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三

關燈
仍歸兩營餘丁通勻挑選。

    無庸分送督撫兩标、及福協、候缺挑拔。

    至賞四旗兵糧、如有缺出、統就四旗壯丁内、分别拔補。

    遇四旗甲兵缺出、仍照例選拔。

    得旨、着照卿所奏行。

     ○浙江按察使胡瀛奏、請停州縣徵收錢糧附餘議叙之例。

    免緻不肖官朘削其民、為邀恩之地。

    得旨、此奏雖是、待朕緩降谕旨、非刻不容緩之事也。

     ○戶部尚書署湖廣總督史贻直奏、請革除荊關稅外浮費。

    得旨報可。

     ○又奏、沿江低田被水、兩湖仍屬豐收情形。

    得旨、所見甚是。

    知道了。

    地方豐收、而一隅偏災之民、尤可憐憫也。

     ○署湖南巡撫高其倬奏、遵旨查湖南吏治、盜案、賭博、各情形。

    得旨、此奏朕嘉悅覽之。

    知彼之短、即應勉力整饬。

    勿蹈人之愆也。

     ○又奏、城步、綏甯、二縣苗猺、甚不安靜。

    殺劫之案累累、兇黨藏匿。

    非勒兵示剿、不能行誘擒之策。

    現饬汛兵嚴守、勿令出山殺劫、以保居民。

    再派妥協大員、設法誘擒。

    若竟不能擒出諸兇、即于九月末十月初進兵剿捕。

    得旨、夫兵者兇器、不得已而用之者也。

    朕思苗疆甫定、又為此舉。

    不涉于黩武乎。

    但史贻直與卿、尚非好事喜功者比。

    若地方中有萬不可已之形、亦不可姑息者也。

    諸凡酌量為之。

     ○河南巡撫富德奏、鄢陵、扶溝、等州縣、雨水稍多、秋禾被渰情形。

    得旨、似汝此等巡撫、何能慰朕懷耶。

     ○河南布政使徐士林奏、鄢陵、淮甯、石梁、等州縣、水災赈貸情形。

    得旨、知道了。

    撫恤難民、惟賴汝等地方大員、盡心實力奉行。

    庶乎少有濟耳。

     ○山東布政使鄭禅寶遵旨回奏、妻喪入京、一路鼓樂雜沓實情。

    得旨、此等事、朕自寬宥。

    若不知改、而至于有玷官箴之事、亦無忌憚而為之。

    則罪不可逭矣。

     ○大學士仍管川陝總督查郎阿等奏、遵旨酌議陝甘各标營、營運生息五款。

    一、營運且變通。

    無力兵丁、如有急需、即以所存生息銀兩随時借給。

    每人不得過五兩。

    每月一分起息。

    于應領饷銀内、分五季扣除。

    一、生息宜因地。

    陝甘各提鎮、現分給當商領銀營運、以一分五厘起息。

    惟延綏地處極邊、應輕減五厘。

    此外有營運維艱處所、亦應量為輕減。

    一、本銀宜畫一。

    生息分賞、宜均平溥遍。

    應照雲貴之例、統以每兵一名、給銀二兩計算。

    分散各協各營營運。

    一、收放宜慎重。

    生息銀兩、請交地方官貯庫。

    令該提鎮會同同城之府道公同經管。

    其營汛在府廳州縣地方、即分貯庫内、如有營運賞給及借放等事、俱會同文員、聯銜報明動支。

    庶無冒領濫借之弊。

    一、賞恤宜酌量。

    應先盡現派駐防哈密赤靖等處之兵一萬名、喪事賞銀六兩、吉事賞銀四兩。

    其存營之兵、如果利息豐裕、照防兵減半給賞。

    得旨、卿等既悉心妥議、朕看來、目前亦止應如是辦理。

    着照所奏行。

     ○吏部尚書署川陝總督兼甘肅巡撫劉于義、奏報甯夏府各屬水災赈貸情形。

    得旨、知道了。

    被水窮民、加意撫恤、勿緻失所。

     ○陝西巡撫碩色、奏報雨澤。

    得旨、七月十八始得雨、而且不過三寸之深。

    即謂秋成有望、侈然自足。

    尚得謂之留心民瘼者哉。

    且既一月之久、汝何未奏。

     ○又奏府谷、神木、等縣雹災情形。

    得旨、知道了。

    被災窮黎、加意撫恤。

     ○總統駐防哈密赤靖等處官兵陝西固原提督樊廷等、奏準噶爾逃出回民、所供準噶爾情形。

    雖未足深信。

    但賊情難測、惟宜嚴加防範。

    得旨、知道了。

    一切事宜、汝等和衷料理。

     ○陝西學政周<?雨澍>奏、秦中豐收、恐啟奢靡之漸。

    請特頒谕旨、令有司遍行曉谕、崇節儉以厚儲蓄。

    得旨、所奏雖是。

    但秦民數歲之苦、一歲一朝之樂。

    若遽為是防微杜漸之制。

    恐有司奉行不善、使百姓無一朝之舒适。

    亦非立法之意也。

     ○署四川巡撫兵部侍郎王士俊奏、遵旨酌議川省各官養廉、即在地丁耗銀内清扣。

    并陳川省近來私派盡革、養廉又少、辦事多緻周章。

    或有可籌畫之處、即當陳請。

    得旨、是。

    徐徐經理、不可急遽更張。

    亦不可因循怠惰。

     ○兩廣總督鄂彌達、廣東巡撫楊永斌、奏南海潮陽等州縣、水災赈恤情形。

    得旨、知道了。

    赈恤難民一事、必當加意撫綏、使民受實惠。

    粵東路遠、若一一待朕之批示。

    則百姓受累、其何以堪。

    惟在汝等督撫、實心察吏安民。

    毋使不肖有司扣克、則可矣。

     ○廣東巡撫楊永斌奏、謹籌粵東停徵開徵之期、以便民生。

    得旨、各省風土不齊。

    自應因地制宜。

    所奏知道了。

     ○廣西右江總兵官潘紹周奏、請嚴禁賽會燃燈。

    得旨、此等事、惟在汝等文武大吏、因地制宜。

    不使民間大燃燈火、緻有回祿之失、則可矣。

    若因此而敕部通行嚴禁賽神之事、則民終歲勤勞、無一日之樂事。

    豈非拂民之性哉。

    将此谕亦告督撫知之。

     ○又奏、請禁土苗祭賽宰牛。

    得旨、奏内所言、多有紛更不妥之處。

    至土苗宰牛、乃其習俗、尤不當與民人一體嚴禁。

    此摺着發與鄂彌達、令其議奏。

     ○雲南布政使陳宏謀奏、地方甯谧。

    臣職司旬宣、凡酌減公件、酌減鹽價、議裁小稅、清查舊墾等事。

    惟有仰體皇仁。

    将各項應裁應減之處、各就地方情形、悉心籌酌。

    以副惠愛邊黎至意。

    得旨覽。

    所謂應裁應減之項、必須百姓皆受實惠、而經久無弊。

    然後為料理得宜也。

    若公用不敷、國帑有虧、百姓仍然受累、而徒飽貪官污吏之私橐。

    則今日應裁應減之項、不過數年之後、又為汝等應追應賠之項矣。

    慎為之。

    若百姓均受實惠、雖億萬、朕何惜焉。

    将此谕與督撫共觀之。

     ○雲南普洱鎮總兵官楊國華、奏辦理邊鎮情形。

    得旨、知道了。

    勉力為之。

    利之一字、武臣尤當首以為戒。

    卷之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