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反間計——周瑜假書賺蔣幹
關燈
小
中
大
歌謠的意思是說,:斛律光将要當皇帝,北齊王就要垮台了。
韋孝寬令間諜們把寫有這些歌謠的傳單,散發到北齊的京城邺(今河北臨漳)。
當時任北齊宰相的祖孝,恰與斛律光有矛盾。
祖孝見了這些傳單,又添枝加葉渲染擴大,并讓小孩子在大街小巷傳唱,傳得滿城風雨,然後将情況彙報給北齊的後主高緯。
後主不辨真僞,懷疑斛律光要造反,立即下令殺了斛律光。
反間計之例說——韋臯挑敵互疑破吐蕃 公元778年,吐蕃興兵10萬侵擾大唐川西地區,川西守将韋臯發兵抵抗。
兩軍對壘,互有勝負。
吐蕃王見急切不能勝,便寫信給雲南王,讓他出兵相助。
雲南王接到吐蕃王的信,左右為難,出兵援助吧,自己已向大唐王朝表示願歸附唐王朝,而今出爾反爾,得罪了大唐,恐怕給日後埋下災禍。
但不出兵援助吧,過去自己一直與吐蕃結盟,而今吐蕃有事不去相助,說不定吐蕃馬上會興師問罪,立時就有刀兵之患。
正在左右為難之時,大臣中一人出主意,可效仿戰國年間五圍攻秦時齊國的辦法,答應派兵,但駐紮觀望,等待勝負有定時再作打算。
雲南王一聽大喜,馬上答應吐蕃,即刻便發兵去救助。
吐蕃王接到雲南王回信,更增長了勇氣,向唐軍發動更猛烈的攻擊。
韋臯正在全力對付吐蕃時,卻聽說背後雲南兵正向自己接近,大吃一驚,忙從川内調兵阻擋。
哪知雲南兵進到泸水(今四川雅砻江下遊)時,卻停兵紮營,等待觀望起來。
韋臯聞報,頓時松了一口氣,但又一想,危機仍沒過去。
雲南兵在駐紮觀望,等自己和吐蕃決出勝負後再作打算。
若一旦自己失利,那麼雲南兵從背後殺過來,仍擺脫不了腹背受敵的場面。
韋臯覺得要變被動局面為主動局面,必須争取雲南兵倒向自己這一邊。
要争取雲南兵倒向自己,必須設法破壞雲南王與吐蕃王的關系。
怎麼破壞他們之間的關系呢?韋臯苦思一夜,終于有了辦法。
第二天,他寫了一封給雲南王的信,信上說雲南王已決定歸附大唐,這是明智之舉,今番來兵名義上助吐蕃而實際上幫唐軍夾擊吐蕃,此舉甚好。
若一舉滅了吐蕃,願把吐蕃的牛羊馬群分給雲南王雲雲。
将信用以前給雲南王送信用的銀匣裝好,封上封印,揣在懷中,前去出戰吐蕃。
對陣時,佯作不支,倉促後退,從懷中掉出銀信匣。
吐蕃戰将見有銀器落地,忙拍馬來搶。
韋臯大叫聲“那是機密”,便令手下去搶。
可那銀匣離吐蕃軍近,早被吐蕃搶入大營。
韋臯裝作迫不得已退兵回營。
吐蕃王拿到這封信一看,氣得胡子直抖,馬上撥出兩萬人馬,扼住雲南王來戰場的要道,以防雲南兵來助韋臯。
雲南王聽說吐蕃無緣無故地派兵阻擊自己,十分生氣,馬上下令班師回朝。
韋臯解除了後顧之憂,全力對付前邊的吐蕃兵,将吐蕃兵打得大敗而逃。
反間計之例說——嶽飛反間除劉豫 公元1130年,金人在大名府(河北大名南)封宋朝的投降官員劉豫做大齊皇帝。
以後劉豫多次配合金人攻打宋軍,成為宋軍北伐的最大障礙。
宋将嶽飛認為,要想拒逐金兵,必須先除去劉豫。
他了解到劉豫與金将粘罕狼狽為奸,金國元帥對此十分忌恨。
于是就想利用敵人的矛盾來鏟除劉豫。
恰好宋軍捉到一個金兀術派來的間諜,嶽飛便故意将他裝作是自己派出去的人員,責問他說:“你不是張斌嗎?前些日子派你送信給劉豫,要他設法把金兀術引誘出來。
不料你競一去不複返。
以後我又派人去聯系。
劉豫已經答應到冬天把金兀術引誘到清河(江蘇淮陰東大清河口)和我共同夾擊。
你為什麼不把信送到呢?”間諜怕嶽飛殺死他,也就順水推舟,冒認張斌,嶽飛要他再給劉豫送信,信中叙述謀殺金兀術的事,封成蠟九。
然後囑咐間諜說:“我饒恕了你,這回你一定要守秘密,把信送到。
”這個間諜以為既保住了性命,又竊得重要情報,好不喜歡。
回到金國,馬上把信獻給兀術。
兀術一看,勃然大怒,立即撤消了劉豫的皇帝名号,并把他充軍到臨潢(今内蒙古自治區西林縣),宋朝一個逆敵就這樣被除掉了。
反間計之例說——胡宗憲使間勝倭寇 嘉靖年問,江浙一帶倭寇泛濫。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胡宗憲按察浙江,後因與趙文華聯手,得到明世宗的重用。
當時倭寇的主要首領徐海、陳東和麻葉在乍浦一帶建立據點,四處搶掠。
胡宗憲在他們之間制造矛盾、挑起他們自相殘殺利用這一辦法,各個擊破。
到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胡宗憲已使徐海暗地裡歸順,就對徐海說:“你已經歸附朝廷,現在吳湘江一帶盜賊蜂起,為什麼不去殺賊奪船,戴罪立功呢?”徐海果然帶兵出戰。
而同時胡宗
韋孝寬令間諜們把寫有這些歌謠的傳單,散發到北齊的京城邺(今河北臨漳)。
當時任北齊宰相的祖孝,恰與斛律光有矛盾。
祖孝見了這些傳單,又添枝加葉渲染擴大,并讓小孩子在大街小巷傳唱,傳得滿城風雨,然後将情況彙報給北齊的後主高緯。
後主不辨真僞,懷疑斛律光要造反,立即下令殺了斛律光。
反間計之例說——韋臯挑敵互疑破吐蕃 公元778年,吐蕃興兵10萬侵擾大唐川西地區,川西守将韋臯發兵抵抗。
兩軍對壘,互有勝負。
吐蕃王見急切不能勝,便寫信給雲南王,讓他出兵相助。
雲南王接到吐蕃王的信,左右為難,出兵援助吧,自己已向大唐王朝表示願歸附唐王朝,而今出爾反爾,得罪了大唐,恐怕給日後埋下災禍。
但不出兵援助吧,過去自己一直與吐蕃結盟,而今吐蕃有事不去相助,說不定吐蕃馬上會興師問罪,立時就有刀兵之患。
正在左右為難之時,大臣中一人出主意,可效仿戰國年間五圍攻秦時齊國的辦法,答應派兵,但駐紮觀望,等待勝負有定時再作打算。
雲南王一聽大喜,馬上答應吐蕃,即刻便發兵去救助。
吐蕃王接到雲南王回信,更增長了勇氣,向唐軍發動更猛烈的攻擊。
韋臯正在全力對付吐蕃時,卻聽說背後雲南兵正向自己接近,大吃一驚,忙從川内調兵阻擋。
哪知雲南兵進到泸水(今四川雅砻江下遊)時,卻停兵紮營,等待觀望起來。
韋臯聞報,頓時松了一口氣,但又一想,危機仍沒過去。
雲南兵在駐紮觀望,等自己和吐蕃決出勝負後再作打算。
若一旦自己失利,那麼雲南兵從背後殺過來,仍擺脫不了腹背受敵的場面。
韋臯覺得要變被動局面為主動局面,必須争取雲南兵倒向自己這一邊。
要争取雲南兵倒向自己,必須設法破壞雲南王與吐蕃王的關系。
怎麼破壞他們之間的關系呢?韋臯苦思一夜,終于有了辦法。
第二天,他寫了一封給雲南王的信,信上說雲南王已決定歸附大唐,這是明智之舉,今番來兵名義上助吐蕃而實際上幫唐軍夾擊吐蕃,此舉甚好。
若一舉滅了吐蕃,願把吐蕃的牛羊馬群分給雲南王雲雲。
将信用以前給雲南王送信用的銀匣裝好,封上封印,揣在懷中,前去出戰吐蕃。
對陣時,佯作不支,倉促後退,從懷中掉出銀信匣。
吐蕃戰将見有銀器落地,忙拍馬來搶。
韋臯大叫聲“那是機密”,便令手下去搶。
可那銀匣離吐蕃軍近,早被吐蕃搶入大營。
韋臯裝作迫不得已退兵回營。
吐蕃王拿到這封信一看,氣得胡子直抖,馬上撥出兩萬人馬,扼住雲南王來戰場的要道,以防雲南兵來助韋臯。
雲南王聽說吐蕃無緣無故地派兵阻擊自己,十分生氣,馬上下令班師回朝。
韋臯解除了後顧之憂,全力對付前邊的吐蕃兵,将吐蕃兵打得大敗而逃。
反間計之例說——嶽飛反間除劉豫 公元1130年,金人在大名府(河北大名南)封宋朝的投降官員劉豫做大齊皇帝。
以後劉豫多次配合金人攻打宋軍,成為宋軍北伐的最大障礙。
宋将嶽飛認為,要想拒逐金兵,必須先除去劉豫。
他了解到劉豫與金将粘罕狼狽為奸,金國元帥對此十分忌恨。
于是就想利用敵人的矛盾來鏟除劉豫。
恰好宋軍捉到一個金兀術派來的間諜,嶽飛便故意将他裝作是自己派出去的人員,責問他說:“你不是張斌嗎?前些日子派你送信給劉豫,要他設法把金兀術引誘出來。
不料你競一去不複返。
以後我又派人去聯系。
劉豫已經答應到冬天把金兀術引誘到清河(江蘇淮陰東大清河口)和我共同夾擊。
你為什麼不把信送到呢?”間諜怕嶽飛殺死他,也就順水推舟,冒認張斌,嶽飛要他再給劉豫送信,信中叙述謀殺金兀術的事,封成蠟九。
然後囑咐間諜說:“我饒恕了你,這回你一定要守秘密,把信送到。
”這個間諜以為既保住了性命,又竊得重要情報,好不喜歡。
回到金國,馬上把信獻給兀術。
兀術一看,勃然大怒,立即撤消了劉豫的皇帝名号,并把他充軍到臨潢(今内蒙古自治區西林縣),宋朝一個逆敵就這樣被除掉了。
反間計之例說——胡宗憲使間勝倭寇 嘉靖年問,江浙一帶倭寇泛濫。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胡宗憲按察浙江,後因與趙文華聯手,得到明世宗的重用。
當時倭寇的主要首領徐海、陳東和麻葉在乍浦一帶建立據點,四處搶掠。
胡宗憲在他們之間制造矛盾、挑起他們自相殘殺利用這一辦法,各個擊破。
到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胡宗憲已使徐海暗地裡歸順,就對徐海說:“你已經歸附朝廷,現在吳湘江一帶盜賊蜂起,為什麼不去殺賊奪船,戴罪立功呢?”徐海果然帶兵出戰。
而同時胡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