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九十四

關燈
德尼。

    再天朝有馬萬億。

    于攻伐行圍。

    極為得力。

    爾等所進馬。

    既未調習。

    且道路遼遠。

    解送為勞。

    以後爾例貢内、毋庸貢象馬。

    以副朕曲加體恤之意。

    再朕即位之初。

    年甫二十有五。

    彼時曾叩祝上天。

    若能在位六十年。

    即傳位嗣子。

    今蒙上天眷佑。

    在位六十年。

    春秋八十有五。

    足符初願。

    于丙辰元旦傳位皇太子。

    改元嘉慶元年。

    朕稱太上皇帝。

    此實從古罕遘之洪庥。

    朕躬跻上壽。

    是以召集七十以上臣工軍民賜宴。

    并令迺爾興等一同入宴。

    以昭曠典。

    特谕爾部知之。

    嗣後天下庶政。

    以及撫綏藩服事宜。

    嗣皇帝悉遵朕指示辦理。

    爾部落諸宜恪守舊規。

    安居邊徼。

    遵奉欽差大臣法度。

    公平貿易。

    嚴束下人。

    勿緻滋事。

    以期永受殊恩。

    再此次迺爾興赍回賞件。

    爾祇領後。

    毋庸專差謝恩。

    惟具表文送交駐藏大臣轉遞可也。

    特谕。

     ○又敕谕班禅額爾德尼之呼畢勒罕曰。

    朕撫臨寰宇。

    惟期率土群生。

    共享昇平。

    宏敷教化。

    爾呼畢勒罕前世班禅額爾德尼、能體朕護持黃教。

    惠愛遐方至意。

    皈心佛典。

    闱揚經谛。

    深可嘉尚。

    今爾呼畢勒罕、特遣巴雅爾堪布羅布藏紮什前來。

    賀朕在位六十年大慶。

    呈遞丹書克。

    覽奏欣悅。

    朕仰蒙上天福佑。

    身其康疆。

    爾呼畢勒罕、體候想亦佳善也。

    前因藏内事務。

    噶布倫等措置乖方。

    緻廓爾喀陸梁滋釁。

    朕特命大将軍福康安、率師平定。

    廓爾喀等、傾心向化。

    複命尚書和琳、革除積習。

    酌定章程。

    一切井然有緒。

    又命松筠等駐彼。

    循守成規。

    辦理諸事。

    務期利濟衆生。

    俾藏地永臻甯谧。

    爾呼畢勒罕、年齒加長。

    正當肄習經典之時。

    尚不必萦心公務。

    其恪遵朕旨。

    潛心佛法。

    追蹤前世班禅額爾德尼。

    以冀長承慧業。

    本年朕傳位嗣皇帝。

    改元嘉慶元年。

    然猶訓政維勤。

    孜孜不倦。

    爾其仰體朕與嗣皇帝撫安全藏、愛育群生至意。

    用期永受恩施。

    欽哉勿替。

    今以爾使回藏。

    特賜敕存問。

    并優加錫赉。

    交巴雅爾堪布羅布藏紮什赍還。

    特谕。

     ○又敕谕達賴喇嘛曰、朕統禦萬邦。

    撫臨方夏。

    惟期率土群生。

    共享昇平之樂。

    爾喇嘛能體朕意。

    振興黃教。

    宣揚經典。

    佛法攸賴。

    朕甚嘉焉。

    今爾喇嘛特遣來使、于年班之外。

    又賀朕在位六十年大慶。

    呈遞丹書克。

    覽奏具見悃忱。

    朕仰蒙上天庇估。

    福履安和。

    爾喇嘛講肄精虔。

    體候想亦佳善也。

    近因藏中事務。

    噶布倫等措置乖方。

    以緻廓爾喀滋釁。

    朕命大将軍福康安率即征讨。

    旋準籲罪輸忱。

    複命尚書和琳整饬章程。

    一切革其舊習。

    派松筠等在彼駐劄辦事。

    務期利濟僧俗。

    藏地永遠安甯。

    爾喇嘛乃黃教大衆皈依之大喇嘛。

    嗣後益宜感戴朕恩。

    一切事務。

    鹹遵欽差大臣指示而行。

    至朕于本年傳位嗣皇帝。

    改元嘉慶元年。

    惟訓嗣皇帝聽政精勤。

    亹承家法。

    爾其仰體朕與嗣皇帝護持佛法、普諸吉祥、利益衆生之盛典。

    欽哉勿替。

    茲以爾使回藏。

    用賜敕存問。

    并優加錫赉。

    交來使堪布衮楚克多布丹等赍還。

    特谕。

     ○庚午。

    太上皇帝同皇帝詣恩慕寺、恩佑寺行禮。

     ○甲戌。

    敕谕、朕于三月初六日。

    同皇帝啟銮。

    恭谒兩陵。

    所有應行預備事宜。

    各該衙門照例豫備。

     ○乙亥太上皇帝還宮。

     ○二月。

    丁醜朔。

    太上皇帝宮中祀神。

     ○庚辰。

    太上皇帝幸圓明園。

     ○癸未。

    太上皇帝詣第一泉、龍神祠祈雪。

     ○甲申。

    敕谕、此次朕與嗣皇帝恭谒兩陵。

    所有随從執事太監等。

    原祇須照常通融承應。

    盡足敷用。

    毋庸添派多人。

    即或稍有零星什物。

    需人随帶。

    亦祗須酌量少增。

    乃總管太監等喜事鋪張。

    拟派過多。

    已将張進喜等分别懲治。

    至此後随朕同行。

    皆用此例。

    如朕命嗣皇帝獨往何處。

    不與朕同行之時。

    則執事太監等自應酌添随往。

    着交敬事房存記。

    屆期将此次朱筆清單提奏。

    候朕酌定。

     ○乙未。

    敕谕、本年舉行傳位大典。

    大小臣工撰進冊頁。

    朕幾餘披閱。

    多有稱頌功德。

    揄揚盛美其辭未免過謀。

    實甚漸愧。

    朕禦極六十年來。

    敬天勤民。

    用人行政。

    一切實心實事。

    天下臣民所共見共聞。

    今将諸臣所進各冊。

    遴其措詞尤雅者。

    以備觀覽。

    自宜酌加獎賞。

    特将内庫藏貯蟒袍緞匹荷包等物。

    分别頒賞。

    以志一時赓揚之盛。

    惟冊内間有稱乾隆六十一年者。

    雖系臣下頌禱之詞。

    但朕自禦宇初年。

    即焚香敬告上蒼。

    若紀年周甲。

    當傳位嗣子。

    不敢仰希皇祖以次增載之數。

    節經明降谕旨。

    宣示中外。

    今敬迓洪厘。

    幸符初願。

    新歲大廷授玺。

    钜典矞皇。

    實史冊所罕觏。

    朕仰邀昊眷。

    精神純固。

    于钜細政事。

    仍當躬親綜覽。

    弗懈益虔。

    至于授時頒朔。

    已書嘉慶初元。

    若于乾隆六十年後以次增紀。

    轉非朕當日籲天不敢同皇祖之初志。

    即嗣皇帝于年前率領王公大臣等恭進乾隆六十一年時憲書百本。

    朕亦祗令于宮廷陳設。

    及頒賞親近王大臣。

    而各省頒行。

    仍俱系嘉慶年号。

    内外章奏。

    亦一體令書新元。

    可見朕志先定。

    積久弗渝。

    今自元辰授位。

    時序均調。

    現屆中扣節。

    已沛春膏優渥。

    視往歲更為旸雨應時。

    此皆朕誠意久孚。

    于默禱初心。

    不敢稍有踰越。

    用能懋膺景贶。

    笃祜延厘。

    而諸臣獻冊胪忱。

    既過于頌禱。

    又兼懷觀望。

    未能深喻朕志。

    特此再行明白宣谕。

    用示朕凝承天命。

    永矢敬誠至意。

     ○癸卯。

    太上皇帝同皇帝詣安佑宮行禮。

     ○三月。

    辛亥。

    太上皇帝詣大高殿行禮。

     ○還宮。

     ○命皇帝行耕耤禮。

     ○壬子。

    太上皇帝同皇帝啟銮。

    谒東陵、西陵。

     ○是日。

    駐跸煙郊行宮。

     ○癸醜。

    駐跸白澗行宮。

     ○甲寅。

    駐跸隆福寺行宮。

     ○乙卯。

    太上皇帝同皇帝谒昭西陵、孝陵、孝東陵、景陵。

    俱未至碑亭。

    即降輿恸哭。

    步入隆恩門。

    詣寶誠前行禮。

    躬奠哀恸。

    王以下文武大臣官員随行禮。

     ○至孝賢皇後孝儀皇後陵酹酒。

     ○命皇帝詣端慧皇太子園寝酹酒。

     ○是日回跸。

    駐桃花寺行宮。

     ○丙辰。

    駐跸白澗行宮。

     ○丁巳。

    駐跸煙郊行宮。

     ○戊午。

    太上皇帝同皇帝詣永慕寺行禮。

     ○是日。

    駐跸舊衙門行宮。

     ○己未。

    太上皇帝命皇帝行圍。

     ○是日。

    駐跸新衙門行宮。

     ○庚申。

    駐跸黃新莊行宮。

     ○辛酉。

    駐跸半壁店行宮。

     ○壬戌。

    駐跸秋瀾行宮。

     ○癸亥。

    駐跸梁格莊行宮。

     ○甲子。

    太上皇帝同皇帝谒泰陵、泰東陵。

    俱未至碑亭。

    即降輿恸哭。

    步入隆恩門。

    詣寶城前行禮。

    躬奠哀恸。

    王以下文武大臣官員随行禮。

     ○是日回跸。

    駐秋瀾行宮。

     ○乙醜。

    駐跸鬥壁店行宮。

     ○丙寅。

    駐跸黃新莊行宮。

     ○丁卯。

    太上皇帝同皇帝還圓明園。

     ○夏四月。

    丙戌。

    敕谕、昨庶吉士散館。

    适朕連日盼望雨澤。

    兼盼楚省捷音。

    未免焦勞倍切。

    心緒不甯。

    随手繙閱。

    于賦彙内偶揀污卮為題。

    賦彙并非僻書。

    學習詞章者。

    原應留心檢閱。

    乃庶吉士等俱不知傅鹹所作。

    竟似作為元結之窪尊。

    以緻傳會失旨。

    雖禮記内污尊抔飲。

    污字原讀烏花切。

    但尊與卮原本不同。

    轉似朕有意試以難冷題。

    不知朕向來命題。

    從不故求隐僻者。

    且書籍甚繁。

    讀書人豈能一一記誦。

    朕并不以此加之責備。

    當自引以為過耳。

    庶吉士等、惟當益加勉力。

    勤學好問。

    以副朕教誨矜全至意。

    不必心存愧懼也。

     ○丁亥。

    太上皇帝詣玉泉山龍神祠祈雨。

     ○癸巳。

    太上皇帝詣廣潤靈雨祠祈雨。

     ○丁酉。

    太上皇帝同皇帝詣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