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七
關燈
小
中
大
直。
或天氣晴暖時。
随便入見。
所有應辦事宜。
即在邸第辦理。
○以左都禦史孫嘉淦、仍兼管吏部侍郎事務。
○命赦投誠苗衆罪。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同辦理苗疆王大臣曰。
貴州古州台拱等處生苗。
雖自古未沾王化。
然其地實在數省疆域之中。
我皇考怙冒如天。
不忍棄之化外。
是以就其歸順之誠。
為之安撫區畫。
俾得與海宇人民。
共享昇平之福。
并非利其土地人民而為好大喜功之事也。
屢奉谕旨。
至為明晰。
乃伊等野性難馴。
就撫未幾旋即反側。
近複勾結熟苗。
恣行抄劫。
甚至蹂躏内地殘害民生。
種種兇惡。
實屬法所難宥。
是以調發各省官兵刻期進發。
期于蕩滌逆氛以安良善。
今用兵已逾數月。
逆苖畏罪。
竄伏剿穴官兵正在進剿。
但朕念即位以來。
施恩宥過鹹與維新。
薄海内外。
皆吾赤子。
乃兵行糧集曠日持久不惟吾民挽粟飛刍。
荷戈執戟勞苦堪憫。
即彼生苖。
亦為血氣之倫必骈首就誅。
俾無噍類。
揆諸朕胞與之懷。
亦深為不忍。
目今大兵雲集。
聲罪緻讨恐伊等冥頑無知以為罪在不赦。
自分必死。
則必負固不服。
抗拒兵威雖欲自輸誠悃而無由。
即至身陷屠戮而不悟。
着即谕張廣泗等、明白曉谕。
除怙惡不悛者。
定行剿除以彰國法。
其餘若能聞诏投戈。
輸誠悔過。
當悉贳其罪。
予以自新。
務使邊宇安甯。
百姓樂業。
以副朕乂安海内一視同仁之至意。
○免貴州耗羨谕曰貴州百姓。
被逆苗擾害。
已蒙皇考恩旨。
令将本年通省錢糧。
悉行蠲免。
并将被賊殘害之州縣。
蠲免三年錢糧在案。
查定例、凡特恩蠲免之項。
其耗羨仍行徵收。
以為各官養廉。
其因水旱蠲免者。
其耗羨一并蠲免。
朕思黔民被難。
較之水旱尤甚。
況正項既蠲。
仍徵耗羨。
未必于民全無擾累。
着将貴州本年應徵耗羨。
及被擾州縣。
三年内應徵耗羨。
悉行蠲免。
該督撫嚴饬地方有司。
毋得違例徵收。
其各官養廉公費。
着元展成于别項酌撥抵補。
○乙卯。
上詣皇太後宮問安。
○谕禮部。
自古聖君哲後。
為上天笃生。
以乂安寰宇。
嘉惠元元。
功德之盛。
侔于造化。
厥後追崇之典。
必合天并飨。
以隆報祀。
詩載思文之什。
易垂殷薦之文。
皇哉大矣。
仰惟我皇考世宗憲皇帝。
值重熙累洽之後。
統禦乾綱。
誕敷膏澤。
欽承帝命。
默契天心。
殚繼述之孝思。
裕經綸之要道。
由是宣之為政教。
陳之為法紀。
勵百爾之廉能。
恤萬民之疾苦。
蠲逋賦饬軍威。
靜桁楊。
籌水旱。
勸課農桑。
砥勵風俗。
惓惓懇懇。
心勤宵旴之中。
而慮周垓埏之表。
至若隆師重道。
取士增科。
文德着焉。
輯甯邊塞。
撫乂蠻陬。
武烈彰焉。
洋洋聖谟。
俨如天語。
煌煌睿藻。
煥若天文。
至治光華。
格于上下。
如日月之運行。
無不照臨。
如雨露之沾濡。
無不周溥。
用能合撰清甯。
同符帝載。
協應蒼穹。
嘉祥備集。
朕惟本天本祖之義。
尚德尚功之典。
我皇考世宗憲皇帝。
允宜崇祀郊壇。
克配上帝。
以昭天眷。
輿情允協。
衆議佥同。
嗣後冬至。
祈谷、祭天。
祗奉世宗憲皇帝。
同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
世祖章皇帝。
聖祖仁皇帝。
配享。
夏至祭地。
亦如南郊禮。
祗奉配享。
所有應行典禮。
爾部會同九卿翰詹科道。
詳議具奏。
○谕兵部從前調駐常德之荊州滿兵一千二百名。
現今逆苗已竄入巢穴。
鄰省無事彈壓。
着該部即速行文徹回本處。
○丙辰。
上孝敬皇後尊谥。
前期。
遣官祗告天。
地。
太廟後殿。
奉先殿。
社。
稷。
至日、上素服。
禦太和門。
閱冊寶。
行三拜禮。
還宮。
預詣田村享殿大門外。
東邊幄次祗俟。
冊寶至。
上詣孝敬皇後梓宮前。
行九拜禮興。
跪進冊寶。
上行九拜禮。
乃行緻祭禮。
奠帛、讀祝、三獻爵、均如儀。
○還宮。
○冊文曰。
慈徽永慕。
垂懿範于千秋。
茂典追崇。
耀鴻聲于萬葉。
晉瑤函而展孝。
溯淑德而揚休。
欽惟皇妣孝敬皇後。
體順承天。
含章應地。
性成純孝。
重闱之奉養。
備得歡心。
化洽肅雝。
朱邸之贊襄。
久彰令則。
迨正中宮之位。
益宏内治之功。
躬節儉以表率宮庭。
履敬慎而分憂宵旰。
溫恭示教。
茂昭恺悌之風。
惠愛覃敷。
鹹頌寬和之德。
顧惟沖<?耳少>。
夙荷恩晖。
蘭殿瞻依。
緬訓言之如在。
雲軿長往。
怆歲序之頻遷。
茲當繼序之初。
倍切顯揚之願。
敬循彜典。
祇奉尊稱。
謹奉冊寶。
恭上尊谥曰。
孝敬恭和懿順昭惠佐天翊聖憲皇後。
伏冀慈鑒丕昭。
錫蕃禧而昌後。
鴻庥垂庇。
贻介福以流徽。
永懷罔極之恩。
佑啟無疆之祚。
謹言。
○上詣大高殿行禮。
○詣皇太後宮問安。
○嚴禁賭博鬥狠屠牛。
谕曰、民間惡習。
無過于博。
戲有或陷溺于其中。
則子弟欺其父兄。
奴仆背其家主。
逃亡盜賊之源。
鮮不由此。
又有市井奸兇。
十五為群。
聚黨鬥狠。
為患于鄉闾。
或強争市肆。
或淩挾富人。
朝罹官法。
夕複逞兇。
其惡不減于劫盜。
至于牛為農事之本。
民賴以生。
故惟郊壇、宗廟、社、稷、嶽渎之重。
乃用太牢。
而愚民妄肆宰屠。
價賤于羊豕。
悖莫甚焉。
是以皇考莅政之初。
即用為大禁。
嚴饬百吏。
饬緝奸兇。
造賭具者有刑。
屠耕牛者有罰。
執法不移。
由是鬥狠兇博之莠民。
屏息而不敢出。
内則五城衢巷。
草竊之賊日稀。
外則商旅恬安。
宵行野宿。
少逢劫盜。
田疇益治。
井裡晏眠。
摩以歲月。
乃克緻此。
朕承百度肅清之後。
故庶政皆從寬大。
欲中外吏民。
蒸然向化。
遷善遠罪而不自知。
然所宥者眚災。
所恤者良善。
非謂怙終而不悛者。
舉可縱釋也。
近聞奸民。
倡為流言。
以惑衆志。
詭雲、步軍統領。
緝獲賭博。
已經奏聞。
朕置而不問。
又雲、屠牛之禁亦開。
昔周公立造言之刑。
重罷民之罰。
謂非此不足以定民志而成道化也。
敕下步軍統領。
暨五城禦史。
密訪嚴緝。
造為此言者。
以正典刑。
名直省州縣。
有不能治其境内。
而犯此三禁者。
該督撫即時參究。
其或失察。
朕亦不能為大吏寬。
昔皇考立法之初。
多方鼓舞。
故告發賭博。
隸民加賞。
有司議叙。
而奉行失宜。
間或有生事以自為功者。
自今以往。
其各實心查禁。
若不能禁賭、及造賭具者。
必以不職罪之。
打降及屠牛亦然。
惡萌複生。
将堕皇考已成之治化。
朕滋懼焉。
爾諸臣其共凜之。
○谕、河南地方。
自田文鏡為巡撫總督以來。
苛刻搜求。
以嚴厲相尚。
而屬員又複承其意。
指。
剝削成風。
豫民重受其困。
即如前年匿災不報。
百姓至于流離。
蒙皇考降旨嚴饬。
遣官赈恤始得安全。
此中外所共知者。
乃王士俊接任河東。
不能加意惠養。
且擾亂紛更。
以為幹濟。
借墾地之虛名。
而成累民之實害。
彼地民風淳樸。
竭蹷以從。
罔敢或後。
甚屬可嘉。
然先後遭督臣之苛政。
其情亦可憫矣。
王士俊着解任。
來京候旨。
河南仍照舊例止設巡撫。
即着工部侍郎傅德補授。
并将朕旨宣示豫民。
鹹使聞知。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向來文武科場。
需用食物器皿等項。
定例俱系順天府。
派委大宛二縣。
動用錢糧。
分發各行戶備辦。
近聞承辦之員。
不能料理妥協。
以緻各行戶未領銀之先。
吏胥有折扣價值。
需索規禮之弊。
及至發價之時。
又複任意短發。
扣克中飽。
甚屬可惡着曉谕順天府尹。
嚴饬大宛二縣。
即将前項情弊。
立即革除。
倘仍蹈故轍。
一經發覺。
定将該管各官。
一并議處。
○丁已。
以恭上孝敬憲皇後尊谥禮成。
诏示天下。
诏曰、朕惟禮先報本。
君後并祀于明禋孝重尊親。
顯揚宜隆夫鴻号緬懷慈範。
倍深追遠之忱。
式耀前徽。
爰有加崇之典。
載稽往牒。
彜制維昭。
欽惟皇妣孝敬皇後。
功符厚載。
德懋安貞。
殚誠敬于庭闱。
孝思備笃。
表肅雝于壸掖。
雅化鹹宜。
翼贊鴻猷。
佐勤勞以熙
或天氣晴暖時。
随便入見。
所有應辦事宜。
即在邸第辦理。
○以左都禦史孫嘉淦、仍兼管吏部侍郎事務。
○命赦投誠苗衆罪。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同辦理苗疆王大臣曰。
貴州古州台拱等處生苗。
雖自古未沾王化。
然其地實在數省疆域之中。
我皇考怙冒如天。
不忍棄之化外。
是以就其歸順之誠。
為之安撫區畫。
俾得與海宇人民。
共享昇平之福。
并非利其土地人民而為好大喜功之事也。
屢奉谕旨。
至為明晰。
乃伊等野性難馴。
就撫未幾旋即反側。
近複勾結熟苗。
恣行抄劫。
甚至蹂躏内地殘害民生。
種種兇惡。
實屬法所難宥。
是以調發各省官兵刻期進發。
期于蕩滌逆氛以安良善。
今用兵已逾數月。
逆苖畏罪。
竄伏剿穴官兵正在進剿。
但朕念即位以來。
施恩宥過鹹與維新。
薄海内外。
皆吾赤子。
乃兵行糧集曠日持久不惟吾民挽粟飛刍。
荷戈執戟勞苦堪憫。
即彼生苖。
亦為血氣之倫必骈首就誅。
俾無噍類。
揆諸朕胞與之懷。
亦深為不忍。
目今大兵雲集。
聲罪緻讨恐伊等冥頑無知以為罪在不赦。
自分必死。
則必負固不服。
抗拒兵威雖欲自輸誠悃而無由。
即至身陷屠戮而不悟。
着即谕張廣泗等、明白曉谕。
除怙惡不悛者。
定行剿除以彰國法。
其餘若能聞诏投戈。
輸誠悔過。
當悉贳其罪。
予以自新。
務使邊宇安甯。
百姓樂業。
以副朕乂安海内一視同仁之至意。
○免貴州耗羨谕曰貴州百姓。
被逆苗擾害。
已蒙皇考恩旨。
令将本年通省錢糧。
悉行蠲免。
并将被賊殘害之州縣。
蠲免三年錢糧在案。
查定例、凡特恩蠲免之項。
其耗羨仍行徵收。
以為各官養廉。
其因水旱蠲免者。
其耗羨一并蠲免。
朕思黔民被難。
較之水旱尤甚。
況正項既蠲。
仍徵耗羨。
未必于民全無擾累。
着将貴州本年應徵耗羨。
及被擾州縣。
三年内應徵耗羨。
悉行蠲免。
該督撫嚴饬地方有司。
毋得違例徵收。
其各官養廉公費。
着元展成于别項酌撥抵補。
○乙卯。
上詣皇太後宮問安。
○谕禮部。
自古聖君哲後。
為上天笃生。
以乂安寰宇。
嘉惠元元。
功德之盛。
侔于造化。
厥後追崇之典。
必合天并飨。
以隆報祀。
詩載思文之什。
易垂殷薦之文。
皇哉大矣。
仰惟我皇考世宗憲皇帝。
值重熙累洽之後。
統禦乾綱。
誕敷膏澤。
欽承帝命。
默契天心。
殚繼述之孝思。
裕經綸之要道。
由是宣之為政教。
陳之為法紀。
勵百爾之廉能。
恤萬民之疾苦。
蠲逋賦饬軍威。
靜桁楊。
籌水旱。
勸課農桑。
砥勵風俗。
惓惓懇懇。
心勤宵旴之中。
而慮周垓埏之表。
至若隆師重道。
取士增科。
文德着焉。
輯甯邊塞。
撫乂蠻陬。
武烈彰焉。
洋洋聖谟。
俨如天語。
煌煌睿藻。
煥若天文。
至治光華。
格于上下。
如日月之運行。
無不照臨。
如雨露之沾濡。
無不周溥。
用能合撰清甯。
同符帝載。
協應蒼穹。
嘉祥備集。
朕惟本天本祖之義。
尚德尚功之典。
我皇考世宗憲皇帝。
允宜崇祀郊壇。
克配上帝。
以昭天眷。
輿情允協。
衆議佥同。
嗣後冬至。
祈谷、祭天。
祗奉世宗憲皇帝。
同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
世祖章皇帝。
聖祖仁皇帝。
配享。
夏至祭地。
亦如南郊禮。
祗奉配享。
所有應行典禮。
爾部會同九卿翰詹科道。
詳議具奏。
○谕兵部從前調駐常德之荊州滿兵一千二百名。
現今逆苗已竄入巢穴。
鄰省無事彈壓。
着該部即速行文徹回本處。
○丙辰。
上孝敬皇後尊谥。
前期。
遣官祗告天。
地。
太廟後殿。
奉先殿。
社。
稷。
至日、上素服。
禦太和門。
閱冊寶。
行三拜禮。
還宮。
預詣田村享殿大門外。
東邊幄次祗俟。
冊寶至。
上詣孝敬皇後梓宮前。
行九拜禮興。
跪進冊寶。
上行九拜禮。
乃行緻祭禮。
奠帛、讀祝、三獻爵、均如儀。
○還宮。
○冊文曰。
慈徽永慕。
垂懿範于千秋。
茂典追崇。
耀鴻聲于萬葉。
晉瑤函而展孝。
溯淑德而揚休。
欽惟皇妣孝敬皇後。
體順承天。
含章應地。
性成純孝。
重闱之奉養。
備得歡心。
化洽肅雝。
朱邸之贊襄。
久彰令則。
迨正中宮之位。
益宏内治之功。
躬節儉以表率宮庭。
履敬慎而分憂宵旰。
溫恭示教。
茂昭恺悌之風。
惠愛覃敷。
鹹頌寬和之德。
顧惟沖<?耳少>。
夙荷恩晖。
蘭殿瞻依。
緬訓言之如在。
雲軿長往。
怆歲序之頻遷。
茲當繼序之初。
倍切顯揚之願。
敬循彜典。
祇奉尊稱。
謹奉冊寶。
恭上尊谥曰。
孝敬恭和懿順昭惠佐天翊聖憲皇後。
伏冀慈鑒丕昭。
錫蕃禧而昌後。
鴻庥垂庇。
贻介福以流徽。
永懷罔極之恩。
佑啟無疆之祚。
謹言。
○上詣大高殿行禮。
○詣皇太後宮問安。
○嚴禁賭博鬥狠屠牛。
谕曰、民間惡習。
無過于博。
戲有或陷溺于其中。
則子弟欺其父兄。
奴仆背其家主。
逃亡盜賊之源。
鮮不由此。
又有市井奸兇。
十五為群。
聚黨鬥狠。
為患于鄉闾。
或強争市肆。
或淩挾富人。
朝罹官法。
夕複逞兇。
其惡不減于劫盜。
至于牛為農事之本。
民賴以生。
故惟郊壇、宗廟、社、稷、嶽渎之重。
乃用太牢。
而愚民妄肆宰屠。
價賤于羊豕。
悖莫甚焉。
是以皇考莅政之初。
即用為大禁。
嚴饬百吏。
饬緝奸兇。
造賭具者有刑。
屠耕牛者有罰。
執法不移。
由是鬥狠兇博之莠民。
屏息而不敢出。
内則五城衢巷。
草竊之賊日稀。
外則商旅恬安。
宵行野宿。
少逢劫盜。
田疇益治。
井裡晏眠。
摩以歲月。
乃克緻此。
朕承百度肅清之後。
故庶政皆從寬大。
欲中外吏民。
蒸然向化。
遷善遠罪而不自知。
然所宥者眚災。
所恤者良善。
非謂怙終而不悛者。
舉可縱釋也。
近聞奸民。
倡為流言。
以惑衆志。
詭雲、步軍統領。
緝獲賭博。
已經奏聞。
朕置而不問。
又雲、屠牛之禁亦開。
昔周公立造言之刑。
重罷民之罰。
謂非此不足以定民志而成道化也。
敕下步軍統領。
暨五城禦史。
密訪嚴緝。
造為此言者。
以正典刑。
名直省州縣。
有不能治其境内。
而犯此三禁者。
該督撫即時參究。
其或失察。
朕亦不能為大吏寬。
昔皇考立法之初。
多方鼓舞。
故告發賭博。
隸民加賞。
有司議叙。
而奉行失宜。
間或有生事以自為功者。
自今以往。
其各實心查禁。
若不能禁賭、及造賭具者。
必以不職罪之。
打降及屠牛亦然。
惡萌複生。
将堕皇考已成之治化。
朕滋懼焉。
爾諸臣其共凜之。
○谕、河南地方。
自田文鏡為巡撫總督以來。
苛刻搜求。
以嚴厲相尚。
而屬員又複承其意。
指。
剝削成風。
豫民重受其困。
即如前年匿災不報。
百姓至于流離。
蒙皇考降旨嚴饬。
遣官赈恤始得安全。
此中外所共知者。
乃王士俊接任河東。
不能加意惠養。
且擾亂紛更。
以為幹濟。
借墾地之虛名。
而成累民之實害。
彼地民風淳樸。
竭蹷以從。
罔敢或後。
甚屬可嘉。
然先後遭督臣之苛政。
其情亦可憫矣。
王士俊着解任。
來京候旨。
河南仍照舊例止設巡撫。
即着工部侍郎傅德補授。
并将朕旨宣示豫民。
鹹使聞知。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向來文武科場。
需用食物器皿等項。
定例俱系順天府。
派委大宛二縣。
動用錢糧。
分發各行戶備辦。
近聞承辦之員。
不能料理妥協。
以緻各行戶未領銀之先。
吏胥有折扣價值。
需索規禮之弊。
及至發價之時。
又複任意短發。
扣克中飽。
甚屬可惡着曉谕順天府尹。
嚴饬大宛二縣。
即将前項情弊。
立即革除。
倘仍蹈故轍。
一經發覺。
定将該管各官。
一并議處。
○丁已。
以恭上孝敬憲皇後尊谥禮成。
诏示天下。
诏曰、朕惟禮先報本。
君後并祀于明禋孝重尊親。
顯揚宜隆夫鴻号緬懷慈範。
倍深追遠之忱。
式耀前徽。
爰有加崇之典。
載稽往牒。
彜制維昭。
欽惟皇妣孝敬皇後。
功符厚載。
德懋安貞。
殚誠敬于庭闱。
孝思備笃。
表肅雝于壸掖。
雅化鹹宜。
翼贊鴻猷。
佐勤勞以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