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八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兵弁。
各處嚴拏毋得恃有内地及原籍代捕也。
着通谕東三省将軍大臣等知之 ○谕軍機大臣等、本日熊枚奏、交卸起程籲請陛見一摺。
太屬拘例。
已于摺内批示張誠基現護撫篆。
前因浙洋盜匪竄入江南海面。
業令該護撫馳赴海口。
督率堵拏。
新任臬司康基田、又因秋汛防河。
尚在清江是江蘇巡撫臬司。
均不在省。
熊枚現署該省藩司自應暫緩交卸。
留彼辦理地方事務、滇省銅錢諸務經費淳辦理妥協現複留伊在滇經理亦不必亟需熊枚。
赴任何得拘泥成例。
急思交卸又複禀請督臣委派道員安盛額、接署藩篆。
殊屬不知事體輕重熊枚着傳旨嚴行申饬。
并着于何處接奉此旨即行回至江蘇仍署藩司事務俟張誠基。
由海口回蘇時。
再行交卸起程徑赴雲南新任亦不必來京陛見。
也并着傳谕沿途督撫饬知所屬。
于熊枚過境時。
即将此旨傳知令其速回江蘇任事毋緻歧誤 ○又谕據方維甸奏、天津地方。
于六月二十八九等日連得雨澤七月初一日以後。
連日快晴。
并無雨水稍多之慮。
等語所奏未甚明晰。
天津地方六月以後。
雨水稍稀。
雖于二十八九等日獲被甘霖但現尚未出伏。
荍蔬等項正資雨澤接濟祇慮其少。
未見過多熱河于六月二十九日得有透雨後。
又隔多日地土已覺乾燥初六日得有陣雨。
迤西有二三寸迤北。
則不成分寸未知近畿一帶、及天津地方。
曾否得被甘霖未據該督等奏及朕心深為廑念着傳谕梁肯堂、方維甸各即查明初六日以後。
近畿及天津一帶是否得雨。
現在荍麥豆子。
及一切菜蔬等項。
有無妨礙之處。
即據實覆奏以慰廑注 ○又谕曰福康安等現在帶兵剿賊自當籌畫萬全以期一鼓成擒。
亦不必加之催促。
但福康安等、前于未接谕旨之先業經檄調雲貴四川兵七千名此項添調之兵現已到營若幹亦應奏及川黔兵丁、在綠營中較為出色且系新到剿捕。
自更得力。
何以福康安等摺内未據奏明至逆首吳半生因前被官兵剿敗系降苗報信心懷忿恨辄敢糾衆報仇。
而鎮筸一帶賊匪。
見鎮城守禦嚴緊複思至岩門高村、濫泥一帶要截後路。
實屬可恨已極至吳半生前至高村滋擾時将滕家泰。
一門九口先行殺害。
複将滕家泰擁去竟剝其皮。
其殘毒實出情理之外。
該犯情罪重大覆載難容必須設法生擒。
解京盡法。
處治昨于禦園槍擊一鹿。
以蔔擒渠豫兆。
此鹿帶傷而逸。
與吳半生之腿中槍傷、乘間逃竄者相同。
因命郭什哈鳥槍人等追捕。
直過西峪之大山梁尋獲是此鹿先雖逸去即被擒獲。
亦足為吳半生屢次奔竄。
旋即成擒之兆。
伫盼捷音速至。
再副将劉惠等拏獲賊目。
吳老華供稱吳半生遣該犯赴寅兠何家山桃映鄉一帶滋擾因取閱福康安等前奏圖内桃映鄉乃系貴州所屬。
與銅仁附近地方。
可見賊匪東西奔竄蹤迹無定着傳谕福康安和琳務遵前旨嚴饬後路駐劄之鎮将等留心防範勿使由彼竄逸。
劉惠尚屬留心着福康安和琳酌量該員如果始終奮勉。
即可傳旨賞戴花翎以示獎勵再福甯奏到剿散石羊哨岩門等處賊匪尚覺差強人意。
據奏現令蘇靈駐劄岩門往來巡察。
仍查探賊人來路前往搜剿等語。
若福甯等能帶兵自南而北與福康安和琳。
兩路夾攻固屬甚善。
但亦當于四人内酌留二人在鎮筸防守。
不可或緻疎虞。
倘福甯等。
自揣兵力不敷攻剿則鎮筸及後路之岩門高村濫泥等處防守。
俱關緊要福甯等務宜随時堵剿嚴密防禦亦不責以會合。
夾攻生擒逆首之事也至滕家泰以武生而能知大義緻遭慘害實為可憫着福甯查明伊二子年歲若幹是否成人奏明賞給官職以示旌獎又據馮光熊與福康安和琳具奏、糧台赈恤事宜一摺。
此時急望捷音之至下能計及锱铢。
昨據畢沅姜晟奏到已交部核覆。
黔省即可照辦妥籌。
以期源源接濟。
福康安、和琳更宜專心剿賊。
不必豫計及此也。
○己未孝懿仁皇後忌辰。
遣官祭景陵。
○谕軍機大臣曰張誠基等奏、據巡洋鎮将具報。
查得閩省匪船自六月十七日被官兵奮擊後當即逃竄由浙江衢山外洋南遁。
官兵在各處島岙連日遍曆巡邏現今江省洋面并無盜匪蹤迹等語匪船既向南遁。
自必仍往浙江福建一帶。
且昨據長麟等奏遊擊莊錫舍拏獲匪犯陳益等三名查閱贓單所開衣物。
似系浙省被劫。
米船内物件是各盜犯見江浙兩省查拏嚴急已紛紛潛回原籍着傳谕長麟魁倫吉慶、即督饬所屬上緊嚴拏。
務期全數捕獲勿任一名漏網。
長麟魁倫、雖現有清查倉庫及審辦之件但緝拏洋盜一事亦關緊要、昨據該署督撫奏稱即分赴沿海各州縣盤查倉庫并就近督緝洋匪。
伊二人務當董率将弁實力哨捕不可疎懈。
其已獲各盜并即迅速審明嚴辦具奏至江蘇洋面。
前已有旨令蘇淩阿速往海口督緝。
蘇淩阿既經到彼。
蘇州省城事務殷繁。
張誠基回署。
正可料理一切但洋面遼闊。
盜船既往外洋。
煙波浩淼。
或南或北。
恐非目力所及。
安知非巡洋将弁捏稱匪船南遁以為規避之計。
着傳谕蘇淩阿務宜留心稽察。
毋任朦混。
此事系責成該督撫等、辦理若視同海捕具文。
緻令來往。
無禁将來獲犯後。
審出該犯在何處潛蹤。
惟疎縱之該督撫提鎮是問。
不能稍存寬貸也。
将此各傳谕知之 ○又谕曰、朱圭奏、廣東省五十九年分綠營倒馬成數。
并買補節省銀兩一摺已于摺内批示矣。
各省馬匹例應題報朋馬奏銷時将倒馬成數并節省買補銀數核明具奏此非為節省起見馬匹為戎政攸關兵丁等、或喂養不善緻多倒斃殊非慎重武備之道且馬亦生命定例核明倒馬成數本意欲令兵丁知善養馬重馬政亦所以饬戎行并非沾沾節省糜費已也着傳谕各省督撫通饬綠營将弁曉谕各兵丁等。
務将馬匹小心餧養俾收實效。
不得僅以循例具奏了事 ○軍機大臣議覆調任陝甘總督勒保奏稱遵查哈密庫貯火繩。
系自雍正年間起曆次軍需案内存貯共計二十六萬七千三百餘丈除古城每年支取外現貯麻火繩七萬三百餘丈硝氣漸走請饬令該協如法制造。
仍貯庫備用。
其紙火繩樹皮火繩十八萬九千九百餘丈硝藥全走。
不堪應用請即在該處變價歸公。
如變價後短缺。
原制價值。
應請自四十九年查辦之後起。
至雅德等到任清查之日止。
着落曆任哈密協副将、都司并該管提鎮辦事大臣分賠應如所奏辦理。
至各項軍械、既據該督均稱完好。
應令照舊妥貯。
從之 ○庚申。
谕曰、玉德奏、審拟衮沂曹道德明擅發傳單。
縱容家人陳錦、擾累驿站一案。
将德明拟發伊犁效力贖罪。
陳錦、發往黑龍江給披甲人為奴。
所辦大錯。
國家簡用旗員原欲其正已率屬整饬地方乃德明以滿洲道員因公上省辄敢擅用号馬。
多帶車輛複縱容家人滋擾甚至拖累知縣。
緻有自缢之事情節尤重。
此而不加嚴懲。
何以儆官常而肅吏治。
德明着改為絞監候。
先于濟南省城重責四十闆。
即在該省司監收禁。
俾共知儆惕。
至陳錦以道員家人倚仗伊主聲勢任意騷擾滋陽縣陳時所發傳單。
即系陳錦開條轉給。
是陳時畏罪自缢。
實由陳錦釀成且外省陋習
各處嚴拏毋得恃有内地及原籍代捕也。
着通谕東三省将軍大臣等知之 ○谕軍機大臣等、本日熊枚奏、交卸起程籲請陛見一摺。
太屬拘例。
已于摺内批示張誠基現護撫篆。
前因浙洋盜匪竄入江南海面。
業令該護撫馳赴海口。
督率堵拏。
新任臬司康基田、又因秋汛防河。
尚在清江是江蘇巡撫臬司。
均不在省。
熊枚現署該省藩司自應暫緩交卸。
留彼辦理地方事務、滇省銅錢諸務經費淳辦理妥協現複留伊在滇經理亦不必亟需熊枚。
赴任何得拘泥成例。
急思交卸又複禀請督臣委派道員安盛額、接署藩篆。
殊屬不知事體輕重熊枚着傳旨嚴行申饬。
并着于何處接奉此旨即行回至江蘇仍署藩司事務俟張誠基。
由海口回蘇時。
再行交卸起程徑赴雲南新任亦不必來京陛見。
也并着傳谕沿途督撫饬知所屬。
于熊枚過境時。
即将此旨傳知令其速回江蘇任事毋緻歧誤 ○又谕據方維甸奏、天津地方。
于六月二十八九等日連得雨澤七月初一日以後。
連日快晴。
并無雨水稍多之慮。
等語所奏未甚明晰。
天津地方六月以後。
雨水稍稀。
雖于二十八九等日獲被甘霖但現尚未出伏。
荍蔬等項正資雨澤接濟祇慮其少。
未見過多熱河于六月二十九日得有透雨後。
又隔多日地土已覺乾燥初六日得有陣雨。
迤西有二三寸迤北。
則不成分寸未知近畿一帶、及天津地方。
曾否得被甘霖未據該督等奏及朕心深為廑念着傳谕梁肯堂、方維甸各即查明初六日以後。
近畿及天津一帶是否得雨。
現在荍麥豆子。
及一切菜蔬等項。
有無妨礙之處。
即據實覆奏以慰廑注 ○又谕曰福康安等現在帶兵剿賊自當籌畫萬全以期一鼓成擒。
亦不必加之催促。
但福康安等、前于未接谕旨之先業經檄調雲貴四川兵七千名此項添調之兵現已到營若幹亦應奏及川黔兵丁、在綠營中較為出色且系新到剿捕。
自更得力。
何以福康安等摺内未據奏明至逆首吳半生因前被官兵剿敗系降苗報信心懷忿恨辄敢糾衆報仇。
而鎮筸一帶賊匪。
見鎮城守禦嚴緊複思至岩門高村、濫泥一帶要截後路。
實屬可恨已極至吳半生前至高村滋擾時将滕家泰。
一門九口先行殺害。
複将滕家泰擁去竟剝其皮。
其殘毒實出情理之外。
該犯情罪重大覆載難容必須設法生擒。
解京盡法。
處治昨于禦園槍擊一鹿。
以蔔擒渠豫兆。
此鹿帶傷而逸。
與吳半生之腿中槍傷、乘間逃竄者相同。
因命郭什哈鳥槍人等追捕。
直過西峪之大山梁尋獲是此鹿先雖逸去即被擒獲。
亦足為吳半生屢次奔竄。
旋即成擒之兆。
伫盼捷音速至。
再副将劉惠等拏獲賊目。
吳老華供稱吳半生遣該犯赴寅兠何家山桃映鄉一帶滋擾因取閱福康安等前奏圖内桃映鄉乃系貴州所屬。
與銅仁附近地方。
可見賊匪東西奔竄蹤迹無定着傳谕福康安和琳務遵前旨嚴饬後路駐劄之鎮将等留心防範勿使由彼竄逸。
劉惠尚屬留心着福康安和琳酌量該員如果始終奮勉。
即可傳旨賞戴花翎以示獎勵再福甯奏到剿散石羊哨岩門等處賊匪尚覺差強人意。
據奏現令蘇靈駐劄岩門往來巡察。
仍查探賊人來路前往搜剿等語。
若福甯等能帶兵自南而北與福康安和琳。
兩路夾攻固屬甚善。
但亦當于四人内酌留二人在鎮筸防守。
不可或緻疎虞。
倘福甯等。
自揣兵力不敷攻剿則鎮筸及後路之岩門高村濫泥等處防守。
俱關緊要福甯等務宜随時堵剿嚴密防禦亦不責以會合。
夾攻生擒逆首之事也至滕家泰以武生而能知大義緻遭慘害實為可憫着福甯查明伊二子年歲若幹是否成人奏明賞給官職以示旌獎又據馮光熊與福康安和琳具奏、糧台赈恤事宜一摺。
此時急望捷音之至下能計及锱铢。
昨據畢沅姜晟奏到已交部核覆。
黔省即可照辦妥籌。
以期源源接濟。
福康安、和琳更宜專心剿賊。
不必豫計及此也。
○己未孝懿仁皇後忌辰。
遣官祭景陵。
○谕軍機大臣曰張誠基等奏、據巡洋鎮将具報。
查得閩省匪船自六月十七日被官兵奮擊後當即逃竄由浙江衢山外洋南遁。
官兵在各處島岙連日遍曆巡邏現今江省洋面并無盜匪蹤迹等語匪船既向南遁。
自必仍往浙江福建一帶。
且昨據長麟等奏遊擊莊錫舍拏獲匪犯陳益等三名查閱贓單所開衣物。
似系浙省被劫。
米船内物件是各盜犯見江浙兩省查拏嚴急已紛紛潛回原籍着傳谕長麟魁倫吉慶、即督饬所屬上緊嚴拏。
務期全數捕獲勿任一名漏網。
長麟魁倫、雖現有清查倉庫及審辦之件但緝拏洋盜一事亦關緊要、昨據該署督撫奏稱即分赴沿海各州縣盤查倉庫并就近督緝洋匪。
伊二人務當董率将弁實力哨捕不可疎懈。
其已獲各盜并即迅速審明嚴辦具奏至江蘇洋面。
前已有旨令蘇淩阿速往海口督緝。
蘇淩阿既經到彼。
蘇州省城事務殷繁。
張誠基回署。
正可料理一切但洋面遼闊。
盜船既往外洋。
煙波浩淼。
或南或北。
恐非目力所及。
安知非巡洋将弁捏稱匪船南遁以為規避之計。
着傳谕蘇淩阿務宜留心稽察。
毋任朦混。
此事系責成該督撫等、辦理若視同海捕具文。
緻令來往。
無禁将來獲犯後。
審出該犯在何處潛蹤。
惟疎縱之該督撫提鎮是問。
不能稍存寬貸也。
将此各傳谕知之 ○又谕曰、朱圭奏、廣東省五十九年分綠營倒馬成數。
并買補節省銀兩一摺已于摺内批示矣。
各省馬匹例應題報朋馬奏銷時将倒馬成數并節省買補銀數核明具奏此非為節省起見馬匹為戎政攸關兵丁等、或喂養不善緻多倒斃殊非慎重武備之道且馬亦生命定例核明倒馬成數本意欲令兵丁知善養馬重馬政亦所以饬戎行并非沾沾節省糜費已也着傳谕各省督撫通饬綠營将弁曉谕各兵丁等。
務将馬匹小心餧養俾收實效。
不得僅以循例具奏了事 ○軍機大臣議覆調任陝甘總督勒保奏稱遵查哈密庫貯火繩。
系自雍正年間起曆次軍需案内存貯共計二十六萬七千三百餘丈除古城每年支取外現貯麻火繩七萬三百餘丈硝氣漸走請饬令該協如法制造。
仍貯庫備用。
其紙火繩樹皮火繩十八萬九千九百餘丈硝藥全走。
不堪應用請即在該處變價歸公。
如變價後短缺。
原制價值。
應請自四十九年查辦之後起。
至雅德等到任清查之日止。
着落曆任哈密協副将、都司并該管提鎮辦事大臣分賠應如所奏辦理。
至各項軍械、既據該督均稱完好。
應令照舊妥貯。
從之 ○庚申。
谕曰、玉德奏、審拟衮沂曹道德明擅發傳單。
縱容家人陳錦、擾累驿站一案。
将德明拟發伊犁效力贖罪。
陳錦、發往黑龍江給披甲人為奴。
所辦大錯。
國家簡用旗員原欲其正已率屬整饬地方乃德明以滿洲道員因公上省辄敢擅用号馬。
多帶車輛複縱容家人滋擾甚至拖累知縣。
緻有自缢之事情節尤重。
此而不加嚴懲。
何以儆官常而肅吏治。
德明着改為絞監候。
先于濟南省城重責四十闆。
即在該省司監收禁。
俾共知儆惕。
至陳錦以道員家人倚仗伊主聲勢任意騷擾滋陽縣陳時所發傳單。
即系陳錦開條轉給。
是陳時畏罪自缢。
實由陳錦釀成且外省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