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實錄卷之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天下大小将士戰守有功,立與陞賞;官民男婦節義死難,從優贈恤。
一切不便于民之事,盡行革除。
至于被害紳士、軍民人等,一時畏死從賊,原非甘逆;除自成罪在不赦,餘僞将有斬渠、獻城,即與侯爵。
其士卒來歸者,分别賞赉。
願官者,一體拔用;不願者,安插甯家。
近如金有章等擢用、黃閣等寬恤,朕心諒其不得已也。
他如文僞職牛金、喻星上猷等、武僞職劉宗敏、羅戴恩等,皆朕之臣子,自陷賊庭;如乃心王室、伺隙反正,朕亦何忍棄之,悉赦罪複職。
于戲!天心未改,祖德尤深。
朕方罪己省愆,用賢圖治;改從前之敗轍,加與爾等維新。
賊平之後,耕田樂業,永為王民,不亦休哉』! 乙未,命太監馬思理馳赴大同督兵援敕。
唐通以八千人入衛。
上召見,慰勞倍至;賜大紅蟒衣一襲、紵絲二、金四十兩;複賜四千金以犒吏卒——同薊遼兵屯彰義開外。
上按籍勳戚、大璫,征其助饷。
遣太監徐高谕嘉定伯周奎倡之,奎謝無以應。
高泣谕再三,奎猶漫詞;高怫然起曰:『外戚如此,國事去矣』!奎奏捐萬金,上少之,勒以二萬;奎上書中宮求助,中宮勉應之五千金,奎遂先輸三千金而逸其餘。
前太監王永祚輸三萬,曹化淳輸五萬。
王之心尤富,上面谕之,獻萬金;後賊拷之心,追十五萬,他金銀器玩稱是——竟拷死。
魏藻德首上五百金。
陳演既放未行,召入,稱貧。
百官共議:最後依省限額:浙江六千、山東四千;先後共二十萬。
又議前三門富室各輸糧給軍,且贍其妻孥,使無内顧;諸巨室多不樂而罷。
丙申,大風霾,晝晦。
風腥,不可觸。
宣府陷。
叛将白廣恩移總兵姜鑲書,約降;監視太監杜勳郊迎三十裡。
巡撫宣府右佥都禦史朱之馮懸賞勞軍,谕守城,無一應者;三命之,皆願納款。
之馮獨行巡城,見紅彜大炮,曰:『汝曹試發之,可殺數百人;賊雖殺我,無恨也』!衆又不應。
之馮乃自起燃火,兵民兢挽之;之馮不得巳,奪士卒刀自刎。
遺疏言守禦事甚悉,上憐之。
之馮,沛人;以清勤着。
又鄉紳張羅彥自殺;武舉金振孫戎衣就刑,色不少懾,呼曰「我禦史金毓峒侄也」! 命唐通同司禮太監杜之秩守居庸關。
召庶吉士于中左門,編修陳名夏嘗上言固人心之事,有「淮、揚要害宜練兵重鎮」;上善之,進修撰兼戶、兵科都給事中,召募山東義勇。
上問戶部侍郎吳履中「帑金幾何」!答曰:『八萬』。
上曰:『此僅備城守;雖各邊月饷,亦不可發』。
履中曰:『若非各邊,京師安守』!不聽。
以陳必謙為工部尚書,召王铎為禮部尚書。
戊戌,總督薊遼王永吉請嚴居庸關守禦;遂命司禮太監王承恩提督内外京城、王永吉節制各鎮,俱聽便宜行事,給吏、兵二部空劄五百。
庚子,寇薄近郊,中外大震。
上日召對,惟問兵饷;以舉朝無人,嘗泣下。
廷臣進計,惟「閉門止出入」,餘無一籌。
李國桢提督城守,不敢抗王承恩;禮科左給事中戴明說糾國桢城守失措。
上召廷臣,問禦寇方略;諸臣皆嚄唶不能對。
上憤惋,斥廷臣「負國無狀」!皆頓首謝罪。
孝陵夜哭。
召前太監曹化淳等守城。
癸卯,風,晦。
寇自柳溝抵居庸關。
柳溝,天塹可守,不設備;定西伯唐通、司禮太監杜之秩迎降,巡撫右佥都禦史何謙遁。
總兵官都督同知馬岱自殺;其妻子疾走山海關投王永吉,永吉倉皇出關依吳三桂。
甲辰,昌平陷。
總兵官李守鑅不屈,手格殺數人,人不能執;諸賊圍之,守鑅拔刃自刎。
賊焚十二陵,傳檄京師;兵部偵之,猶雲「昌平兵譁,非寇也」! 命趨吳三桂入關,三桂率衆日行數十裡;是日,始入關。
太監高起潛棄關遁,走西山。
召考選官滋陽知縣黃國琦等三十三人于中左門,問「安人心、剿寇、生财足用,計安出」?以國琦言稱旨,即授兵科給事中。
餘以次對;未及半,俄昌平報陷。
上聞,大驚,即起入;諸臣立候。
移刻,命俱出。
開西門納難民,内官坐城上主之;諸勳臣、大臣不能诘。
乙已,上早朝,召對諸臣而泣;皆束手無策,相向不能對,或泣下。
有言馮铨、楊維垣當用,有言劉澤清宜封東平伯,上皆不應;書禦案十二字示司禮太監王之心,尋去之。
已刻,哨騎叩城下曰:『寇至』!守城内臣使騎候之,曰:『非寇也』;不為意。
日且午,有五、六十騎抵門,彎弓貫矢,大呼「開城」;守卒亟發炮斃二十騎、難民數十人,門始閉。
須臾,賊大至;方報過蘆溝橋,俄攻平則、彰義等門。
城外三大營兵皆潰,且引降,火車臣炮皆為賊得;賊因舉炮攻城,轟聲震地。
襄城伯李國桢馳馬阙下,求面陳;内侍叱止之。
國桢曰:『此
一切不便于民之事,盡行革除。
至于被害紳士、軍民人等,一時畏死從賊,原非甘逆;除自成罪在不赦,餘僞将有斬渠、獻城,即與侯爵。
其士卒來歸者,分别賞赉。
願官者,一體拔用;不願者,安插甯家。
近如金有章等擢用、黃閣等寬恤,朕心諒其不得已也。
他如文僞職牛金、喻星上猷等、武僞職劉宗敏、羅戴恩等,皆朕之臣子,自陷賊庭;如乃心王室、伺隙反正,朕亦何忍棄之,悉赦罪複職。
于戲!天心未改,祖德尤深。
朕方罪己省愆,用賢圖治;改從前之敗轍,加與爾等維新。
賊平之後,耕田樂業,永為王民,不亦休哉』! 乙未,命太監馬思理馳赴大同督兵援敕。
唐通以八千人入衛。
上召見,慰勞倍至;賜大紅蟒衣一襲、紵絲二、金四十兩;複賜四千金以犒吏卒——同薊遼兵屯彰義開外。
上按籍勳戚、大璫,征其助饷。
遣太監徐高谕嘉定伯周奎倡之,奎謝無以應。
高泣谕再三,奎猶漫詞;高怫然起曰:『外戚如此,國事去矣』!奎奏捐萬金,上少之,勒以二萬;奎上書中宮求助,中宮勉應之五千金,奎遂先輸三千金而逸其餘。
前太監王永祚輸三萬,曹化淳輸五萬。
王之心尤富,上面谕之,獻萬金;後賊拷之心,追十五萬,他金銀器玩稱是——竟拷死。
魏藻德首上五百金。
陳演既放未行,召入,稱貧。
百官共議:最後依省限額:浙江六千、山東四千;先後共二十萬。
又議前三門富室各輸糧給軍,且贍其妻孥,使無内顧;諸巨室多不樂而罷。
丙申,大風霾,晝晦。
風腥,不可觸。
宣府陷。
叛将白廣恩移總兵姜鑲書,約降;監視太監杜勳郊迎三十裡。
巡撫宣府右佥都禦史朱之馮懸賞勞軍,谕守城,無一應者;三命之,皆願納款。
之馮獨行巡城,見紅彜大炮,曰:『汝曹試發之,可殺數百人;賊雖殺我,無恨也』!衆又不應。
之馮乃自起燃火,兵民兢挽之;之馮不得巳,奪士卒刀自刎。
遺疏言守禦事甚悉,上憐之。
之馮,沛人;以清勤着。
又鄉紳張羅彥自殺;武舉金振孫戎衣就刑,色不少懾,呼曰「我禦史金毓峒侄也」! 命唐通同司禮太監杜之秩守居庸關。
召庶吉士于中左門,編修陳名夏嘗上言固人心之事,有「淮、揚要害宜練兵重鎮」;上善之,進修撰兼戶、兵科都給事中,召募山東義勇。
上問戶部侍郎吳履中「帑金幾何」!答曰:『八萬』。
上曰:『此僅備城守;雖各邊月饷,亦不可發』。
履中曰:『若非各邊,京師安守』!不聽。
以陳必謙為工部尚書,召王铎為禮部尚書。
戊戌,總督薊遼王永吉請嚴居庸關守禦;遂命司禮太監王承恩提督内外京城、王永吉節制各鎮,俱聽便宜行事,給吏、兵二部空劄五百。
庚子,寇薄近郊,中外大震。
上日召對,惟問兵饷;以舉朝無人,嘗泣下。
廷臣進計,惟「閉門止出入」,餘無一籌。
李國桢提督城守,不敢抗王承恩;禮科左給事中戴明說糾國桢城守失措。
上召廷臣,問禦寇方略;諸臣皆嚄唶不能對。
上憤惋,斥廷臣「負國無狀」!皆頓首謝罪。
孝陵夜哭。
召前太監曹化淳等守城。
癸卯,風,晦。
寇自柳溝抵居庸關。
柳溝,天塹可守,不設備;定西伯唐通、司禮太監杜之秩迎降,巡撫右佥都禦史何謙遁。
總兵官都督同知馬岱自殺;其妻子疾走山海關投王永吉,永吉倉皇出關依吳三桂。
甲辰,昌平陷。
總兵官李守鑅不屈,手格殺數人,人不能執;諸賊圍之,守鑅拔刃自刎。
賊焚十二陵,傳檄京師;兵部偵之,猶雲「昌平兵譁,非寇也」! 命趨吳三桂入關,三桂率衆日行數十裡;是日,始入關。
太監高起潛棄關遁,走西山。
召考選官滋陽知縣黃國琦等三十三人于中左門,問「安人心、剿寇、生财足用,計安出」?以國琦言稱旨,即授兵科給事中。
餘以次對;未及半,俄昌平報陷。
上聞,大驚,即起入;諸臣立候。
移刻,命俱出。
開西門納難民,内官坐城上主之;諸勳臣、大臣不能诘。
乙已,上早朝,召對諸臣而泣;皆束手無策,相向不能對,或泣下。
有言馮铨、楊維垣當用,有言劉澤清宜封東平伯,上皆不應;書禦案十二字示司禮太監王之心,尋去之。
已刻,哨騎叩城下曰:『寇至』!守城内臣使騎候之,曰:『非寇也』;不為意。
日且午,有五、六十騎抵門,彎弓貫矢,大呼「開城」;守卒亟發炮斃二十騎、難民數十人,門始閉。
須臾,賊大至;方報過蘆溝橋,俄攻平則、彰義等門。
城外三大營兵皆潰,且引降,火車臣炮皆為賊得;賊因舉炮攻城,轟聲震地。
襄城伯李國桢馳馬阙下,求面陳;内侍叱止之。
國桢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