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明紀事本末卷之五
關燈
小
中
大
玉分諸将地:惠登相屯漢陽,馬進忠屯荊州,盧光祖屯随州,王允成屯嶽州,武昌、興國諸邑皆駐兵,貪婪橫暴,民不聊生。
及擁兵反,諸城空無人。
李自成方舟濟,遂踞武昌;阿濟格、吳三桂追之,盡略下江北地,東逼九江。
自成黨白旺又攻掠建昌、義甯間。
夢庚大懼,議還九江,留兵不進。
癸酉,吳适劾牟文绶、方國安兵殺掠:『赤子何辜,構茲屠毒』?蔡奕琛拟旨切責,謂巧為左良玉計,下之獄。
五月癸未,黃得功大敗左夢庚于坂子矶。
張捷率百官表賀,晉黃得功爵,加阮大铖太子少保,進總兵張傑、馬得功、鄭彩、黃蜚級。
高起潛言:『左兵東下,闖蹑其後、我擊其前,必無慮也』。
蓋猶幸之。
惠登相者,固降寇過天星;感良玉恩,為盡力。
夢庚東下,登相以其黑旗軍殿;舟行不及岸,有紀律。
中軍前鋒則大亂,圍池州不下;遺登相書:『此州殷實,留待後軍』。
登相大诟:『此不及我作流賊時矣,如先帥末命何』!撤其軍還。
夢庚坐舟中,見黑旗軍卻西去,自以輕舟追及之,相見大恸;動以舊誼,登相為少留。
卒以夢庚不足事,絕江去;夢庚無如何。
與得功戰,又屢敗;且聞盱眙、泗州皆不守,多铎益南,阿濟格、吳三桂兵又西至。
袁繼鹹因之,使反正;夢庚不可,駐兵東流江中。
六月,阿濟格至九江之北岸,馬進忠壘于桑木河遁。
夢庚及黃澍謀,遺書乞降;阿濟格許之。
夢庚遂以張亮及監軍道李猶龍部卒十萬降,且使郝效忠绐執袁繼鹹以獻,江西以覆。
及阿濟格北,夢庚以李國英、盧光祖從,餘為洪承疇檄攻皖南北,或他屯。
馬進忠、盧鼎、王允成旋自湖北至嶽州,複降于何騰蛟。
左軍遂滅。
莊烈帝十七年,封左良玉甯南伯,世鎮武昌;略近羁縻,亦未徼叛。
其有指揮節蓋,督戰荊、襄、澤、潞之功,厥歸宰相。
抑或舍勢用機,不戰而守。
宋高裂地,裨桑仲之徒;唐代苦兵,雪承宗之罪:損抑國威,冀得小乂。
黃澍構隙、版矶作城,即非亮激蘇峻、皓憎姜維,而狐蜮豺狼聚之一室,飛诟哮噬,必不轉瞬。
為南都計,封太子以折诳詞,遣使者開說大義,委裘謗除、投鼠忌在,攻心之策也。
淮南各鎮,無過雷池。
斌卿諸人水陸左次,強起立應,我則使然;何故而棄淮、泗,召督師,割肉是醫,敝屣相類?卒緻黃巢之筏竟濟于湘州、石弩之軍平行于江北。
蕪湖瓦裂,莫歸先轸之元;九江魚靡,徒積熊耳之甲。
天生良玉,豈非驅除哉?猶幸其勢起衆亂,非有道成、霸先之略也;其謀始黃澍,非若王袆、錢鳳之谲也;其部多烏合,非直安都、牢之之勇也;其身已驟沒,非極司馬昭、桓溫之久也。
假使風伯無靈,河池不守;焚青溪以直進,斷大桁而已遲。
則南朝裙屐,讵識指揮;江左遺黎,縱橫荼毒而已矣。
然而書名、書反,曷兼着焉?謂夫古今大義,天澤難淆少海;即占宗社是議,則武穆惟臨安面君、齊桓亦首止是會,豈宜毀武昌、破九江、入安慶、問留都、糧燒湖孰之濱、風利石頭之外乎?夫論二五之奸、痛子姒之隕,則罄竹書罪,大快人心;傳檄抗疏,斧钺枭獍,固也。
然值陰謀潛煽之時,無洞燭觀火之智;訖改疏俟命之日,即焚城作賊之人。
誰為戾階,招緻大梗?乃以臨訣數言,寬其罪狀乎?或曰:鬻拳兵谏、趙鞅清側,原情立說,末減武人。
然而門卒自刖,啟犯上之階;晉陽列兵,非中牟之類乎!又雲:昆山禍始迫逼,用于病憋;原始要終,身非叛逆。
故以赧王之闇,亦固諒之! 責人無甚可矣,然而為法受惡,不以叛書;董史再作,決當笑人。
況有明鑒史歸獄之詞,一轍是合;辯儒亂道,曷可用之?至于夢庚縳褲小兒,私作軍主;劫父亂國,罔有彜倫。
厥考有知,亦當痛恨。
況于猘犬狂噬、短狐射人,君子于此,豈惟隴西之慨焉。
黃澍外假正論、内包逆圖,倡禍亡明,罪踰歆邑。
登相、盧鼎兵律稍嚴,張光璧、馬進忠頗複骁■〈虎目〉;然畏乎闖賊、懼乎滿洲,觀其後來棄地數奔,保甯、廣西、湖南、貴州并堕其手,斯亂種爾。
方國安、金聲桓傾破魯藩,毒滅江右。
左氏一軍,信乎亡明之鑰也。
郎士貴輩,冗阘無聞;王允成降,一軍哭散。
瞑目之痛,愈無及矣!李國英、盧光祖奮迹疆場,徐勇、高進庫砺志鋒镝,而不為明用,明亦不複能用,是可慨也!
及擁兵反,諸城空無人。
李自成方舟濟,遂踞武昌;阿濟格、吳三桂追之,盡略下江北地,東逼九江。
自成黨白旺又攻掠建昌、義甯間。
夢庚大懼,議還九江,留兵不進。
癸酉,吳适劾牟文绶、方國安兵殺掠:『赤子何辜,構茲屠毒』?蔡奕琛拟旨切責,謂巧為左良玉計,下之獄。
五月癸未,黃得功大敗左夢庚于坂子矶。
張捷率百官表賀,晉黃得功爵,加阮大铖太子少保,進總兵張傑、馬得功、鄭彩、黃蜚級。
高起潛言:『左兵東下,闖蹑其後、我擊其前,必無慮也』。
蓋猶幸之。
惠登相者,固降寇過天星;感良玉恩,為盡力。
夢庚東下,登相以其黑旗軍殿;舟行不及岸,有紀律。
中軍前鋒則大亂,圍池州不下;遺登相書:『此州殷實,留待後軍』。
登相大诟:『此不及我作流賊時矣,如先帥末命何』!撤其軍還。
夢庚坐舟中,見黑旗軍卻西去,自以輕舟追及之,相見大恸;動以舊誼,登相為少留。
卒以夢庚不足事,絕江去;夢庚無如何。
與得功戰,又屢敗;且聞盱眙、泗州皆不守,多铎益南,阿濟格、吳三桂兵又西至。
袁繼鹹因之,使反正;夢庚不可,駐兵東流江中。
六月,阿濟格至九江之北岸,馬進忠壘于桑木河遁。
夢庚及黃澍謀,遺書乞降;阿濟格許之。
夢庚遂以張亮及監軍道李猶龍部卒十萬降,且使郝效忠绐執袁繼鹹以獻,江西以覆。
及阿濟格北,夢庚以李國英、盧光祖從,餘為洪承疇檄攻皖南北,或他屯。
馬進忠、盧鼎、王允成旋自湖北至嶽州,複降于何騰蛟。
左軍遂滅。
莊烈帝十七年,封左良玉甯南伯,世鎮武昌;略近羁縻,亦未徼叛。
其有指揮節蓋,督戰荊、襄、澤、潞之功,厥歸宰相。
抑或舍勢用機,不戰而守。
宋高裂地,裨桑仲之徒;唐代苦兵,雪承宗之罪:損抑國威,冀得小乂。
黃澍構隙、版矶作城,即非亮激蘇峻、皓憎姜維,而狐蜮豺狼聚之一室,飛诟哮噬,必不轉瞬。
為南都計,封太子以折诳詞,遣使者開說大義,委裘謗除、投鼠忌在,攻心之策也。
淮南各鎮,無過雷池。
斌卿諸人水陸左次,強起立應,我則使然;何故而棄淮、泗,召督師,割肉是醫,敝屣相類?卒緻黃巢之筏竟濟于湘州、石弩之軍平行于江北。
蕪湖瓦裂,莫歸先轸之元;九江魚靡,徒積熊耳之甲。
天生良玉,豈非驅除哉?猶幸其勢起衆亂,非有道成、霸先之略也;其謀始黃澍,非若王袆、錢鳳之谲也;其部多烏合,非直安都、牢之之勇也;其身已驟沒,非極司馬昭、桓溫之久也。
假使風伯無靈,河池不守;焚青溪以直進,斷大桁而已遲。
則南朝裙屐,讵識指揮;江左遺黎,縱橫荼毒而已矣。
然而書名、書反,曷兼着焉?謂夫古今大義,天澤難淆少海;即占宗社是議,則武穆惟臨安面君、齊桓亦首止是會,豈宜毀武昌、破九江、入安慶、問留都、糧燒湖孰之濱、風利石頭之外乎?夫論二五之奸、痛子姒之隕,則罄竹書罪,大快人心;傳檄抗疏,斧钺枭獍,固也。
然值陰謀潛煽之時,無洞燭觀火之智;訖改疏俟命之日,即焚城作賊之人。
誰為戾階,招緻大梗?乃以臨訣數言,寬其罪狀乎?或曰:鬻拳兵谏、趙鞅清側,原情立說,末減武人。
然而門卒自刖,啟犯上之階;晉陽列兵,非中牟之類乎!又雲:昆山禍始迫逼,用于病憋;原始要終,身非叛逆。
故以赧王之闇,亦固諒之! 責人無甚可矣,然而為法受惡,不以叛書;董史再作,決當笑人。
況有明鑒史歸獄之詞,一轍是合;辯儒亂道,曷可用之?至于夢庚縳褲小兒,私作軍主;劫父亂國,罔有彜倫。
厥考有知,亦當痛恨。
況于猘犬狂噬、短狐射人,君子于此,豈惟隴西之慨焉。
黃澍外假正論、内包逆圖,倡禍亡明,罪踰歆邑。
登相、盧鼎兵律稍嚴,張光璧、馬進忠頗複骁■〈虎目〉;然畏乎闖賊、懼乎滿洲,觀其後來棄地數奔,保甯、廣西、湖南、貴州并堕其手,斯亂種爾。
方國安、金聲桓傾破魯藩,毒滅江右。
左氏一軍,信乎亡明之鑰也。
郎士貴輩,冗阘無聞;王允成降,一軍哭散。
瞑目之痛,愈無及矣!李國英、盧光祖奮迹疆場,徐勇、高進庫砺志鋒镝,而不為明用,明亦不複能用,是可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