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六十八

關燈
特瑪烏巴錫、巴林公品級索特納木多爾濟、均着賞用紫缰。

     ○戊子。

    享太廟。

    遣肅親王永錫恭代行禮。

     ○遣官祭太歲之神。

     ○谕曰、陳用敷、着調補貴州巡撫。

    其湖北巡撫員缺。

    着英善調補。

    英善現在四川辦理軍需奏銷。

    其未到任以前。

    所有湖北巡撫印務。

    着畢沅兼署。

    惠齡俟畢沅到任後。

    即赴安徽新任。

    陳用敷俟惠齡到任後。

    亦即赴貴州新任。

    馮光熊俟陳用敷到黔後。

    再赴雲南新任。

     ○又谕、朕普錫春祺。

    業經疊頒恩旨。

    嘉惠臣民。

    複命查從前臣工内、因過誤有賠項未清者。

    經軍機大臣開單具奏。

    如文绶、裴宗錫、闵鹗元、福崧、陶易五員。

    俱曾緣事查抄。

    其名下尚有未完銀兩。

    朕臨禦六十年。

    辦理庶務。

    一秉大公至正。

    于諸臣功過。

    權衡輕重。

    賞罰從公。

    寬嚴悉當。

    從不稍事苛求。

    此等緣事查抄之員。

    皆因其在任時。

    或瞻徇贻誤。

    或骩法營私。

    其籍沒家産。

    實屬罪由自取。

    所有未完銀兩。

    本應着落該家屬子弟照數賠繳。

    第念丙辰年即屆歸政之期。

    現當春韶令節。

    覃敷恺澤。

    破格施恩。

    着将文绶等五員名下未完銀兩。

    概予寬免。

    此外如尚有似文绶等之曾經查抄。

    家屬實在無力完繳者。

    并着各該旗籍查明。

    具結咨報戶部。

    題請豁免。

    以示朕法外施仁。

    恩加無已至意。

     ○谕軍機大臣等、新正以來。

    風日晴和。

    蕃禧骈集。

    懷柔向化。

    慶惠覃敷。

    臘杪雪澤應時。

    盈尺呈祥。

    朝野同深歡抃。

    元旦适遇日食。

    心殷敬惕。

    而朕躬康健。

    夜間寝息更屬安恬。

    福康安遠在滇南。

    自必情殷系戀。

    着将新春嘉慶、及朕懷欣慰之處。

    傳谕知悉。

    令其益深忭慰。

    并賞給葫蘆大荷包一對。

    小荷包四個。

    以示錫福推恩至意。

     ○是日起上以祈谷于上帝。

    齋戒三日。

     ○己醜。

    調鑲紅旗漢軍副都統台布為正黃旗滿洲副都統。

    以刑部侍郎宗室宜興為鑲紅旗漢軍副都統。

     ○庚寅。

    世祖章皇帝忌辰。

    遣官祭孝陵。

     ○上詣南郊齋宮齋宿。

     ○谕、前降谕旨普免天下積欠。

    令各該督撫查明具奏。

    昨據梁肯堂奏到、直隸省尚有未完節年正耗地糧折色口糧等銀、二百十七萬八千七百三十九兩零。

    又未完節年出借倉糧、并應徵本色糧谷米豆等項、一百一萬七千三百十九石零。

    俱着加恩寬免。

    再直隸省上年被災較廣。

    疊降恩旨。

    緩借兼施。

    所有此項銀米。

    是否即在所查數内。

    該督摺内未經聲明。

    亦着一體查明。

    速行咨部題豁。

    以示朕加惠窮檐。

    普錫春祺。

    恩施逾格至意。

     ○辛卯。

    祈谷于上帝。

    上親詣行禮。

     ○谕、朕自臨禦以來。

    恭遇郊廟大祀。

    無弗祇肅躬親。

    即中祀之禮。

    亦多親詣舉行。

    嗣因年屆八旬。

    曾經降旨。

    所有中祀典禮。

    如先農、朝日、夕月等壇。

    俱于八旬前兩年内。

    以次親祭一周。

    原因年壽日高。

    恐筋力或有不逮。

    是以中祀之禮。

    于五十五年以後。

    不複親行。

    今思先師孔子。

    道集大成。

    師表萬世。

    朕自沖齡服膺聖教。

    久而無倦。

    凡行政典學。

    悉皆得自心傳。

    況丙辰年即系歸政之期。

    本年為朕禦極六十年。

    二月上丁。

    允宜展禮宮牆。

    用申企慕。

    此次文廟釋奠。

    朕親詣行禮。

    以昭崇儒重道之誠。

    其應行典禮。

    着該衙門照例豫備。

     ○又谕曰、李侍堯前在雲貴總督任内。

    婪索屬員。

    革職治罪。

    并将伊所襲伯爵另襲。

    嗣因其辦理台灣軍務。

    尚知奮勉。

    加恩賞還。

    今雲貴小錢充斥。

    經福康安查明。

    皆系從前局鑄偷減所緻。

    富綱才具平庸。

    其不能整頓。

    無足深責。

    李侍堯是朕深知能辦事之人。

    乃與局員上下通同牟利。

    偷減錢法滋弊。

    使其身尚在。

    必當從重治罪。

    今雖已故。

    豈可令伊子嗣複邀五等之封。

    但其伯爵。

    乃伊祖功勳世襲罔替之職。

    不忍革除。

    所有李侍堯子毓秀、現襲伯爵。

    着即革退。

    仍留侍衛當差。

    交該旗查明應襲支派。

    另行揀選襲替。

    以為督撫大員辜恩溺職。

    有心贻誤者戒。

     ○壬辰。

    上詣大高殿行禮。

     ○禦紫光閣。

    賜蒙古王貝勒貝子公額驸台吉、及回部郡王、朝鮮、荷蘭國使臣等宴。

    賞赉有差。

     ○禦重華宮。

    召大學士及内廷翰林等茶宴。

    命皇子皇孫與宴和詩。

    以洪範九五福之五曰考終命聯句。

     ○谕、前經降旨将各省節年正耗民欠、及因災緩帶銀谷。

    普行豁免。

    并令各督撫詳晰查明具奏。

    茲據福甯等奏到、湖北省積年民欠。

    計節年未完民欠正耗錢糧、及借修堤工、并因災出借口糧。

    共銀十九萬一百九十一兩零。

    又常年出借、因災出借常社義倉谷、七萬九千二百十六石零。

    均着加恩豁免。

    至該督撫等奏稱、乾隆五十九年。

    江陵等八州縣。

    因災蠲緩錢糧。

    系六十年啟徵之項。

    未敢列入等語。

    所奏殊未喻朕意。

    朕臨禦六十年。

    普免錢糧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