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明紀事本末卷之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劉承允、陳邦傅;疏争之,使者絡繹(詳見前)。
馬吉翔惡式耜,力請依成棟。
楚師解體,式耜再使蔡之俊、蒙正發至,不聽;留兩人内用。
而成棟将杜永和适來朝,與正發争禦前,稱欲殺之;給事中歐陽霖疏劾,永曆帝令勿問。
朝臣出争出(?)。
晏清自田州至,以為吏部尚書。
命兵科張鳳翼兼修撰,以張佐宸為文選司、扶綱為考功司、董雲骧為行人、潘觀駿為職方郎中、王緒為戶部主事,張起孝、王者友、朱士鲲以原官待選。
臣僚濟濟,黨禍亦基此。
六月,封陳邦傅為慶國公,屯浔州;設官征賦,惟所令。
趙台薦自邦傅,及邦傅謀世鎮廣西,劾于瞿式耜等;台亦诋之,且絕其婚。
邦傅宣言必殺台,面責永曆帝『縱兩衙交構于本爵,無加恩;台既負義,反予優容。
且南甯臣轄,更立巡撫為何』?永曆帝面赤,不能答。
邦傅銳欲有廣西,扼于朱天麟而止(詳前)。
秋八月,封李成棟為翼明大将軍,養子元允以錦衣指揮掌絲綸房。
成棟忮瞿式耜,請使入相;從之(詳前)。
式耜不可;疏辭骸骨,亦不許。
使仍守桂林。
以降臣袁彭年為左都禦史,獎其助成棟反正也。
以曹烨為兵部尚書、耿獻忠為工部尚書、洪天擢為吏部侍郎、潘曾緯為大理寺卿、毛毓祥為通政司、李绮為廣東提學道,朝臣略備;然事無巨細,皆決于李成棟及元允。
上下屍素而各自為黨:嚴起恒、朱天麟、王化澄、堵允錫、吳貞毓、晏清、吳其雷、洪士彭、雷夏、洪玉鼎、尹三聘、許兆進、張孝起從患難、蔑降臣為一黨,曹烨、耿獻忠、洪天擢、袁彭年、潘曾緯、毛毓祥、李绮矜歸附、淩朝士為一黨,刑部尚書吳憬、副都禦史劉湘客、光祿寺卿陸世廉、太仆寺卿馬光儀、吏科給時中丁時魁、戶科給事中蒙正發、兵科給事中金堡、李用楫、郎中徐世儀、施召征皆自諸路赴行在為一黨,翰林學士陳世傑、太仆寺卿楊邦瀚、光祿寺卿王應華、給事中李貞、禦史高赉明、郎中吳以連、唐元楫皆粵東人、官本州島為一黨。
已為吳、楚兩黨:吳黨以朱天麟、王化澄、吳貞毓、朱用楫、張孝起、萬翺、程源、郭之琦主之,皆内援馬吉翔、外倚陳邦傅;楚黨以金堡、劉湘客、丁時魁、蒙正發、袁彭年主之,皆外聯瞿式耜、内恃李成棟。
邦傅之鎮廣西也,王化澄實諾之。
馬吉翔又使舉七郡賦無屬于留守,将以死式耜;式耜及李成棟皆劾之。
邦傅恃吉翔,迄不懼;朝士無恥者媚吉翔無不至。
成棟、元允方握政,彭年恃之,賣官入貨門如市。
已除之人,無地可授,故非成棟劄,莫之官;彭年益熾。
瞿式耜請開經筵,以劉湘客為講官、黃運奇副之。
湘客擅文墨,故式耜薦之;然多智。
袁彭年等知不及,舉動必咨之。
時魁富而嗜利,複剛狠;并其黨亦惡之。
正發唯阿陳邦傅,始降謂人不知,其部浔州、南甯、慶遠、太平四府民未薙發,益以是鳴忠績;李成棟尤惡之,科道争糾劾。
彭年等亦謀去吉翔、邦傅,獨攬政令。
金堡疏八事,劾邦傅十可斬罪,旁及王化澄、嚴起恒、馬吉翔、龐天壽。
吉翔亦懼,請罷諸務,化澄、起恒并乞去;朱天麟請止之。
堡及時魁劾不已,太後使語朱天麟:『武岡之難,吉翔有功』。
使票責堡等;天麟亦解之。
袁彭年、丁時魁怒不息。
永曆帝知群臣水火甚,使入太廟盟,而怒如故。
民為虎邱假山圖,以元允賈氏子也;而以正發為喉、湘客為皮、金堡為虎牙,并及瞿式耜。
然式耜迎跸疏關大計,亦未隙于成棟;成棟言廠衛不可贊機密,言亦是。
馬吉翔大忮,故外合元允而中間之。
堡頗清持,才資衣食于時魁、湘客,至餘一物無所取;李元允折節事之。
秋九月,複召何吾驺、黃仕俊為大學士。
冬十月,李成棟使元允将卒三千入宿衛,為禁旅。
佟養甲悔其陰降,使人赍表北;元允以白,請以養甲充興陵時祭使,使陳純來殺之白沙洲,及其黨劉顯允。
诏元允署吏部尚書,威勢益熾。
時文武競進,投牒通政司者日千計;皆假迎銮扈跸名,或冒白身為原任。
朝谒之時,章服錯亂,同官至不為禮;亦不言供職及守禦事,惟乞升遷、封诰。
閣臣及文選亦虛名,票拟惟署「着議」字。
惟李用楫三薦辜朝薦,竟不報;以李成棟薄其請陷廣東也。
何吾驺始降于李成棟,署其門曰「修史」,人鹹笑之;而李元允奉為師,因說成棟薦之。
成棟将入朝,馬吉翔懼,構蜚語「将有朱溫、董卓事」;上下駭懼,使鴻胪寺卿吳侯往止之。
元允陰以其狀告,成棟太息止。
衆知其誣,而蔽于馬吉翔。
吳其雷特疏言:『匪徒猥進,賄賂公行。
請清文武,以肅朝綱;厲廉恥,以别人品。
請凡三朝、四朝、五朝、六朝之人各建功勳,以昭靖獻』。
李元允、袁彭年含刺骨,其雷走桂林。
有賈士奇者,楚黨也;憤施召征不之揖,詈而毆之。
嚴起恒議親征,以劉遠生協理戎政、金堡為監軍。
馬吉翔懼,使夏國祥告太後,寝之;且言瞿式耜、嚴起恒皆奸黨,不若王化澄憂君國。
故式耜、起恒言多不用。
十二月,封李元允為南陽伯、馬吉翔為文安侯。
順治六年(永曆三年)春正月,李成棟忌宣明伯王承恩得人心,又怒彭鳴京為之用;田辟有衆數千亦依之,則益忮。
是月,遇承恩于英德;佯醉,即席殺之。
永曆帝特命朱由藝為大學士,成棟怒非己意,誣系獄中殺之。
陳邦傅忿金堡,疏言:『朝廷三年颠沛,即次少安,何為紛紛若是?堡既劾臣無軍,請使監軍,睹臣鐵騎十萬』!且誣堡官臨清時降賊。
朱天麟見其疏,笑曰:『堡善罵人,人亦罵之』。
即假「辛苦賊中來」詩,言『堡所來,朕亦未悉。
邦傅請監其軍,其議之』!天麟始亦重堡,及堡與彭年劾朱誼僞敕事涉天麟,天麟怒;由是有隙。
票出,堡大恨;丁時魁曰:『此刺成棟及我也』。
糾科道十六人詣閣诋競,喧鬧不已;盡棄官印,白衣走出。
永曆帝戰懼,茶傾于衣;詢其故,亟取天麟票已之,使李元允喻諸臣供職。
天麟辭去,慰留再四,不可;陛辭而泣。
永曆帝亦泣,曰:『卿去,朕益孤矣』!時魁等論不已,并朱天鳳、日生、月生皆去之。
以何吾驺、黃仕俊為大學士,入閣辦事。
行人司方亨祚、太仆寺丞張尚、都察院經曆林有聲伏阙,言『吾驺貪黩,不可相』。
皆奪職。
當票出時,時魁并疑嚴起恒,将毆之;值休沐,故天麟獨受禍。
尋如桂林,禮于瞿式耜;而使其子結諸将使戴己,議者薄之,更如南甯。
及何騰蛟敗,楚師大潰,舉人劉惟賢徒步谒阙,請獨任嚴起恒。
諸将聞之喜,馬吉翔等尼之,聞者解體。
二月,李成棟敗死于信豐。
吳貞毓等合疏:『尊朝廷、抑奔競,歸大權于上』。
永曆帝以語袁彭年,彭年對不遜;永曆帝責之,則肆言『曩以鐵騎三千鼓行西上,君臣安在』?永曆帝泣下,舉朝駭懼。
張述載伏阙上疏劾其罪,彭年氣阻。
洪天擢以與李用楫隙,自求去。
太仆寺卿賀全業遊上林,永曆帝從授讀;即位,擢今職。
劾彭年黨議論乖方、陳邦傅跋扈無狀;彭年、元允将毆之,全業走高明,使錦衣衛捕至,桎梏遍體。
夏國祥以師傅故,善視之,且以聞。
衆議斥職,彭年不可;永曆帝谕永不用,乃出之。
全業如桂林。
夏四月,孫可望來請封;金堡抗疏争,朝議是之。
陳邦傅思假可望力逐高必正、李元允、瞿式耜而殺金堡,徑使封之;且為之賂朝貴,王化澄等皆受之,曰:『拒之,恐犯順』。
嚴起恒獨不可,化澄為調停。
夏國祥尤狡亵,日與馬吉翔等壞朝事(可望事,詳「李孫之兵」)。
六月,袁彭年母死,言受恩厚,請不居喪;李元允亦為請。
太後命考不守制于祖宗,為何代事?彭年猶徘徊月餘乃去,竟免于五虎之禍。
永曆帝命嚴起恒、劉湘客如梧州撫忠貞營,堵允錫自賀縣至,起恒、湘客與俱還。
時方畏李赤心;值允錫至,則大喜,郊迎之。
允錫惡元允,欲去之,結馬吉翔以為援。
丁時魁劾之;金堡亦劾其喪師失地罪,且面責其結
馬吉翔惡式耜,力請依成棟。
楚師解體,式耜再使蔡之俊、蒙正發至,不聽;留兩人内用。
而成棟将杜永和适來朝,與正發争禦前,稱欲殺之;給事中歐陽霖疏劾,永曆帝令勿問。
朝臣出争出(?)。
晏清自田州至,以為吏部尚書。
命兵科張鳳翼兼修撰,以張佐宸為文選司、扶綱為考功司、董雲骧為行人、潘觀駿為職方郎中、王緒為戶部主事,張起孝、王者友、朱士鲲以原官待選。
臣僚濟濟,黨禍亦基此。
六月,封陳邦傅為慶國公,屯浔州;設官征賦,惟所令。
趙台薦自邦傅,及邦傅謀世鎮廣西,劾于瞿式耜等;台亦诋之,且絕其婚。
邦傅宣言必殺台,面責永曆帝『縱兩衙交構于本爵,無加恩;台既負義,反予優容。
且南甯臣轄,更立巡撫為何』?永曆帝面赤,不能答。
邦傅銳欲有廣西,扼于朱天麟而止(詳前)。
秋八月,封李成棟為翼明大将軍,養子元允以錦衣指揮掌絲綸房。
成棟忮瞿式耜,請使入相;從之(詳前)。
式耜不可;疏辭骸骨,亦不許。
使仍守桂林。
以降臣袁彭年為左都禦史,獎其助成棟反正也。
以曹烨為兵部尚書、耿獻忠為工部尚書、洪天擢為吏部侍郎、潘曾緯為大理寺卿、毛毓祥為通政司、李绮為廣東提學道,朝臣略備;然事無巨細,皆決于李成棟及元允。
上下屍素而各自為黨:嚴起恒、朱天麟、王化澄、堵允錫、吳貞毓、晏清、吳其雷、洪士彭、雷夏、洪玉鼎、尹三聘、許兆進、張孝起從患難、蔑降臣為一黨,曹烨、耿獻忠、洪天擢、袁彭年、潘曾緯、毛毓祥、李绮矜歸附、淩朝士為一黨,刑部尚書吳憬、副都禦史劉湘客、光祿寺卿陸世廉、太仆寺卿馬光儀、吏科給時中丁時魁、戶科給事中蒙正發、兵科給事中金堡、李用楫、郎中徐世儀、施召征皆自諸路赴行在為一黨,翰林學士陳世傑、太仆寺卿楊邦瀚、光祿寺卿王應華、給事中李貞、禦史高赉明、郎中吳以連、唐元楫皆粵東人、官本州島為一黨。
已為吳、楚兩黨:吳黨以朱天麟、王化澄、吳貞毓、朱用楫、張孝起、萬翺、程源、郭之琦主之,皆内援馬吉翔、外倚陳邦傅;楚黨以金堡、劉湘客、丁時魁、蒙正發、袁彭年主之,皆外聯瞿式耜、内恃李成棟。
邦傅之鎮廣西也,王化澄實諾之。
馬吉翔又使舉七郡賦無屬于留守,将以死式耜;式耜及李成棟皆劾之。
邦傅恃吉翔,迄不懼;朝士無恥者媚吉翔無不至。
成棟、元允方握政,彭年恃之,賣官入貨門如市。
已除之人,無地可授,故非成棟劄,莫之官;彭年益熾。
瞿式耜請開經筵,以劉湘客為講官、黃運奇副之。
湘客擅文墨,故式耜薦之;然多智。
袁彭年等知不及,舉動必咨之。
時魁富而嗜利,複剛狠;并其黨亦惡之。
正發唯阿陳邦傅,始降謂人不知,其部浔州、南甯、慶遠、太平四府民未薙發,益以是鳴忠績;李成棟尤惡之,科道争糾劾。
彭年等亦謀去吉翔、邦傅,獨攬政令。
金堡疏八事,劾邦傅十可斬罪,旁及王化澄、嚴起恒、馬吉翔、龐天壽。
吉翔亦懼,請罷諸務,化澄、起恒并乞去;朱天麟請止之。
堡及時魁劾不已,太後使語朱天麟:『武岡之難,吉翔有功』。
使票責堡等;天麟亦解之。
袁彭年、丁時魁怒不息。
永曆帝知群臣水火甚,使入太廟盟,而怒如故。
民為虎邱假山圖,以元允賈氏子也;而以正發為喉、湘客為皮、金堡為虎牙,并及瞿式耜。
然式耜迎跸疏關大計,亦未隙于成棟;成棟言廠衛不可贊機密,言亦是。
馬吉翔大忮,故外合元允而中間之。
堡頗清持,才資衣食于時魁、湘客,至餘一物無所取;李元允折節事之。
秋九月,複召何吾驺、黃仕俊為大學士。
冬十月,李成棟使元允将卒三千入宿衛,為禁旅。
佟養甲悔其陰降,使人赍表北;元允以白,請以養甲充興陵時祭使,使陳純來殺之白沙洲,及其黨劉顯允。
诏元允署吏部尚書,威勢益熾。
時文武競進,投牒通政司者日千計;皆假迎銮扈跸名,或冒白身為原任。
朝谒之時,章服錯亂,同官至不為禮;亦不言供職及守禦事,惟乞升遷、封诰。
閣臣及文選亦虛名,票拟惟署「着議」字。
惟李用楫三薦辜朝薦,竟不報;以李成棟薄其請陷廣東也。
何吾驺始降于李成棟,署其門曰「修史」,人鹹笑之;而李元允奉為師,因說成棟薦之。
成棟将入朝,馬吉翔懼,構蜚語「将有朱溫、董卓事」;上下駭懼,使鴻胪寺卿吳侯往止之。
元允陰以其狀告,成棟太息止。
衆知其誣,而蔽于馬吉翔。
吳其雷特疏言:『匪徒猥進,賄賂公行。
請清文武,以肅朝綱;厲廉恥,以别人品。
請凡三朝、四朝、五朝、六朝之人各建功勳,以昭靖獻』。
李元允、袁彭年含刺骨,其雷走桂林。
有賈士奇者,楚黨也;憤施召征不之揖,詈而毆之。
嚴起恒議親征,以劉遠生協理戎政、金堡為監軍。
馬吉翔懼,使夏國祥告太後,寝之;且言瞿式耜、嚴起恒皆奸黨,不若王化澄憂君國。
故式耜、起恒言多不用。
十二月,封李元允為南陽伯、馬吉翔為文安侯。
順治六年(永曆三年)春正月,李成棟忌宣明伯王承恩得人心,又怒彭鳴京為之用;田辟有衆數千亦依之,則益忮。
是月,遇承恩于英德;佯醉,即席殺之。
永曆帝特命朱由藝為大學士,成棟怒非己意,誣系獄中殺之。
陳邦傅忿金堡,疏言:『朝廷三年颠沛,即次少安,何為紛紛若是?堡既劾臣無軍,請使監軍,睹臣鐵騎十萬』!且誣堡官臨清時降賊。
朱天麟見其疏,笑曰:『堡善罵人,人亦罵之』。
即假「辛苦賊中來」詩,言『堡所來,朕亦未悉。
邦傅請監其軍,其議之』!天麟始亦重堡,及堡與彭年劾朱誼僞敕事涉天麟,天麟怒;由是有隙。
票出,堡大恨;丁時魁曰:『此刺成棟及我也』。
糾科道十六人詣閣诋競,喧鬧不已;盡棄官印,白衣走出。
永曆帝戰懼,茶傾于衣;詢其故,亟取天麟票已之,使李元允喻諸臣供職。
天麟辭去,慰留再四,不可;陛辭而泣。
永曆帝亦泣,曰:『卿去,朕益孤矣』!時魁等論不已,并朱天鳳、日生、月生皆去之。
以何吾驺、黃仕俊為大學士,入閣辦事。
行人司方亨祚、太仆寺丞張尚、都察院經曆林有聲伏阙,言『吾驺貪黩,不可相』。
皆奪職。
當票出時,時魁并疑嚴起恒,将毆之;值休沐,故天麟獨受禍。
尋如桂林,禮于瞿式耜;而使其子結諸将使戴己,議者薄之,更如南甯。
及何騰蛟敗,楚師大潰,舉人劉惟賢徒步谒阙,請獨任嚴起恒。
諸将聞之喜,馬吉翔等尼之,聞者解體。
二月,李成棟敗死于信豐。
吳貞毓等合疏:『尊朝廷、抑奔競,歸大權于上』。
永曆帝以語袁彭年,彭年對不遜;永曆帝責之,則肆言『曩以鐵騎三千鼓行西上,君臣安在』?永曆帝泣下,舉朝駭懼。
張述載伏阙上疏劾其罪,彭年氣阻。
洪天擢以與李用楫隙,自求去。
太仆寺卿賀全業遊上林,永曆帝從授讀;即位,擢今職。
劾彭年黨議論乖方、陳邦傅跋扈無狀;彭年、元允将毆之,全業走高明,使錦衣衛捕至,桎梏遍體。
夏國祥以師傅故,善視之,且以聞。
衆議斥職,彭年不可;永曆帝谕永不用,乃出之。
全業如桂林。
夏四月,孫可望來請封;金堡抗疏争,朝議是之。
陳邦傅思假可望力逐高必正、李元允、瞿式耜而殺金堡,徑使封之;且為之賂朝貴,王化澄等皆受之,曰:『拒之,恐犯順』。
嚴起恒獨不可,化澄為調停。
夏國祥尤狡亵,日與馬吉翔等壞朝事(可望事,詳「李孫之兵」)。
六月,袁彭年母死,言受恩厚,請不居喪;李元允亦為請。
太後命考不守制于祖宗,為何代事?彭年猶徘徊月餘乃去,竟免于五虎之禍。
永曆帝命嚴起恒、劉湘客如梧州撫忠貞營,堵允錫自賀縣至,起恒、湘客與俱還。
時方畏李赤心;值允錫至,則大喜,郊迎之。
允錫惡元允,欲去之,結馬吉翔以為援。
丁時魁劾之;金堡亦劾其喪師失地罪,且面責其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