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六十六

關燈
大臣。

    務須各矢天良。

    代為籌畫。

    或立度日之資。

    或辦婚嫁之事。

    以歸實用。

    如有任聽糜費者。

    一經查出。

    必将該管大臣治罪。

    所有應行賞借俸饷銀兩。

    交該部于年内普行支放。

    用示格外體恤至意。

     ○又谕、昨因金簡患病。

    令伊子緼布來京看視。

    今金簡病體。

    未能即愈。

    緼布不能即時回任。

    泰甯鎮總兵。

    系兼陵寝内務府總管。

    員缺未便久懸。

    特清額、系策楞之子。

    經梁肯堂保舉總兵。

    其才具似尚能勝任。

    着即行前往署理緼布之缺。

    不必來京請訓。

    俟金簡病痊後。

    再令緼布回任。

     ○壬戌。

    谕軍機大臣曰、朱圭呈進禦制幾餘詩一部。

    朕略加披覽。

    系繕錄禦制詩章。

    分門别類。

    編緝成帙。

    可謂用心細而措辭當。

    但所進表文、及每門卷首按語。

    俱有頌無規。

    及其頌揚之處。

    亦覺過于繁缛。

    朱圭方任巡撫。

    察吏安民。

    是其專責。

    至于詞章之學。

    乃系餘事。

    今閱其所撰各條按語。

    比事屬辭。

    朕偶經披閱。

    一時尚未能了然。

    何況逐加分纂。

    頭緒更繁。

    然看此書。

    非該撫之俗幕友所能代辦。

    自系朱圭自行編纂。

    該撫應辦地方要務甚多。

    若專用心于筆墨之事。

    恐緻政務轉不免疏漏。

    豈朕畀任封圻之意。

    且禦制詩卷帙浩繁。

    若似此分類編輯。

    祇須鈔集成書。

    以存一體。

    除頒賞荷包筆墨锞錠外。

    着傳谕朱圭、務須盡心政務。

    以察吏安民為重。

    不可緩其所急。

    用心于無用之地。

    嗣後亦毋庸再行纂辦進呈。

    惟當悉心民事。

    以期無負委任。

     ○旌表守正捐軀湖北襄陽縣民呂萬得妻王氏。

     ○癸亥。

    上詣雍和宮行禮。

     ○禮部議覆、調任四川總督公福康安疏稱、酉陽州屬秀山縣應試童生。

    向附州學進取。

    該縣生齒日繁。

    文風蔚起。

    自宜設立專學。

    查松潘廳進額六。

    茂州、汶州、保縣、各八。

    應試童生自三十名至五十餘名。

    額多人少。

    請即于四廳州縣學額内各裁二。

    撥秀山。

    武生如之。

    歲試取進文生八。

    武生八。

    科試文生八。

    酉陽舊額廪增各二十。

    亦應于松潘等四學内。

    撥廪增各三。

    定為秀山廪增各十六。

    三年一貢。

    并移松潘廳訓導于秀山學。

    改頒學記。

    均如所請。

    從之。

     ○甲子。

    谕曰、慶桂等回京複命奏稱、今歲夏秋雨多。

    淮水盛漲異常。

    兼之西北風甚大。

    以緻浪拍堰工。

    山盱一帶工段。

    多有塌損。

    幾緻漫溢。

    幸而風勢陡轉。

    得以搶護平穩。

    淮南一帶。

    民獲奠安。

    誠為神祗順佑。

    理宜重新廟貌。

    以答靈庥。

    除已發去藏香。

    交該督等敬謹祀謝外。

    所有該處原有之禹王廟、關帝廟、風神廟、三處殿宇。

    交蘇淩阿、蘭第錫、動支正項。

    酌量展拓。

    易蓋黃琉璃瓦。

    用昭輪奂。

    永慶安瀾。

    至三處神像。

    并應照内廷款樣。

    制造龍袍。

    着該督等量準尺寸。

    就近交蘇州織造、如式繡辦送往。

    以副朕崇德報功。

    衛民祈祐至意。

     ○谕軍機大臣等、前降旨令各督撫呈遞奏摺。

    将第一摺第二摺第三摺繕寫黃簽。

    黏貼封函之上。

    原因各省奏摺。

    不知酌量事情輕重。

    先後倒置。

    故令其開明次序。

    以便按次披覽。

    茲據伍拉納等奏、漳州被水無需接濟、及收繳小錢毋庸給價等摺。

    竟将所奏事由。

    全行開注摺封之外。

    設遇地方機密事件。

    不必拆封。

    業已宣露。

    殊非慎重封章之意。

    各省奏摺封上。

    俱祇寫奏摺次第。

    惟伍拉納、浦霖、如此開寫糊塗。

    實屬非是。

    着傳旨申饬。

    嗣後奏摺。

    祇須于封面黃簽。

    開寫第一第二摺字樣。

    不必摘叙事由。

    以昭慎密。

    将此谕令知之。

     ○又谕、鑲黃旗滿洲都統帶領引見人員内、有盛京補放防禦之骁騎校張保住一員、系滿洲旗人。

    取名殊近漢習。

    屢經降旨申禁。

    八旗将軍、都統、并不留心更正。

    甚屬疎忽。

    張保住、着改為保住外。

    琳甯等着申饬。

    将此傳谕八旗各省一體遵行。

     ○以故甘肅西甯縣土司祁執中子雲鹗、雲南騰越州屬大塘隘土把總劉爾遊子學聰、四川建昌道屬大田正土百戶馬群英族人奇英、貴州貴陽府屬白納長官司土官周廷玉弟廷珍各襲職。

     ○乙醜。

    上禦乾清門聽政。

     ○谕軍機大臣曰、禦史王城奏、鹽課以兩淮為重。

    淮鹽以楚綱為重。

    近聞河東販賣鹽觔。

    私行闌入楚境。

    官綱不能暢銷。

    請饬該督撫鹽政會同妥議。

    于楚豫交界處所。

    設卡查拏等語。

    河東鹾務。

    因該處鹽池不能旺産。

    商力疲乏。

    逐年缺銷經朕加恩将鹽課歸入地丁。

    連歲以來該省民無食貴之虞。

    并免佥商之累。

    實屬沾益無窮。

    但各省行鹽。

    俱有定界。

    今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