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

關燈
懋主敬存誠之實學。

    郊壇對越。

    昭事惟虔。

    祈谷薦馨。

    明禋奏假。

    奉烝嘗于太廟。

    精意感孚。

    勤定省于寝門。

    孝思純笃。

    當皇祖聖祖仁皇帝上賓。

    哀敬竭情。

    典儀倍肅。

    遠道親扶龍輴。

    淚灑山陵。

    随時瞻拜禦容。

    怆深霜露。

    體是心而行是政。

    時切欽承。

    敬所尊而愛所親。

    誕敷錫類經筵肇舉。

    禦論精微。

    成憲詳稽。

    執中簡要。

    尊尼山之封爵。

    五代增榮。

    建阙裡之榱題。

    千秋永煥澄清吏治。

    首重賢能之書。

    惠保黎元。

    屢下蠲逋之诏。

    減浮糧、則動踰億萬。

    加祿糈、則遍及臣鄰。

    行耤田而數廣三推。

    詣太學而禮隆九拜。

    增科目、則春秋加榜。

    浚河渠、則南北安流。

    暑月釋囚。

    免覆盆于狴犴。

    邊庭恤士。

    感挾纩于戎行。

    眷懷舊德。

    錄用子孫。

    獎勵賢良。

    加崇廟享。

    答章疏而朱批周晰。

    饬綱紀而上谕精詳。

    引對臣工。

    考言詢事。

    刊頒律例。

    慎獄明刑。

    昭聖武于邊隅。

    布天威于遠徼。

    梯航悉至。

    訖聲教于蠻陬。

    禾黍豐登。

    享昇平于泰宇。

    嘉祥畢集。

    景運彌隆。

    惟十三載之兢兢業業丕顯丕承。

    實勞睿慮。

    緻億萬年之翼翼繩繩大經大法。

    昭示來茲。

    痛龍馭之遽升。

    欲攀号而莫逮。

    普天率土。

    哀慕滋深。

    戴德銘功。

    徽稱允協。

    朕缵承丕緒。

    嗣守鴻基。

    方繼述之是圖。

    讵追崇之敢後。

    謹命諸王貝勒大臣。

    文武群臣。

    敬考彜章。

    恭薦谥号。

    百辟卿士。

    佥言允符。

    肇舉上儀。

    恪遵曩制。

    祗告天、地、宗廟、社、稷、于雍正十三年十一月十二日。

    敬奉冊寶。

    恭上皇考大行皇帝尊谥曰。

    敬天昌運建中表正。

    文武英明寬仁。

    信毅大孝至誠憲皇帝。

    廟号曰世宗。

    尊親之大義既彰。

    厚下之洪恩宜錫。

    所有事宜。

    開列于後。

    一、各處守陵官員兵丁。

    俱議加恩賜。

    一、閑散宗室覺羅十五歲以上者。

    俱加恩賜。

    一、自雍正十三年九月初三日恩诏後。

    升職加銜。

    及補官者。

    俱照現任職銜。

    給與封典。

    一、現在西北兩路、及苗疆軍營、大臣官員等。

    甚屬勞苦。

    宜加恩賜。

    自将軍以下至官員等。

    着賞半年俸。

    一、在京滿漢文官五品以下。

    在外四品以下。

    在京在外武官三品以下。

    俱各加一級。

    一、八旗現任大臣、官員、護軍、兵丁、拜唐阿。

    内曾經出征。

    得過頭等二等功牌。

    及頭等二等戰傷者。

    該部查明。

    酌議加恩。

    一、各省将軍、副都統、總督、巡撫提督總兵官。

    各加恩賜。

    一、凡文武各官。

    因公罰俸。

    已經扣除。

    未滿所罰之數者。

    着一并豁免。

    一、京城兵丁。

    當差效力行走。

    甚屬可憫。

    着賞給一月錢糧。

    一、各省侵貪那移。

    應追之項。

    家産盡絕。

    力不能完者。

    已概予豁免。

    其分賠代賠。

    指欠開欠之項。

    着查明一并豁免。

    一、凡有叛逆、殺人、強盜、等罪。

    因本犯未獲。

    牽連對質。

    候審監禁人犯。

    在獄年久。

    恐無辜緻死。

    該部院直省督撫确審。

    如有情可矜疑者。

    即行奏請釋放。

    一、各處養濟院。

    所有鳏寡孤獨。

    殘疾無告之人。

    有司留心。

    以時養贍。

    勿緻失所。

    一、凡官吏兵民人等。

    有犯。

    除謀反叛逆、子孫謀殺祖父母、父母、内亂、妻妾殺夫告夫、奴婢殺家長、殺一家非死罪三人、采生折割人、謀殺故殺、真正人命、蠱毒魇魅、毒藥殺人、強盜妖言、十惡等真正死罪。

    不赦外。

    軍機獲罪、隐匿逃人、亦不赦外。

    其餘自雍正十三年十一月十四日。

    昧爽以前。

    已發覺。

    未發覺。

    已結正。

    未結正。

    鹹赦除之。

    有以赦前事告讦者。

    以其罪罪之。

    于戲。

    帝德難名。

    曷罄敷揚之願。

    聖功丕煥。

    允垂顯懿之稱。

    用慰群情。

    永昭隆典。

    布告天下。

    鹹使聞知。

     ○谕王公等、所有引見王公門上之護衛官員等。

    張弓式樣。

    庸劣者甚多。

    馬步騎射。

    系我滿洲舊業。

    王公等宜各令其屬。

    上緊學習。

    再王公門上護衛官員。

    并非選其才能。

    自應将年久出力人員。

    揀選引見。

    若将年少之人補放。

    其年久出力之人。

    勢必壅滞。

    其年少者。

    論伊等資格。

    雖暫時不能升用。

    終有升路。

    嗣後揀放王公之護衛官員。

    俱着将年久出力之員。

    帶領引見。

    勿得仍取年少之人。

    将此通谕。

    各王公等知之。

     ○命原任尚書赫奕、在内務府總管上行走。

     ○庚戌。

    上詣奉先殿。

    壽皇殿行禮。

     ○詣大高殿行禮。

     ○詣關帝廟行禮。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各館修書。

    關系本朝典禮。

    考訂固不可草率。

    而辦理亦不可稽遲。

    乃各館中。

    竟有修至十餘年而未成書者。

    即雲移查檔案。

    動經時日。

    然亦何至如許之久。

    朕聞在館人員。

    以館中月給廪費。

    倘書早告成。

    即不得支領。

    緣此緻稽年月。

    朕思士人讀書。

    必先明乎義利之介。

    先儒所雲、正其誼、不謀其利者。

    于義何居。

    似不宜見小。

    至于如此。

    況前書修成。

    又可别開館局。

    何至所見不明。

    以緻廢弛公事。

    将此曉谕各館官員等。

    毋得仍前怠忽。

     ○以吏部右侍郎孫嘉淦、為都察院左都禦史。

     ○以副都統烏赉為鑲黃旗護軍統領。

    卷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