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未及一月,五疏求去。
直以皇上洞燭遐迩,嘗鑒臣于言語形迹之外;所以苒苒焦哓,瘁毛铩羽,以為朝廷守一日藩籬。
非曰能之,亦各盡其義而已。
今敵之來日以盛、衆之附日以攜,蠢冥何知,惟利是視;貪生怖死,則前後異緻。
信州闾巷雞犬方集,今複翻然欲舍而去。
據徽人來者鹹雲:「敵一百六十騎守婺境,自海口暖水焚掠殆盡」。
暖水距廣信一百餘裡,臣師屯八都者僅千五百人;皆村落新募,月食一兩之卒。
其東出馬金嶺者,僅七百餘人;又千二百人西去饒、撫,馳收未回。
所餘帳下,千二百人而已。
臣自八月以來,東弭台、甯之釁,西消金嶺之孽。
精力瘁于文告,歲月馳于期會;未有一智一謀佐于其内,一膂一力助于其外。
空以老瘁一意報主,為愛己所憐、異己所笑。
今事勢甚急,可亟命方國安以萬衆從嚴州出老竹嶺,直搗徽州;乘其西馳,可以破敵。
即不然,亦可解信州之危,成牽制之勢矣』。
上覽表,不能答;道周計窮。
婺源令某者,亦門人也;僞緻降書。
道周信之,決計深入;集門人諸将議曰:『敵人雖衆,虛聲耳。
若延來春,則彼弓弛、馬懈可破也;奈糧饷不繼何!與其半途潰散,不如決戰以報朝廷』。
因相持泣下。
十二月,進兵童家坊。
忽報樂平已破,信州士大夫緻書相迓;道周以成師既出,義不反顧,遂前。
次明堂裡,僅三百人、馬十匹、糧三日。
壬寅(二十四日),天微曙,降将張天祿率兵猝至。
道周揮賴繼謹等鏖戰;參将高萬榮請引兵登山,憑高可恃。
正移師間,騎兵從間道突出,箭如雨;從者俱散。
道周曰:『吾死此矣』!遂被執。
輿至婺源,天祿勸之降;道周罵不絕口。
未幾,門人趙士超、賴繼謹、蔡春溶、毛至潔亦解至。
道周絕粒,作「自悼」詩八章。
發婺源,過新安,絕粒十四日不死,複進水漿。
至金陵,幽于禁城;已改系尚膳監。
諸當道承貝勒意勸降;道周曰:『吾手無寸鐵,何曾不降』!勸者曰:『降須薙發』。
佯驚曰:『汝薙發邪?幸是薙發國來;若穿心國來,汝穿心邪』?洪承疇親詣求見;道周喝曰:『承疇死久矣!松山之敗,先帝痛哭遙祭;焉得尚存!此無藉小人冒名耳』!承疇上疏乞貸死,朝旨不許。
道周在館,與門人講習吟詠如常,着詩文數卷。
素善書翰;人争求之,終日握管不辭也。
門人寄家書,道周書蔡春溶書函曰:『蹈仁不死,履險若夷;有隕自天,舍命不渝』。
又書賴繼謹書函曰:『綱常萬古,性命千秋;天地知我,家人何憂』!明年三月壬子(初五日),赴市曹。
過東華門,坐不起;曰:『此與高皇帝陵寝近,可死也』!既見市有豎「福建門牌」者,指曰:『福建吾君在焉,死于此可也』!南向再拜,遂受刑。
上聞之大哭,贈文明伯,谥「忠烈」。
道周精天文、曆數、皇極諸書,所著「三易洞玑」、「易象正」,學者窮年不能通其說。
道周以之推驗治亂,其說多中。
自推行年終于六十二歲丙戌,至是竟驗雲。
士超等皆從死。
士超字淵卿,福州人,官職方主事;賴繼謹字敬儒,官中書;蔡春溶字時培,諸生:皆漳州人(或作賴雍、蔡紹謹者,誤也)。
毛至潔字去水,六合人,官廣信通判;曾割股愈親疾(或作玉潔,亦誤也)。
諸人死後,門人星散;惟餘杭何瑞圖(字羲兆)、紹興呂叔倫(字漢■〈常上心下〉)、二人者,抱道周遺書入山,終身不出,節最高(餘附見他傳)。
我朝賜道周專谥曰「忠端」,士超、春溶、繼謹、至潔通谥俱「烈愍」。
王加封字抱赤,建甯右衛副千戶之臣子。
之臣富而儉;老且死,命舁巨簏廳事,召親友告之曰:『吾以儉起家,與諸君子分甘絕少。
然吾豈吝者哉,欲善用吾财耳』!開簏,散千金。
加封故豪俠,甲申(一六四四)國變,募義勇從軍婺源死;黃道周為文祭之。
又有洪京榜者,龍溪廪生。
隆武改元,投效戎行,道周題授中書舍人兼監紀推官。
道周殉難,京榜不知所終。
直以皇上洞燭遐迩,嘗鑒臣于言語形迹之外;所以苒苒焦哓,瘁毛铩羽,以為朝廷守一日藩籬。
非曰能之,亦各盡其義而已。
今敵之來日以盛、衆之附日以攜,蠢冥何知,惟利是視;貪生怖死,則前後異緻。
信州闾巷雞犬方集,今複翻然欲舍而去。
據徽人來者鹹雲:「敵一百六十騎守婺境,自海口暖水焚掠殆盡」。
暖水距廣信一百餘裡,臣師屯八都者僅千五百人;皆村落新募,月食一兩之卒。
其東出馬金嶺者,僅七百餘人;又千二百人西去饒、撫,馳收未回。
所餘帳下,千二百人而已。
臣自八月以來,東弭台、甯之釁,西消金嶺之孽。
精力瘁于文告,歲月馳于期會;未有一智一謀佐于其内,一膂一力助于其外。
空以老瘁一意報主,為愛己所憐、異己所笑。
今事勢甚急,可亟命方國安以萬衆從嚴州出老竹嶺,直搗徽州;乘其西馳,可以破敵。
即不然,亦可解信州之危,成牽制之勢矣』。
上覽表,不能答;道周計窮。
婺源令某者,亦門人也;僞緻降書。
道周信之,決計深入;集門人諸将議曰:『敵人雖衆,虛聲耳。
若延來春,則彼弓弛、馬懈可破也;奈糧饷不繼何!與其半途潰散,不如決戰以報朝廷』。
因相持泣下。
十二月,進兵童家坊。
忽報樂平已破,信州士大夫緻書相迓;道周以成師既出,義不反顧,遂前。
次明堂裡,僅三百人、馬十匹、糧三日。
壬寅(二十四日),天微曙,降将張天祿率兵猝至。
道周揮賴繼謹等鏖戰;參将高萬榮請引兵登山,憑高可恃。
正移師間,騎兵從間道突出,箭如雨;從者俱散。
道周曰:『吾死此矣』!遂被執。
輿至婺源,天祿勸之降;道周罵不絕口。
未幾,門人趙士超、賴繼謹、蔡春溶、毛至潔亦解至。
道周絕粒,作「自悼」詩八章。
發婺源,過新安,絕粒十四日不死,複進水漿。
至金陵,幽于禁城;已改系尚膳監。
諸當道承貝勒意勸降;道周曰:『吾手無寸鐵,何曾不降』!勸者曰:『降須薙發』。
佯驚曰:『汝薙發邪?幸是薙發國來;若穿心國來,汝穿心邪』?洪承疇親詣求見;道周喝曰:『承疇死久矣!松山之敗,先帝痛哭遙祭;焉得尚存!此無藉小人冒名耳』!承疇上疏乞貸死,朝旨不許。
道周在館,與門人講習吟詠如常,着詩文數卷。
素善書翰;人争求之,終日握管不辭也。
門人寄家書,道周書蔡春溶書函曰:『蹈仁不死,履險若夷;有隕自天,舍命不渝』。
又書賴繼謹書函曰:『綱常萬古,性命千秋;天地知我,家人何憂』!明年三月壬子(初五日),赴市曹。
過東華門,坐不起;曰:『此與高皇帝陵寝近,可死也』!既見市有豎「福建門牌」者,指曰:『福建吾君在焉,死于此可也』!南向再拜,遂受刑。
上聞之大哭,贈文明伯,谥「忠烈」。
道周精天文、曆數、皇極諸書,所著「三易洞玑」、「易象正」,學者窮年不能通其說。
道周以之推驗治亂,其說多中。
自推行年終于六十二歲丙戌,至是竟驗雲。
士超等皆從死。
士超字淵卿,福州人,官職方主事;賴繼謹字敬儒,官中書;蔡春溶字時培,諸生:皆漳州人(或作賴雍、蔡紹謹者,誤也)。
毛至潔字去水,六合人,官廣信通判;曾割股愈親疾(或作玉潔,亦誤也)。
諸人死後,門人星散;惟餘杭何瑞圖(字羲兆)、紹興呂叔倫(字漢■〈常上心下〉)、二人者,抱道周遺書入山,終身不出,節最高(餘附見他傳)。
我朝賜道周專谥曰「忠端」,士超、春溶、繼謹、至潔通谥俱「烈愍」。
王加封字抱赤,建甯右衛副千戶之臣子。
之臣富而儉;老且死,命舁巨簏廳事,召親友告之曰:『吾以儉起家,與諸君子分甘絕少。
然吾豈吝者哉,欲善用吾财耳』!開簏,散千金。
加封故豪俠,甲申(一六四四)國變,募義勇從軍婺源死;黃道周為文祭之。
又有洪京榜者,龍溪廪生。
隆武改元,投效戎行,道周題授中書舍人兼監紀推官。
道周殉難,京榜不知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