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前翰林院檢讨加詹事府贊善銜六合徐鼒譔
列傳第十九
曹學佺胡上琛、張兆鳳、李國英、鄭羽儀、林說等)何楷姜一洪(熊緯、徐複儀、陸清源)
曹學佺(胡上琛、張兆鳳、李國英、鄭羽儀、林說等)
何楷姜一洪(熊緯、徐複儀、陸清源)
曹學佺字能始,侯官人。
弱冠,舉萬曆乙未(一五九五)進士。
由戶部主事,調南大理寺正。
居冗散七年,益肆力于學。
累遷南戶部郎中,出為四川右參政。
蜀府毀于火,估修資七十萬金;學佺以宗藩例卻之。
中察典,議調。
天啟二年(一六二二),起廣西右參議。
初,梃擊之獄,劉廷元主瘋癫;學佺着「野史紀略」,直書本末。
至六年(一六二六)秋,遷陝西副使,未行;而廷元附魏忠賢大幸,劾學佺私撰野史,淆亂國章,遂削籍,毀其書。
廣西大吏疑忠賢且殺之,羁留以待;久之,乃釋歸。
崇祯初,起廣西副使,不赴;著書所居石倉園中,結社談燕。
着有「十二代詩選」、「石倉全集」,閩人士以為歸。
嘗謂二氏有藏,儒何獨無?采輯四庫書為儒藏;功未竣,兩都繼覆。
隆武帝立于福州,拜太常寺卿;遷禮部右侍郎兼侍講學士,晉尚書,加太子太保。
丙戌(一六四六)春,徐孚遠上「水師合戰」之議,請上親征;而己招吳淞諸義軍相犄角。
學佺謂天之幸,在此一舉;捐饷萬金速其行。
八月,王師入福州,奔鼓山佛前問休咎。
甫下拜,見繩一縷,攜之歸;題壁上曰:『生前一管筆,死後一條繩』。
自缢死。
友人徐英者,亦奇士也;哭之,伏屍嘔血死。
我朝賜通谥,曰「忠節」。
胡上琛字席公,世襲福州右衛指揮使。
好讀書,能詩。
年十八,赴京襲職,複舉武鄉試。
隆武時,官錦衣衛指揮、署都督佥事,充禦營總兵官。
從至汀州遇變,奔還福州;謂家人曰:『吾世臣也,不可苟活』!其妻劉,年甫二十,願與俱;上琛喜曰:『爾婦人,亦能之邪』!遂冠帶,同仰藥死。
我朝賜通谥,曰「節愍」。
張兆鳳,長汀人。
長身偉貌;使鐵刀,重六十觔。
崇祯壬午、癸未(一六四二~四三)聯捷武科,以遊擊用。
丙戌(一六四六),王師入福州;帥聞其勇,欲官之,兆鳳杜門不出。
強之再三,辭曰:『吾故明進士,不能樹尺寸,何面目出而相見乎』!束發整冠,投井死。
又李國英者,汀州衛人。
崇祯中,以功授守備。
亦死于難。
我朝賜兆鳳、國英通谥,俱「節愍」。
鄭羽儀字敬生,閩縣人。
崇祯癸未(一六四三)進士,授中書舍人;典試粵中。
閩亡,殉難死。
我朝賜通谥,曰「節愍」。
林說字傅公,莆田人。
性恬淡,嗜學;舉崇祯鄉薦。
敝衣徒步;遇山水,朋友樂處,辄賦詩見志。
閩亡,挈家入深山,絕粒死。
時同死者,文臣則懷遠知縣泰甯江振鵬及其子白龍、懷龍、前建陽知縣臨颍崔攀龍,未仕者,進士則永定吳煌、舉人則莆田林曾賓、福清林化熙、卓震、貢生則侯官元綸、廪生則同安張璇光、武舉則永福趙子章、民人則閩縣趙卯:雖其事不可詳述,而姓名猶可考焉。
我朝賜振鵬、攀龍通谥,俱「節愍」(補)。
何楷字符子,漳州鎮海衛人。
生有異質,讀書過目不忘;尤邃于經學。
舉天啟乙醜(一六二五)進士;值魏奄亂政,不谒選。
歸建紫芝書院,講學其中。
崇祯時,授戶部主事,進員外郎;改刑科給事中。
賊毀皇陵
弱冠,舉萬曆乙未(一五九五)進士。
由戶部主事,調南大理寺正。
居冗散七年,益肆力于學。
累遷南戶部郎中,出為四川右參政。
蜀府毀于火,估修資七十萬金;學佺以宗藩例卻之。
中察典,議調。
天啟二年(一六二二),起廣西右參議。
初,梃擊之獄,劉廷元主瘋癫;學佺着「野史紀略」,直書本末。
至六年(一六二六)秋,遷陝西副使,未行;而廷元附魏忠賢大幸,劾學佺私撰野史,淆亂國章,遂削籍,毀其書。
廣西大吏疑忠賢且殺之,羁留以待;久之,乃釋歸。
崇祯初,起廣西副使,不赴;著書所居石倉園中,結社談燕。
着有「十二代詩選」、「石倉全集」,閩人士以為歸。
嘗謂二氏有藏,儒何獨無?采輯四庫書為儒藏;功未竣,兩都繼覆。
隆武帝立于福州,拜太常寺卿;遷禮部右侍郎兼侍講學士,晉尚書,加太子太保。
丙戌(一六四六)春,徐孚遠上「水師合戰」之議,請上親征;而己招吳淞諸義軍相犄角。
學佺謂天之幸,在此一舉;捐饷萬金速其行。
八月,王師入福州,奔鼓山佛前問休咎。
甫下拜,見繩一縷,攜之歸;題壁上曰:『生前一管筆,死後一條繩』。
自缢死。
友人徐英者,亦奇士也;哭之,伏屍嘔血死。
我朝賜通谥,曰「忠節」。
胡上琛字席公,世襲福州右衛指揮使。
好讀書,能詩。
年十八,赴京襲職,複舉武鄉試。
隆武時,官錦衣衛指揮、署都督佥事,充禦營總兵官。
從至汀州遇變,奔還福州;謂家人曰:『吾世臣也,不可苟活』!其妻劉,年甫二十,願與俱;上琛喜曰:『爾婦人,亦能之邪』!遂冠帶,同仰藥死。
我朝賜通谥,曰「節愍」。
張兆鳳,長汀人。
長身偉貌;使鐵刀,重六十觔。
崇祯壬午、癸未(一六四二~四三)聯捷武科,以遊擊用。
丙戌(一六四六),王師入福州;帥聞其勇,欲官之,兆鳳杜門不出。
強之再三,辭曰:『吾故明進士,不能樹尺寸,何面目出而相見乎』!束發整冠,投井死。
又李國英者,汀州衛人。
崇祯中,以功授守備。
亦死于難。
我朝賜兆鳳、國英通谥,俱「節愍」。
鄭羽儀字敬生,閩縣人。
崇祯癸未(一六四三)進士,授中書舍人;典試粵中。
閩亡,殉難死。
我朝賜通谥,曰「節愍」。
林說字傅公,莆田人。
性恬淡,嗜學;舉崇祯鄉薦。
敝衣徒步;遇山水,朋友樂處,辄賦詩見志。
閩亡,挈家入深山,絕粒死。
時同死者,文臣則懷遠知縣泰甯江振鵬及其子白龍、懷龍、前建陽知縣臨颍崔攀龍,未仕者,進士則永定吳煌、舉人則莆田林曾賓、福清林化熙、卓震、貢生則侯官元綸、廪生則同安張璇光、武舉則永福趙子章、民人則閩縣趙卯:雖其事不可詳述,而姓名猶可考焉。
我朝賜振鵬、攀龍通谥,俱「節愍」(補)。
何楷字符子,漳州鎮海衛人。
生有異質,讀書過目不忘;尤邃于經學。
舉天啟乙醜(一六二五)進士;值魏奄亂政,不谒選。
歸建紫芝書院,講學其中。
崇祯時,授戶部主事,進員外郎;改刑科給事中。
賊毀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