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以逸待勞——黃忠疲敵定軍山
關燈
小
中
大
這個智謀故事見于《三國演義》第七十一回“占對山黃忠逸待勞據漢水趙雲寡勝衆”。
黃忠在定軍山和曹将夏侯淵相遇,初戰告捷。
夏侯淵于是堅守山寨,不再出來交戰,黃忠率領部隊逼到定軍山下。
法正四面望了望定軍山的地勢,對黃忠說:“在定軍山的西面,有一座巍然聳立的高山,四面的山道崎嘔艱險,在這座山上,能夠充分探察定軍山夏侯淵的虛實。
将軍如果能攻占這座山,再攻打定軍山就易如反掌了。
”黃忠擡頭看了看,見山頂比較平緩,山上人馬也不是很多,就決定先攻打這座山。
“這天夜裡,黃忠帶領軍士,趁着敵軍防範松懈的時候,突然敲鼓鳴鑼,一直殺上山頂。
這座山是由夏侯淵的部将杜襲把守的,隻有幾百人。
當時望見黃忠大批人馬一擁而上,聲勢駭人,慌忙丢下營寨,逃下山去。
黃忠非常輕松地占領了山頂,正好和定軍山相對立,地勢特别優越。
法正說:“将軍可以駐守在半山腰,我守住山頂。
等夏侯淵來進攻時,我舉起白旗将軍按兵不動;等他倦怠了,疏于防備時,我就舉起紅旗,将軍迅速地下山沖擊曹軍。
我們以逸待勞,一定能夠獲勝。
”黃忠聽後,連說妙計,便帶領大部人馬在半山腰紮下營寨。
杜襲丢了山寨,逃回定軍山,說黃忠奪取了對面的山頂。
夏侯淵非常惱怒,說:“黃忠占領了對山,不由得我不出戰!”張郃勸阻說:“這是他們的計謀,将軍隻宜堅守,不能出戰。
”夏侯淵說:“他占了我的對面山頂,觀察我的軍情虛實,我怎麼能不出戰呢?”張幾次苦苦地勸阻,夏侯淵就是不聽。
夏侯淵命令兵士圍住黃忠占領的對山,大罵挑戰。
法正在山頂上舉起白旗,任憑夏侯淵在山下怎樣百般辱罵,黃忠就是不出戰。
等到中午以後,法正見曹兵已經疲倦,心不在焉,不見絲毫銳氣,大都下馬,倚在石頭旁休息,有的竟昏昏欲睡,就舉起紅旗。
黃忠見山頂上紅旗招展,一聲令下。
戰鼓齊鳴,蜀漢的軍隊大喊着沖下山來,那種陣勢猶如天崩地塌。
夏侯淵措手不及,黃忠閃電般已經來到他的面前,大喝一聲,像平地驚雷。
夏侯淵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見黃忠的寶刀落下,連頭帶肩被砍成兩段。
曹兵見主帥被斬,潰不成軍。
黃忠乘勝追擊,占領了定軍山。
[評析] 此計名出于《孫子兵法·軍争篇》:“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
”這篇文章還提出,“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隋歸。
”黃忠、法正之所以能取勝,是因為他們在戰争中善于應變,占據有利地形,改變被動的态勢,采用了“以逸待勞”的妙計。
在兩軍對壘時,逸者勝,勞者敗。
所以要千方百計創造條件,使敵勞,使己逸,這是掌握作戰主動權,伺機殲敵的法寶。
以逸待勞之例說——曹玮挫敵士氣計 一年,西夏的軍隊屢次騷擾北宋的西北邊境,百姓不得安甯。
皇帝召見大将曹玮,命他率部前往平定。
曹玮帶兵直驅西北邊疆。
西夏的軍隊一見“曹”字旗幟,便知常勝将軍曹玮軍到,稍一交鋒便潰逃了。
曹玮心想:“我軍一到,他們便逃。
我軍一走,他們又來騷擾,如此進進退退總不是辦法。
隻有把他們引出來,徹底消滅方能解除後患。
” 第二天,曹軍趕着敵人撇下的牛羊,擡着繳獲的戰利品,散散漫漫地往回走。
西夏軍統帥聽探子飛報:曹軍貪圖戰利品,部隊毫無紀律,一片混亂。
西夏軍覺得這是戰勝敵方的機會,便率軍回馬攆上宋軍交戰。
曹玮部隊拖拖拉拉地走到一個地勢很有利的山口,即擺陣迎戰。
過了半天:,遠處飛馬驟馳,塵土遮天,西夏軍隊趕來了。
曹玮笑笑,即派人到西夏軍隊那邊傳言說:“貴軍遠道而來,将士十分疲乏,我們不想趁人之危而作戰,先請你們休息一下,待會再決勝負。
”西夏統帥一聽,認為對自己有利,便同意了。
過了一會兒,曹玮認為時機已到,又派人過去通知:“休息好了,開始吧!” 當即,山谷中戰鼓震天,雙方人馬好一番厮殺。
沒多久,西夏軍隊就被打得屍橫山野,死傷大半。
曹玮的幕僚覺得奇怪,堪稱慓悍骁勇的西夏軍怎麼沒經好好交戰就落花流水了呢?便問将軍。
曹玮說:“匹夫之勇在戰場上是不行的,要動腦子。
昨天我們雙方一交戰,
黃忠在定軍山和曹将夏侯淵相遇,初戰告捷。
夏侯淵于是堅守山寨,不再出來交戰,黃忠率領部隊逼到定軍山下。
法正四面望了望定軍山的地勢,對黃忠說:“在定軍山的西面,有一座巍然聳立的高山,四面的山道崎嘔艱險,在這座山上,能夠充分探察定軍山夏侯淵的虛實。
将軍如果能攻占這座山,再攻打定軍山就易如反掌了。
”黃忠擡頭看了看,見山頂比較平緩,山上人馬也不是很多,就決定先攻打這座山。
“這天夜裡,黃忠帶領軍士,趁着敵軍防範松懈的時候,突然敲鼓鳴鑼,一直殺上山頂。
這座山是由夏侯淵的部将杜襲把守的,隻有幾百人。
當時望見黃忠大批人馬一擁而上,聲勢駭人,慌忙丢下營寨,逃下山去。
黃忠非常輕松地占領了山頂,正好和定軍山相對立,地勢特别優越。
法正說:“将軍可以駐守在半山腰,我守住山頂。
等夏侯淵來進攻時,我舉起白旗将軍按兵不動;等他倦怠了,疏于防備時,我就舉起紅旗,将軍迅速地下山沖擊曹軍。
我們以逸待勞,一定能夠獲勝。
”黃忠聽後,連說妙計,便帶領大部人馬在半山腰紮下營寨。
杜襲丢了山寨,逃回定軍山,說黃忠奪取了對面的山頂。
夏侯淵非常惱怒,說:“黃忠占領了對山,不由得我不出戰!”張郃勸阻說:“這是他們的計謀,将軍隻宜堅守,不能出戰。
”夏侯淵說:“他占了我的對面山頂,觀察我的軍情虛實,我怎麼能不出戰呢?”張幾次苦苦地勸阻,夏侯淵就是不聽。
夏侯淵命令兵士圍住黃忠占領的對山,大罵挑戰。
法正在山頂上舉起白旗,任憑夏侯淵在山下怎樣百般辱罵,黃忠就是不出戰。
等到中午以後,法正見曹兵已經疲倦,心不在焉,不見絲毫銳氣,大都下馬,倚在石頭旁休息,有的竟昏昏欲睡,就舉起紅旗。
黃忠見山頂上紅旗招展,一聲令下。
戰鼓齊鳴,蜀漢的軍隊大喊着沖下山來,那種陣勢猶如天崩地塌。
夏侯淵措手不及,黃忠閃電般已經來到他的面前,大喝一聲,像平地驚雷。
夏侯淵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見黃忠的寶刀落下,連頭帶肩被砍成兩段。
曹兵見主帥被斬,潰不成軍。
黃忠乘勝追擊,占領了定軍山。
[評析] 此計名出于《孫子兵法·軍争篇》:“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
”這篇文章還提出,“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隋歸。
”黃忠、法正之所以能取勝,是因為他們在戰争中善于應變,占據有利地形,改變被動的态勢,采用了“以逸待勞”的妙計。
在兩軍對壘時,逸者勝,勞者敗。
所以要千方百計創造條件,使敵勞,使己逸,這是掌握作戰主動權,伺機殲敵的法寶。
以逸待勞之例說——曹玮挫敵士氣計 一年,西夏的軍隊屢次騷擾北宋的西北邊境,百姓不得安甯。
皇帝召見大将曹玮,命他率部前往平定。
曹玮帶兵直驅西北邊疆。
西夏的軍隊一見“曹”字旗幟,便知常勝将軍曹玮軍到,稍一交鋒便潰逃了。
曹玮心想:“我軍一到,他們便逃。
我軍一走,他們又來騷擾,如此進進退退總不是辦法。
隻有把他們引出來,徹底消滅方能解除後患。
” 第二天,曹軍趕着敵人撇下的牛羊,擡着繳獲的戰利品,散散漫漫地往回走。
西夏軍統帥聽探子飛報:曹軍貪圖戰利品,部隊毫無紀律,一片混亂。
西夏軍覺得這是戰勝敵方的機會,便率軍回馬攆上宋軍交戰。
曹玮部隊拖拖拉拉地走到一個地勢很有利的山口,即擺陣迎戰。
過了半天:,遠處飛馬驟馳,塵土遮天,西夏軍隊趕來了。
曹玮笑笑,即派人到西夏軍隊那邊傳言說:“貴軍遠道而來,将士十分疲乏,我們不想趁人之危而作戰,先請你們休息一下,待會再決勝負。
”西夏統帥一聽,認為對自己有利,便同意了。
過了一會兒,曹玮認為時機已到,又派人過去通知:“休息好了,開始吧!” 當即,山谷中戰鼓震天,雙方人馬好一番厮殺。
沒多久,西夏軍隊就被打得屍橫山野,死傷大半。
曹玮的幕僚覺得奇怪,堪稱慓悍骁勇的西夏軍怎麼沒經好好交戰就落花流水了呢?便問将軍。
曹玮說:“匹夫之勇在戰場上是不行的,要動腦子。
昨天我們雙方一交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