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九十六

關燈
營官員指教種地之察哈爾兵丁。

    淮其仍回原遊牧處所。

    照料牲畜種地等語。

    所奏是、着照貢楚克紮布所請将察哈爾人等種地器具牛隻。

    并此三年耕獲積存之谷麥。

    俱賞伊等準其回歸本遊牧處所但伍彌烏遜從前奏留察哈爾兵丁教種田地。

    原以伊等不谙耕種起見。

    視其已能。

    即應令其回歸本遊牧處所種地。

    兼可照顧牲畜。

    乃一味糊塗。

    令伊等頻赴塔爾巴哈台地方。

    幾至有誤伊等牧放牲畜之事。

    從前伍彌烏遜妄奏。

    借給土爾扈特過夏地方。

    已将伊治罪。

    今複施恩令伊往哈密承辦事務。

    伍彌烏遜着嚴行申饬。

    嗣後諸事務須留心。

    更加謹慎。

    倘若仍前糊塗辦理。

    朕必從重治罪。

     ○己未。

    敕谕、皇帝自受政以來。

    夙夜仰體朕意。

    承觀孝養。

    皇後亦克盡孝敬。

    朕心深為欣悅。

    不意皇後不幸薨逝。

    朕甚悼焉。

    今已逾百日。

    不但皇帝中宮不可久曠。

    即晨昏定省子婦之職缺如。

    朕心亦頗不愉。

    但皇後薨逝甫經百日。

    雖不便即舉行繼立皇後典禮。

    知應為皇帝先行冊封皇貴妃。

    今貴妃鈕祜祿氏、系朕從前選擇賜皇帝為側福晉者。

    觀其人品端謹莊重。

    且能率下。

    即将貴妃鈕祜祿氏冊封為皇帝之皇貴妃。

    表率宮庭。

    上以孝養朕躬。

    佐皇帝以綏福履。

    襄成内治。

    俟二十七個月後。

    再舉行冊立皇後典禮外。

    所有冊封皇貴妃典禮。

    着該部衙門。

    查例辦理。

     ○丙寅。

    敕谕、皇帝恭祭方澤大祀。

    大學士及各部院九卿。

    皆應陪祀。

    乃本日各部尚書等。

    惟禮部堂官在壇執事。

    而金士松、周興岱、亦複來園。

    其餘五部滿漢堂官。

    多以會奏來園。

    并未陪祀。

    各部院陳奏事件。

    該堂官等本應到園祇候。

    但值郊壇大典。

    理應敬謹陪祀。

    即有陳奏事件。

    何妨堂官一人先行來園呈遞。

    其餘各堂官。

    盡可于陪祀後再行趕到。

    即如阿哥等此次皆系于陪祀後來園。

    為時尚早。

    仍可無誤。

    況本日所奏事件。

    多系軍機大臣、會同各該部具奏。

    該堂官等又何得藉此俱行來園。

    自系藉稱奏事。

    可免行禮。

    貪園安逸以緻大祀典禮。

    陪祀大臣寥寥。

    殊非敬謹襄事之道。

    所有本日來園、并未陪祀之各部院堂官等。

    俱着查明交部議處。

    其查班之科道等亦未查奏。

    并着交部察議。

     ○戊辰。

    太上皇帝同皇帝幸避暑山莊。

    自圓明園起銮。

     ○是日。

    駐跸南石槽行宮。

     ○己巳。

    駐跸密雲縣行宮。

     ○六月。

    庚午朔。

    駐跸要亭行宮。

     ○辛未。

    駐跸兩間房行宮。

     ○壬申。

    駐跸常山峪行宮。

     ○癸酉。

    駐跸喀喇河屯行宮。

     ○甲戌。

    太上皇帝同皇帝詣熱河文廟行禮。

     ○詣永佑寺行禮。

     ○是日。

    駐跸避暑山莊。

    至八月已未。

    皆如之。

     ○乙亥。

    敕谕、工部奏。

    此次巡幸熱河所有沿途橋座查對丈尺多有不符開單進呈。

    朕初意本欲令侍郎張若渟率同原查工部司員及未經承辦之道員、如方受疇等。

    前往逐一查勘。

    其中弊窦。

    無難水落石出。

    因思直省辦差官員舊弊。

    于橋座一項。

    或因山水長發無常。

    于原定丈尺外寬為搭蓋。

    或于無水處所。

    亦搭橋座。

    藉此為開銷地步。

    以此項之有餘。

    補彼項之不足。

    此等情形。

    朕所素知。

    但所搭橋座。

    不過于原定丈尺寬搭數丈。

    何至懷柔、密雲、灤平、三處橋座。

    辄浮開至五百九十餘丈之多試思直隸有五六百丈之寬河乎。

    此非承辦之員。

    因朕不察。

    日甚一日。

    大作浮冒乎本應徹底根究示儆。

    但朕向來辦事。

    不為已甚。

    去其已甚。

    朕年開九袠。

    自上年授玺後。

    敕幾訓政。

    率同子皇帝巡方肄武。

    實屬吉祥盛事。

    不值因此将直隸大小承辦官員普行懲究。

    梁肯堂在總督任多年。

    辦事尚屬勤謹。

    且受恩深重。

    諒亦不肯因此等細事。

    自有所染指。

    但不過意存回護耳。

    是以仍交該督查辦。

    梁肯堂務須秉公确查。

    據實參奏。

    加倍罰賠。

    該省橋座。

    浮開丈尺。

    諒不止此一次。

    今朕就事論事。

    特交辦理。

    若該督有心袒庇屬員。

    不行查參。

    無難再派親信王大臣。

    前往查明辦理。

    則是梁肯堂失察于前。

    又複欺罔于後。

    該督自思賞得何罪。

    彼時朕雖不為已甚。

    不可得矣。

    凜之。

    慎之。

     ○閏六月。

    甲辰。

    太上皇帝禦山莊宮門。

    觀皇帝及扈從諸臣射。

     ○丁巳。

    敕谕、據奇豐額等奏、本年應解往伊犁之布匹棉花。

    業經全行起運。

    并挑挖十二軍台河渠一摺。

    回民素恃種地為生。

    引用河渠之水。

    灌溉田畝。

    尤屬緊要。

    葉爾羌所屬十二軍台之河渠。

    自六十年間業經淤塞。

    自當早為挑挖。

    乃奇豐額等至今始行奏辦。

    甚屬遲延。

    着饬行。

    但奇豐額等摺内所稱、自六十年間。

    因該處十二軍台之回民。

    遷避瘟疫。

    以緻河渠淤塞等語。

    朕自平定回部以來。

    恩恤回仆人等。

    與内地民人無異。

    六十年葉爾羌所屬十二軍台回民。

    遭逢瘟疫時。

    或無庸赈恤。

    而該處大臣等、亦當奏聞。

    将被疫回民。

    應納當年正賦。

    或請展限。

    或請蠲免。

    候朕施恩。

    乃彼時竟不奏聞。

    殊屬錯謬。

    今此事既往。

    亦弗深究。

    着交駐劄各回城大臣等。

    嗣後衆回民等如再遇有偏災。

    即行奏聞。

    俾沾恩惠。

    以示朕轸恤回仆之意。

    斷不可仍複隐匿不奏。

    再此次該處阿奇木伯克、阿克伯克、派撥驢六百頭。

    幫運應解伊犁布匹棉花。

    又招募回夫四百名。

    挑挖河渠。

    所辦甚屬可嘉。

    着加恩由彼處庫内賞給阿克伯克蟒緞二匹。

    大緞二匹。

    以示獎勵。

    其在事出力之原任阿奇木伯克托克托尼雜爾。

    着加恩賞給七品頂戴。

    俟有小伯克缺出。

    即行坐補。

    托克托尼雜爾。

    既系阿克伯克外甥。

    交阿克伯克妥為約束。

     卷之一千四百九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