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實錄卷之七
關燈
小
中
大
賊。
叙州定遠堡母豬龍洞聞銅鼓聲一日夜。
丁酉,清兵圍宣府,遇炮擊,退屯深井;天壽山守備王希忠以聞,命亟收人畜入保。
戊戌,清兵四略永甯。
明日,大捷。
命保定巡撫丁魁楚移駐紫金關、山西巡撫戴君恩移駐雁門關、總督陳洪範移駐居庸關。
己亥,命禦馬太監黃鐘育、尚膳監太監王之俊、司禮監太監孫朝喜俱提督忠勇營。
清兵入鎮羌、得勝二堡。
庚子,以太監孫茂霖監防紫金、倒馬二關。
大盜混世王等從鳳翔、郿縣東(?)盩厔、鄠縣,雲犯西安;洪承疇馳一晝夜,明日入西安,預檄富平關兵及張全昌兵俱赴西安合擊賊。
賊揚至西安之東境,我兵以力疲未能出;承疇恐賊自渭南、華州東出潼關,先令張全昌、副總兵曹變蛟間道走渭、華遏其前。
承疇出至潼關紅鄉溝追賊,遊擊李效祖、柏永鎮力戰,自辰至申,賊始卻;不能出關,因登山。
承疇自潼關馳赴藍田,欲從山後間道剿之。
丙午,賊觇知官兵意,夜走商、雒山中。
初,大盜老■〈犭回〉■〈犭回〉等萬餘先踞南雒山,今又益賊萬餘;承疇又率張全昌、趙光遠共兵三千赴潼關大峪口截其出,仍備阌鄉、靈寶諸處。
而前淳化、耀州、富平賊李自成、張獻忠等東奔,陷澄城縣、圍合陽旬餘,聯絡百餘裡;聞承疇兵至,解圍,由清水、秦州窺平涼、邠州矣。
清兵圍大同左衛。
盧象升追上津賊于乜家溝,總兵鄧玘斬一百八十六級。
清兵破安州,殺知州闫生鬥。
己酉,清兵至朔州,圍渾源州。
庚戌(或壬子。
原文誤壬戌),巡撫河南玄默撤左良玉自内鄉,陳治邦、馬良文等自雒陽并赴盧氏。
插漢虎墩兔憨又犯甯夏廣武營,官兵擊斬四百十六級。
湖廣總兵秦翼明至上津縣,商州賊犯豐陽。
豐陽,古廢關;地接秦、楚,為鄖、襄之咽喉。
豐陽後有小徑曰罩川口,可通鄖西。
鄖陽巡撫宋祖舜令遊擊周士鳳以六百人戍罩川口,翼明夜發兵架梁入賊營後;昧爽,分兵搗其營,賊稍怯,斬百四十九級。
上憂寇無已時,召谕戶、兵二部:以淮撫兵及楊禦蕃兵厄南畿要害,護祖陵;以董應文赴彰德,倪寵、牟文绶兵赴山東、河南協剿,以河南湖廣兵、李重鎮關兵四萬五千并赴河南,令盧象升總督征剿承天,責巡按餘應桂居守。
如秦寇入豫,洪承疇出剿西北、象升進剿東南;賊複入秦,則象升亦入關協剿。
而豫賊有自中牟走洧川、有自祥符入尉氏,旋突禹、許、長、葛間;而豐陽關之賊不得出,屯靈寶凡十三營,前三營張平國往許州、王成龍往鄢陵、許文沖往尉氏,大營在永甯、盧氏,約九月向山東,實欲誘我東備,因襲汴梁也。
八月丙辰,叛兵自斬其渠楊林降。
陳奇瑜報降賊解散男婦一萬三千八百七十七人——斬渠魁十人,俱延安、安定等縣民,并令還鄉。
清兵破代州。
戊午,夜,李自成陷鹹甯,殺知縣趙跻昌;洪承疇援兵至,遇于城下,賊棄金帛餌我兵,竟西遁。
庚申,張應昌擊鹹陽賊,斬四百九十九級,俘其軍師劉某;兵氣始振。
清兵分道進:東路至繁峙、中路至八角、西路至三坌。
賊陷隴州,屯州城及汧隴間浃月。
陳奇瑜次鳳翔,令參将賀人龍等援隴州;賊圍之。
少詹事文震孟請改先帝「實錄」;上以冊立皇祖默定、張差實系風癫、紅丸輕進意亦忠愛,谕旨即為定案,不必議改。
旌唐王聿鍵助饷。
己巳,清兵攻大同五日,退西安堡。
清兵入啍,代啍縣知縣黎壯圖降;陷靈丘縣。
辛未,罷總理監視太監。
谕曰:『朕禦極之初,撤還内鎮;事無大小,悉委臣工。
不意諸臣營私诿過,罔恤民艱:廉謹者入于迂疏,賢能者好為推诿;居恒但有虛聲,臨事均無實濟。
己巳之冬,京都被兵,宗社震恐,舉朝束手;此士大夫負國家也。
不得已,分遣各鎮監視,添設兩部總理;雖一時權宜,亦欲諸臣自反。
迩來經制粗立,兵饷稍清;諸臣應亦知省,自圖改悔。
今将總理監視等官盡行撤回,以信朕之初心。
惟關、甯偪近,高起潛兼監兩鎮;京營内臣提督照常。
所願二三臣工,共體時艱!若複蹈陋轍,不惟國典具存,抑諸臣之忠猷何在;良足恥矣』! 清兵攻保定竹帛口,殺千總張修身。
甲戌,召勳戚文武于平台,問堪塚宰及總憲者?令各給筆劄條對,吏部侍郎張捷曰:『臣之所舉,與衆不同』。
上許之。
勳戚在殿西室、文在殿東室,捷旁徨四顧,大學王應熊目屬之;諸臣覺其異。
及問所薦,則兵部尚書呂純如也。
時諸臣或舉鄭三俊,勳戚亦如之;或舉唐世濟,捷曰:『總憲世濟可,塚宰非純如不可』!俄入奏,力言純如之長。
諸臣以純如列「逆案」不可,刑科給事中姜應甲言之尤力;捷失色。
上問溫體仁,對曰:『謝陞可』。
上曰:『爾等其谛思之』!應熊故善周延儒,而純如又與延儒善者,體仁陰主之,工科給事中範淑泰遂劾王應熊、張捷同謀黨附,大肆欺擅;刑科給事中吳甘來亦劾張捷計翻「逆案」,純如用,則邵輔忠、張樸輩皆可用矣。
上責捷回奏。
乙亥,召南京吏部尚書謝升為吏部尚書、右都禦史唐世濟為左都禦史。
刑部尚書胡應台終養去,以馮英為刑部尚書。
陳奇瑜專事招撫,由城固入漢中,降盜解散萬五百二十八人——斬渠魁四人,皆延安人也。
勒降人回籍,行八百裡至寶雞等縣,仍事殺掠;官兵捕斬三百餘級。
洪承疇至富平,诘朝至馬家村,掩盜不備。
賊先鋒高傑甚銳,承疇還富平,夜襲營,殺二百餘人,斬六十餘級;高傑降于賀人龍,人龍率以襲賊,卻之。
己卯,清兵出拒牆堡。
辛巳,祖大壽以兵四千人西援;命駐防薊鎮密雲。
清兵攻大同右衛。
是月,有大星從狗國墜入大同兵營。
閏月乙酉,清兵攻宣府,萬全右衛守備常如松卻之。
丁亥,入萬全衛。
洪承疇遣兵擊延綏西人,斬四百餘級;西人遁。
己醜,暹羅入貢。
清兵出塞歸,計駐宣、大隃五旬,□獲毋算。
吳襄、尤世威分道援大同,襄兵敗;世威部将祖寬以七百騎戰大同北門,頗有殺傷。
賊陷白水縣,知縣龐瑜先遁。
甲午,上禦文華殿;日講畢,仍召閣臣曰:『敵出口,宜先招撫難民;援兵可撤者,當盡撤之』。
王應熊曰:『彼利子女、金帛耳,田禾未損;援兵屯駐城西刈禾牧馬,民甚苦之』。
錢士升亦以為言。
應熊又曰:『山西崞縣賊止二十騎,掠子女千餘人;過代州,望城上親戚,相向悲啼。
城上不發一矢,任其飽掠而去』。
上為頓足歎息。
應熊曰:『崞縣被
叙州定遠堡母豬龍洞聞銅鼓聲一日夜。
丁酉,清兵圍宣府,遇炮擊,退屯深井;天壽山守備王希忠以聞,命亟收人畜入保。
戊戌,清兵四略永甯。
明日,大捷。
命保定巡撫丁魁楚移駐紫金關、山西巡撫戴君恩移駐雁門關、總督陳洪範移駐居庸關。
己亥,命禦馬太監黃鐘育、尚膳監太監王之俊、司禮監太監孫朝喜俱提督忠勇營。
清兵入鎮羌、得勝二堡。
庚子,以太監孫茂霖監防紫金、倒馬二關。
大盜混世王等從鳳翔、郿縣東(?)盩厔、鄠縣,雲犯西安;洪承疇馳一晝夜,明日入西安,預檄富平關兵及張全昌兵俱赴西安合擊賊。
賊揚至西安之東境,我兵以力疲未能出;承疇恐賊自渭南、華州東出潼關,先令張全昌、副總兵曹變蛟間道走渭、華遏其前。
承疇出至潼關紅鄉溝追賊,遊擊李效祖、柏永鎮力戰,自辰至申,賊始卻;不能出關,因登山。
承疇自潼關馳赴藍田,欲從山後間道剿之。
丙午,賊觇知官兵意,夜走商、雒山中。
初,大盜老■〈犭回〉■〈犭回〉等萬餘先踞南雒山,今又益賊萬餘;承疇又率張全昌、趙光遠共兵三千赴潼關大峪口截其出,仍備阌鄉、靈寶諸處。
而前淳化、耀州、富平賊李自成、張獻忠等東奔,陷澄城縣、圍合陽旬餘,聯絡百餘裡;聞承疇兵至,解圍,由清水、秦州窺平涼、邠州矣。
清兵圍大同左衛。
盧象升追上津賊于乜家溝,總兵鄧玘斬一百八十六級。
清兵破安州,殺知州闫生鬥。
己酉,清兵至朔州,圍渾源州。
庚戌(或壬子。
原文誤壬戌),巡撫河南玄默撤左良玉自内鄉,陳治邦、馬良文等自雒陽并赴盧氏。
插漢虎墩兔憨又犯甯夏廣武營,官兵擊斬四百十六級。
湖廣總兵秦翼明至上津縣,商州賊犯豐陽。
豐陽,古廢關;地接秦、楚,為鄖、襄之咽喉。
豐陽後有小徑曰罩川口,可通鄖西。
鄖陽巡撫宋祖舜令遊擊周士鳳以六百人戍罩川口,翼明夜發兵架梁入賊營後;昧爽,分兵搗其營,賊稍怯,斬百四十九級。
上憂寇無已時,召谕戶、兵二部:以淮撫兵及楊禦蕃兵厄南畿要害,護祖陵;以董應文赴彰德,倪寵、牟文绶兵赴山東、河南協剿,以河南湖廣兵、李重鎮關兵四萬五千并赴河南,令盧象升總督征剿承天,責巡按餘應桂居守。
如秦寇入豫,洪承疇出剿西北、象升進剿東南;賊複入秦,則象升亦入關協剿。
而豫賊有自中牟走洧川、有自祥符入尉氏,旋突禹、許、長、葛間;而豐陽關之賊不得出,屯靈寶凡十三營,前三營張平國往許州、王成龍往鄢陵、許文沖往尉氏,大營在永甯、盧氏,約九月向山東,實欲誘我東備,因襲汴梁也。
八月丙辰,叛兵自斬其渠楊林降。
陳奇瑜報降賊解散男婦一萬三千八百七十七人——斬渠魁十人,俱延安、安定等縣民,并令還鄉。
清兵破代州。
戊午,夜,李自成陷鹹甯,殺知縣趙跻昌;洪承疇援兵至,遇于城下,賊棄金帛餌我兵,竟西遁。
庚申,張應昌擊鹹陽賊,斬四百九十九級,俘其軍師劉某;兵氣始振。
清兵分道進:東路至繁峙、中路至八角、西路至三坌。
賊陷隴州,屯州城及汧隴間浃月。
陳奇瑜次鳳翔,令參将賀人龍等援隴州;賊圍之。
少詹事文震孟請改先帝「實錄」;上以冊立皇祖默定、張差實系風癫、紅丸輕進意亦忠愛,谕旨即為定案,不必議改。
旌唐王聿鍵助饷。
己巳,清兵攻大同五日,退西安堡。
清兵入啍,代啍縣知縣黎壯圖降;陷靈丘縣。
辛未,罷總理監視太監。
谕曰:『朕禦極之初,撤還内鎮;事無大小,悉委臣工。
不意諸臣營私诿過,罔恤民艱:廉謹者入于迂疏,賢能者好為推诿;居恒但有虛聲,臨事均無實濟。
己巳之冬,京都被兵,宗社震恐,舉朝束手;此士大夫負國家也。
不得已,分遣各鎮監視,添設兩部總理;雖一時權宜,亦欲諸臣自反。
迩來經制粗立,兵饷稍清;諸臣應亦知省,自圖改悔。
今将總理監視等官盡行撤回,以信朕之初心。
惟關、甯偪近,高起潛兼監兩鎮;京營内臣提督照常。
所願二三臣工,共體時艱!若複蹈陋轍,不惟國典具存,抑諸臣之忠猷何在;良足恥矣』! 清兵攻保定竹帛口,殺千總張修身。
甲戌,召勳戚文武于平台,問堪塚宰及總憲者?令各給筆劄條對,吏部侍郎張捷曰:『臣之所舉,與衆不同』。
上許之。
勳戚在殿西室、文在殿東室,捷旁徨四顧,大學王應熊目屬之;諸臣覺其異。
及問所薦,則兵部尚書呂純如也。
時諸臣或舉鄭三俊,勳戚亦如之;或舉唐世濟,捷曰:『總憲世濟可,塚宰非純如不可』!俄入奏,力言純如之長。
諸臣以純如列「逆案」不可,刑科給事中姜應甲言之尤力;捷失色。
上問溫體仁,對曰:『謝陞可』。
上曰:『爾等其谛思之』!應熊故善周延儒,而純如又與延儒善者,體仁陰主之,工科給事中範淑泰遂劾王應熊、張捷同謀黨附,大肆欺擅;刑科給事中吳甘來亦劾張捷計翻「逆案」,純如用,則邵輔忠、張樸輩皆可用矣。
上責捷回奏。
乙亥,召南京吏部尚書謝升為吏部尚書、右都禦史唐世濟為左都禦史。
刑部尚書胡應台終養去,以馮英為刑部尚書。
陳奇瑜專事招撫,由城固入漢中,降盜解散萬五百二十八人——斬渠魁四人,皆延安人也。
勒降人回籍,行八百裡至寶雞等縣,仍事殺掠;官兵捕斬三百餘級。
洪承疇至富平,诘朝至馬家村,掩盜不備。
賊先鋒高傑甚銳,承疇還富平,夜襲營,殺二百餘人,斬六十餘級;高傑降于賀人龍,人龍率以襲賊,卻之。
己卯,清兵出拒牆堡。
辛巳,祖大壽以兵四千人西援;命駐防薊鎮密雲。
清兵攻大同右衛。
是月,有大星從狗國墜入大同兵營。
閏月乙酉,清兵攻宣府,萬全右衛守備常如松卻之。
丁亥,入萬全衛。
洪承疇遣兵擊延綏西人,斬四百餘級;西人遁。
己醜,暹羅入貢。
清兵出塞歸,計駐宣、大隃五旬,□獲毋算。
吳襄、尤世威分道援大同,襄兵敗;世威部将祖寬以七百騎戰大同北門,頗有殺傷。
賊陷白水縣,知縣龐瑜先遁。
甲午,上禦文華殿;日講畢,仍召閣臣曰:『敵出口,宜先招撫難民;援兵可撤者,當盡撤之』。
王應熊曰:『彼利子女、金帛耳,田禾未損;援兵屯駐城西刈禾牧馬,民甚苦之』。
錢士升亦以為言。
應熊又曰:『山西崞縣賊止二十騎,掠子女千餘人;過代州,望城上親戚,相向悲啼。
城上不發一矢,任其飽掠而去』。
上為頓足歎息。
應熊曰:『崞縣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