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八十七

關燈
銀兩并膽敢藉辭豫備出師、坐扣錢糧二千兩。

    實屬不法。

    那彥泰着即照所奏定拟絞候。

    舍爾圖職任總管。

    縱有屈抑之事。

    亦當遵例差人赴部院各大臣前控告。

    乃任意差遣齊三等、于朕前越訴。

    甚屬違法妄為。

    舍爾圖着照福長安所請。

    革職發往伊犁充當苦差。

    齊三、蒙庫瑚圖靈阿、聽信舍爾圖之言。

    即前來首告。

    實屬冒昧。

    若僅拟枷号。

    不足以示警。

    齊三、蒙庫瑚圖靈阿、亦着發往伊犁充當苦差。

    保甯現在前赴伊犁任所。

    着将舍爾圖、齊三、蒙庫瑚圖靈阿、即交保甯押解。

    由該處帶赴伊犁地方。

    嚴加管束。

    至從前用賤價采買貂皮。

    令跟随兵丁交納皮張等事。

    皆系都爾嘉作俑。

    明亮複行效尤。

    甚屬非是。

    除已經降旨。

    将都爾嘉、明亮革職外。

    仍交該部衙門一并治罪。

    琳甯、恒秀、雖僅将棚杆變價。

    貂皮系給價采買。

    然不能整頓積習。

    亦難辭咎。

    琳甯、恒秀、着一并交部議處。

    餘着照所請行。

    尋議、舒亮、安慶、應照監臨官吏強索所部财物。

    計贓準枉法論。

    仍從重照實犯枉法贓八十兩以上律。

    拟絞監候。

    秋後處決。

    都爾嘉、應照監臨官吏低價買物。

    計餘利準不枉法罪止滿流律。

    杖一百。

    流三千裡。

    從重發往伊犁效力贖罪。

    明亮、應于都爾嘉罪上減一等。

    杖一百。

    徒三年。

    從重發往烏噜木齊效力贖罪。

    琳甯、恒秀、應照溺職例請旨革職。

    查恒秀、前于另案革職。

    定拟絞監候。

    蒙恩釋放。

    應請仍交宗人府圈禁。

    俟将舊欠官項銀兩繳清後。

    再行釋放。

    得旨、舒亮、安慶、依拟應絞。

    着監候秋後處決。

    琳甯着即革任明亮不必押解來京。

    着于路過烏噜木齊時。

    即留于該處效力贖罪。

    餘依議。

     ○又谕、正紅旗漢軍都統員缺。

    着德明調補。

    所遺正紅旗滿洲都統員缺。

    着八阿哥儀郡王補授。

    保甯現補授伊犁将軍。

    鑲黃旗漢軍都統員缺。

    着慶桂調補。

    其所遺鑲藍旗滿洲都統員缺。

    着十一阿哥成親王補授。

    現在總谙達乏人。

    八阿哥、十一阿哥、系衆阿哥長輩。

    易于約束八阿哥、十一阿哥、俱着授為總谙達。

    務須盡心教導。

    善為約束。

     ○又谕、現在舍爾圖所遺打牲總管員缺。

    應于齊齊哈爾城協領内。

    揀選人明白能辦事者一員。

    交秀林、永琨、二人商同揀選。

    照例保題引見補放。

     ○谕軍機大臣曰、宜興等奏、雲南委員葉道治、押運癸醜年加運二起京銅。

    除在湖北巴東縣遭風沉溺外。

    已全數交局等語。

    查上年十一月内。

    據汪新奏、該委員在歸州地方沉銅五萬一千六百七十斤。

    經該州知州多雇水摸。

    全數撈獲。

    巴東縣地方沉銅五萬一千六百七十斤。

    亦經撈獲三千二百三十斤等語。

    當經降旨。

    令将全數撈獲之歸州知州王鐘嶽、咨部議叙。

    其巴東縣沉溺未獲銅觔。

    上緊設法打撈。

    以期速行全獲。

    迄今幾及一年。

    此項沉銅。

    雖據惠齡奏、續獲一千三百三十二斤。

    為數甚屬有限。

    着傳谕惠齡、趁此水盡潭清之候。

    嚴饬所屬。

    多雇人夫。

    實力打撈。

    毋任隐匿偷買。

    方為妥善。

     ○又谕曰、長麟等覆奏緝拏洋盜。

    及嚴訊周經一摺。

    仍屬空言無益。

    已于摺内批示矣。

    伍拉納、浦霖、在督撫任内。

    于械鬥斃命重案辄敢袒庇屬員。

    抽換原卷。

    于通省虧空。

    則代為隐瞞擔承。

    且于藩司放赈時。

    以銀易錢。

    将多出餘銀。

    任聽藩司代周經墊補庫項。

    而周經以微末庫吏。

    伍拉納、委心任用。

    種種欺飾弊混。

    若非平日聽受囑托。

    扶同舞弊分肥。

    何肯代為擔此重大幹系。

    節經降旨指示駁诘。

    至為詳盡。

    長麟等自應遵照。

    提集案證。

    并遍為察訪。

    無難水落石出。

    迅速覆奏。

    乃本日所奏。

    并未切實嚴問。

    仍屬虛詞。

    豈此等敷衍之摺。

    便可塞責回護前非耶。

    着再傳谕該署督等、遵照疊降谕旨。

    迅即逐款審明。

    據實速奏。

    毋得再有支飾。

    自幹咎戾。

     ○又谕曰、景安勒保奏、查審壽陽縣民人白懷珠等。

    控告私砍方山樹株。

    分别定拟一案。

    已交該部議奏矣。

    此案吳時翠等、因欲修葺廟宇。

    呈請伐樹變價興修。

    雖方山本非封禁官山。

    其所砍樹木。

    俱在本山地畝界内。

    并無官吏串同分肥之事。

    但此等山地樹木林立。

    翦伐成髡。

    殊覺可惜。

    若不徑行封禁。

    恐将來射利之徒。

    又複藉詞呈請砍代。

    緻滋訟端。

    所有該處山木。

    竟應永遠封禁。

    以資蒙茂而杜争端。

    方為妥善。

    将此傳谕蔣兆奎、景安勒保知之 ○欽差戶部尚書福長安等條奏布忒哈打牲處事宜。

    一、向來打牲人丁應交貂皮。

    該總管揀員。

    徑解京城後因索倫達呼爾。

    改歸黑龍江将軍等管轄。

    将揀選貢貂。

    奏改由齊齊哈爾城解送貢面官員、順便解送熱河。

    打牲官員不複解送。

    将賞賜銀兩。

    即由齊齊哈爾城發給解送官兵。

    伊等不得賞銀。

    未免向隅。

    請嗣後将貂皮仍解齊齊哈爾城。

    令将軍等公同揀選。

    按等編号。

    仍由打牲總管副總管内派委一員、帶兵十名。

    由驿解送熱河。

    交總管内務府衙門。

    賞銀即給打牲官兵。

    并由齊齊哈爾城官員内。

    派員一同護送。

    饬該将軍酌給幫貼銀兩。

    一、打牲地方每年所捕貂皮。

    全送齊齊哈爾城。

    于三十裡許搭棚。

    将軍等前往選看。

    棚内木植柳條。

    官員收作柴薪。

    陋規己久。

    請嗣後令打牲總管等。

    将貂皮送将軍衙門。

    率協領等揀選存庫。

    解送時再交解員。

    無庸搭棚驗看。

    至打牲人等。

    每年交貂會盟。

    俱将伊等妻子帶來。

    且客商雲集。

    伊等一年所用之物。

    全賴此次置買。

    應請照舊辦理。

    一、數年來揀剩貂皮。

    将軍等多以賤價購買。

    逐年滋弊。

    請嗣後揀剩貂皮。

    照例編号。

    盡數交該總管、聽其售賣。

    願賣者、準将軍副都統官員。

    依時價購買。

    有賤價勒買者。

    以違例論。

    從重治罪。

    一、打牲地方殷實人等。

    現在将軍副都統衙門。

    陸續挑取一百四十餘名。

    作為随甲為數太多。

    今酌定将軍留二十名。

    副都統留十名。

    每年遇有行圍及會盟之處。

    令其當差。

    餘俱駁回本旗當差。

    得旨、據福長安等将打牲烏拉揀選貂皮舊例。

    改拟具奏請旨等語。

    但此内拟定由打牲烏拉殷實人家出派将軍跟随二十名。

    副都統跟随十名之處。

    尚不妥協。

    伊等遊牧地方。

    去城較遠。

    平日并不在衙門當差。

    不過每年行圍閱兵之際。

    聽候差遣。

    遂假藉虛名。

    令伊等交納皮張。

    成此惡習。

    所有此項跟随人等。

    均應裁汰。

    俟将軍大臣等行圍之時。

    再由打牲烏拉人内暫挑數名。

    跟随操練。

    至平時、福長安等所定将軍跟随二十名。

    副都統跟随十名。

    俱着就近由齊齊哈爾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