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

關燈
愍皇帝。

    雖更姓改物之君。

    尚且追谥、而無所嫌忌。

    況當其世者乎。

    宏治以來。

    如楊循吉諸人。

    屢以為請。

    迄寝不行。

    皆以後世子孫。

    席有成祖之業。

    故不敢變亂舊章。

    而不慮其贻譏來世也。

    我國家谥崇祯而不谥建文者。

    以明史未竣。

    非當時所急。

    今史書既成。

    若不及此追谥。

    良為遺憾。

    着大學士九卿會議。

    确拟具奏。

    候朕親加裁定。

     ○命定江南水利歲修。

    谕史書詳志河渠。

    經術兼明水利。

    誠以國計民生所關也。

    果使水道疏通。

    脈絡流注。

    陂澤非沮洳之薮。

    堤防有蓄洩之方。

    旱澇有備。

    而田廬無虞。

    其有裨于闾閻。

    誠非淺鮮。

    我皇考轸念黎元。

    興行水利。

    凡直省泉源河湖。

    莫不浚導。

    俾民得以灌溉。

    轉瘠為腴。

    至于蘇松之太湖、吳淞、白茆、劉河、歸海要道。

    并淮揚之槐子、烏塔河、泰州、如臯、運河、串場、車路、海溝等河。

    尤不惜帑金。

    專員督理。

    将各河故道或為豪強侵占者。

    谕令嚴查清出。

    始得一一開通。

    建閘築堤。

    按時啟閉。

    使近水田畝。

    均沾膏澤。

    貨船鹽艘。

    遄行無阻。

    利賴甚溥。

    但自開浚以來。

    已閱數年。

    圩岸不無坍頹。

    沙泥不無淤積。

    朕思與其歲久浚築。

    事難費倍。

    不若逐年疏葺。

    事易費省。

    着江南督撫、暨河道總督、令管理水利河務各官、及濱河州縣。

    各于所屬境内。

    相視河流淺阻。

    每歲農隙。

    募夫挑挖。

    定為章程。

    逐年舉行。

    必令功施可久。

    惠濟生民。

    毋得視為具文。

    玩誤工作。

    及陽奉陰違。

    絲毫擾累。

     ○免四川南溪縣等處、風雹災本年額賦有差。

     ○癸酉。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

    國家铨選各官。

    皆總彙于吏部。

    獨沿河一帶地方。

    同知、通判、州、縣、以下佐貳等缺。

    許令河道總督、會同該省督撫、題請補授。

    誠以在工效力人員。

    或能谙悉河務。

    俾之因材器使。

    以重河防而收實用也。

    乃聞伊等效力之時。

    每與附近地方、豪紳劣監。

    交通往來。

    無事之時。

    酒食徵逐。

    一遇差遣。

    那移借貸。

    巧為營取。

    而本地紳監。

    樂于聯絡。

    以為聲勢。

    設使該員署理本地之時。

    或系鄰近地方。

    即追叙前好。

    出入衙署。

    簧鼓口舌。

    包攬詞訟。

    種種招搖。

    不可勝數。

    此皆有玷于官箴。

    贻害于鄉曲之甚者。

    嗣後南北兩河。

    凡有效力人員。

    該河道總督、嚴加申饬。

    不時訪察。

    務令循分自安。

    母得仍蹈舊習。

    與紳監人等。

    密迩親昵。

    以啟地方豪猾生事滋擾之漸。

    如有幹犯禁令。

    結交作弊。

    該督撫即查明劣迹。

    據實參奏。

    不得稍為徇隐。

    并将交結之人。

    一并懲治。

    庶幾在工效力人員。

    各知儆戒。

    紳監各守法度。

    河防得人、而地方甯輯矣。

     ○又谕、貴州苗疆事務。

    自張廣泗經略以來。

    漸次就緒。

    但善後事宜。

    正須料理。

    必事權歸一。

    始可專其責成。

    張廣泗着授為貴州總督。

    兼管巡撫事務。

    尹繼善着為雲南總督。

    專辦雲南事務。

    俱另行鑄給關防。

    其經略印信。

    俟軍務告竣時、再行繳部。

     ○以詹事府詹事劉統勳、為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甲戌。

    頒工部現用營造官尺式于直省。

    凡工程俱用部頒。

    從大學士兼管工部尚書邁柱請也。

     ○湖北學政蔣蔚、疏請增新設宜昌府學、文武學額各二十名。

    廪增額四十名。

    新改東湖縣學、文武學額各十五名。

    廪增額二十名。

    下部議行。

     ○戶部議覆、大學士管理浙江總督兼管兩浙鹽政嵇曾筠、疏陳鹽務六條。

    除請發帑銀四萬兩、分給各場。

    收買餘鹽、交貧難老少貨賣一條。

    毋庸議外。

    一、将臨海等四縣貧難老少。

    照黃岩等三縣成規。

    給牌賣鹽糊口。

    一、将商人私設商捕。

    報明地方官、造入卯簿。

    以便約束。

    一、緊要隘口。

    必需巡船地方。

    令有司會同營汛确查。

    責商修理。

    編列字号。

    造冊通報存案。

    以備巡緝之用。

    所獲私鹽船隻。

    俱變價解抵功績。

    不必令兵役自備。

    緻滋藉詞需索之端。

    一、巡鹽兵捕。

    能拏大号海船。

    人鹽并獲者。

    将鹽船入官。

    私船變價。

    即于變價銀内。

    賞給十分之四。

    船鹽已經拏獲。

    人被脫逃。

    或未全獲者。

    減賞一半。

    小海船鹽。

    并内河整船載運。

    及商人假公行私。

    與大夥挑販。

    鹽數甚多。

    拏獲者、私鹽變價。

    亦于變價内賞給十分之三。

    獲鹽不獲人、與人未全獲者。

    減賞一半。

    人鹽雖獲、鹽數無多者。

    亦于變價内賞給十分之二。

    獲鹽不獲人者。

    賞給十分之一。

    倘兵捕圖賞。

    混拏誣指。

    并見有私枭、不行上前追獲。

    以及受财賣放。

    按例究治。

    一、令本地文武印汛官弁。

    互相查緝。

    如奸徒搶奪鹽店。

    及鬨鬧場竈等事。

    文武官弁、獲犯不及一半。

    或不獲首犯者。

    照盜案例參處。

    平時漫無約束。

    臨事不即擒拏。

    有意姑息。

    緻長刁風者。

    題參革職。

    該管官不行揭報。

    一并查參。

    如整饬有方。

    鹽引疏銷。

    私販歛迹。

    一年之内。

    無應參之案者。

    紀錄三次。

    三年者、準加一級。

    遇大計之年。

    必查明無鹽案參罰。

    方準卓薦。

    均應如所請。

    從之。

     ○乙亥。

    革提督衙門白役。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

    據都察院審訊李長泰首告劉四、因事行賄。

    刑部司官周琬、得銀五百兩一案。

    全系步軍統領衙門番役等。

    夥同匪類。

    捏詞誣陷。

    供證确鑿。

    又稱番役私用之白役人等。

    俗名圓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