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九十四

關燈
潭神祠祈雨。

     ○敕谕、朕于五月十八日。

    诹吉啟銮。

    巡幸避暑山莊。

    皇帝掖辇随行。

    着怡親王、成親王、大學士公阿桂、尚書慶桂、留京辦事。

    所有吏兵二部應行引見官員。

    文職知縣以上。

    武職守備以上。

    每月該部堂官一員。

    輪流帶赴熱河引見。

    其文員内佐雜等官。

    武職内八旗護軍校、骁騎校、及外省送到補放之骁騎校、水手官。

    并年滿千總等官弁。

    着王大臣照例驗放。

    至秋狝木蘭。

    屆期再行照例辦理。

     ○戊戌。

    太上皇帝命皇帝詣黑龍潭神祠謝雨。

     ○敕谕、湖北奸民聚衆滋事。

    祗系藉邪教為名。

    煽誘糾結。

    又兼焚搶逼脅。

    非盡甘心從逆。

    是以前降谕旨。

    令帶兵之将軍督撫等、出示曉谕。

    如有能及早投出者。

    概予免罪。

    今念各路剿殺賊匪。

    動有數千。

    為數已屬不少。

    而大兵所到。

    其脅從附和之徒。

    皆當悉就刑誅。

    于心實有所不忍。

    着該将軍督撫等、竟當宣布朕旨。

    遍行示谕。

    凡賊人黨與。

    與論被賊迫脅煸惑。

    聽從為逆者。

    一經投出。

    均當免其治罪。

    即素日誤習邪教之人。

    若能及早省悟。

    自行投出。

    亦概與免死。

    倘有能将賊首、賊目斬獲擒獻者。

    不但不治以從賊之罪。

    并當優加獎賞。

    此皆朕仰體上天好生之德。

    于懲創之中。

    仍予以自新之路。

    其避賊難民。

    更當妥為撫恤。

    勿令失所。

    該将軍督撫等、務須一體遵照。

    妥協辦理。

    以副朕赦過宥罪。

    格外施仁至意。

     ○癸卯。

    敕谕、前因各省小錢充斥。

    由于各省督撫不實心詳查。

    不肖局員等鼓鑄時偷減銅觔。

    将輪廓收小。

    且以為好缺。

    用其所私之人。

    以緻奸民因之私鑄。

    弊端百出。

    是以降旨将有鼓鑄省分。

    暫行停止。

    業将兩年。

    因念各局匠役人等。

    世業其役。

    停鑄日久。

    伊等未免生計維艱。

    而滇黔各省。

    照舊開采。

    并恐銅鉛積壓過多。

    緻啟偷賣營私之弊。

    不可不量為變通。

    又上年皇帝率同戶工部臣、奏請各省開鑄時。

    乾隆嘉慶錢文各半分鑄。

    業經允準。

    今思朕臨禦六十年。

    而雲南銅廠又值豐旺。

    遂照數鼓鑄。

    乾隆錢文。

    各直省流行較多。

    茲複各半分鑄。

    則新舊錢文攙雜行使。

    倘局員等仍複減小鼓鑄。

    轉緻無從稽核。

    着有鼓鑄省分各督撫、于接奉此旨後。

    即将嘉慶年号錢文。

    按例全行開鑄。

    并照戶工二局頒發錢式。

    銅六鉛四。

    配搭試鑄。

    戶工二局。

    現系乾隆嘉慶錢文各半鑄造。

    亦着将乾隆錢文、改為二成。

    嘉慶錢文、改為八成鼓鑄。

    使新式錢文。

    廣為流通。

    今當開鑄伊始。

    務須輪廓分明。

    質地堅實。

    不得再有偷減收小等弊。

    以便商民而清圜法。

    若此次開鑄後。

    嘉慶錢文内。

    再有未能如式。

    薄小糙脆者。

    錢上有各省局名。

    可以一望而知。

    非局員舞弊。

    即系地方官查察不嚴。

    緻有奸民私鑄。

    必将該督撫、及地方官局員等。

    分别從重治罪。

    至雲貴楚蜀。

    向為小錢淵薮。

    尤應實力稽查。

    倘陽奉陰違。

    仍前滋弊。

    一經查出。

    必将該督撫等加倍治罪。

    決不姑貸。

    伊等身任封圻。

    從前既未能嚴查小錢。

    收繳淨盡。

    已屬咎無可辭。

    幸邀格外寬宥。

    茲當奉行之初。

    經朕諄諄訓誨。

    若再不繳發天良。

    認真查辦。

    則是始終不悛恐不能當此重戾也。

    将此通谕知之。

     ○五月。

    乙卯。

    太上皇帝詣玉泉山龍神祠謝雨。

     ○丙辰。

    敕谕、前經降旨。

    令内外大臣、年節無庸備物呈進。

    惟遇朕及嗣皇帝壽辰慶節。

    準在京王公大臣等僅遞如意。

    藉以聯情抒悃。

    今思本年系朕歸政之初。

    為嗣皇帝登極之始。

    或恐内外王公大臣等未喻朕意。

    又思于八月及十月。

    朕與嗣皇帝壽辰時。

    備物祝嘏。

    殊不知朕禦宇六十年來。

    國家昇平昌阜。

    大内存貯珍物骈羅。

    即佛像亦無供奉之處。

    而嗣皇帝方當以儉樸為天下先。

    原不宜貴奇異奢華之物。

    是用再行通谕。

    此後除鹽織關差。

    向有公項購辦備賞物件外。

    其餘内而王公大臣、外而督撫、不但貢物不必進呈。

    即如意亦不許備進。

    其土貢、惟麥面果品茶葉樂材等項。

    準其照例呈進。

    以備薦新分賞之用。

    不得額外增添陳設調緞各物。

    以示體恤而節繁費。

    如有違例渎進。

    及奏事處濫行接收者。

    必當一并治罪。

    俟朕九旬大慶。

    嗣皇帝四旬壽辰。

    屆時應否準其抒忱祝嘏之處。

    另候敕旨遵行。

    将此通谕知之。

     ○丁已。

    太上皇帝詣安佑宮行禮。

     ○壬戌。

    太上皇帝同皇帝幸避暑山莊。

    自圓明園啟銮。

     ○是日。

    駐跸南石槽行宮。

     ○癸亥。

    駐跸密雲縣行宮。

     ○甲子。

    敕谕、據福康安、和琳奏、官兵攻克廖家沖連峰坳山梁。

    痛殲賊匪。

    目擊乾州平隴賊巢。

    遠近在望。

    現值大雨傾注。

    一俟稍晴。

    即當直抵乾州。

    迅擒渠逆等語。

    福康安、和琳、自剿捕苗匪以來。

    備經艱險。

    懋着勳勞。

    今大兵進逼賊巢。

    将緊要山梁。

    俱已攻克。

    業距平隴乾州不遠。

    諒日内天氣晴霁。

    自可直搗賊巢。

    擒拏渠首。

    成功當在指日。

    允宜特沛恩綸。

    各加懋賞。

    福康安已晉封貝子。

    并賞戴三眼花翎。

    恩無可加。

    因念其父傅恒、宣力有年。

    屢着勞績。

    未得身膺貝子封爵。

    向來宗室襲封王爵。

    如其父未經封王者。

    例得追贈。

    傅恒、着加恩照宗室追封之例。

    晉贈貝子。

    以光泉壤而昭寵錫。

    和琳、前經晉封伯爵。

    并賞戴雙眼花翎。

    着再加恩賞用紫缰。

    以示優獎。

    俟大功告成。

    捷音奏到。

    再将福康安、和琳、及在事出力各員。

    交部優叙。

     ○是日。

    駐跸要亭行宮。

     ○乙醜。

    駐跸兩間房行宮。

     ○丙寅。

    駐跸常山峪行宮。

     ○丁卯。

    駐跸喀喇河屯行宮。

     ○戊辰。

    太上皇帝同皇帝詣熱河文廟行禮。

     ○谒永佑寺行禮。

     ○是日。

    駐跸避暑山莊。

    至八月戊戌。

    皆如之。

     ○辛未。

    勒谕、據松筠奏、達賴喇嘛、班禅額爾德尼、濟嚨呼圖克圖等、因朕傳位嗣皇帝。

    請嗣後加倍呈遞丹書克并佛像等語。

    具見伊等誠悃。

    朕嘉悅覽之。

    但衛藏距京遙遠。

    伊等如年班遣堪布喇嘛等加倍呈遞丹書克。

    不無糜費。

    且朕與嗣皇帝本無區别。

    照進一分。

    亦盡足以抒其慶贊之誠。

    着松筠傳谕達賴喇嘛、班禅額爾德尼等。

    遵照向例。

    仍進一分。

    毋庸加倍。

    示朕體恤至意。

     ○壬申。

    敕谕、大學士貝子福康安、秉性公忠。

    才猷敏練。

    揚曆中外。

    懋着殊勳。

    年當弱冠。

    即出師金川。

    着有勞績。

    曾賞給巴圖魯名号。

    特封男爵。

    嗣又平定石峰堡台灣廓爾喀等處。

    宣勞邊徼。

    屢奏膚功。

    複節次晉封至一等忠銳嘉勇公。

    簡直綸扉。

    贊襄機務。

    無不悉心整頓。

    經理得宜。

    此次督剿苗匪。

    涉曆艱難險阻。

    不辭勞瘁。

    親帶官兵。

    所向克捷。

    上年特降恩旨。

    賞戴三眼花翎。

    晉封貝子爵銜。

    仍帶榮賞四字佳号。

    近複以大兵進逼賊巢。

    将苗匪緊要山梁全行攻克。

    大功指日告成。

    因念其父傅恒、宣力有年。

    未得身膺貝子封爵。

    特加恩照宗室襲封王爵之例。

    追贈貝子。

    凡此殊榮異數。

    皆以嘉獎荩臣。

    福康安年力富強。

    正資毗倚。

    乃當大功垂成之際。

    積勞成疾。

    遽爾溘逝。

    實深震悼。

    且患病之時。

    猶複力疾督師。

    親臨前敵。

    實為宣勞超衆。

    體國忘身。

    尤宜渥沛殊恩。

    用昭飾終令典。

    福康安着晉贈郡王職銜。

    賞内帑銀一萬兩。

    經理喪事。

    并賞給陀羅被。

    仍着于伊家宗祠之旁。

    官為相度地基。

    建蓋專祠。

    以時緻祭。

    用妥忠魂。

    并推恩伊父傅恒、亦追贈郡王爵銜。

    其子德麟、着加恩晉襲貝勒。

    派固倫額驸豐紳殷德、迎往奠醊。

    帶同伊子德麟、馳赴前途。

    妥為照料。

    俟入城治喪時。

    朕必親往奠酒。

    所有任内降革罰俸處分。

    俱着開複。

    其應得恤典。

    并着該衙門察例具奏。

    以示轸惜勳勞。

    有加無已至意。

     卷之一千四百九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