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雲夢傳 第11回 聞兇耗書生下第 強逼嫁寨女離山

關燈
詩曰: 南宮遭點額,意在夢中求。

     義友無他意,江湖浪迹浮。

     話說悟真看見夢雲在路旁啼哭,上前問道,“小娘子,獨自一人在此啼哭為何?”夢雲見是一個老尼,遂住了哭,說道:“承師父垂問,隻是苦衷一言難盡!”遂将上京被盜,遇真人救至此地的說話,細細述了一遍。

    悟真道:“原來就是吳小姐,老尼眼目花了,一時不能識辨,多有得罪。

    ”夢雲細将這老尼一看,道:“師父好象敝處福雲庵中悟真師父。

    ”悟真道:“老尼正是,今秋同慧空小徒才遷到護雲庵中來的,既然如此,請小姐且到小庵再作計較。

    ”悟真遂去扶起夢雲,二人一同來到庵前。

    悟真叩門,慧空出來開門,見是師父回來,遂問道:“師父去不多時,為何就轉來了?”悟真道:“因遇見一位稀客,故此同來。

    ”慧空聽說稀客,仔細一看,見是吳小姐,就吃了一驚,道:“小姐為何得到此地?”悟真道:“且拴上門,到裡面去講。

    ”慧空同夢雲到内廂房裡,二人草草見禮坐下,慧空問其來由,夢雲道其始末,慧空歎道:“小姐吃了苦了!這也是天緣有定,神仙才送小姐到小庵。

    若仍送在夫人處,還恐有他變。

    今小姐且住小庵,訪問着夫人的下落,冉尋歸計;或待王郎成名之日,奉旨歸娶,那時就是小姐團圓,小尼也有風光。

    ”夢雲道:“蒙賢師徒之雅愛,何能報效?”慧空遂喚女童取水來與小姐梳洗,夢雲梳洗畢慧空又取出幾件衣服與夢雲換了,當下又收拾蔬飯用過。

    原來本庵中老尼在秋末已經去世,仍是他師徒三衆。

    夢雲住在庵内,細觀此庵,倒也不俗,但見那: 門迎綠水,寂靜無尋春之客;戶繞喬松,幽閑有可玩之花。

    蓮台金象,光輝不沾塵垢;殿宇玲珑,彩幡常襲香風。

    聽鳥語,好似笙歌乍鳴而乍歇;看蝶舞,猶如玉闆或翻而或覆。

    鬥室湘簾,房帏最美;修竹臨窗,綠陰缭繞。

    僧家趣,老梅襲座,白蕊浮香佛院清,擺設着古獸爐、孔雀瓶、端方硯、積經書,真是無憂自在;挂幾幅羲之字、摩诘畫、七弦琴、拂塵帚,果然壁上清高。

    羅列笙箫魚鼓,整齊衣缽袈裟。

    紙帳無情卷,明幾有怨詞。

    說不盡多少神仙景緻,勝過了蓬萊阆苑家。

     夢雲看不盡庵中景緻,清雅不凡,晚間與慧空對榻住在庵中,也還合式,就是挂念着母親、兄弟,日有所感。

    幸有慧空相勸,或是尋花覓句,兩兩酬和,又少遣愁懷,夢雲倒也心安不題。

     卻說王雲同張蘭在京讀書,度過殘冬,又将是二月初旬,打點文場鏖戰。

    一日同張蘭到街坊閑步,聞得人言:“兵部侍郎吳斌家眷進京,在江西被了盜,連小姐也搶了去,逼死了一個丫頭,府、縣官為了這盜案也壞了,你道利害不利害?”王雲聽見此言,猶如劈頭打了一個霹靂,問那人道:“老兄,此事可确否?”那人道:“怎麼不确?京中是那個不知?”王雲聽了,連聲歎氣,再問幾人,說來也是一樣,就潸然淚下。

    張蘭道:“清霓兄與吳老先生不過賓主之誼,強盜打劫亦是定數,何得如此之恸?”王雲道:“長兄不知弟的緣由,到寓所再當細剖。

    ”二人遂回至寓所,王雲就将吳府始末細說了一遍。

    張蘭笑道:“清霓兄真好穩口,原來在浙有此好處,故而留戀他鄉。

    今番颠沛,好事無憑,兄且耐煩。

    世間佳人亦有,再當訪求。

    ”王雲道:“弟遍遊江浙,能見幾個佳人?”說罷,竟倒在床上大哭不已,道:“我那小姐呵,你乃貞烈之人,諒情必喪強徒之手。

    我王雲好沒福也!有一日拿着強徒碎屍萬段,方出我心中之氣!”張蘭勸道:“清霓兄不要癡情,試期已近,打點去奪魁元,莫以小事挂懷。

    若是一朝榮貴,何愁無一佳人。

    ”王雲歎道:“縱然能再遇佳人,那有吳小姐的德性?”張蘭道:“兄觀天下,何得甚小。

    倘若再遇,亦是一樣情腸。

    目下兄是已遇之情。

    ”王雲那裡丢得開這個癡情,朝夕隻以吳小姐在念,那裡想着功名。

    不覺試期已到,張蘭同王雲入場,就是王雲勉強,一心隻将夢雲挂在心上,那有心于文字。

    三場已畢,到揭曉之日,二人去看,隻有張蘭中在八十一名,王雲落榜。

    張蘭道:“這總是兄心有二用,所以下第。

    ”王雲道:“不第倒也罷了。

    ”二人仍回寓中,張蘭卻有報錄的來吵鬧讨賞,王雲靜悄悄隻是睡。

    張蘭殿了三甲十二名,寓在京中候選。

    有王雲别了張蘭,同錦芳回南,竟不往蘇州,竟上江西南昌府住下,緝訪夢雲不題。

     卻說吳斌出使封王回來,一路好不興頭。

    聖上聽得吳斌還朝,遂着百官迎接進城,當下到金階複命,聖〔上〕龍顔大悅,敕封文華殿大學士,恩封三代,又賜黃金彩緞。

    吳斌謝恩退朝,百官齊與吳斌慶賞。

    文安遂同吳斌至府中叙叙闊别之情,又将去歲接家眷,途中被盜,又搶去夢雲侄女,至今未獲強人,一一說與吳斌,吳斌聞言雖惱,不好形之于色,隻得道:“這也是大數——原來家眷在京!”遂進去通報。

    夫人聽得報說老爺回來,遂出來相見,各各垂淚。

    夫人道:“恭喜老爺還朝。

    别去四載,就須鬣皓然了。

    可憐夢雲孩兒被盜搶去,至今并無下落,料然必死。

    ”遂說着就雙抛珠淚。

    吳斌道:“事已至此,夫人挂懷無用。

    ”吳璧遂走過來拜見了父親,問過安就侍立于側。

    吳斌道:“我兒還是青衿,諒是避臧氏之威。

    ”吳璧道:“正是。

    ”夫人遂叫吳珍過來道:“與你爹爹拜揖。

    ”吳珍上前叫道:“爹爹,孩兒拜揖。

    ”吳斌看見喜道:“文郎如此長成了!”就是不見夢雲,心中慘然。

    又請出長嫂來,相見畢,就在文安府中住了幾日,心上也不願為官,奏聞聖上,言:“臣年雖未邁,常多疾病,望賜還鄉。

    ”吳文安亦上本告老,聖上俱各不準。

    竟連上三次,聖上批道:“告老告病一概不準。

    給假三年,期滿赴京複任。

    ”二人謝恩退出。

    次日就起程,各官餞送,無有不來趨奉者,獨是臧瑛父子不服氣,亦不得不然。

    吳斌弟兄兩人家眷一路風光。

    一日舟至江西,夫人思想夢雲,竟恸哭不止。

    吳斌解勸道:“這是我長兄為好,誰知反成其拙。

    ”文安在旁聽得,又歎惜又沒趣。

    不說舟行在路,不幾日已到浙江,文安搬往舊宅去住不題。

     卻說吳斌到家,衆親朋俱來賀喜,接連鬧了幾日,祭過祖,一日閑暇無事,向夫人道:“大孩兒尚未聯姻,如有相宜人家,也要與他尋親才好。

    ”夫人道:“也該與他完娶了。

    ”吳斌遂命家人叫了一個媒婆來,媒婆進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