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實錄卷之十四

關燈
并稱「先儒」,朕心未安;其議之』。

     許江北麥代田租。

     起劉澤清右都督總兵官,鎮守山東。

     九月戊寅,總督陝西傅宗龍率兵四萬自新蔡渡河。

    是日,李自成亦渡河,走汝甯,伏于孟家莊;明日,官軍遇之,大敗。

    庚辰,宗龍奔陳州,被圍;僅步卒六千,乏食。

     辛已,改東廠提督京營者亦稱總督。

     甲申,以楊繩武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禦史,總督關、薊、遼、津、通州等處。

    以洪承疇受圍,故代之。

     召還大學士周延儒、賀逢聖;至是,朝見,命仍直文淵閣。

    先是,丹陽監生盛順及虞城侯氏共斂金得十萬缗,納賄太監曹化淳、王裕民、王之心等營求複用延儒;令少俟之。

    踰年,工部主事吳昌時家最富,出私帑如前數,使進士周仲琏伏行抵故大學士馮铨家,潛通内,果得召用——昌時之力居多,延儒深德之。

     辛卯,傅宗龍出戰,先令川兵臨陣。

    慮步兵不能禦騎,命移于後,大亂;李自成乘之,大潰。

    明日,宗龍走項城;被執,死之。

     總督丁啟睿大敗張獻忠于洵陽。

    獻忠僅百餘人,求附革、左二寇,不許;佯死,匿山谷中。

    啟睿援開封,不及剿;獻忠複東遁。

     複遣太監盧九德、劉元斌率京營兵入河南。

    九德與總兵周遇吉、黃得功合追賊于鳳陽,及之。

    元斌駐歸德南四十日,不進。

    城門晝閉,縱諸軍大掠,殺樵汲者以冒功;已而欲攻城,索賂乃免。

     張獻忠掠桐城等縣。

     〔冬〕十一月癸酉朔,命範志完為右佥都禦史,提督雁門等關。

     丙子,李自成陷南陽,殺唐王于麒麟閣。

    初,寇已入南門,适總督楊文嶽兵至,遂出;頃之,文嶽去,南陽仍陷。

    劉元斌聞之,乃擁婦女北去;俄命禦史清軍,元斌倉皇皆沈之于河。

     己卯,禁朝臣私探内閣、通内侍。

    于是待漏俱露立,毋敢入直舍。

     辛卯,上南郊。

     遼東大雪丈餘,清軍中糧刍俱盡,将解圍而歸;慮邊兵蹑之,俾西人入關講和。

    兵部尚書陳新甲信張若麒之言,許之。

     〔戊〕戌,以傅淑訓為戶部尚書。

     十二月乙已,上念歲寒,許刑部囚保外,限二月(?)出獄。

     李自成連陷襄城、洧川、許州、長葛、通許、鄢陵;鄢陵知縣慈谿劉振之力诎,具衣冠,入縣治北向再拜,自刎死之。

     庚申,劉澤清大破李青山于石萊山。

     甲子,戍黃道周、解學龍。

    初,刑部尚書劉澤深拟道周煙瘴遣戍,再奏不允;因言『道周之罪,前兩疏已嚴矣。

    至此惟有論死!死生之際,臣不敢不慎也。

    自來論死,諸臣非封疆則貪酷,未有以建言誅者。

    今以此加道周,道周無封疆、貪酷之失而有建言蒙戮之名,于道周得矣;非我皇上無不覆、無不載之心也。

    且皇上所疑者,黨耳;黨者見諸行事、相聚訟言,乃為植黨。

    道周具疏,空言無當;睿照一臨,肝膽寒裂。

    一、二臣工,始未嘗不相與也;今且短之,繼而斥之,烏有所謂「黨」而煩朝廷之大法耶!去年行刑時,忽奉命停免。

    今皇上豈有積恨于道周?萬一轉圜動念,而臣已論定,噬臍何及!所以出入之間,不敢不慎;亦惟恩威出自皇上,仍以原拟候裁』。

    從之。

     谕停内操;提督忠勇營太監楊進朝所部三千人,若值大祀,仍與防護。

     張獻忠、李自成合攻開封七日夜,巡撫高名衡、總兵陳永福等竭力守禦;永福射中自成,損一目。

    自成屯朱仙鎮,去開封四十裡;内鄉、鎮平、唐縣、新野諸城各出降。

    鄧州知州劉振世郊迎五十裡,舉家從之;許州以南,無複完城。

    總督丁啟睿、楊文嶽以總兵左良玉、虎大威、楊德政薄朱仙鎮,良玉謂「賊勢銳,宜緩攻之」;大虎等謀不合,遽進引,全軍皆潰,良玉母、妻被執,開封益困。

    寇驅鄉民攻城,授斧鑿,令鑿石;還不得石者,立斬。

    又穴城為窟,實以藥;引火發之,城堞震壞。

    然官兵嚴守兩月,不能克。

     是月,敕内臣神宮等監及各司局庫等毋幹外政,并申戒廷臣交通近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