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六

關燈
,疏劾巡撫楊一鵬、巡按吳振纓罪;言『振纓為溫體仁私人,一鵬為王應熊座主。

    逆賊犯皇陵,神人其憤:陛下辍講避殿,感動臣民。

    而二輔臣漫然視之,欲令一鵬、振纓戴罪自贖。

    情面重、皇陵輕、朋比深,而天下譏刺且不恤。

    臣所以憤于中,言不能已』。

    忤旨,镌一秩視事。

    已應熊疏辨;楷複言:『臣疏未奉旨,應熊先一日摭引臣詞,必有漏洩禁中語者』!帝意動,應熊竟以是罷。

    累遷工科給事中。

     十一年(一六三八)五月,帝以火星逆行,減膳修省。

    尚書楊嗣昌方主款議,曆引前史以進;楷乃案條駁奏。

    比嗣昌奪情柄政,楷又劾其『入閣視事,吉服爛然;臣恐天下士民,有以窺輔臣深淺也』!複忤旨,貶二秩,為南京國子監丞。

    就遷禮部郎中;母憂,歸。

     弘光時,擢戶部右侍郎、督理錢法兼工部右侍郎;連疏請告,不許。

    南都破,走杭州;從隆武帝入閩,進戶部尚書。

    時鄭芝龍、鴻逵兄弟橫甚,郊天時稱疾不出;楷言:『禮莫大于郊。

    二勳臣不陪祀,無人臣禮;宜正其罪』!上獎其風節,命掌都察院事。

    已而鴻逵揮扇殿上,楷呵止上;二鄭交惡。

    知不為所容,請告去。

    中途遇盜截去一耳;蓋芝龍使部将楊耿為之也。

     後漳州破,抑郁而卒。

     姜一洪字開初,餘姚人。

    萬曆丙辰(一六一六)進士;曆禮、戶二部員外郎轉郎中。

    出守江西,遷河南兵備、分巡汴梁。

    時流寇犯河北,一洪設法防禦,葉縣、鄢陵、彰德、懷慶千裡之内,賴之以安。

    叙功,擢福建按察使;轉廣東布政使左參議,遷太仆卿。

     甲申(一六四四)之變,與左都禦史劉宗周議舉義旗,不果。

     隆武時,大學士黃道周薦之;晉吏部侍郎,旋升戶部尚書。

    丙戌(一六四六)秋,奉命赴贛;在道聞上出奔,徒步追從之。

    抵贛之木榔庵,力竭;恸哭赴江死。

    有同行陳若水者,亦竭蹶力盡死;而爵裡不可考。

     一洪子二:長天植、次廷梧。

    偕走四千餘裡,負楬椟以還。

    中途屢遘官軍,械天植為逃丁。

    而廷梧方總角少年也,辄膝行馬前求為兄代;一時以孝友稱。

    後亦赍恨卒(廷梧妻祁德淵自有傳)。

     熊緯字文江,南昌人。

    崇祯癸未(一六四三)進士,官行人。

    兩都既覆,每飲酒,辄涕泗橫流。

    其友曰:『昔狼瞫有言:「吾未獲死所」。

    子既有志,盍求所乎』?緯乃走谒隆武帝于延平,擢兵科給事中。

    扈行至汀州遘變,從官迸散,緯獨号哭入行宮。

    說之降,不屈;乃被殺。

    我朝賜通谥,曰「烈愍」。

     徐複儀字漢官,上虞人;崇祯癸未(一六四三)進士,兵部尚書人龍族子也。

    南都授刑部員外郎;按治逆臣罪,有能聲。

    出典雲南鄉試,未至,南都破,人心洶洶;而複儀講賓興禮如故。

    夜谒黔國公沐天波,使陳兵衛鎮撫之;土夷遂不敢肆。

     乙酉(一六四五)閏六月,閩中起翰林院編修。

    丙戌(一六四六)八月閩敗,複儀幅巾、草履走千裡,歸辭父母妻妾,獨居山中,日誦「離騷」;或從危崖撺身下,累不得死。

    一日,風雨晝晦;恸哭,急投谷中死,目猶張。

    其父承寵趨視,持其首哭之;乃瞑。

    我朝賜通谥,曰「節愍」。

     陸清源,字嗣白,平湖人;崇祯甲戌(一六三四)進士。

    由知縣擢雲南道禦史,巡按福建。

    隆武時,奉命犒浙東軍,為馬士英部将趙體元所殺(或曰江上兵潰,清源投水死)。

    我朝賜通谥,曰「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