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七十四

關燈
過事張皇。

    轉緻苗民疑畏也。

     ○又谕、昨據和琳奏到、攻克炮木山一帶。

    遊擊長春、搶上山梁。

    望見賊城火光。

    即令槍兵鈎火齊發。

    又于東面山坡賊匪迎撲時。

    帶兵壓下。

    擊斃賊匪。

    實為奮勇出力。

    長春、着即以參将升補。

    并賞戴花翎。

    把總廖廷超、兵丁李明貴、至木城左近。

    先行趕上。

    将火彈抛入。

    燒毀草房窩棚。

    賊匪驚惶逃竄。

    亦屬奮勇。

    廖廷超、着即以千總拔補。

    兵丁李明貴、即以把總拔補。

    其守備葉攀鳳、千總鄭啟貴、直入賊寨。

    砍死賊目。

    甚為勇往。

    并着和琳查明具奏。

    量加獎賞。

    又昨據福康安奏、額勒登保于抵辰州後。

    即單騎馳抵軍營。

    實屬可嘉。

    特賞給大小荷包。

    用示獎勵。

    又昨據福康安等奏、石柳鄧在大寨營。

    石三保在黃瓜寨。

    吳隴登在鴨保寨。

    三人系屬首惡。

    現分三處屯聚。

    勢分力單。

    易于搜捕。

    但福康安和琳進剿時。

    不宜分路領兵前往攻擊。

    松桃及炮木山兩處雖經剿通。

    而賊匪蟻聚正多。

    尚須廓清後路。

    若于會合後。

    二人各領官兵。

    分路進剿。

    未免兵勢不能聯絡。

    或賊匪轉得乘間抄截。

    所關非細。

    竟當察看賊情。

    先将賊首屯聚緊要之處。

    并力殲除。

    肅清一路。

    擒一首惡。

    再行攻剿一路。

    則兵威壯盛。

    可無後顧之虞。

    而賊匪首惡三人。

    亦無難次第搜擒。

    盡行就獲。

    此為最要。

     ○壬戌。

    孝賢皇後忌辰。

    遣官祭陵寝。

     ○癸亥。

    祭先農之神。

    遣鄭親王佛爾果崇額行禮。

     ○甲子。

    谕曰、陳淮奏、貴州委員領運京鉛。

    在德化縣北關地方。

    遇風沉溺鉛十一萬斤。

    當飛饬德化縣。

    協同文武各官。

    上緊設法打撈。

    已全數撈獲該處并非險灘。

    所有文武員弁。

    毋庸議叙等語。

    德化縣北關地方。

    雖非險灘。

    但此次沉溺鉛共十一萬斤。

    經該撫饬令文武各官多雇水摸。

    于旬日之間。

    全數撈獲。

    尚屬認真奮勉。

    若不予以議叙。

    不足以示鼓勵。

    所有出力文武員弁、及該撫陳淮均着交部照例分别議叙。

     ○乙醜、谕、前已降旨将貴州四川湖南三省。

    凡被逆苗滋擾各廳縣。

    春季應納銀糧。

    概行緩徵。

    并令該督撫查明經賊蹂躏。

    收成歉薄之處。

    即行奏聞。

    再予豁免。

    茲又念各該處邊界村堡小民。

    被賊焚掠。

    四出逃避。

    一時不能各歸本業。

    尤為可憫。

    着再加恩川黔楚省。

    所有逃難民人。

    均着該督撫查明。

    分别大小口普行給予一月口糧。

    用資養贍。

    其川黔兩省剿清賊匪處所。

    業已搬回原處者。

    仍着地方官借給耔本。

    俾得及時耕作。

    共資生計以示朕體恤被難窮黎。

    恩施逾格至意。

     ○谕軍機大臣曰、福康安和琳奏、川黔兩省官兵。

    克期會合。

    大獲全勝。

    覽奏實深欣慰。

    又據奏、松桃秀山後路。

    甚關緊要。

    現趕緊将各處邊界滋擾楚苗。

    分路剿盡。

    并将投順各苗。

    安置妥協。

    立即赴楚。

    相機辦理。

    所辦甚合機宜。

    楚省苗匪。

    尚敢潛赴川黔邊界滋擾。

    而投降苗寨。

    複環列兩省進兵後路。

    自應布置清楚。

    始可安心前進。

    朕雖為軍務宵旰焦勞。

    然亦不忍加之促迫。

    又據奏、石柳鄧見官兵屢次痛剿。

    不敢潛居大塘本寨。

    往依石三保。

    勾合負嵎。

    為苟延殘喘之計。

    前據福康安奏稱、石三保、在黃瓜寨。

    吳隴登、在鴨保寨。

    已有谕旨令福康安等、合兵攻擊。

    次第搜剿。

    今石柳鄧既往依石三保。

    若吳隴登亦與石三保聚在一處。

    更屬易辦。

    福康安、和琳統率川黔勁兵會合進剿。

    但能破賊所守巢穴。

    生擒石柳鄧、石三保、吳隴登、三犯。

    其餘黨羽。

    自必紛紛瓦解。

    惟當察看賊情。

    先至黃瓜寨、或鴨保寨、賊首屯聚緊要之處。

    合兵攻剿。

    使賊猝不及備。

    為一鼓殲擒之計。

    轉不必亟赴鎮筸。

    該處有福甯、姜晟、蘇靈等在彼。

    斷不緻有他虞。

    即德楞泰亦祗須在蘭裡一帶巡查。

    使糧運無虞梗阻。

    福康安、和琳、更可專力進攻賊巢。

    擒拏首惡。

    克日蒇功。

    其鎮筸一帶。

    福康安、和琳、俟剿賊完竣。

    辦理善後事宜。

    再到彼查看撫綏未為遲也。

     ○丙寅。

    谕、此次川黔官兵。

    攻剿炮木山大塘汛一帶苗匪。

    焚燒賊寨四十餘處。

    殺斃賊匪八九百名。

    并擒獲活口多人。

    雖由福康安和琳親臨行陣。

    督率調度。

    而将備等俱各迎頭分剿。

    奮勇争先。

    實堪嘉獎。

    所有副護軍參領巴圖魯賽音庫、着授為護軍參領。

    二等侍衛色靈阿、着授為頭等侍衛。

    都司馬登朝、着賞換花翎。

    守備方和、千總鄭啟貴、徐得海、劉彪、郭本仁、把總馬正乾、何占鳌、楊逢春、楊春合、廖廷超、武生馬兵李騰霄、俱着賞戴藍翎屯把總行營守備索勒吉斯甲、着賞給都司頂戴。

    并賞換花翎。

    屯守備納爾吉、亦着賞戴花翎。

    屯土千總沙納爾吉、甲木楚、諾爾布雍忠、占底阿吉、外委坤朋、特巴塔爾、可凱、可烏古吉、穆塔爾、幹古絨塔爾、俱着賞戴藍翎至向來征兵。

    不出本省境界者。

    祇支口糧不支鹽菜銀兩。

    但此次黔蜀二省漢屯官兵。

    進剿逆苗。

    不避險阻。

    累戰克捷。

    實屬奮勇出力。

    除前經降旨賞給錢糧外。

    着再加恩将該二省所調漢屯官兵。

    以及鄉勇。

    無論進剿留防。

    并準其照征兵出境之例。

    一體賞給鹽菜。

    以示鼓勵。

     ○谕軍機大臣等、此次楚省苗匪。

    在鎮筸地方滋擾。

    經福甯督率兵将。

    奮勇擊殺。

    并冒雨奮擊。

    殲斃賊苗甚多。

    而劉君輔與張廷彥。

    在保靖分兵前進。

    追繞截殺。

    賊匪奔竄。

    福甯、劉君輔、此次所辦。

    差強人意。

    其鎮筸後路高村濫泥一帶。

    有德楞泰帶兵在彼堵剿。

    往來查察。

    賊匪不敢侵擾驿道。

    自可防範嚴密。

    昨已有旨。

    以鎮筸現有福甯蘇靈等在彼。

    盡可固守無虞。

    令德楞泰不必回至鎮筸。

    今高村一帶。

    賊匪尚在窺伺。

    德楞泰自應遵照昨旨。

    在彼督率防禦其保靖一路。

    業經劉君輔等大加殲戮。

    自應速赴花園。

    相機進剿。

    至永綏地方。

    逆苗百計攻城該都司吳開泰率同弁兵晝夜苦守。

    相持兩月。

    并無疎失。

    尚屬出力。

    并着福康安等查明。

    如果實在奮勉。

    即行奏明獎擢。

    又據劉君輔奏、永綏武生宋開範、引苗生員楊紹武到營投誠。

    經逆苗聞知。

    即将其寨落焚燒。

    宋開範、楊紹武、房屋俱經被毀。

    家屬逃散。

    情殊可憫。

    着即查明伊二人家屬被害重者、賞給銀二百兩。

    輕者賞銀一百兩。

    以示撫恤。

    其宋開範、着加恩以千總拔補。

    苗生員楊紹武、着賞給舉人銜。

    俾其益知感奮。

     ○旌表守正被戕山西汾陽縣民曹欽妻鄭氏。

    逼嫁被戕貴州龍泉縣民毛德有妻劉氏。

     卷之一千四百七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