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九十一

關燈
享其功。

    尚複何所示懲。

    嗣後地方疎防文武革職留緝之員。

    如實系自知愧悔。

    親身前往協同地方捕盜之人。

    購線躧蹤。

    于限内将盜犯親行拏獲者。

    自應照例準其開複。

    若系在省寓安坐。

    并未親往緝拏。

    如陸廷柱之耽于安逸者。

    不但無功。

    而且有過。

    或該員并未自行獲盜。

    經别州縣陸續全行拏獲。

    而督撫意存袒護。

    作為該員協緝。

    遂得濫邀開複。

    亦非澄叙官方之道。

    除王毂一員、暫行扣除引見。

    交該撫查明該員是否親身躧緝。

    拏獲多犯之處。

    據實咨部核議外。

    至此等協緝人員。

    應如何分别準其開複全任。

    或酌與降調别用之處。

    并着該部詳議具奏。

    以昭核實而示勸懲。

     ○旌表守正捐軀廣東香山縣民婦黎郭氏女黎氏。

     ○庚午。

    上幸瀛台。

     ○谕曰、魁倫等奏、審明現在閩省各員。

    虧缺倉庫各項。

    分别治罪一摺。

    将虧缺數逾一萬兩以上之李堂等十名、拟斬監候。

    内秦為幹、李廷彩二員、平日聲名狼籍。

    請補入情重。

    其餘虧空一千兩以上各員。

    以次遞減等因。

    所辦殊屬徇情寬縱。

    已交軍機大臣、會同該部核拟速奏矣。

    福建地方近年以來。

    自督撫司道、以及各府州縣通同一氣。

    分肥飽槖。

    玩法營私。

    以緻通省倉庫錢糧。

    虧空累累。

    盜風日熾。

    甚至人命重案。

    藐法徇情。

    殊出情理之外。

    伍拉納、浦霖等、身為督撫。

    廢弛婪索。

    罪固難逭。

    然皆由此等劣員慫恿迎合。

    上下勾通。

    遂至明目張膽。

    毫無忌憚。

    是伍拉納浦霖等之罹重辟。

    實緣不肖州縣等釀成。

    若轉使之幸邀末減。

    又何以肅吏治而儆官邪。

    從前王亶望等、在甘肅地方捏災冒赈。

    婪索多贓。

    然其罪不過侵蝕監糧。

    而于地方倉庫。

    尚不至任意虧空。

    一經查出。

    立将王亶望等、明正典刑。

    伊等之子發往伊犁示儆。

    今閩省倉庫。

    至于無處不缺。

    民生吏治。

    玩愒廢弛。

    更不可問。

    是王亶望之罪。

    止于侵盜。

    而伍拉納浦霖等、藐法侵貪。

    廢弛玩誤。

    竟至害政殃民。

    較之王亶望情節尤重。

    此朕用人失當。

    未經及早覺查。

    當引以為愧。

    本日據魁倫等奏、查明伊轍布委系因病身故。

    所奏皆系虛言。

    亦不值再加追究。

    但伊轍布身為藩司。

    與庫吏周經、串通侵帑。

    竟得于途次病斃。

    實屬幸逃顯戮。

    而錢受椿任性乖張。

    逢迎需索。

    于械鬥重案。

    刁掯勒索。

    拖斃多命。

    尤為罪不容誅。

    是以谕令該署督等、将該犯解京。

    本欲盡法懲治。

    今魁倫等未接續降谕旨。

    已将錢受椿在閩省正法。

    亦屬幸免。

    但伊二人如此貪污不法。

    敗檢踰閑。

    亦豈可令其子嗣仍得安坐家居。

    将來或可夤緣作官。

    是宜照前此王亶望等之例。

    業降谕旨。

    将伍拉納、浦霖、伊轍布、錢受椿之子。

    概行發往伊犁。

    充當苦差。

    用昭炯戒。

    此案本由魁倫參奏、自系該署督以業經發覺。

    不肯結怨于衆。

    欲思從輕完結。

    以緻定拟寬縱。

    殊負委任。

    魁倫着交部嚴加議處。

    姚棻甫經獲篆。

    随同具奏。

    亦有不是。

    着交部議處。

    總之朕于臣下功罪。

    一秉大公至正。

    不為已甚。

    而似此昧良太甚者。

    又不得不去其已甚。

    各督撫等、惟當各矢天良。

    倍加儆惕。

    以伍拉納、浦霖等為前車之鑒。

    慎勿蹈其覆轍。

    所有辦理緣由。

    着再通谕中外知之。

     ○谕軍機大臣曰、孫士毅奏、查明廓爾喀軍需案内裡民未完津貼銀兩一摺。

    内稱、各士民等、情願以口内安居樂業之人。

    幫貼口外人夫。

    系為鄉誼起見等語。

    此奏不實。

    口外漢蠻人夫。

    原有例給口糧工價。

    各士民等誼敦桑梓。

    于官給雇費外。

    情願出銀津貼。

    安得有如此良民。

    但津貼銀兩。

    如果出自士民樂輸。

    自必克期完繳。

    以與民矣。

    何以日久懸欠至八十九萬餘兩之多。

    且從來辦理金川廓爾喀軍需。

    核算不下萬萬帑金。

    絲毫不以累及闾閻。

    尚何藉裡民等出銀幫助。

    況裡民等當軍興之際。

    如系分應派辦之事。

    即當親出已力前往。

    若無需伊等出力之處。

    即不得藉端勒派分文。

    何緻複有津貼名色。

    明系不肖地方官吏等、将此項雇價。

    私行侵蝕肥槖。

    又假名津貼。

    向民間科派銀兩。

    遂至日久懸欠。

    而孫士毅為其所愚。

    據以入奏。

    殊不足信。

    除民欠攤賠銀兩。

    俟孫士毅查明應賠各員。

    分股開單奏到。

    再行核辦外。

    着傳谕孫士毅、詳細訪查此項津貼銀兩。

    究系如何勒派。

    地方官有無侵蝕雇價。

    複行科斂之處。

    據實登答。

    無任屬員蒙混。

    至另片奏稱、散秩大臣銜屯守備穆塔爾、随征苗匪。

    在軍營患病。

    遣令回屯。

    在資陽縣身故等語。

    穆塔爾由軍營遣回。

    在途病故。

    殊屬可惜。

    着加恩賞給銀一百兩。

    料理喪事。

    至穆爾塔有無子弟。

    應如何酌量加恩。

    以示體恤之處。

    着孫士毅查明具奏。

     ○又谕、據魁倫等奏、籌酌通省情形。

    采買米石一摺。

    辦理甚當。

    台灣雖向稱三熟。

    内地米谷。

    藉資該處接濟。

    但必須俟糧價平減時。

    方可就該處采買。

    今魁倫等奏、現在台灣糧價。

    雖較漳泉稍減。

    而比之台灣常時。

    糧價已屬過昂。

    若即于彼采買。

    恐該處糧價驟增。

    轉于商販有礙。

    斷不可行。

    即内地上遊各府糧價平減。

    亦不可收買太早。

    緻妨民食。

    魁倫等務須随時揣度情形。

    悉心斟酌。

    如果台灣糧價平減。

    即就近采買。

    若該處米價過昂。

    于來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