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明紀事本末卷之十二

關燈
追定洲至蛇花口,又大破之;定洲據佴革以拒,相持二月。

    可望趨交水,屠之;使李定國攻臨安。

     夏,可望至曲靖,禦史羅國瓛督衆守。

    三日城破,可望屠之。

    定國穴臨安,崩其城;阿楚自燒死,定國屠臨安,死者七萬八千。

    可望自陸良、宜良趨省垣,城中已執阮詠嘉、袁士宏送楚雄殺之。

    巡撫吳起元郊迎,可望入,盡殺定洲所署吏,車裂餘錫朋等。

    進陷南甯,屠沾益、入廣通,破姚州、武定、師宗,至于祿豐。

    楊畏知逆戰于啟明橋,敗績;赴水不及,可望誘之降。

    與折箭,約三事(詳「殉節」);從之。

    乃與入楚雄,使招沐天波于永昌,索守吏印。

    天波使其子顯忠赴可望軍,請得居永昌,可望佯許之,且盡返沐氏赀。

    而使劉文秀攻大理,陷之;龍在田、許名臣皆降。

    又陷鶴慶及麗江,将圖永昌;文秀自雜顯忠之仆中,奪鐵索橋,遂疾驅,執天波于永昌城上。

    以複仇,誘天波降,使檄未附諸郡邑;雲南二百年惟奉沐國公,聞其降,無不解體。

    可望歸,以天波為門官;尋複之。

    定國在臨安,将襲定洲于阿迷;聞晉甯義師起,盡驅臨安子女渡河西攻,破之(詳「義旅」)。

    進屠川江、威甯、呈貢、富民、歸化,死者數十萬。

    于是迤西八府,以楊畏知得全;迤東殺掠,殆與蜀同。

    可望踞雲南。

     定州踞佴革竜,與萬氏分險守;使其黨湯嘉、陳新命踞山壘,相距數十裡為犄角。

     秋八月,降将劉承允使陳友龍陷黎平,執何騰蛟眷屬去。

     九月,王祥自遵義攻貴州,三日而去;皮熊追之至烏江,互戰不已。

    祥大敗,熊兵深入;兩人皆上疏自理,永曆使和解,乃盟于烏江(互見前)。

    孔有德自黎平而還。

     順治五年(永曆二年)春正月,命大理評事朱宿垣谕雲南土司勤王;宿垣所至,谕以大義,土司皆感激。

    命總兵皮勳以兵守平溪。

     二月,線國安掠思南、石阡;使降将田起鳳攻平溪,陷之。

    崇陽王某合苗兵十萬攻黎平,敗殁。

     是月,郝永忠潰入黎平間(詳「遺亂」)。

     夏,陳友龍以黎平複為明(詳「荊襄之亂」),遂複鎮遠、清溪。

     秋七月,李定國圍沙定洲于阿迷。

    一日,聞其宴湯家賓寨,猝攻之,四山樹木盡斷其路。

    相持三月,定洲請降;遂械之,及萬氏還雲南,褫革以徇。

    及沙氏親族數百人,盡殺之。

     冬,皮熊複以兵攻王祥至于烏江,為祥所潰;貴州郡邑頗沒于祥。

     郝永忠猝攻陳友龍軍于黎平,盡殺之;友龍單騎走,訴諸朝,不之問。

    惟慰谕之,使收兵複楚西。

     順治六年(永曆三年)春,呂大器自川入思南;以諸将不奉命,行次都勻,郁郁而卒。

     夏,陳友龍出楚西,招其故部,軍勢複立;郝永忠誘而磔之(詳「遺亂」)。

    友龍骁銳,南北交戰不少衄,諸将無與俪。

    永忠必殺之,永曆帝亦不問。

     孔有德以兵入永甯,胡一青棄城走。

     可望遣使求封于安龍。

    時可望踞全滇,任僎等導之,以朝命攝其偶,故有是請(詳「李孫之兵」)。

     五月,雲南鐵索橋營義兵起,孫可望屠之;橫戮諸郡,迤東八府複被慘刈,至于麗江皆不得免。

     王祥兵掠貴州,衆議使清威道黃應運撫之。

    應運居安順拒孫可望,賊瞷其去,急使李定國入據之。

    應運還,與定國盟而止。

    白文選自間道掠青岩、白納、燕樓諸峒,盡破之;安順益殘破。

     冬十月,封皮熊為匡國公;與王祥同受命,皆以備滇。

     是月,濟爾哈朗自湖南攻黎平,郝永忠望風遁。

    濟爾哈朗追之,永忠大敗,走入川(詳「遺亂」)。

     順治七年(永曆四年)秋九月,孫可望複以兵趨貴州,範礦降之。

    可望入貴陽,執巡撫郭承汾;陷平越,執清威道黃應運。

    皮熊已走清浪衛,追執之。

    貴州全沒,可望居貴陽。

    張光璧、馬進忠、胡一青、蒲纓軍皆附之,分屯雲南、貴州。

     冬,高必正等入貴州;孫可望擊之,必正等走(詳「遺亂」)。

     順治八年(永曆五年)春正月,文安之被執于都勻(詳「李孫之兵」)。

     順治九年(永曆六年)春三月,李定國趨黎平。

    夏四月,複黎平,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