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三

關燈
監察禦史曹一士奏、舉首文字悖逆之案。

    多系挾嫌陷罪。

    有司見事生風。

    株連波累。

    告讦不休。

    士子以詩文為戒。

    請敕下直省大吏。

    查從前有無此等獄案。

    條列上陳候旨。

    嗣後有妄舉悖逆者。

    即反坐以所告之罪。

    部議、應如所奏。

    至承審各官。

    有率行比附成獄者。

    以故人入罪律論。

    從之。

     ○旌表守正捐軀之江蘇贛榆縣民張世美之妻劉氏。

    山東魚台縣民張倫之妻阚氏。

     ○壬午。

    總理事務王大臣議覆、天津水師營都統阿揚阿奏稱、現在兵丁。

    每月恩賞米石。

    足敷養贍。

    其向有買補口糧銀兩一項。

    請作為采買馬匹之用。

    無庸赴部另支。

    馬乾銀兩。

    核有餘剩。

    請入于滋生銀内生息。

    均應如所請。

    從之。

     ○戶部議覆、安徽巡撫趙國麟疏請、委署員弁。

    凡遞行委署者。

    其俸照銜。

    其薪照缺支食。

    如有原官支食者。

    于建曠内撥給。

    至現任員弁所署之缺。

    其俸無原官支食者。

    即歸截曠報部。

    應如所請。

    從之。

     ○又議撥江西省雍正十三年分地丁銀二萬三千七百兩零。

    解黔省為官弁俸饷之用。

    得旨允行。

     ○又議準、兩廣總督鄂彌達疏稱、贛縣良富地方。

    設有鹽店。

    與食淮鹽之萬安縣連界。

    贛、萬、二縣。

    各有塘汛委員盤诘。

    不緻沖賺。

    粵西全州。

    界連楚省行銷淮鹽之零陵、東安、二邑。

    向于黃沙河開有子埠鹽店。

    其地人煙稠密。

    可無暗結枭徒等弊。

    均請照舊開設。

    從之。

     ○命尚書銜兼管國子監祭酒事楊名時、在紫禁城騎馬。

     ○癸未。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

    翰林撰拟王貝勒貝子冊文。

    如朕叔朕兄等。

    皆呼為爾某。

    于朕敬長之意未符。

    此心有所不安。

    凡遇叔兄等、皆當稱叔稱兄。

    自弟侄以下。

    則用爾字。

    永着為例。

     ○谕宗人府。

    諸伯叔之子孫應封者。

    照例加封。

    其未及應封者。

    若不委派差使行走。

    一任閑居。

    則終身廢棄。

    末由成就。

    殊為可惜。

    向來近派宗室之子孫。

    有挑在侍衛章京上行走之例。

    諸伯叔之子孫。

    除所應封者。

    其餘應如何挑在侍衛章京等差使上行走。

    永遠為例之處。

    着宗人府會同莊親王、果親王、分别遠近。

    詳加妥議具奏。

     ○命協辦大學士徐本、左都禦史福敏、禮部左侍郎徐元夢、内閣學士姚三辰、閱會試回避子弟試卷。

    尋拟上等六卷。

    次等四卷進呈。

    于常額外取中。

    從之。

     ○多羅淳郡王弘暻等奏、修理福陵堤工。

    據精于風水之洪文瀾等。

    詳慎相度。

    應酌修土堤。

    開寬引河。

    培墊中心。

    包鑲石岸。

    水小則内外環拱雙流。

    水大則明堂悠洋聚蓄。

    在土工歲加修補。

    而石岸永遠堅凝。

    誠于風水工程。

    兩有裨益。

    得旨、總理事務王大臣等議奏。

    尋議、祖陵工程。

    關系重大。

    必須慎重萬全。

    雍正八年修理陵工。

    原系高其倬前往相度。

    今高其倬已奉旨來京。

    俟其到日。

    将淳郡王圖摺。

    令伊閱看定議具奏。

    得旨是。

    依議。

     ○戶部議覆、閩浙總督郝玉麟疏稱、福州府屬之閩安左右二營、烽火營、羅源營。

    延平府屬之城守營。

    分防大田、尤溪、兩縣。

    建甯府屬之鎮标。

    分防政和、壽甯、兩縣。

    楓嶺營。

    邵武府屬之城守營。

    分防建甯、泰甯、兩縣。

    各兵米。

    向支本色。

    遠道候領。

    在在苦累。

    請分别改給折色。

    于糧驿道承領。

    其各營存剩米石。

    請改抵福州旗标協營折給之用。

    應如所請。

    從之。

     ○工部左侍郎王鈞奏、前于豐潤、霸州、營成稻田一百頃有奇。

    請交直隸總督李衛招佃納糧。

    或為書院士子膏火之資。

    或充普濟堂育嬰堂等用。

    得旨、着照王鈞所請。

    交與直隸總督李衛、酌量辦理。

    王鈞着交部議叙具奏。

     ○召山東按察使吳骞、來京引見。

    以原任浙江巡撫黃叔琳、為山東按察使。

     ○甲申。

    遣官祭曆代帝王廟。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

    兩浙鹽務。

    向來廢弛。

    自李衛為浙江總督以來。

    留心整理。

    諸事妥協。

    及李衛離浙。

    程元章接任。

    其性辦事迂懦。

    鹽政漸不如前。

    是以皇考谕令布政使張若震、暫行兼管。

    前據張若震奏稱、藩司之職。

    經管通省錢糧。

    頭緒繁多。

    難以兼顧鹽務。

    且緝私全賴官弁協力。

    未免呼應不靈。

    恐誤公事等語。

    張若震準解鹽政之任。

    俾得專心于職守。

    大學士嵇曾筠。

    現為浙江巡撫。

    着照從前李衛之例。

    改為浙江總督。

    兼管兩浙鹽政。

    其管轄地方。

    節制官弁等事。

    悉照李衛前例行。

    嵇曾筠既為浙江總督。

    郝玉麟着以閩浙總督銜。

    專管福建事務。

    朕聞浙省濱海之地。

    向來鹽價。

    每觔不過數文。

    今加一倍。

    且有不止一倍者。

    小民甚為不便。

    其如何先賤今昂之故。

    大學士嵇曾筠。

    可悉心體察。

    多方調劑。

    使之平減。

    俾商民均受其益。

    又聞官弁兵役捕緝私鹽之時。

    每遇大枭。

    不敢過問。

    往往縱之使去。

    至于肩挑背負之窮民。

    資以糊口者。

    則指為私販。

    重加懲處。

    種種弊端。

    不可悉數。

    前降谕旨甚明。

    尤當加意稽查。

    實心辦理。

    以除弊窦。

    有應具題者。

    即行具題。

    有應摺奏者。

    即行摺奏。

     ○谕大學士張廷玉。

    朕聞山東沂州府屬之郯城縣、蘭山縣、一帶地方。

    自雍正八年大水淹浸之後。

    水退沙存。

    凡低窪地畝。

    沙深數尺。

    不産五谷。

    即荑稗青草。

    亦不生長。

    郯城有一百數十餘頃。

    蘭山有三百餘頃。

    其餘州縣、不近大路者。

    尚有十餘處。

    地既不毛。

    糧從何辦。

    小民納賦。

    甚屬艱難。

    此朕得之訪聞者。

    爾可密寄信與嶽浚。

    會同鄭禅寶、确加訪查。

    具摺密奏。

    不可因朕降旨。

    有心迎合。

    亦不可因伊等未奏。

    回護前非。

    總以秉公據實為主。

    一有不确。

    便是欺罔矣。

     ○戶部議覆閩浙總督郝玉麟疏請、福甯建甯汀州三鎮。

    延邵二協。

    烽火門、楓嶺、桐山、三營兵丁眷米。

    每石改給折銀九錢。

    令于台谷粜價動用。

    仍于福甯等倉。

    照數平粜歸還。

    應如所請。

    從之。

     ○又議覆河東總督王士俊疏請、免河南祥符、鄭州、考城、陳留、四州縣。

    雍正十二年以前民欠銀七千三百兩有奇。

    應如所請。

    從之。

     ○兵部議覆閩浙總督郝玉麟疏請、恤賞浙省海洋巡哨遭風淹斃額外外委李虎臣。

    兵丁劉承恩等一十二人。

    浮水得生兵丁魯文忠等七人。

    應恤賞如例。

    從之。

     ○理藩院議奏、翁牛特紮薩克多羅都楞郡王羅蔔藏等五旗内。

    郡王之子二。

    貝勒之子六。

    貝勒之弟二。

    應作為二等台吉。

    台吉塔布囊之子弟二百七十。

    應俱作為四等台吉塔布囊。

    從之。

     ○乙酉。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

    朕聞得山東文登縣知縣王維幹。

    乃河東總督衙門書吏之子。

    前于署東平州任内。

    杖斃二命。

    題參革職。

    經田文鏡保留複用。

    其人殘忍刻薄。

    如瘋如狂。

    肆無忌憚。

    且創設不經見之非刑。

    草菅民命。

    劣迹種種。

    确有證據。

    王維幹着革職。

    将朕訪聞各款。

    一并交與巡撫嶽浚。

    嚴審定拟具奏。

    似此酷劣之員。

    嶽浚身為巡撫。

    何以不行查參。

    着伊明白回奏。

    此次奉旨嚴審。

    不得回護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