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實錄卷之四
關燈
小
中
大
四,皆屬天險,盡為盜薮,無窺之者;于是承疇令所在設防堵截。
不粘泥懼,率百十騎逃關山嶺,馬科等擊之,又逃含峪,止二十七騎,渡河;守備孫守法、方英擒之,盡殲其騎,不粘泥乃降,手殺賊首雙翅虎、縛獻紫金龍以自贖。
庚午,盜陷始興縣,執知縣荊廷钰。
吳甡赈饑前至延安,次延長;寇聚城下,谕以禍福,委同知趙鶴年分赈,圍遂解。
又至延川,遊盜聞之,皆回受赈:時撫盜四千有奇,米(?)。
五月甲戌朔,上步禱南郊。
己醜,微雨。
庚寅,雨。
王承恩擊宜川賊,敗之;渠帥闖山虎、金翅鵬等乞降——金翅鵬,即王子順侄成功也;餘賊走宜君,其衆二萬,官兵又斬二百四級。
曹變蛟等追甯塞遺賊于唐山,見山勢險隘,從山上下射:賊不支四潰,仍奔華亭,又追斬之。
是役也,戰張麻鎮、戰關山嶺、戰隴安司、戰楊三川、戰唐毛山,先後斬一千四百餘級,而甯塞之逸賊稍殺矣。
巡撫練國事趨甯塞,值吳甡于魚河;是日,甡至榆林鎮。
以晉兵遏籴,鬥米六錢,草根木皮為盡,人至相食;甡因奏:『榆林者,天下之雄鎮也,宿将勍兵出焉,非他鎮比。
雜販牟利,商民欣赴,初無損于晉。
若以防河為名而絕秦人之命,恐老成謀國,必不在此也』。
大盜趙四兒以萬餘人掠韓城、合陽,複窺芝川鎮;靈州參将張全昌以五百人接戰三日,賊走鄜州、中部。
巡撫練國事複同張全昌、趙大胤夾攻,大敗之。
時榆林連旱四年,延安饑民甚衆;西安大旱,練國事更請發帑赈濟,不報。
趙四兒尋降于清澗,繼而逸去入西之永甯、石樓。
禮部尚書李騰芳緻仕,以黃汝良代之。
以甄淑為大理寺卿。
谕刑部以矜疑欽恤,唯錢龍錫不許;言官屢以為請,至是釋之,戍定海衛。
龍錫出獄,周延儒即過之,極言上欲加重譴,調護殊艱;龍錫極感之。
未幾,溫體仁至,龍錫因述延儒語;體仁曰:『上固不甚怒也』!于是聞者謂體仁質直、延儒虛僞,不知體仁已陰擠延儒矣。
嘉善錢士升素端謹,為龍錫門人;聞體仁語,頗重之而輕延儒,體仁遂與相結。
癸未,吳執禦上言:『昨見計臣疏稱歲額四百萬,今加至七百萬,缺額尚百六十萬;則饷猶未裕也。
如加派,則害于民;不加派,則害于兵。
前年遵、永之變,袁崇煥、王元雅等皆以數百萬金錢,狼狽失守;史應聘、張星、王象雲、左應選各以一邑或破敵于狂逞之餘,或坐鎮于嬰城之際。
由此言之,今日言饷,不在創法而在擇人,可知已。
臣妄謂北直沿邊諸邑,敕吏部選補賢能,畀以本地錢糧,便宜行事;各随所長,訓練土兵。
此法一行,饷不取償于司農,兵不借援于戍卒:計無便于此』。
上以錢糧盡畀其本地饷兵,則邊鎮奚資;不聽。
丁亥,宜川、雒川盜破金鎖關,殺都司王廉等;别部屯黃龍山,劫韓城。
總兵王承恩還鎮,道遇賊,擊敗之。
初,洪承疇撫盜王子順等,駐榆林;巡按禦史李應期誅之。
上謂「賊勢獗甚,招撫為非;殺之良是」。
命吳甡核奏。
丁酉,延綏、榆林大雨,始有禾。
庚子,大盜滿天星等來降,選骁悍者置營中;散其餘黨一萬二千餘人,給免死票、路費,即命其魁分勒回籍。
未數月,皆叛去。
壬寅,流盜自合水、保安逃出者萬餘人,從慶陽攻中部;署印同知鄭師玄告急,楊鶴遣官招之。
是夜,降丁内應,城陷。
工部郎中李若愚請複建文帝廟号,錄殉節諸臣;章下禮部。
大同、襄垣等縣雨雹,大如卧牛、如犬石,小如拳;斃人畜甚衆。
潞安■〈犭回〉民作亂于壺關、高平、陵川;宣大總督張宗衡剿平之。
六月癸卯朔,曹文诏擊斬王嘉胤于陽城,王承恩等又敗賊于雒川。
丁未,大學士錢象坤罷。
以熊明遇為兵部尚書。
山東徐州大水。
庚戌,未刻,臨颍縣雷雨。
忽王家莊風霾,壞民居,壓死三人;即至杜家莊,傾樓拔木,室廬、器用盡失,飄散無迹,壓死五人。
風霾漸至鞏家莊,長五十餘丈、廣十五丈,磚瓦、磁器翔空落地亡恙,鐵器皆碎。
丙辰,淮安、揚、徐、濟甯大雨,水壞民居、田稼。
辛酉,延綏副總兵張應昌、兵備道戴君恩以賊混天猴、張孟金約齊,蔺二賊謀襲靖邊,先邀之,遇于真水川坌口,賊遁;追至中湖山力戰,射白廣恩墜馬,又射死張伏倉;賊亂,大敗之。
癸亥,賊混天猴、獨行狼萬餘人謀攻合水縣,自甘泉之甄家灣而東;洪承疇率都司馬科等二千人追之。
丁酉,追至甘泉山中,混天猴等乞降。
西人犯綏紅山,官軍拒卻之。
秋七月戊寅,賊入東關,遊擊陳光先率兵巷戰,遂走之。
曹文诏自慶陽以千八百騎赴救,至花園寺,聞炮聲疾馳;賊迎戰,俄四山伏起合圍,文诏幾不支。
文诏力鬥突圍,賊始敗走;追殺頗衆,分路趨驿馬關。
大盜上天龍、馬老虎、獨行狼複掠鄜州,列三營于太平原;楊鶴、王承恩從三川驿往擊,斬獨行狼、馬老虎,賊潰,上天龍以二千人降
不粘泥懼,率百十騎逃關山嶺,馬科等擊之,又逃含峪,止二十七騎,渡河;守備孫守法、方英擒之,盡殲其騎,不粘泥乃降,手殺賊首雙翅虎、縛獻紫金龍以自贖。
庚午,盜陷始興縣,執知縣荊廷钰。
吳甡赈饑前至延安,次延長;寇聚城下,谕以禍福,委同知趙鶴年分赈,圍遂解。
又至延川,遊盜聞之,皆回受赈:時撫盜四千有奇,米(?)。
五月甲戌朔,上步禱南郊。
己醜,微雨。
庚寅,雨。
王承恩擊宜川賊,敗之;渠帥闖山虎、金翅鵬等乞降——金翅鵬,即王子順侄成功也;餘賊走宜君,其衆二萬,官兵又斬二百四級。
曹變蛟等追甯塞遺賊于唐山,見山勢險隘,從山上下射:賊不支四潰,仍奔華亭,又追斬之。
是役也,戰張麻鎮、戰關山嶺、戰隴安司、戰楊三川、戰唐毛山,先後斬一千四百餘級,而甯塞之逸賊稍殺矣。
巡撫練國事趨甯塞,值吳甡于魚河;是日,甡至榆林鎮。
以晉兵遏籴,鬥米六錢,草根木皮為盡,人至相食;甡因奏:『榆林者,天下之雄鎮也,宿将勍兵出焉,非他鎮比。
雜販牟利,商民欣赴,初無損于晉。
若以防河為名而絕秦人之命,恐老成謀國,必不在此也』。
大盜趙四兒以萬餘人掠韓城、合陽,複窺芝川鎮;靈州參将張全昌以五百人接戰三日,賊走鄜州、中部。
巡撫練國事複同張全昌、趙大胤夾攻,大敗之。
時榆林連旱四年,延安饑民甚衆;西安大旱,練國事更請發帑赈濟,不報。
趙四兒尋降于清澗,繼而逸去入西之永甯、石樓。
禮部尚書李騰芳緻仕,以黃汝良代之。
以甄淑為大理寺卿。
谕刑部以矜疑欽恤,唯錢龍錫不許;言官屢以為請,至是釋之,戍定海衛。
龍錫出獄,周延儒即過之,極言上欲加重譴,調護殊艱;龍錫極感之。
未幾,溫體仁至,龍錫因述延儒語;體仁曰:『上固不甚怒也』!于是聞者謂體仁質直、延儒虛僞,不知體仁已陰擠延儒矣。
嘉善錢士升素端謹,為龍錫門人;聞體仁語,頗重之而輕延儒,體仁遂與相結。
癸未,吳執禦上言:『昨見計臣疏稱歲額四百萬,今加至七百萬,缺額尚百六十萬;則饷猶未裕也。
如加派,則害于民;不加派,則害于兵。
前年遵、永之變,袁崇煥、王元雅等皆以數百萬金錢,狼狽失守;史應聘、張星、王象雲、左應選各以一邑或破敵于狂逞之餘,或坐鎮于嬰城之際。
由此言之,今日言饷,不在創法而在擇人,可知已。
臣妄謂北直沿邊諸邑,敕吏部選補賢能,畀以本地錢糧,便宜行事;各随所長,訓練土兵。
此法一行,饷不取償于司農,兵不借援于戍卒:計無便于此』。
上以錢糧盡畀其本地饷兵,則邊鎮奚資;不聽。
丁亥,宜川、雒川盜破金鎖關,殺都司王廉等;别部屯黃龍山,劫韓城。
總兵王承恩還鎮,道遇賊,擊敗之。
初,洪承疇撫盜王子順等,駐榆林;巡按禦史李應期誅之。
上謂「賊勢獗甚,招撫為非;殺之良是」。
命吳甡核奏。
丁酉,延綏、榆林大雨,始有禾。
庚子,大盜滿天星等來降,選骁悍者置營中;散其餘黨一萬二千餘人,給免死票、路費,即命其魁分勒回籍。
未數月,皆叛去。
壬寅,流盜自合水、保安逃出者萬餘人,從慶陽攻中部;署印同知鄭師玄告急,楊鶴遣官招之。
是夜,降丁内應,城陷。
工部郎中李若愚請複建文帝廟号,錄殉節諸臣;章下禮部。
大同、襄垣等縣雨雹,大如卧牛、如犬石,小如拳;斃人畜甚衆。
潞安■〈犭回〉民作亂于壺關、高平、陵川;宣大總督張宗衡剿平之。
六月癸卯朔,曹文诏擊斬王嘉胤于陽城,王承恩等又敗賊于雒川。
丁未,大學士錢象坤罷。
以熊明遇為兵部尚書。
山東徐州大水。
庚戌,未刻,臨颍縣雷雨。
忽王家莊風霾,壞民居,壓死三人;即至杜家莊,傾樓拔木,室廬、器用盡失,飄散無迹,壓死五人。
風霾漸至鞏家莊,長五十餘丈、廣十五丈,磚瓦、磁器翔空落地亡恙,鐵器皆碎。
丙辰,淮安、揚、徐、濟甯大雨,水壞民居、田稼。
辛酉,延綏副總兵張應昌、兵備道戴君恩以賊混天猴、張孟金約齊,蔺二賊謀襲靖邊,先邀之,遇于真水川坌口,賊遁;追至中湖山力戰,射白廣恩墜馬,又射死張伏倉;賊亂,大敗之。
癸亥,賊混天猴、獨行狼萬餘人謀攻合水縣,自甘泉之甄家灣而東;洪承疇率都司馬科等二千人追之。
丁酉,追至甘泉山中,混天猴等乞降。
西人犯綏紅山,官軍拒卻之。
秋七月戊寅,賊入東關,遊擊陳光先率兵巷戰,遂走之。
曹文诏自慶陽以千八百騎赴救,至花園寺,聞炮聲疾馳;賊迎戰,俄四山伏起合圍,文诏幾不支。
文诏力鬥突圍,賊始敗走;追殺頗衆,分路趨驿馬關。
大盜上天龍、馬老虎、獨行狼複掠鄜州,列三營于太平原;楊鶴、王承恩從三川驿往擊,斬獨行狼、馬老虎,賊潰,上天龍以二千人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