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七十四

關燈
沖卡落苗匪。

    悉數殲除。

    進兵楚境。

    後路已就肅清。

    而和琳亦将炮木山木城攻克。

    前赴松桃。

    可無阻礙。

    現據福康安等、訊據獲犯供稱、石柳鄧在大寨營。

    石三保在黃瓜寨。

    吳隴登在鴨保寨。

    是賊匪首惡。

    巳得其聚集窩巢。

    福康安、和琳、合兵進剿時。

    正可分路直前。

    搗其巢穴。

    将首惡擒捕。

    其夥黨自可不攻而散。

    至福甯在鎮筸。

    僅能自守毫無展布。

    茲據福康安奏、拟俟川黔兵力會齊。

    知會福甯。

    并力夾攻。

    恐福甯一路甚不足恃。

    全在福康安、和琳、二人。

    督率勁旅。

    速臨楚境。

    直抵鎮筸。

    以期一鼓集事。

    至秀山一帶。

    前經和琳連次剿殺。

    疏通道路。

    直至川河蓋。

    而現在小溪地方賊匪。

    尚敢乘間攻撲。

    即松桃嗅腦屯聚賊匪。

    亦經福康安悉力殲除。

    而嗅腦長沖卡落等處。

    亦多有賊匪設卡堵拒可見兩處後路。

    雖屢經剿殺。

    賊匪尚在蟻聚。

    現在小溪地方。

    業經和琳知會孫士毅、俟諸神保到彼。

    即協同袁國璜堵截。

    此等要隘。

    自應嚴密防範。

    當于二人中。

    令一人督兵防守。

    一人在附近隘口。

    将潛匿賊匪。

    痛加殲戮。

    使知畏懼。

    不敢複出滋擾。

    福康安于正大嗅腦等處。

    亦應如此辦理。

    方為妥善。

    又據劉君輔奏、在保靖連日剿殺賊匪。

    劉君輔自到鎮筸後。

    未見出力。

    今于保靖帶領官兵。

    分路合擊。

    追殺賊匪。

    焚燒苗寨。

    所辦差強人意。

    其進兵時。

    饬令各卡官兵不許亂放槍炮一節甚是。

    向來綠營兵丁。

    未見賊蹤。

    辄先放鋡炮。

    以緻遇賊時火藥轉緻短少。

    最為綠營陋習。

    今劉君輔豫行饬禁。

    頗為得當。

    并着福康安、和琳等、傳知各路随征将弁兵丁。

    一體饬禁。

    以期剿捕得力。

    至張廷彥前次奏到。

    欲由新寨帶兵進剿賊匪。

    今又據奏、接準劉君輔知會。

    仍由新寨起程。

    馳赴保靖。

    會合進剿。

    是前次所奏。

    未免遷延之計。

    着福康安查明。

    如張廷彥實有繞道避賊情形。

    即行據實參奏。

    又據湖南委員解送兵丁林勝仲到京。

    當令軍機大臣詢問。

    該兵丁于明安圖得受槍傷時。

    系伊背下山坡。

    其兄弟二人。

    俱已陣亡。

    情殊可憫。

    已加恩以千總用。

    并令前赴湖南軍營。

    遇有差委事件。

    藉資得力。

     ○又谕、本日長麟等奏到拏獲洋盜一摺。

    内稱都司李林貴、在洋巡見盜船。

    率兵追趕。

    适合浦縣典史鄧廷相自雇鄉勇。

    乘坐漁船八隻。

    出海捕盜。

    協同該都司拏獲盜犯李朝才等十二名等語。

    典史鄧廷相、以微員捐赀雇募鄉勇。

    出洋捕盜多名尚屬奮勉。

    都司李林貴、亦能認真巡緝。

    并着送部引見。

    以示鼓勵。

    該員等于緝捕頗為得力現在盜首大辮貴、尚未就獲。

    自應留緝于盜首弋獲後。

    再行給咨送部引見。

    将此傳谕長麟等知之。

     ○封閉陝西略陽縣興隆灣銅礦。

    從陝西巡撫秦承恩請也。

     ○庚申。

    谕、據周樽奏、本年安徽省漕糧。

    輪應蠲免。

    所有随漕各項。

    分别徵緩等語。

    向來免漕之年。

    仍有應徵随漕一切贈月兵孤。

    南屯本色正耗米麥等項。

    安徽省輪應免漕。

    其随漕各項。

    自應分别緩徵。

    除該省辦運漕糧、及向無正漕各府州縣。

    随漕應完銀米。

    照舊徵收外。

    所有甯國、旌德、太平、英山、四縣、民折官辦之行月、贈米。

    應俟下年再行徵辦。

    該部知道。

     ○谕軍機大臣等、昨據伍拉納等奏、汀州府知府和靜患病員缺。

    已将李炜補授矣。

    但各省遇有請旨道府缺出。

    該督撫自應奏明。

    候朕簡員補放。

    即或因該省候補人員需次日久。

    補缺無期。

    其中有才具出色。

    堪勝繁缺之員。

    該督撫等專摺陳奏。

    請旨簡放。

    朕亦有俯從所請者。

    乃伍拉納等、于汀州府知府員缺。

    将候補知府李炜等四員。

    用夾片聲叙。

    籠統開單。

    請于數員内簡放一員。

    似此胪列多人。

    朕将何憑簡用耶。

    伍拉納、浦霖、所奏殊屬糊塗。

    着傳旨申饬。

    此次汀州府知府一缺。

    姑就該督等所開四人内。

    将現在署理此缺、開列在前之李炜補授。

    嗣後不得援以為例。

     ○吏部奏、遵旨議處辦理秋審情實案件失入之山西巡撫蔣兆奎等、應照例分别降革。

    得旨、蔣兆奎、着從寬免其革任。

    仍注冊。

    善泰、着降一級留任。

    祖之望、前在刑部司員中。

    尚為谙習刑名。

    是以用為臬司。

    乃于秋審案件。

    并不細心核拟。

    以緻有此失入之案。

    本應照部議降調。

    姑念究系公過。

    着從寬改為降三級留任。

    嗣後由刑部所用臬司。

    均當倍加感激。

    審谳平允無負委任 ○以故克勤郡王雅朗阿子恒謹、襲爵。

     ○辛酉。

    谕軍機大臣曰、全德奏、九江關庫項、接收清楚一摺。

    九江關稅課盈餘。

    福英在任時。

    于乾隆五十八年。

    虧短銀八萬餘兩。

    五十九年。

    則短至一十五萬餘兩。

    今據全德所奏。

    自上年十一月起、至本年閏二月止。

    為期僅四個月。

    已徵銀十四萬九千餘兩。

    為數已不為少。

    且據全德另摺所奏。

    有九江大姑兩關來往商船亦多。

    似此源源而來。

    稅課可冀豐盈之語。

    以現在徵收數目、及商船到關情形而論。

    稅課不為不旺。

    且系冬月。

    到關船隻已有如此之多。

    則春夏商船。

    自更輻辏。

    何以福英在任。

    連年俱形虧短。

    至有十餘萬之多。

    是否系福英在任時。

    辦理不善。

    抑或家人胥吏滋弊侵漁之處。

    自應查明于摺内聲叙具奏。

    何得僅以照例接收清楚。

    一奏塞責。

    謂可含糊混過。

    作為寬厚無事之人耶。

    全德着傳旨申饬。

    仍着将該關從前徵收。

    何以屢行虧短。

    是否實系辦理不善。

    有無侵隐之處。

    查明覆奏。

    不可以與福英同系内務府人員。

    稍存瞻狥回護之見。

    自幹咎戾也。

     ○又谕曰、長麟奏、廣西省苗民安靜一摺。

    前據該督奏稱、廣西與黔楚二省。

    有水陸相通之處。

    馳赴柳州一帶。

    巡查閱視。

    當經降旨。

    以廣西相距苗匪滋事地方甚遠。

    無虞滋擾。

    長麟不得過事張皇。

    轉緻苗民驚疑。

    該督到彼後。

    自應巡查營伍。

    不動聲色。

    暗為體察。

    今據奏稱、各寨苗人。

    俱極安靜。

    又以黔楚苗匪滋事。

    與廣西苗民無幹之處。

    向其曉谕。

    并賞給糖布等物。

    是不能釋其疑而轉以滋其疑。

    且似畏其聞風生事。

    故加以賞赉。

    适足啟其輕視之心。

    殊覺多此一事。

    可謂自稱知事。

    而正大不曉事矣。

    即所稱苗民聽谕後。

    頓釋憂疑。

    更深感激之語。

    祇系外省飾詞惡習。

    亦不足信。

    長麟所辦。

    惟知意存見長。

    實屬不曉事體。

    着傳旨嚴行申饬。

    該督拟于柳州暫駐數日。

    亦可不必。

    惟廣西與黔楚相通之山僻小路。

    或恐有黔楚苗匪。

    潛行逃竄入境。

    當嚴饬地方員弁。

    密為留心。

    毋任乘間竄匿。

    亦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