問這幾日,全無下落,不期今日遇巧。
繡珠姐可過船來。
”繡珠聞言,歡喜無及,道:“小姐在那裡?”這人道:“前面。
”繡珠道:“少緩,待我繼父來,說聲好去。
”婆子道:“王老爺的船泊在京口,尚還不開。
姐姐去了,等他來便了。
”隻因繡珠要見小姐心重,一時被惑,竟過船來。
搖動雙橹,直望維楊進發,繡珠在舟中猛然想起道:“罷了罷了,我又墜入人計中了!小姐不知在何處,怎得就叫人到江中來尋我?就來尋我,難道一個熟人也沒有?今事已至此,隻好由命。
”不半日,已揚州在目,就将船泊了。
你道此船卻是何人?就是白從、刁奉設下此計,刁奉無須,假扮婦人,二人哄繡珠來,要賣在揚州院中,白從就上岸到院中來會龜兒,講定身價銀一百二十兩,遂寫了文契,即着小轎到船上擡人。
繡珠看見轎來,遂問道:“你們說小姐船就泊此間,為何行了半日還不見,又停在這裡?”白從道:“姐姐,王老爺同小姐賃了房子,住在這裡,這轎就是來接你的。
”繡珠半信不信,隻得上轎,一直擡進院中。
出了轎,龜子鸨兒看見繡珠生得标緻,歡喜不了。
繡珠見此光景不好,就問道:“小姐在那裡?”鸨兒笑道:“那有什麼小姐!方才這是兩個鎮江人,将你賣在我院中了,難道你不認得他麼?自今以後要從我院中規矩。
若受教便罷,若不受教,就要受責。
”繡珠聞言,大哭不已道:“奴是清白之女,豈肯身入煙花?甯死不從!”遂就尋死覓活。
鸨兒因他初來,不輕自動刑,晚間叫幾個妹妹們來相勸,以此又将月餘的光景,鸨兒叫繡珠接客,繡珠全然不睬。
鸨兒那時性發,将皮鞭終日敲打,繡珠哭告道:“任你打死,我身不欲。
”這鸨兒打得也無興了,隻得停止。
卻說白從、刁奉賣了銀子,仍回京口生理不題。
卻說老漁那日賣魚回來,至船中不見繡珠,老漁連叫數聲“女兒”,不見有人答應,前後艙内也尋不見,大驚道:“我女兒那裡去了?”所問鄰船,俱言不知。
老漁垂淚測道:“若是被人來拐去,諒來拐他不動。
或是跟人逃走,我看此女卻又不是這等人,一定還是投江死了。
”這老漁不見了繡珠,終日悲傷,無個月之間,一病身亡。
衆漁船見他無兒無女,就将他船換了棺木,殓葬了老漁不題。
卻說錢祿在京候選,巧巧江都刺史任亡,王雲代他力薦,聖上喜允,就點為揚州刺史,刻日起程赴任。
錢祿謝過聖恩,又謝别了王雲并衆同年,起程南下,命大船在後緩行,自坐小舟,先往江都私行察訪民情。
一日行到陳家院前,龜子認是嫖客,忙忙的道:“請相公裡面奉茶。
”錢祿曉得是個大院,遂走到裡面,見多少妖燒脂粉的女子上前來,你扯我拽,奉茶的奉茶,甚為熟識,怪不得富家子弟迷戀其中。
錢祿坐下,問長問短,講了一會兒。
少頃,鸨兒出來,見了錢祿,便問道:“相公尊姓大名?貴處是那裡?”錢祿不便說出真名實姓,遂說假姓名道:“我姓趙名和,浙省人氏。
”鸨兒道:“有何貴幹到敝府來?”錢祿道:“一則到此置些貨物,二來久慕青樓名地,故來一訪。
”鸨兒聽說是買貨客商,就滿面堆下笑來,道:“趙相公,老妪這裡粉頭也有幾個,聽憑相公選愛。
”正說話之間,隐隐聽得哭聲,甚是慘凄,遂問鸨兒道:“緣何有悲泣之聲?”鸨兒答道:“實不瞞相公說,近日因新買了一個粉頭,倒有幾分姿色。
不料這丫頭性僻,不依我院中形景,不肯接客,終日啼哭。
今相公到此,或者有些緣分,梳籠了我這女兒罷。
”錢祿道:“他甯死不從,何以使得?”又想道:“其女必然良家之女,埋沒煙花,待我去看來。
”遂向鸨兒道:“媽媽,可帶小生一見如何?”鸨兒聞言喜道:“老妪是樂從,但是這丫頭見了人就要尋死拼命,除非相公一人自去。
若見相公這樣風流品格,看上了也不可知。
”錢祿依言,鸨兒引路到廂樓前,叫了這幾個做伴的下來,錢祿自己度上樓去。
隻因錢祿這一會繡珠,有分教:賊子無邊之禍,青衣萬分之緣。
正是: 禍福無門本自招,蒼天數定豈相饒。
他年義女成連理,不負青衣身赴潮。
畢竟錢祿來看繡珠,怎生說話,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