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七十七

關燈
遙望。

    何以知其确非商船。

    即系賊船。

    若實系商民船隻。

    遽行用炮擊打。

    豈不令商民無故受驚。

    況鹿仔港一帶。

    彼時正當匪徒滋擾之際。

    商船被炮。

    豈不轉疑為賊匪所擊。

    人心益滋惶惑。

    且果實系賊船。

    正當誘其近岸。

    伏兵擒捕。

    或派兵出洋。

    駛船追剿。

    方為正辦。

    乃甫經望見。

    即用炮轟擊。

    哈當阿之意。

    豈止圖賊船逃散。

    遂可置之不問耶。

    所辦實大錯謬。

    而駐劄彰化。

    查辦一切。

    又複漫無頭緒。

    哈當阿亦着交部嚴加議處。

    并着伍拉納于抵台灣後。

    遵奉谕旨。

    安撫商民。

    遍行明白曉示。

    俾知奸匪為法所不貸。

    良善為恩所必加。

    務令居民安堵。

    商舶通行以副朕綏靖海疆。

    轸恤商民至意。

     ○戊戌。

    軍機大臣議準陝甘總督勒保奏稱、興安府安康縣界連川楚。

    所管有大道河之麻柳壩。

    壩之東為滔河。

    兩處系川楚民人聚集之所。

    離縣城數百裡。

    上年楚匪在滔河地方。

    興立邪教。

    實因離縣窎遠。

    稽查不到所緻。

    應于該兩處酌撥弁兵。

    安營列泛。

    查延綏鎮屬波羅營所管之向水堡。

    向設都司一員。

    經制外委、額外外委各一員。

    該處地居腹裡。

    額兵僅有四十四名。

    兩外委足資管轄。

    請以都司移駐麻柳壩。

    其向水堡官兵。

    歸波羅營參将管理。

    再查漢鳳營、所管之草涼驿汛。

    向有千總一員。

    該處墩堡聯絡。

    并有驿丞駐劄稽查。

    請以該汛千總。

    移駐滔河。

    仍在漢鳳營内、另撥外委一員。

    駐防草涼驿。

    至麻柳壩、滔河兩處既移駐都司、千總、應添設外委六員。

    兵三百名查興漢鎮标兵、除屯防外、現存營兵一千九百五十八名。

    應在該鎮營内、抽撥外委六員兵三百名。

    分駐麻柳壩、滔河兩處。

    從之。

     ○平定廓爾喀紀略告成議叙纂修提調分校等官有差。

     ○己亥。

    上還宮。

     ○禦乾清宮。

    召讀卷官入。

    親閱定進呈八卷甲第。

     ○谕、閩省近年以來。

    吏治廢弛已極即如本日魁倫奏、各海口地方。

    盜匪仍複肆行出沒。

    甚至五處門近在省會。

    而盜船即在彼停泊疊劫。

    毫無忌憚。

    以緻商販聞風裹足。

    皆由該督撫等、平日漫無整頓所緻。

    其廢弛欺隐。

    較富勒渾雅德、為尤甚。

    伍拉納現在前赴台灣、查拏逆黨餘匪。

    未便遽行更易。

    浦霖、着即來京候旨。

    所有福建巡撫員缺。

    着姚棻調補。

    即赴新任。

    其姚棻未到之前。

    着魁倫署理巡撫印務。

    江蘭曾任藩司。

    前在山東。

    于曹縣盜案久未完結。

    降補臬司。

    實為公過。

    念其現在随同福康安等、辦理軍務。

    不解勞瘁。

    實屬可嘉江蘭着加恩超補雲南巡撫。

    以示嘉獎。

    江蘭惟當倍加奮勉。

    于銅務錢法。

    随同福康安認真整頓。

    用副委任。

     ○又谕、此次湖南苗匪滋事。

    姜晟辦理軍需一切。

    均屬妥協。

    着加恩賞戴花翎。

     ○又谕、本日黃岩鎮總兵岱德奏會同溫州等鎮出洋會哨一摺。

    用清字繕寫。

    所奏又不明晰。

    向來滿洲人員擢任提鎮凡遇陳奏。

    地方雨澤尋常事件。

    自應用清字具奏。

    若如海洋盜匪、及會哨等事。

    關系緊要。

    伊等清文多屬平常。

    如用清字繕奏。

    轉緻聲叙牽混不清。

    嗣後各省滿洲提鎮。

    除地方雨水收成、照例事件。

    仍用清字外。

    其餘有關海疆、及出洋會哨等事。

    俱準其用漢字繕寫。

    庶聲叙較可明晰。

    不緻牽混。

     ○谕軍機大臣曰、福康安、和琳、攻克榔木柁山梁等處。

    董率官兵冒雨前進。

    且時值霧氣彌漫。

    對面不見。

    各官兵扳岩越坎而上。

    出其不意。

    痛加擊殺。

    殲賊甚多。

    洵屬可嘉。

    現屆天中佳節。

    着賞給福康安和琳節物外。

    并加賞福康安、和琳、象牙香囊各二個。

    額勒登保、花連布、帶兵打仗。

    皆屬奮勇。

    亦各賞給節物一分。

    以示獎勵。

    至賊首計窮力竭。

    希圖乘間逃竄。

    不可不防。

    朕所慮在此。

    節經谕令福康安等、務于黔楚各要隘嚴密堵截。

    今福康安等奏、咨會觀成、移赴松桃。

    督率防守。

    所見與朕意相合。

    福康安等當倍加勉力。

    将賊首悉數擒獲。

    迅速集事。

    不可使其漏網。

    又據奏花連布、三音庫、此次帶兵打仗。

    雖受槍傷。

    幸俱不重。

    此時是否傷已平複。

    殊為廑念。

    其傷亡弁兵。

    并着福康安等查明。

    咨部加倍議恤。

     ○庚子。

    上禦太和殿傳胪。

    賜一甲王以銜、莫晉、潘世璜、三人進士及第。

    二甲陳廷桂等十八人、進士出身。

    三甲高鹗等九十人、同進士出身。

     ○幸圓明園。

     ○辛醜。

    以雲南糧儲道陳孝昇、為按察使。

     ○壬寅。

    谕軍機大臣曰、朱圭奏到、廣東省閏二月分糧價清單。

    朕詳加披閱。

    所開各屬米糧價值。

    每石有比上月較增至一二分者。

    當此青黃不接之時。

    各省市集糧價。

    随時增長。

    本所常有。

    其每石增加一二分。

    為數尚屬無多。

    祗可聽其自然。

    但究恐小民不無艱于籴食向來各州縣設立常平社義等倉。

    原為因時調劑。

    減粜酌借。

    以便民食。

    着傳谕朱圭、查明現在糧價增長各該屬地方。

    應否即将倉存谷石。

    酌量平粜。

    以平市價而濟民食之處。

    認真妥辦。

    據實覆奏。

    以副朕轸念民依至意。

    尋奏、現據廣韶惠潮肇廉等府屬。

    具報開倉平粜。

    及紳衿捐谷出粜。

    社義各倉。

    源源相繼糧價漸平。

    得旨、欣慰覽之。

    諒汝不為飾辭也。

     ○又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