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實錄卷之十四

關燈
自成相構,羅汝才亦忤獻忠;獻忠奔鄖西,自成、汝才分兵下東南。

     秋七月戊寅,臨清運河涸。

     張獻忠陷鄖陽。

     甲申,蠲霍丘逋租。

     丙戌,上禦經筵;念錦州事,問「兵部近日何無邊報」?且曰:『此舉得解圍,固為勝算;但兵未離險,朕甚憂之』! 丁亥,召賜正一嗣教大真人張應京于會極門。

    時北京甚疫,死亡晝夜相繼,阖城驚悼;故有是召。

     戊戌,宴衍聖公孔胤直、五經博士孟聞玉。

     蠲襄陽逋租。

     庚子,洪承疇誓師援錦州。

    時兵部職方主事馬紹愉練兵車以待戰;壬寅,抵松山,夜見清兵屯乳峰山東,承疇兵登乳峰山西。

    乳峰距錦州五、六裡,炮石相應。

    又東西石門并進,兵以分勢,遂立車營,環以木城;部署略定,清兵大駭。

    初,西人、遼人脫歸,雲今秋不得錦州,糧且盡,議撤兵歸;故承疇欲待之。

    而陳新甲信張若麒、馬紹愉言,再趨戰;承疇遂進師。

    乙巳,合戰,戰甚力;斬百三十級,獲王子及孤山牛鹿,殺二十餘人。

    陽和總兵官楊國柱陣殁,李輔明代統其兵。

    祖大壽分步卒三道,欲突圍出;兵圍三匝,克其二,望外援猶隔,不得達。

     八月甲辰朔,吏部奏言:『漕運總督,宜重臣駐節淮上;當以史可法總督漕運、巡撫鳳陽,朱大典提督鳳陽等處軍饷』。

    報可。

     辛亥,夜,賜故大學士薛國觀死、誅中書舍人王陛彥,各籍其家。

    時漏下已鼓,中旨賜自盡,叩寝出之;國觀猶徘徊不忍死,部寺官命卒扶就缢死。

    久之得旨,始解就殓。

    國觀性疏傲,無遠識。

    上嘗以财匮問國觀,因密勸上搜括戚畹;且曰:『缙紳則臣任之,戚畹非獨斷不可』。

    于是借武清侯家四十萬金,李氏破家應命;戚寺争恨之。

    臨刑,猶曰:『吳昌時殺我』!國觀自賈之禍,終不覺也。

    追贓九千金,沒其田六百畝,市其宅得八百金;妻子寄居城隅。

    其陰鸷遠遜烏程,狼藉亦不及宜興也。

     壬子,邊兵攻石門西;總兵王樸戰敗,諸将皆退沮。

     癸醜,邊兵小捷,馬紹愉請洪承疇乘銳出奇擊之,可解錦州圍;承疇不納。

    而長嶺山自塔山迤逦至錦州地可旁抄大同,監軍張鬥言:「宜駐一軍長嶺山,防其抄襲我後」。

    承疇亦不納;且曰:「我十二年老督師,若書生何知耶』! 辛酉,上幸太學,以重修告成也;真人張應京請扈從臨雍。

    先期,司禮太監王德化奉命率群臣習儀于太學。

     清兵以三千騎來援。

    午刻,據長嶺山,聲言欲固松山城;洪承疇不為動。

    甲子,合戰;邊兵敢戰深入,搴其大旗,進斬九級。

    清兵議旋師,故将孔有德控馬止之;遂複進攻松山,掘壕揲土,濠深浚及八尺,絕邊人饷道。

    乳峰故在錦州城外,松山又乳峰外;邊軍進屯松山,為錦州聲援。

    至是,環壕絕塹,松山亦困;承疇謂其下曰:『新舊疊為攻守;我兵既出,利在速戰,當各敕厲本部與之力鬥。

    吾身執桴鼓,與諸公從事;解圍制勝,在此舉矣』。

    諸将議饷乏,請于甯遠就饷。

    薄暮,張若麒抵承疇書,亦言松山之糧僅給三日;若複進師,不但困錦,又複困松山。

    于是諸将議論蜂起,各懷去志;承疇怒曰:『往時諸君俱矢報效,今正當其會;雖糧盡被圍,宜明告吏卒,戰亦死、不戰亦死,況戰或可冀幸萬一!麾軍一退,不可複止。

    吾決意孤注,明日望諸〔君〕悉力』! 方起送諸将出,總兵王樸怯甚,先遁。

    于是各帥争馳,馬步自相蹂踐,弓甲遍野。

    遙望火光,謂在不敢前走,還為伏兵所截;大潰。

    曹變蛟、王廷臣突入松山,巡撫遼東丘明仰誓與承疇同守;承疇夜留兵三分之一嬰城,率其(?)複決圍沖陣而前。

    清兵邀之尖山石灰窯,皆力戰,清兵暫卻。

    俄而雲合,不得入城,移屯海岸;海潮大上,一軍盡沒,得脫者僅二百餘人,獨白廣恩還松山。

    若麒、紹愉得附漁舟,偕諸監軍逃至甯遠;上奏承疇失計,冀自免也。

     乙醜,谕禮部:『宋儒周子、兩程子、朱子、張子、邵子有功聖門,與漢、唐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