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八

關燈


    外皆屯民幫貼。

    請照鎮标步兵之例。

    召募領饷。

    免其在屯衛提補。

    均應如所請。

    從之。

     ○建歸化城東北五裡許綏遠城。

     ○以參革土富州知州沈肇乾之子沈燦、襲職。

     ○準噶爾部回民托克托彌什來降。

    賞給安插如例。

     ○戊辰。

    以奉移世宗憲皇帝梓宮于山陵。

    遣官祭告天、地、太廟、社稷、 ○遣官祭孝敬憲皇後。

     ○命禮部堂官、前往泰陵。

    恭懸明樓碑亭。

    隆恩殿、隆恩門、禦書扁額。

    先期。

    遣官祭告世宗憲皇帝幾筵。

     ○詣皇太後宮問安。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朕聞今年伏秋之際。

    浙省雨水連綿。

    仁和、安吉、德清、武康、四州縣内。

    低窪田畝。

    積水未經涸出。

    不能栽種秋禾。

    以緻西成失望。

    所有應徵地丁錢糧。

    已經該督照例題請蠲免。

    其漕白南米。

    向來雖無蠲免之例。

    朕念彼地收成歉薄。

    民力輸納維艱。

    着将仁和等四州縣。

    實在被水各戶。

    本年應徵漕白南米。

    亦照地丁之例。

    格外加恩豁除。

    以示朕愛養黎元至意。

     ○總理事務王大臣議覆、大學士仍管川陝總督查郎阿疏言。

    陝省應役屯丁。

    舊額二千名。

    其中幫貼苦累甚多。

    現在公務漸減。

    請酌裁一千名。

    令其歸農輸賦。

    其存留一千名。

    于每年原給兌食銀糧之外。

    各給銀二兩。

    在司庫内支給。

    應如所請。

    從之。

     ○戶部議準、署湖廣總督史贻直疏言、常甯縣蠟園地方。

    毗連行銷粵鹽之桂陽州。

    私鹽易于透漏。

    請添建卡房。

    并設巡丁二十四名。

    從之。

     ○又議準、山東巡撫嶽浚疏言、沂水縣前報開墾地内。

    有沙石不能成熟地四頃三畝有奇。

    應豁除額賦。

    從之。

     ○命各省鄉試、添設内簾監試官一員。

    于道府、或同知内、派用。

    從山西主考侍講鄒升恒等請也。

     ○免江蘇阜甯等四州縣、本年旱災額賦。

     ○予故散秩大臣兼副都統瑚必圖、祭一次。

     ○旌表守正被戕之福建诏安縣民江熙妻廖氏。

     ○己巳。

    上詣雍和宮梓宮前、行祖奠禮。

    攀戀哀号。

    悲恸切至。

     ○奉皇太後居東配殿。

     ○上居雍和宮東偏書室。

     ○詣東配殿、問皇太後安。

     ○複詣梓宮前午奠。

     ○傳谕總理事務、及總辦喪儀王大臣。

    明日晚間供酒膳桌子。

    着一同進内行禮。

     ○面谕大學士嵇曾筠、内閣學士劉統勳。

    着帶往浙江、學習海塘河道工程事務。

     ○庚午。

    上詣梓宮前供奠二次。

     ○詣東配殿、問皇太後安。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内閣學士雙喜。

    在軍前日久。

    年亦衰老。

    着留京。

    其所管軍營糧務。

    着布蘭泰前往管理。

     ○以江西巡撫俞兆嶽、為吏部左侍郎。

    調山東巡撫嶽浚、為江西巡撫。

    以刑部右侍郎法敏、為山東巡撫。

     ○安西總兵張嘉翰、年老休緻。

    以署延綏鎮總兵官豆斌、為安西總兵官。

    以江西袁州協副将周開捷、署理延綏鎮事務。

     ○向夕。

    複詣梓宮前奠獻。

    備極哀恸。

     ○是日。

    上居雍和宮東偏書室。

     ○辛未。

    上詣梓宮前奠獻。

    擗踴哀号。

    卯刻、奉移梓宮出昭泰門。

    升大昇輿。

    上步從。

    哭不辍聲。

    至安定門外。

    上始乘輿。

    由别路先至蘆殿。

    敬視陳設。

    候梓宮至。

    哭泣跪迎于黃布城北門外。

    奉安梓宮畢。

    行夕奠禮。

    皇太後皇後宮眷、俱随梓宮行。

     ○詣皇太後行宮問安。

     ○是日、駐跸彰義村。

     ○壬申。

    上詣梓宮前朝奠。

    跪送啟行。

    上哀号步從一裡餘。

    群臣再三跪請。

    上候舁梓宮校尉換班。

    方乘輿。

    由别路先至蘆殿。

    跪迎梓宮奉安訖。

    行夕奠禮。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此番恭送皇考梓宮。

    随從侍衛官員。

    及太監、拜唐阿、兵丁、校尉等。

    俱應加恩賞赉。

    其夫役人等。

    雖系雇覓。

    且免丁差一年。

    但今日途中遇雨。

    衣履未免沾濕。

    亦着一體恩賞。

    其如何各加恩賞之處。

    總理事務王大臣酌議具奏。

    尋議、自侍衛以下。

    分别賞銀有差。

    其五城及州縣所募夫役。

    亦各賞銀一兩。

    從之。

     ○上早晚詣皇太後行宮問安二次。

    自是日至回宮、皆如之。

     ○是日、駐跸南梨園。

     ○癸酉。

    上詣梓宮前朝奠。

    仍步從一裡餘。

    由别路先至蘆殿。

    跪迎梓宮奉安訖。

    行夕奠禮。

     ○是日、駐跸汾莊。

     ○甲戌。

    上詣梓宮前朝奠。

    步從跪迎如前。

    奉安梓宮訖。

    行夕奠禮。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此番奉移皇考梓宮。

    前往山陵直隸總督李衛、率領所屬官員。

    沿途辦差。

    甚屬齊備。

    俱着交部議叙。

     ○是日、駐跸安家村。

     ○乙亥。

    上詣梓宮前朝奠。

    步從跪迎如前。

    奉安梓宮訖。

    行夕奠禮。

     ○遣官祗告泰陵後土之神。

    永甯山神。

     ○總理事務王大臣議覆、禦史八時泰疏言、在京人員。

    補放盛京筆帖式。

    應照各處城守尉筆帖式之例。

    六年俸滿。

    轉用部缺。

    應如所請。

    從之。

     ○以頭等侍衛宗室松阿裡、為鑲黃旗滿洲副都統。

    調鑲紅旗漢軍副都統保住、為正黃旗滿洲副都統。

    以一等子加雲騎尉石勇、為鑲紅旗漢軍副都統。

     ○是日、駐跸谷斜村。

    卷之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