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雲夢傳 第12回 占春魁權奸妒事 封列侯仙丈傳情
關燈
小
中
大
莫招安,縱能保得萬全,不過受一小職,怎若自己稱孤道寡,獨據一方?況目下兵強将勇,豈可一旦受制于他人,有負從前之志?”滕武聽了陳洪一片言辭,直入其耳,已備來朝厮殺。
卻說王雲聞金聖來言,已知不肯招安,遂差軍士前去探取賊營動靜,一面提兵前進。
到次日,賊将來溺戰,探子來報與王雲。
王雲傳令将人馬擺開,布成陣勢,率衆将出陣,立于旗門之下。
隻見賊兵多不滿二萬,不比北兵強馬壯。
卻說滕武見兩軍相對,旗門開處,亦領賊将多人立馬陣前,見官兵骁勇,旗幟鮮明,行陣隊伍井井有條,先已心怯。
王雲在馬上叫滕武答話,滕武在馬上欠身道:“元帥别來無恙?”王雲道:“滕武,汝食唐朝水土,不思安分守業,枉自造反,今日天兵剿汝,還不束手歸降,更待取罪麼?”滕武聞言怒道:“誰與我捉王雲?”言猶未畢,左有李蓋,右有畢先,二将飛馬直取王雲。
王雲背後殷奇、羅封二将突出迎敵。
這四人四騎渾然戰作一團,從辰至未,不分勝負。
忽然賊陣中紛紛自亂,卻是王雲預先暗差徐文領步勇一千,密伏賊人之後,待交鋒之際,率衆殺出,故此賊陣大亂。
兩處夾攻,将滕武圍在核心,真個象踏翻江海之勢,賊兵那能抵敵,殺得屍橫遍野,血泛紅流。
滕武等奮力殺出,去四十裡下寨。
王雲亦鳴金收兵,大獲全勝,重賞将士不題。
卻說滕武查點殘兵,賊衆隻有二千餘人,将員三四人,陳洪又死于亂軍之中,諒來不能複興,想王雲每處留情,斷下加害,莫若率衆歸降也罷。
心意已決,遂問衆人道:“王元帥初欲招安,乃陳洪阻拒,今見此一陣失利,莫若歸順,爾衆何如?”衆将聽滕武意欲投降,齊聲道:“悉聽大王主裁。
”滕武聽得衆口一詞,遂定了主意,寫好降書,協同衆人執綁了,跪于營門。
納降軍士報入,王雲傳進帳前,命去其綁。
滕武獻上降書,王雲看過,用好言安慰一番,遂命滕武引道,拔營直到山寨,當晚大兵屯于山寨。
到次日,王雲命滕武收拾金帛糧草,給散于左近被劫之民,百姓感激不盡,遂将山寨放火焚了,一一停當。
又問滕武道:“昔日有個英娘,如何不見?”滕武道:“英娘之事,至今不明。
向原欲得元帥為婚,不期元帥堅持下山。
之後又得一陳洪,倒有些才幹,是小将贅他為婿,将及成親之期,英娘竟投花園池中喪身。
”王雲聞言,撲案大驚道:“有這等事!”心上十分悲傷,看着衆人,那好落淚。
又問:“英娘既死,樞葬于何處?”滕武道:“池通山澗,屍骸未獲。
”王雲道:“還有侍女香珠何在?”滕武道:“香珠被小将勘問英娘之由,拷到第三日,又問,他說:‘小姐死與不死,還未可知。
’說罷,這丫頭竟觸柱而亡。
此女之屍已葬在山後。
若依香珠臨死之言,小将猶疑英娘未死,亦不可料。
”王雲聞香珠亦死,不勝傷感,雖疑英娘未死,亦是渺茫。
遂起身,命滕武引至香珠墓所,見有題“義女香珠”的石碑,也自暗暗偷垂清淚,遂作七言絕一章,以吊香珠。
詩雲: 瓊兒為主赴幽冥,烈烈香魂可再生? 無限傷心無限恨,寄能泉下謝芳卿。
王雲題罷,遂着地方官建立碑亭于香珠墓所,一面傳令班師,各營将佐得令,大軍齊往京中進發,一路有大小官員迎接。
正是:鞭敲金镫響,齊唱凱歌聲。
不言王雲班師,卻說楊淩回府,與英娘、夢雲道及王雲征寇之事,說是王雲若還得勝回來,務必要參臧瑛。
夢雲聞言暗自驚傷,英娘就驚問道:“爹爹,王雲乃一柔弱書生,此去必喪賊人之手。
”說罷淚下。
楊淩道:“我兒不要心焦,諒情王雲此去無礙。
幸得聖上不着兵部調撥人馬,命王雲自選。
所帶人馬總是雄兵勇将,此去諒得成功,我兒不必挂心。
” 不說二女憂心,且說臧瑛滿心欲害王雲,薦他剿賊,意在不言:“拔些老弱之兵與他,想送他的性命。
不期聖上令其自揀,卻選的是雄兵勇将,又将我孩兒要去軍前效用。
聽說闖了他的轅門,被他捆打四十。
倘若得勝回來,将我奈何,豈非反累己身,我明日早朝,上他一本,隻說王雲通同賊寇,不戰而反降賊,請聖上加兵除之。
”主意已定,連夜修成奏章,次早竟上此一本。
聖上閱過大怒,遂要加兵。
不期通政司抱本奏道:“陛下萬千之喜:王雲平寇大獲全勝,賊首投降,不日就奏凱回京。
”臧瑛聞奏膽落,聖上道:“臧卿有奏章,言王雲已降賊人,朕正欲加兵問罪,焉有得勝之理?”楊淩出班奏道:“陛下不可聽信臧瑛,他圖公報私仇,陷害賢良。
他子臧新現在軍中,若果降賊,即系同謀。
”百官不服,俱奏臧瑛不是。
聖上龍顔大怒道:“朕無辜負汝處,何得陷我忠良?”旨下命發大理寺勘問,待王雲班師,對明定奪,校尉立時拿下,百官謝恩退朝。
且說王雲大軍到京,聖上命百官迎接。
王雲将人馬仍屯教場,到次日早朝,率衆将入朝面聖。
聖上大悅道:“不料卿家文武全才,立此大功,真乃朕之股肱也。
”王雲道:“臣有何能,乃是聖上洪福,衆将之功。
”遂将賊首滕武歸降,衆将随征一一奏明聖上。
聖上道:“卿家征寇有功,加封平南侯,署理兵部尚書事,賜黃金彩緞。
臧瑛冒奏诳君,理宜斬首。
朕念薦賢有功,貶為庶民。
滕武既背故自新,封錦衣衛千戶之職。
金聖加封京營把總,其餘衆将各加升賞。
李貴盡王事陣亡,亦敕追封。
臧新因父有過,随證無功,賜回籍。
”各各謝恩而出。
且說王雲遂任兵部尚書事,各官俱來賀喜,見王雲未妻,都來說親。
王雲意在二美,所以一概堅持。
有錢、萬二人亦來恭賀,王雲迎入,揖畢坐下道:“長兄懷此韬略,建立奇功,弟等雖叨知契,那裡知長兄武略超輪。
”王雲道:“一則托二兄之庇,次賴衆将之功,弟有何能,敢勞過獎?”說罷遂留二人坐席,飲譚至晚方散。
且說臧瑛後投得寵太監的門路,複任了工部尚書。
再說王雲日日公事碌碌,心上又挂念着英娘和夢雲,忖道:“既然知遇他二人,而今都付之流水,我王雲連一個也消受不起!雖然官居極品,心上為此之憂悶,終難得釋。
”一日一日憂積已深,就成起病來,竟十分沉重,縱請太醫院調治,也難愈他心上的病,所以恹恹在床。
有錢、萬二人是在署中主張,見服藥無效,心上也有着急的意思,隻是無法可施。
卻說英娘同夢雲聞得王雲得勝回朝,官居侯爵,喜歡不了,巴不得楊淩去說親才好。
楊淩見二之意,已知其情。
楊淩一日向夫人道:“我欲與二女完結,何奈王雲卧病,故此停止。
”夢雲、英娘聞知王雲有病,亦各增愁不題。
卻說王雲卧病正在無法之際,一日來一道人,在府前道:“可傳與你家老爺,說我雲遊道人能治此病。
”門役聞言,即忙通報。
萬鶴命請入,引至王雲榻前,道人道:“看君之恙,乃七情所傷,非治心丹,焉能得愈。
可命退左右,老道有法。
”王雲将頭一側,左右俱出,道人道:“君堂堂一男子,官居一品,一旦為女子情牽,豈不使天下人恥笑?勸君子偕朝中缙紳之女,以免垂危之疾。
”王雲道:“弟子不遇前緣,自甘終身不娶。
”道人見王雲心堅,歎道:“真義丈夫也。
”隻因道人這一救王雲,又教我向細辨真僞,堂前二美完姻,正是: 書生文武就,金殿早封侯。
意念英雲切,感病遇仙流。
畢竟道人怎生治好王雲之病,且看下回分解——
卻說王雲聞金聖來言,已知不肯招安,遂差軍士前去探取賊營動靜,一面提兵前進。
到次日,賊将來溺戰,探子來報與王雲。
王雲傳令将人馬擺開,布成陣勢,率衆将出陣,立于旗門之下。
隻見賊兵多不滿二萬,不比北兵強馬壯。
卻說滕武見兩軍相對,旗門開處,亦領賊将多人立馬陣前,見官兵骁勇,旗幟鮮明,行陣隊伍井井有條,先已心怯。
王雲在馬上叫滕武答話,滕武在馬上欠身道:“元帥别來無恙?”王雲道:“滕武,汝食唐朝水土,不思安分守業,枉自造反,今日天兵剿汝,還不束手歸降,更待取罪麼?”滕武聞言怒道:“誰與我捉王雲?”言猶未畢,左有李蓋,右有畢先,二将飛馬直取王雲。
王雲背後殷奇、羅封二将突出迎敵。
這四人四騎渾然戰作一團,從辰至未,不分勝負。
忽然賊陣中紛紛自亂,卻是王雲預先暗差徐文領步勇一千,密伏賊人之後,待交鋒之際,率衆殺出,故此賊陣大亂。
兩處夾攻,将滕武圍在核心,真個象踏翻江海之勢,賊兵那能抵敵,殺得屍橫遍野,血泛紅流。
滕武等奮力殺出,去四十裡下寨。
王雲亦鳴金收兵,大獲全勝,重賞将士不題。
卻說滕武查點殘兵,賊衆隻有二千餘人,将員三四人,陳洪又死于亂軍之中,諒來不能複興,想王雲每處留情,斷下加害,莫若率衆歸降也罷。
心意已決,遂問衆人道:“王元帥初欲招安,乃陳洪阻拒,今見此一陣失利,莫若歸順,爾衆何如?”衆将聽滕武意欲投降,齊聲道:“悉聽大王主裁。
”滕武聽得衆口一詞,遂定了主意,寫好降書,協同衆人執綁了,跪于營門。
納降軍士報入,王雲傳進帳前,命去其綁。
滕武獻上降書,王雲看過,用好言安慰一番,遂命滕武引道,拔營直到山寨,當晚大兵屯于山寨。
到次日,王雲命滕武收拾金帛糧草,給散于左近被劫之民,百姓感激不盡,遂将山寨放火焚了,一一停當。
又問滕武道:“昔日有個英娘,如何不見?”滕武道:“英娘之事,至今不明。
向原欲得元帥為婚,不期元帥堅持下山。
之後又得一陳洪,倒有些才幹,是小将贅他為婿,将及成親之期,英娘竟投花園池中喪身。
”王雲聞言,撲案大驚道:“有這等事!”心上十分悲傷,看着衆人,那好落淚。
又問:“英娘既死,樞葬于何處?”滕武道:“池通山澗,屍骸未獲。
”王雲道:“還有侍女香珠何在?”滕武道:“香珠被小将勘問英娘之由,拷到第三日,又問,他說:‘小姐死與不死,還未可知。
’說罷,這丫頭竟觸柱而亡。
此女之屍已葬在山後。
若依香珠臨死之言,小将猶疑英娘未死,亦不可料。
”王雲聞香珠亦死,不勝傷感,雖疑英娘未死,亦是渺茫。
遂起身,命滕武引至香珠墓所,見有題“義女香珠”的石碑,也自暗暗偷垂清淚,遂作七言絕一章,以吊香珠。
詩雲: 瓊兒為主赴幽冥,烈烈香魂可再生? 無限傷心無限恨,寄能泉下謝芳卿。
王雲題罷,遂着地方官建立碑亭于香珠墓所,一面傳令班師,各營将佐得令,大軍齊往京中進發,一路有大小官員迎接。
正是:鞭敲金镫響,齊唱凱歌聲。
不言王雲班師,卻說楊淩回府,與英娘、夢雲道及王雲征寇之事,說是王雲若還得勝回來,務必要參臧瑛。
夢雲聞言暗自驚傷,英娘就驚問道:“爹爹,王雲乃一柔弱書生,此去必喪賊人之手。
”說罷淚下。
楊淩道:“我兒不要心焦,諒情王雲此去無礙。
幸得聖上不着兵部調撥人馬,命王雲自選。
所帶人馬總是雄兵勇将,此去諒得成功,我兒不必挂心。
” 不說二女憂心,且說臧瑛滿心欲害王雲,薦他剿賊,意在不言:“拔些老弱之兵與他,想送他的性命。
不期聖上令其自揀,卻選的是雄兵勇将,又将我孩兒要去軍前效用。
聽說闖了他的轅門,被他捆打四十。
倘若得勝回來,将我奈何,豈非反累己身,我明日早朝,上他一本,隻說王雲通同賊寇,不戰而反降賊,請聖上加兵除之。
”主意已定,連夜修成奏章,次早竟上此一本。
聖上閱過大怒,遂要加兵。
不期通政司抱本奏道:“陛下萬千之喜:王雲平寇大獲全勝,賊首投降,不日就奏凱回京。
”臧瑛聞奏膽落,聖上道:“臧卿有奏章,言王雲已降賊人,朕正欲加兵問罪,焉有得勝之理?”楊淩出班奏道:“陛下不可聽信臧瑛,他圖公報私仇,陷害賢良。
他子臧新現在軍中,若果降賊,即系同謀。
”百官不服,俱奏臧瑛不是。
聖上龍顔大怒道:“朕無辜負汝處,何得陷我忠良?”旨下命發大理寺勘問,待王雲班師,對明定奪,校尉立時拿下,百官謝恩退朝。
且說王雲大軍到京,聖上命百官迎接。
王雲将人馬仍屯教場,到次日早朝,率衆将入朝面聖。
聖上大悅道:“不料卿家文武全才,立此大功,真乃朕之股肱也。
”王雲道:“臣有何能,乃是聖上洪福,衆将之功。
”遂将賊首滕武歸降,衆将随征一一奏明聖上。
聖上道:“卿家征寇有功,加封平南侯,署理兵部尚書事,賜黃金彩緞。
臧瑛冒奏诳君,理宜斬首。
朕念薦賢有功,貶為庶民。
滕武既背故自新,封錦衣衛千戶之職。
金聖加封京營把總,其餘衆将各加升賞。
李貴盡王事陣亡,亦敕追封。
臧新因父有過,随證無功,賜回籍。
”各各謝恩而出。
且說王雲遂任兵部尚書事,各官俱來賀喜,見王雲未妻,都來說親。
王雲意在二美,所以一概堅持。
有錢、萬二人亦來恭賀,王雲迎入,揖畢坐下道:“長兄懷此韬略,建立奇功,弟等雖叨知契,那裡知長兄武略超輪。
”王雲道:“一則托二兄之庇,次賴衆将之功,弟有何能,敢勞過獎?”說罷遂留二人坐席,飲譚至晚方散。
且說臧瑛後投得寵太監的門路,複任了工部尚書。
再說王雲日日公事碌碌,心上又挂念着英娘和夢雲,忖道:“既然知遇他二人,而今都付之流水,我王雲連一個也消受不起!雖然官居極品,心上為此之憂悶,終難得釋。
”一日一日憂積已深,就成起病來,竟十分沉重,縱請太醫院調治,也難愈他心上的病,所以恹恹在床。
有錢、萬二人是在署中主張,見服藥無效,心上也有着急的意思,隻是無法可施。
卻說英娘同夢雲聞得王雲得勝回朝,官居侯爵,喜歡不了,巴不得楊淩去說親才好。
楊淩見二之意,已知其情。
楊淩一日向夫人道:“我欲與二女完結,何奈王雲卧病,故此停止。
”夢雲、英娘聞知王雲有病,亦各增愁不題。
卻說王雲卧病正在無法之際,一日來一道人,在府前道:“可傳與你家老爺,說我雲遊道人能治此病。
”門役聞言,即忙通報。
萬鶴命請入,引至王雲榻前,道人道:“看君之恙,乃七情所傷,非治心丹,焉能得愈。
可命退左右,老道有法。
”王雲将頭一側,左右俱出,道人道:“君堂堂一男子,官居一品,一旦為女子情牽,豈不使天下人恥笑?勸君子偕朝中缙紳之女,以免垂危之疾。
”王雲道:“弟子不遇前緣,自甘終身不娶。
”道人見王雲心堅,歎道:“真義丈夫也。
”隻因道人這一救王雲,又教我向細辨真僞,堂前二美完姻,正是: 書生文武就,金殿早封侯。
意念英雲切,感病遇仙流。
畢竟道人怎生治好王雲之病,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