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雲夢傳 第10回 赴秋闱儒生登榜 進京都難女逢仙
關燈
小
中
大
兄何往。
”萬鶴道:“小弟昨目路遇秀芝兄,又被友人邀去閑遊,故此失迎長兄。
”王雲道:“豈敢。
今歲秋場,二兄幾時起程?小弟當附舟。
”張蘭道:“記得江中遭禍,不覺又是三年了。
我們三人自然同行。
”王雲道:“還有兩位武林朋友,亦要附舟。
”萬鶴道:“姓甚名誰?”王雲道:“一姓錢名祿,字春山;一姓何名霞,字瑞麟,總是灑落朋友。
”張蘭道:“如此更妙,今已是五月初旬了,就要起程才好,不宜再遲了。
”王雲道:“就行最妙,但不知武林這兩位在何日才到?”張蘭道:“好個好候這二人,待他們一到就起程便了。
”說罷,二人遂起身别去。
又隔有兩三日,錦芳進來禀道:“浙江錢、何二位相公到了。
”王雲聞言,忙整衣出來迎接,接至廳上,揖罷分賓主坐下。
王雲打一躬道:“外日小弟在貴府屢叨隆愛,謝不能盡。
”錢、何二人亦打一躬道:“弟等今日輕造貴府,甚是不安。
”王雲道:“二位長兄,說此客話,就不相契了。
”錢、何二人問道:“兄的行期在于何日?”王雲道:“前日有二位敝友亦欲北上,在舍下言過,隻候二兄一到便行。
”錢祿道:“如此就是明日行罷。
”王雲道:“忙也不在一時,還要留二位長兄一日,少盡地主之心。
”何霞道:“後會正有,何必在這幾日中。
況且程途遙遠,路上恐有耽誤。
”錢祿道:“瑞麟兄言之有理,清霓兄不必多情。
”王雲道:“如此竟遵二兄之命,隻是得罪了。
”何霞道:“豈敢。
”王雲遂喚錦芳去請張、萬兩位相公,錦芳領命而去。
少刻二人來到,各各相見坐下,通名已畢,五人叙譚有興。
須臾擺下酒肴,相邀入席,五人歡飲至暮,約定明早起程,各各散去。
次日,五人各帶家人、書箱、行李,集至河下,一同登舟,開船進發,直至湖廣,重登陸路而進,說不盡途中的跋涉。
來到京中,尋了寓處,已是七月将盡。
五人在寓中也不讀書,逐日去遊玩。
不覺考期已到,五人入場,到第三場考畢。
揭曉之日,五人去看,王雲高高中在第一名解元,張蘭中在三十二名,萬、錢、何三人落榜。
三人恭喜張、王二人,王雲道:“三位長兄的文才超于小弟等,試官不取,可為無眼力矣。
”錢祿道:“功名遲早,焉能強勉?”張蘭道:“春山兄之論确然。
”五人回寓,報錄的來報了,張、王二人去參主考,謝房師,打發人往家中去報信。
二人就在京中賃了寺院裡的閑房讀書,隻等明春會試。
錢、何、萬三人别了張、王二人回南,俱各不題。
卻說臧新自從刁奉失落了绫帕,後來刁奉依舊出來,臧新埋怨了幾句,也則索罷了。
臧新聞得王雲在吳府中處館,心中甚為不然,想他拾得绫帕,自然曉得夢雲,倘他成就這頭親事,豈不便宜了這畜生?欲待要去套他的口氣,怎奈不好上吳家的門。
事在兩難,也覺無法,後來冷淡了,也就罷休,隔有二年,聞得王雲已辭館回蘇,又叫白從去打聽消息,未曾說起親事,方才放心。
臧瑛有書來,叫臧新上京科試,臧新要謀夢雲的心重,那裡肯上京去。
卻說白從、刁奉受了臧新之托,向年又曾說包在他身上,謀成夢雲親事,故此終日在吳府左近打聽。
卻說吳文安為官清正,兩年内升到總台,聖上聞知治民清廉,欽诏進京,授吏部左侍郎之職。
想起兄弟文勳封王出使外國,不知何年才能回家,有家在浙,侄兒軟弱,常被惡宦欺淩,又不上京應試,有許多不便,莫若修書一封,着家丁去迎接兄弟的家眷到京同住,有何不可?遂修了書,次日就差家丁星速南下。
家丁領命,當日起程,在路曉行夜宿,一日到了武林,問着吳府,将書傳遞去内宅。
吳璧遂将書看過,就喚家人打發京中來人的酒飯,一面袖書進後堂,送與夫人看。
夫人細細将書看過,道:“承文安伯美意甚好,隻是程途遙遠,又兼不服北地水上,如何是好?”吳璧道:“母親不服水土,也還容易,孩兒想,爹爹未知幾時還朝,孩兒終不能進京科試,論理去的才是。
”夫人道:“既然如此,聽憑我兒擇吉起身便了。
”吳璧見母親應允,遂打點船隻不題。
且說白從、刁奉常在吳府前察聽,聞得吳宅家眷上京,想出一條妙計,歡喜無限,竟到臧府中來會臧新說話。
臧新見了白從,發話道:“老白,你天天來說計策,日日來道機會,怎麼這兩三年了,并無一個計策?明明騙我,好生可惡!”白從陪笑道:“大爺不要性急,如今已有一條妙計在此,我今日為此而來。
”臧新聞言,回嗔作喜道:“老白,有何妙計?快些說來。
”白從附耳低言道:“隻消如此如此,這般這般,大事成矣。
”臧新道:“計策雖好,倘若其女不從,如之奈何?”白從道:“這個請放心,自古女子水性楊花,若是不從,可慢慢的勸他,自然順了。
”臧新信以為實,就叫白從、刁奉暗暗打點行事不題。
且說吳斌家眷擇吉登舟,一路無話。
一日舟泊江右,是小春望日,一輪明月當窗。
夢雲在舟見景生情,又想着王雲去科試,不知可在榜,就有許多情思,因歎道:“暮光凝而明月清,舟次人兒鄉思濃。
”吳璧聞言:“賢妹起思鄉之念矣。
”夢雲道:“夜靜月明,煙光濃淡,土音又異,怎不令有鄉思之意?”吳璧道:“賢妹之言極是。
但是為人不過行權,到此時不得不然。
”叙話之間,丫頭擺下晚膳來,吳璧道:“賢妹對此明月,不可不賞。
與賢妹相飲三杯,以解思鄉之念。
”夢雲道:“長兄有興,小妹自當奉陪。
”夫人飲了幾杯,就不飲了,吳璧竟開懷暢飲,夢雲亦多飲了幾杯。
夜膳畢,各備安寝。
方交半夜時分,隻聽得一片響聲,打入艙來。
夫人驚醒,急喚家人。
吳璧醒來,驚得魂不附體。
夢雲醒來,隻見許多人明火執杖,已知是強人,急忙穿了衣服。
吳璧唬得話也說不出,蹭倒在半邊。
家人内有膽大的喝道:“衆位不要羅唣,我們是兵部吳老爺的家眷進京,舟中并無财物,驚了夫人、小姐,與你們不得幹休!”強人聞言,将刀背打那家人,罵道:“瞎眼的忘八羔子!咱們就是當今老李也不怕,莫說甚麼兵部!既有小姐,可獻來,好做壓寨夫人。
叫孩子們搶!”衆強人一齊過去,搶了夢雲過船,又拿了些細軟之物,揚帆而去。
此時雖有鄰船,見是大盜,誰來救護。
夫人與吳譬見強人搶了夢雲去,夫人大哭,埋怨吳文安來。
不然如何遭此大禍。
吳譬亦淚下,勸夫人道:“母親,事已至此,不用過于悲傷,明日到南昌府去追捕強人
”萬鶴道:“小弟昨目路遇秀芝兄,又被友人邀去閑遊,故此失迎長兄。
”王雲道:“豈敢。
今歲秋場,二兄幾時起程?小弟當附舟。
”張蘭道:“記得江中遭禍,不覺又是三年了。
我們三人自然同行。
”王雲道:“還有兩位武林朋友,亦要附舟。
”萬鶴道:“姓甚名誰?”王雲道:“一姓錢名祿,字春山;一姓何名霞,字瑞麟,總是灑落朋友。
”張蘭道:“如此更妙,今已是五月初旬了,就要起程才好,不宜再遲了。
”王雲道:“就行最妙,但不知武林這兩位在何日才到?”張蘭道:“好個好候這二人,待他們一到就起程便了。
”說罷,二人遂起身别去。
又隔有兩三日,錦芳進來禀道:“浙江錢、何二位相公到了。
”王雲聞言,忙整衣出來迎接,接至廳上,揖罷分賓主坐下。
王雲打一躬道:“外日小弟在貴府屢叨隆愛,謝不能盡。
”錢、何二人亦打一躬道:“弟等今日輕造貴府,甚是不安。
”王雲道:“二位長兄,說此客話,就不相契了。
”錢、何二人問道:“兄的行期在于何日?”王雲道:“前日有二位敝友亦欲北上,在舍下言過,隻候二兄一到便行。
”錢祿道:“如此就是明日行罷。
”王雲道:“忙也不在一時,還要留二位長兄一日,少盡地主之心。
”何霞道:“後會正有,何必在這幾日中。
況且程途遙遠,路上恐有耽誤。
”錢祿道:“瑞麟兄言之有理,清霓兄不必多情。
”王雲道:“如此竟遵二兄之命,隻是得罪了。
”何霞道:“豈敢。
”王雲遂喚錦芳去請張、萬兩位相公,錦芳領命而去。
少刻二人來到,各各相見坐下,通名已畢,五人叙譚有興。
須臾擺下酒肴,相邀入席,五人歡飲至暮,約定明早起程,各各散去。
次日,五人各帶家人、書箱、行李,集至河下,一同登舟,開船進發,直至湖廣,重登陸路而進,說不盡途中的跋涉。
來到京中,尋了寓處,已是七月将盡。
五人在寓中也不讀書,逐日去遊玩。
不覺考期已到,五人入場,到第三場考畢。
揭曉之日,五人去看,王雲高高中在第一名解元,張蘭中在三十二名,萬、錢、何三人落榜。
三人恭喜張、王二人,王雲道:“三位長兄的文才超于小弟等,試官不取,可為無眼力矣。
”錢祿道:“功名遲早,焉能強勉?”張蘭道:“春山兄之論确然。
”五人回寓,報錄的來報了,張、王二人去參主考,謝房師,打發人往家中去報信。
二人就在京中賃了寺院裡的閑房讀書,隻等明春會試。
錢、何、萬三人别了張、王二人回南,俱各不題。
卻說臧新自從刁奉失落了绫帕,後來刁奉依舊出來,臧新埋怨了幾句,也則索罷了。
臧新聞得王雲在吳府中處館,心中甚為不然,想他拾得绫帕,自然曉得夢雲,倘他成就這頭親事,豈不便宜了這畜生?欲待要去套他的口氣,怎奈不好上吳家的門。
事在兩難,也覺無法,後來冷淡了,也就罷休,隔有二年,聞得王雲已辭館回蘇,又叫白從去打聽消息,未曾說起親事,方才放心。
臧瑛有書來,叫臧新上京科試,臧新要謀夢雲的心重,那裡肯上京去。
卻說白從、刁奉受了臧新之托,向年又曾說包在他身上,謀成夢雲親事,故此終日在吳府左近打聽。
卻說吳文安為官清正,兩年内升到總台,聖上聞知治民清廉,欽诏進京,授吏部左侍郎之職。
想起兄弟文勳封王出使外國,不知何年才能回家,有家在浙,侄兒軟弱,常被惡宦欺淩,又不上京應試,有許多不便,莫若修書一封,着家丁去迎接兄弟的家眷到京同住,有何不可?遂修了書,次日就差家丁星速南下。
家丁領命,當日起程,在路曉行夜宿,一日到了武林,問着吳府,将書傳遞去内宅。
吳璧遂将書看過,就喚家人打發京中來人的酒飯,一面袖書進後堂,送與夫人看。
夫人細細将書看過,道:“承文安伯美意甚好,隻是程途遙遠,又兼不服北地水上,如何是好?”吳璧道:“母親不服水土,也還容易,孩兒想,爹爹未知幾時還朝,孩兒終不能進京科試,論理去的才是。
”夫人道:“既然如此,聽憑我兒擇吉起身便了。
”吳璧見母親應允,遂打點船隻不題。
且說白從、刁奉常在吳府前察聽,聞得吳宅家眷上京,想出一條妙計,歡喜無限,竟到臧府中來會臧新說話。
臧新見了白從,發話道:“老白,你天天來說計策,日日來道機會,怎麼這兩三年了,并無一個計策?明明騙我,好生可惡!”白從陪笑道:“大爺不要性急,如今已有一條妙計在此,我今日為此而來。
”臧新聞言,回嗔作喜道:“老白,有何妙計?快些說來。
”白從附耳低言道:“隻消如此如此,這般這般,大事成矣。
”臧新道:“計策雖好,倘若其女不從,如之奈何?”白從道:“這個請放心,自古女子水性楊花,若是不從,可慢慢的勸他,自然順了。
”臧新信以為實,就叫白從、刁奉暗暗打點行事不題。
且說吳斌家眷擇吉登舟,一路無話。
一日舟泊江右,是小春望日,一輪明月當窗。
夢雲在舟見景生情,又想着王雲去科試,不知可在榜,就有許多情思,因歎道:“暮光凝而明月清,舟次人兒鄉思濃。
”吳璧聞言:“賢妹起思鄉之念矣。
”夢雲道:“夜靜月明,煙光濃淡,土音又異,怎不令有鄉思之意?”吳璧道:“賢妹之言極是。
但是為人不過行權,到此時不得不然。
”叙話之間,丫頭擺下晚膳來,吳璧道:“賢妹對此明月,不可不賞。
與賢妹相飲三杯,以解思鄉之念。
”夢雲道:“長兄有興,小妹自當奉陪。
”夫人飲了幾杯,就不飲了,吳璧竟開懷暢飲,夢雲亦多飲了幾杯。
夜膳畢,各備安寝。
方交半夜時分,隻聽得一片響聲,打入艙來。
夫人驚醒,急喚家人。
吳璧醒來,驚得魂不附體。
夢雲醒來,隻見許多人明火執杖,已知是強人,急忙穿了衣服。
吳璧唬得話也說不出,蹭倒在半邊。
家人内有膽大的喝道:“衆位不要羅唣,我們是兵部吳老爺的家眷進京,舟中并無财物,驚了夫人、小姐,與你們不得幹休!”強人聞言,将刀背打那家人,罵道:“瞎眼的忘八羔子!咱們就是當今老李也不怕,莫說甚麼兵部!既有小姐,可獻來,好做壓寨夫人。
叫孩子們搶!”衆強人一齊過去,搶了夢雲過船,又拿了些細軟之物,揚帆而去。
此時雖有鄰船,見是大盜,誰來救護。
夫人與吳譬見強人搶了夢雲去,夫人大哭,埋怨吳文安來。
不然如何遭此大禍。
吳譬亦淚下,勸夫人道:“母親,事已至此,不用過于悲傷,明日到南昌府去追捕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