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實錄卷之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事以來,虛恢欺飾,所至以精兵自衛。
在楚則征巴蜀之精兵自衛,而張獻忠得入川;在川則盡楚、豫之精兵自衛,而李自成得陷雒。
甯使藩封亡而身獨存,社稷危而身獨安:嗣昌之心,尚可問哉』!上不問。
丙申,洪承疇率曹變蚊、白廣恩、吳三桂等至甯遠。
承疇馳松山,度兵将寡不足守禦,乃調宣府大同王樸、楊國柱、薊鎮唐通、榆林馬科抽練兵共七萬。
清兵自義州大舉入塞,祖大壽合諸軍于錦州,斬三十六級;明日再戰,清兵引退。
辛醜,逮撫治鄖陽右佥都禦史袁繼鹹。
是春,招安内丘西山寇。
夏四月丙午朔,立故都督劉綎祠。
刑部主事雷演祚論故督師楊嗣昌六罪可斬:曰失藩封、陷郡縣、參撫臣以逭咎、誦梵咒以銷賊——至張獻忠入川單褲蹤逃、賄題監軍、交結朋黨;不報。
迨夏,上憫嗣昌盡瘁,谕祭一壇。
壬子,蠲安慶崇祯十年以上逋租,以後半之。
清兵自塞回甯遠、錦州;東關副總兵那木氣、都司桑永順故西人,遂歸降于清。
東關陷,清兵益攻錦州,掘塹壘牆為久攻計。
祖大壽拒守四月餘,時出巷戰,仍複東關;洪承疇進至松、杏。
張獻忠攻應山,知縣章日煇禦卻之。
甲子,以丁啟睿為兵部尚書督師,賜尚方劍,節制陝西、河南、四川、湖廣、江北,仍兼督三邊軍務;陳新甲薦之也。
張獻忠陷随州,殺知州徐世淳。
辛未,命刑部删正「律例」進覽。
甲戌,命成國公朱純臣、新樂侯劉文炳、禮部尚書林欲楫同浙江提學副使王應華相視皇陵——應華善形家言,林欲楫薦之,故有是命。
開封大疫。
五月乙亥朔,崇明盜顧榮犯太倉;尋遁。
庚辰,大學士範複粹緻仕。
壬辰,召陳新甲于中極殿。
時祖大壽圍于錦州五閱月,聲援斷絕;有一卒間出,兵雲:『城内粟足支半年,第乏薪耳』。
并傳大壽語:『宜車營逼之,毋輕戰』!洪承疇集兵數萬,待援未決。
上憂之,問新甲「計安出」?新甲求退,與閣臣及侍郎吳甡、總督傅宗龍酌議:『請遣司官面商于承疇,有十可憂、十可議;祈皇上察報』!從之;遂命職方郎中張若麒往。
是月,寇陷信陽。
六月乙巳朔,戶部請設漕運總督;乃以史可法為戶部右侍郎兼右佥都禦史,總督漕運兼巡撫鳳、泗、淮、揚。
陳新甲奏陳邊事,欲出兵塔山,趨大勝堡攻營之西北;出□杏山,抄錦昌,攻其北;出兵松山,渡小淩河,攻其東;又正兵出松山,攻其南。
命下行營議之:『承疇統正兵,僅白廣恩、馬科、吳三桂敢戰;若分三将于三路,慮衆寡不敵。
且兵既分,則勢更弱』。
承疇請且戰且守,略曰:『久持松、杏,轉運錦州,守禦頗堅,未易撼動。
若清再越今秋,不但清窮,即鮮亦窮矣:此可守而後可戰之策也。
今本兵議戰,安敢遷延!但恐轉運為艱,鞭長莫及。
國體攸關,不若稍待,使彼自困之為得也』。
上是之,而新甲執前議。
職方郎中張若麒躁率喜事,見前戰松山、石門皆有斬級,謂「圍可立解」,上密奏;命留關外料理。
新甲又贻書于承疇曰:『近接三協之報,雲又欲入塞;果爾,則内外受困,勢莫可支!門下出關用師年餘,費饷數十萬;而錦圍未解、内地又困,何以副聖明而謝朝中文武諸人之望乎』!承疇内激新甲言,又奉密敕,刻期進兵。
新甲薦前綏德知縣馬紹愉為兵部職方主事,出關贊畫;若麒、紹愉并謂兵可戰,遂不用承疇策。
先以薛國觀事,詞連刑部右侍郎蔡奕琛;命逮至。
至是,于系所上言:『去夏六月,有同邑諸生倪襄者,語知縣丁煌述庶吉士張溥言臣旦夕必被逮;未幾,而王陛彥果劾臣。
裡居庶常,結黨招權,陰握黜陟之柄』。
遂征丁煌詣京指證,下倪襄于獄訊之。
既而奕琛又劾張溥,并及故禮部右侍郎錢謙益;上又命溥、謙益奏。
癸酉,兩京、山東、河南、浙江旱,蝗;多饑盜。
是月,張獻忠、李
在楚則征巴蜀之精兵自衛,而張獻忠得入川;在川則盡楚、豫之精兵自衛,而李自成得陷雒。
甯使藩封亡而身獨存,社稷危而身獨安:嗣昌之心,尚可問哉』!上不問。
丙申,洪承疇率曹變蚊、白廣恩、吳三桂等至甯遠。
承疇馳松山,度兵将寡不足守禦,乃調宣府大同王樸、楊國柱、薊鎮唐通、榆林馬科抽練兵共七萬。
清兵自義州大舉入塞,祖大壽合諸軍于錦州,斬三十六級;明日再戰,清兵引退。
辛醜,逮撫治鄖陽右佥都禦史袁繼鹹。
是春,招安内丘西山寇。
夏四月丙午朔,立故都督劉綎祠。
刑部主事雷演祚論故督師楊嗣昌六罪可斬:曰失藩封、陷郡縣、參撫臣以逭咎、誦梵咒以銷賊——至張獻忠入川單褲蹤逃、賄題監軍、交結朋黨;不報。
迨夏,上憫嗣昌盡瘁,谕祭一壇。
壬子,蠲安慶崇祯十年以上逋租,以後半之。
清兵自塞回甯遠、錦州;東關副總兵那木氣、都司桑永順故西人,遂歸降于清。
東關陷,清兵益攻錦州,掘塹壘牆為久攻計。
祖大壽拒守四月餘,時出巷戰,仍複東關;洪承疇進至松、杏。
張獻忠攻應山,知縣章日煇禦卻之。
甲子,以丁啟睿為兵部尚書督師,賜尚方劍,節制陝西、河南、四川、湖廣、江北,仍兼督三邊軍務;陳新甲薦之也。
張獻忠陷随州,殺知州徐世淳。
辛未,命刑部删正「律例」進覽。
甲戌,命成國公朱純臣、新樂侯劉文炳、禮部尚書林欲楫同浙江提學副使王應華相視皇陵——應華善形家言,林欲楫薦之,故有是命。
開封大疫。
五月乙亥朔,崇明盜顧榮犯太倉;尋遁。
庚辰,大學士範複粹緻仕。
壬辰,召陳新甲于中極殿。
時祖大壽圍于錦州五閱月,聲援斷絕;有一卒間出,兵雲:『城内粟足支半年,第乏薪耳』。
并傳大壽語:『宜車營逼之,毋輕戰』!洪承疇集兵數萬,待援未決。
上憂之,問新甲「計安出」?新甲求退,與閣臣及侍郎吳甡、總督傅宗龍酌議:『請遣司官面商于承疇,有十可憂、十可議;祈皇上察報』!從之;遂命職方郎中張若麒往。
是月,寇陷信陽。
六月乙巳朔,戶部請設漕運總督;乃以史可法為戶部右侍郎兼右佥都禦史,總督漕運兼巡撫鳳、泗、淮、揚。
陳新甲奏陳邊事,欲出兵塔山,趨大勝堡攻營之西北;出□杏山,抄錦昌,攻其北;出兵松山,渡小淩河,攻其東;又正兵出松山,攻其南。
命下行營議之:『承疇統正兵,僅白廣恩、馬科、吳三桂敢戰;若分三将于三路,慮衆寡不敵。
且兵既分,則勢更弱』。
承疇請且戰且守,略曰:『久持松、杏,轉運錦州,守禦頗堅,未易撼動。
若清再越今秋,不但清窮,即鮮亦窮矣:此可守而後可戰之策也。
今本兵議戰,安敢遷延!但恐轉運為艱,鞭長莫及。
國體攸關,不若稍待,使彼自困之為得也』。
上是之,而新甲執前議。
職方郎中張若麒躁率喜事,見前戰松山、石門皆有斬級,謂「圍可立解」,上密奏;命留關外料理。
新甲又贻書于承疇曰:『近接三協之報,雲又欲入塞;果爾,則内外受困,勢莫可支!門下出關用師年餘,費饷數十萬;而錦圍未解、内地又困,何以副聖明而謝朝中文武諸人之望乎』!承疇内激新甲言,又奉密敕,刻期進兵。
新甲薦前綏德知縣馬紹愉為兵部職方主事,出關贊畫;若麒、紹愉并謂兵可戰,遂不用承疇策。
先以薛國觀事,詞連刑部右侍郎蔡奕琛;命逮至。
至是,于系所上言:『去夏六月,有同邑諸生倪襄者,語知縣丁煌述庶吉士張溥言臣旦夕必被逮;未幾,而王陛彥果劾臣。
裡居庶常,結黨招權,陰握黜陟之柄』。
遂征丁煌詣京指證,下倪襄于獄訊之。
既而奕琛又劾張溥,并及故禮部右侍郎錢謙益;上又命溥、謙益奏。
癸酉,兩京、山東、河南、浙江旱,蝗;多饑盜。
是月,張獻忠、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