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八十八

關燈
不等粟米一項較上月貴四分。

    而較之直隸山東、亦賤至五六錢不等。

    自系該府尹等所奏糧價、就該處上月價值互相比較。

    不免稍增。

    而比之直隸山東時價。

    則所賤尚多是以商販圖得利益。

    争先前往。

    目下新糧登市。

    商船雲集于闾閻生計更有裨益。

    該府尹等惟當留心訪察。

    不可使市儈遏籴居奇。

    俾商民兩便。

    方為妥善丙戍。

    谕、前因張秉愚來京引見、朕看其年力就衰、降旨琳甯。

    令其将該員是否尚堪勝任之處。

    據實具奏。

    今據奏稱、張秉愚自春間梁患腿疾。

    精神日就衰憊。

    難以勝任等語。

    奉天府丞系兼管學政。

    有考試之責。

    未便任衰庸之員戀職。

    緻滋贻誤。

    張秉愚着以原品休緻。

    饬令回籍。

    其奉天府丞員缺。

    着該部照例辦理。

     ○又谕、軍機大臣會同刑部審訊伍拉納、浦霖、婪索鹽務陋規。

    屬員饋送。

    贓累钜萬。

    以緻通省倉庫錢糧。

    虧空累累。

    地方洋面盜案。

    一切廢弛。

    将伍拉納、浦霖問拟斬候。

    請旨即行正法一摺。

    此案前據長麟、魁倫、查奏到日。

    朕以伍拉納身任總督。

    乃于地方洋面。

    任意廢弛。

    又收受鹽規十五萬兩。

    黃奠邦銀九千餘兩。

    婪索多贓。

    其罪自較浦霖為重。

    嗣據汪志伊查抄浦霖原籍家産。

    查出現存銀錢、及埋藏寄頓銀兩。

    多至二十八萬。

    其餘房屋地契物件。

    尚不在此數。

    經朕親加廷鞫。

    據供得受鹽規二萬。

    及收受黃奠邦饋賂九千餘兩外。

    又得受知府石永福知縣史恒岱、洋錢等物。

    贓款累累。

    是浦霖骩法營私。

    貪黩無厭。

    竟與伍拉納相埒。

    從前陳輝祖、國泰郝碩等、雖皆敗檢踰閑。

    自幹法紀然陳輝祖止系偷換官物。

    國泰等亦罪止勒索屬員而于地方事務。

    及緝捕盜匪等事。

    尚未大至廢弛不辦。

    是以從寬賜令自盡。

    今伍拉納、浦霖、在督撫任内。

    婪索鹽規。

    或尚可恕。

    其收受屬員饋送。

    贓累钜萬。

    甚至人命重案。

    竟敢藐法徇情。

    拖斃無辜十命。

    而于洋面盜匪又并不認真緝拏。

    以緻盜風日熾。

    且伊轍布串通庫吏。

    侵虧帑項。

    錢受椿延案勒賄。

    拖斃多命。

    種種營私舞弊。

    伍拉納、浦霖、竟若罔聞。

    一任肆行無忌。

    加之信任。

    是其上下通同分肥飽槖。

    置民生吏治倉庫錢糧于不問。

    情罪已屬顯然。

    朕從來不為已甚。

    罪坐魁首。

    是以不加深究。

    猶幸其事早經發覺。

    得以大加懲創。

    亟為整頓。

    否則地方吏治。

    廢弛更不可問。

    而漳泉等處。

    米價騰貴。

    商販不行。

    小民待哺嗷嗷官吏更加朘剝。

    幾至民不聊生。

    更複成何事體。

    前此福崧在浙江巡撫任内。

    任性乖張。

    侵用帑項。

    于審明後即寘重辟。

    今伍拉納、浦霖罪更浮于福崧。

    是竟不能全朕用人顔面。

    而伍拉納自蹈重罪。

    至于此極。

    更為有玷覺羅。

    亦斷難稍從輕典。

    免其肆市。

    伍拉納、浦霖、俱着照拟即行處斬。

    并派倉場侍郎宗室宜興、刑部侍郎阿精阿、監視行刑。

    以為封疆大臣。

    貪黩營私。

    廢弛侵虧。

    負恩昧良者戒。

    此皆因朕數年來率從寬典。

    以緻竟有如此婪贓害民之督撫。

    朕當先自責已。

    嗣後各督撫等、益當各矢天良倍加儆惕。

    倘不知潔己奉公再有廢弛。

    婪索等事。

    伍拉納、浦霖、即其前車之鑒。

    毋謂不教不誡也。

     ○谕軍機大臣等、據成林奏、安南貢使。

    仍由廣西湖南漢口取道入京一摺。

    前因朱圭奏、湖南現有軍務。

    令該貢使由廣西水路、順流經廣東之肇慶等府。

    至江西沙井起旱。

    辦理甚為妥協。

    已交軍機大臣。

    行知該督撫。

    沿途即照朱圭所奏料理。

    并将成林奏請由湖南一路行走之處。

    饬令改正。

    無得謬執已見。

    今成林接到朱圭咨送會奏摺稿。

    仍請由廣西湖南漢口取道入京。

    自系尚未接奏前旨。

    此事究以朱圭所見為是。

    湖南各州縣。

    現俱有承辦軍務。

    刻下大功指日告蒇。

    大兵凱旋在即。

    若沿途。

    又添貢使經過。

    需用人夫。

    不無壅滞。

    前據成林奏、貢使于十月初旬、方可到廣西省城。

    若成林接奉前旨遵照改正固屬妥協。

    設該貢使業由湖南一路行走。

    又不可拘泥退回。

    俾貢使聞知。

    轉至不成事體。

    即照該撫所奏。

    由湖南至漢口取道入京亦可。

    成林不可錯誤于前。

    又複拘泥于後。

    若尚未由廣西前進。

    仍尊前旨照朱圭所奏、改由江西一路行走。

    無得再有岐誤。

    至另片稱、朱圭未經接到粵西會奏摺稿。

    先在東省會銜具奏。

    以緻兩岐等語。

    似此汝等必不和矣。

    此事成林在粵西、得信在先。

    即應一面知照署督。

    一面會銜具奏。

    今朱圭具奏在先。

    成林奏到已遲。

    仍複固執前見入奏。

    看來成林竟因朱圭系漢員暫署督篆。

    心存忽視。

    更屬非是。

    督撫等遇有會奏事件。

    原應會商妥辦今朱圭所見本為周妥。

    而成林輙以朱圭具奏在先。

    意見龃龉。

    甚非同寅協恭之道。

    成林着傳旨嚴行申饬。

    以後辦理諸務。

    必當和衷商辦。

    無得謬執已見。

    緻幹咎戾。

     ○旌表守正捐軀河南鹿邑縣民蘇孝先女蘇氏。

     ○戊子。

    谕前因魁倫參奏閩省倉庫虧缺及洋盜肆劫各情。

    特派長麟由廣東前赴閩省。

    秉公審辦。

    及伊節次奏到之摺。

    于伍拉納、浦霖等、扶同舞弊及婪索贓款。

    并不據實查奏。

    直至朕屢次饬谕嚴查。

    始行和盤托出。

    是其沽名取巧于此案意存化大為小殊負委任因降旨将長麟革職。

    并将伊在京家産查封。

    以為辜恩徇庇之戒亦欲觀其是否家擁厚赀。

    如伍拉納浦霖之貪污肥槖以驗伊在督撫任内是否尚能謹饬。

    或者亦如伍拉納等之貪賄積家産至三四十萬之多。

    亦當别問今據查出房産地畝衣服等件。

    尚不為多。

    且長麟之罪止于好名觀望瞻徇而已。

    其才具亦尚不至終于廢棄。

    将來仍當加恩賞給職銜。

    派赴新疆辦事所有現在查出長麟京中房屋地畝及衣服什物。

    俱着交軍機大臣酌拟加恩賞還。

    以資當差之用。

    朕于臣工罪譴無不權衡至當于懲創中曲寓矜全。

    督撫等惟當各矢天良砥砺廉隅。

    勉饬簠簋。

    以副朕宥過施恩至意 ○己醜。

    谕曰、惠齡奏湖北荊門天門二州縣因本年五月間連降大雨漢水盛漲。

    堤塍陡被水漫。

    并及下遊之潛江沔陽等屬低窪處所、均有被淹等語。

    荊門等各州縣。

    因夏間雨水盛漲。

    各堤垸均有被淹雖據該撫饬同該管道府等勘明被水各垸早經涸出。

    均屬薄有收成。

    但查各該處上年今年。

    疊遇水災。

    元氣一時未能盡複。

    所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