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前翰林院檢讨加詹事府贊善銜六合徐鼒譔
列傳第十四
黃得功(翁之琪、杜文煥)高傑劉洪起孫守法(王光恩等)
黃得功(翁之琪、杜文煥)高傑劉洪起孫守法(王光恩等)
黃得功字浒山,開原衛人;其先,自合肥徙。
早孤,與母徐氏居。
年十二,母釀酒熟,竊飲至盡,母怒之;笑曰:『償易耳』!時遼事方急,得功持刀雜行伍中斬首二級:中賞,率得白金五十兩。
歸奉母曰:『兒以之償酒也』!既而,執鞭役屬人。
值響馬,手提兩驢蹄禦,賊無不披靡。
由是,勇名震遠近。
年壯,出關投經略,為帳前親軍;積功至遊擊。
入援山東,擢參将;旋充副總兵官。
得功臨陣,飲酒數鬥;頭縛巾,目瞳突出。
持鐵鞭入敵營,鞭血漬手腕,以水濡之久不脫。
軍中呼「黃闖子」。
嘗命小卒以金鑼戴額上,射之;百發百中,而人不傷。
崇祯十一年(一六三八),以禁軍從總理熊文燦擊賊于舞陽、光固間,又破賊馬光玉于淅川之吳村王家寨;诏加太子太師,署總兵銜。
十三年(一六四○),從太監盧九德破賊于闆石畈,與劉良佐等大破張獻忠于潛山,斬首六千級。
獻忠之在巢湖也,焚枞陽,奪商舟百餘艘,謀南下;聞得功兵至,走而營于古城。
長嶺,潛山之險阨處也;得功夜半至,緣山背噪而升。
賊大擾,越崖澗奔;追擊之。
自古山、天井湖、老鹳頭、黃泥港六十裡,橫屍無算;斬賊将闖世子王馬武、三鹞子王興國(三鹞子,獻忠養子,最号骁勇者也)。
得功箭傷面,氣愈厲;轉戰十餘日,追及獻忠。
距丈許,欲生緻之;馬蹶,獻忠逸去。
于是散而便道攻桐。
桐有關曰北峽,為賊出沒地;安廬道鄭二陽命部将廖應登自舒守桐,應登不敢入關。
賊出山逆之,應登兵大潰。
得功有愛将林報國,威名亞于得功;賊左金王、老■〈犭回〉■〈犭回〉、革裡眼等數憚之。
賊趙虎者,設伏誘報國深入,殺之;群賊正相賀,得功匹馬突入陣斬虎,賊衆潰而走。
有号「無敵将軍」者呼于陣曰:『吾為汝曹擒黃将軍』!方大呼馳至,得功已擒之橫置馬上;賊大驚。
于是應登潰,兵乃得會于桐。
十五年(一六四二)十一月,得功駐兵鳳陽;桐城縣令張利名告急于得功,得功則兼程進,自鳳陽三日行六百餘裡。
賊有自北來者,呼『走、走,黃家兵至矣』!及得功至,則賊已走數裡。
追獻忠,又及之;獻忠呼曰:『黃将軍何相扼也!吾為将軍取公侯,留獻忠勿殺,不亦可乎』?得功曰:『吾欲得汝頭耳』!急擊之。
賊以辎重、牛馬、遺民男女塞道,逸去。
得功乃收所擄男女萬餘人,令各回鄉土;以甲仗、辎重歸諸朝。
明年,移鎮廬州,讨平叛将劉遷。
十七年(一六四四),封靖南伯。
弘光帝立,推恩,進為侯。
尋與高傑、劉澤清、劉良佐為四鎮,分守江北。
得功轄滁、和等十一州縣,駐廬州;未赴鎮而督師史可法慮高傑跋扈,請移置得到于儀真,陰相牽制。
傑素忌得功。
登萊總兵黃蜚與得功同姓,稱兄弟;道出維揚,乞兵為護,得功率輕騎三百出高郵以迎之。
三■〈氵義〉河守備胡茂桢遽以報傑;傑疑其圖己,伏精卒中道邀擊之,而别遣千人間道襲儀真。
得功行至土橋,解鞍下馬作食;伏兵猝起,出不意。
亟舉鞭上馬,而飛矢雨集。
所乘馬值千金,中矢踣;騰上他馬逸去。
傑之遣兵也,戒必生緻得功。
有枭健十七騎舞槊直前,得功大呼反鬥;奪其槊,人馬披靡。
發腰間所餘七矢,殪七人;矢盡,揮長刀,複殪其三。
跳入頹垣中,哮聲如雷,追者不敢逼;乃及于大軍以免,惟從行三百騎皆殁。
傑所遣千人襲儀真者夜至,守将邱钺、馬岱偵知,相與謀曰:『高兵以主帥他出也,姑以舊城委之;天明,主帥至,内外夾擊,吾事濟矣』。
令士卒飽食,且休于城外,碁置炬火為疑兵。
傑兵疑,不敢進;望見炬火,以為營盤也,炮矢齊發。
夜半,與火藥俱盡;馬岱開門出擊,盡殲之。
得功還聞知,益大怒。
自以于同事無纖芥嫌,一朝見襲,瞋目切齒,誓與傑決死戰。
可法命監軍萬元吉解之百端。
而诇者謂得功兵且至;傑大言曰:『曩千人維揚猾少,吾故驅之,假手黃君;吾之士卒,讵至于敗也』!會得功有母之喪,可法入吊,立而語之曰:『土橋之釁,無愚智知傑不義。
今将軍以國故、親故蠲盛怒,使歸其曲于高,而将軍收名于天下也』。
得功色稍和,然以失亡三百騎為憾。
可法命監紀應廷吉等如傑營,曰:『靖南聽我矣,君何愛數百騎而害大事乎』!傑如命償馬;馬羸多斃,可法自出三千金代之償,又令傑以千金為得功母赗。
得功不得已
早孤,與母徐氏居。
年十二,母釀酒熟,竊飲至盡,母怒之;笑曰:『償易耳』!時遼事方急,得功持刀雜行伍中斬首二級:中賞,率得白金五十兩。
歸奉母曰:『兒以之償酒也』!既而,執鞭役屬人。
值響馬,手提兩驢蹄禦,賊無不披靡。
由是,勇名震遠近。
年壯,出關投經略,為帳前親軍;積功至遊擊。
入援山東,擢參将;旋充副總兵官。
得功臨陣,飲酒數鬥;頭縛巾,目瞳突出。
持鐵鞭入敵營,鞭血漬手腕,以水濡之久不脫。
軍中呼「黃闖子」。
嘗命小卒以金鑼戴額上,射之;百發百中,而人不傷。
崇祯十一年(一六三八),以禁軍從總理熊文燦擊賊于舞陽、光固間,又破賊馬光玉于淅川之吳村王家寨;诏加太子太師,署總兵銜。
十三年(一六四○),從太監盧九德破賊于闆石畈,與劉良佐等大破張獻忠于潛山,斬首六千級。
獻忠之在巢湖也,焚枞陽,奪商舟百餘艘,謀南下;聞得功兵至,走而營于古城。
長嶺,潛山之險阨處也;得功夜半至,緣山背噪而升。
賊大擾,越崖澗奔;追擊之。
自古山、天井湖、老鹳頭、黃泥港六十裡,橫屍無算;斬賊将闖世子王馬武、三鹞子王興國(三鹞子,獻忠養子,最号骁勇者也)。
得功箭傷面,氣愈厲;轉戰十餘日,追及獻忠。
距丈許,欲生緻之;馬蹶,獻忠逸去。
于是散而便道攻桐。
桐有關曰北峽,為賊出沒地;安廬道鄭二陽命部将廖應登自舒守桐,應登不敢入關。
賊出山逆之,應登兵大潰。
得功有愛将林報國,威名亞于得功;賊左金王、老■〈犭回〉■〈犭回〉、革裡眼等數憚之。
賊趙虎者,設伏誘報國深入,殺之;群賊正相賀,得功匹馬突入陣斬虎,賊衆潰而走。
有号「無敵将軍」者呼于陣曰:『吾為汝曹擒黃将軍』!方大呼馳至,得功已擒之橫置馬上;賊大驚。
于是應登潰,兵乃得會于桐。
十五年(一六四二)十一月,得功駐兵鳳陽;桐城縣令張利名告急于得功,得功則兼程進,自鳳陽三日行六百餘裡。
賊有自北來者,呼『走、走,黃家兵至矣』!及得功至,則賊已走數裡。
追獻忠,又及之;獻忠呼曰:『黃将軍何相扼也!吾為将軍取公侯,留獻忠勿殺,不亦可乎』?得功曰:『吾欲得汝頭耳』!急擊之。
賊以辎重、牛馬、遺民男女塞道,逸去。
得功乃收所擄男女萬餘人,令各回鄉土;以甲仗、辎重歸諸朝。
明年,移鎮廬州,讨平叛将劉遷。
十七年(一六四四),封靖南伯。
弘光帝立,推恩,進為侯。
尋與高傑、劉澤清、劉良佐為四鎮,分守江北。
得功轄滁、和等十一州縣,駐廬州;未赴鎮而督師史可法慮高傑跋扈,請移置得到于儀真,陰相牽制。
傑素忌得功。
登萊總兵黃蜚與得功同姓,稱兄弟;道出維揚,乞兵為護,得功率輕騎三百出高郵以迎之。
三■〈氵義〉河守備胡茂桢遽以報傑;傑疑其圖己,伏精卒中道邀擊之,而别遣千人間道襲儀真。
得功行至土橋,解鞍下馬作食;伏兵猝起,出不意。
亟舉鞭上馬,而飛矢雨集。
所乘馬值千金,中矢踣;騰上他馬逸去。
傑之遣兵也,戒必生緻得功。
有枭健十七騎舞槊直前,得功大呼反鬥;奪其槊,人馬披靡。
發腰間所餘七矢,殪七人;矢盡,揮長刀,複殪其三。
跳入頹垣中,哮聲如雷,追者不敢逼;乃及于大軍以免,惟從行三百騎皆殁。
傑所遣千人襲儀真者夜至,守将邱钺、馬岱偵知,相與謀曰:『高兵以主帥他出也,姑以舊城委之;天明,主帥至,内外夾擊,吾事濟矣』。
令士卒飽食,且休于城外,碁置炬火為疑兵。
傑兵疑,不敢進;望見炬火,以為營盤也,炮矢齊發。
夜半,與火藥俱盡;馬岱開門出擊,盡殲之。
得功還聞知,益大怒。
自以于同事無纖芥嫌,一朝見襲,瞋目切齒,誓與傑決死戰。
可法命監軍萬元吉解之百端。
而诇者謂得功兵且至;傑大言曰:『曩千人維揚猾少,吾故驅之,假手黃君;吾之士卒,讵至于敗也』!會得功有母之喪,可法入吊,立而語之曰:『土橋之釁,無愚智知傑不義。
今将軍以國故、親故蠲盛怒,使歸其曲于高,而将軍收名于天下也』。
得功色稍和,然以失亡三百騎為憾。
可法命監紀應廷吉等如傑營,曰:『靖南聽我矣,君何愛數百騎而害大事乎』!傑如命償馬;馬羸多斃,可法自出三千金代之償,又令傑以千金為得功母赗。
得功不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