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緩兵之計——司馬懿緩戰破遼東
關燈
小
中
大
。
阿古柏的野心越來越大,宣布在新疆建立“哲德沙爾國”,自稱國王,揚言要把新疆從中國領土上分裂出去。
趁阿古柏宣布建國稱王的時候,俄國軍隊出兵占領了新疆西部的伊犁和附近地區。
他們在這裡征收賦稅,行使國家主權,完全排斥了清朝對伊犁地區的統治。
1875年5月初朝廷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
1876年4月7日,左宗棠率領大軍離開蘭州,經過河西走廊向新疆進發,到了肅州(今甘肅酒泉),他把将領召集起來說:“諸位将軍第一次到西北邊疆,大概對新疆的情況不太熟悉吧?我自幼愛讀史地書和兵書,對新疆的山川地形和曆史沿革略知一二。
新疆中部有一條大山脈,叫做天山,把新疆分成南北兩大部分,山南叫南疆,山北叫北疆。
我們這次進兵,要先攻交通比較便利、我們容易到達的北疆,直取烏魯木齊,在烏魯木齊站穩腳跟以後,再收複其他地方。
”将領們齊聲說:“一切聽從大人指揮。
”左宗棠說:“既然如此,諸将聽我的命令:大将劉錦棠指揮都統金順一軍,擔任主攻;提督徐占彪、張濯一軍,把守哈密,配合金順。
從湖廣來的楚軍駐守敦煌、安西、玉門一線,嚴防敵軍向内侵犯。
我在肅州指揮,各軍有事,随時前來票報。
” 部署完畢,左宗棠舉行了隆重的祭旗儀式。
在莊嚴的“左”字大旗下,全軍宣誓:不怕艱難險阻,誓與敵人血戰到底,收複祖國河山。
然後各軍按照左宗棠宣布的作戰任務和目标,整裝出發。
4月26日,劉錦棠在肅州正式受命出關時,左宗棠又授以“先遲後速,緩進急戰”的八字方針。
這就是左宗棠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的戰略部署:先北路後南路。
出關後,第一個戰役是攻占北疆,收複烏魯木齊至瑪納斯一帶,扼全疆總要之處,為下一步南進準備後方基地。
進攻的指導方針則是“緩進急戰”。
左宗棠制定的戰略部署和作戰指導方針是完全正确的。
從敵情來看,先打北路之敵,做到了先揀弱敵打,因為阿古柏比沙俄弱,北路的白彥虎等部又比南路阿古柏嫡系弱。
從地理上看,先打北路之敵,清軍既可依托哈密、巴裡坤、古城一帶後方基地,又可以割斷阿古柏與沙俄的聯系,制止沙俄繼續東侵,形成對南路阿軍的東、北兩面逼攻之勢。
而“緩進急戰”的策略則正确地解決了新疆這種特殊的地理條件下作戰的後勤保障問題。
1876年8月,左宗棠指揮清軍發起了北疆戰役。
清軍将領劉錦棠按照“緩進急戰”的原則,率清軍乘夜間敵人睡覺的機會,急速發起猛攻,很快就占領了古牧地。
烏魯木齊守将——投順阿古柏的中國人白彥虎,’見勢不妙,首先逃跑了。
其他敵軍見主将臨陣逃脫,也跟着敗下陣去。
清軍僅花了10天的時間就順利地占領了烏魯木齊,很快就收複了伊犁以外的北疆地區。
左宗棠的第一步計劃順利實現了。
接着就準備向南疆進軍。
1877年4月中旬,左宗棠适時地發起了天山戰役。
劉錦棠一部攻達坂城,僅用四天時間就全殲守敵,無一漏網。
接着分兵一部與他部清軍攻克吐魯番城,前後不到半個月就順利結束,總計殲敵2萬餘人,救出百姓2萬餘人。
至此,清軍完全打開了進軍南疆的門戶。
天山戰役結束後,左宗棠又決定部隊“緩進”。
因為籌運糧草、軍侗需要時間,等糧饷籌運足夠時,再舉進兵。
清軍的“緩進”以及阿古柏因戰敗惱怒突然中風而死,又客觀上促進了阿古柏營壘的分化瓦解,其内部為争權奪利而爆發了一場内亂。
這給清軍繼續進兵造成了新的有利條件。
左宗棠抓住有利時機,部署了南疆戰役計劃。
1877年9月下旬,劉綿棠受命發起了南疆戰役。
他親率精銳步騎,一個月馳驅3000裡,在維吾爾族人民的支持和協助下,一舉收複了東四城,12月又收複了西四城。
阿古柏部屬除一小部投奔沙俄外,餘部全被殲滅。
這樣,淪陷十多年的天山南北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在新疆這塊土地上徹底消滅了阿古柏的侵略勢力。
緩兵之計之例說——史念祖彈歌待援軍 同治初年,清将史念祖随喬松年解蒙城之圍後,接連收複英山,攻下高圩。
撚軍首領張洛行據守維河集,以為大本營。
清将英翰在雉河集陷入撚軍重重包圍之中,史念祖率部來援助,與英翰相約20天内發起攻勢,但援兵尚未到來。
為了麻痹撚軍,史念祖坐在城牆上彈奏琵琶,音樂激昂動聽,又教守城士卒高聲歌唱。
撚軍聞歌聲樂聲不斷,都出來觀望,不知清軍葫蘆裡究竟賣的什麼藥。
突然有一天,不遠處槍聲陣陣,炮聲隆隆
阿古柏的野心越來越大,宣布在新疆建立“哲德沙爾國”,自稱國王,揚言要把新疆從中國領土上分裂出去。
趁阿古柏宣布建國稱王的時候,俄國軍隊出兵占領了新疆西部的伊犁和附近地區。
他們在這裡征收賦稅,行使國家主權,完全排斥了清朝對伊犁地區的統治。
1875年5月初朝廷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
1876年4月7日,左宗棠率領大軍離開蘭州,經過河西走廊向新疆進發,到了肅州(今甘肅酒泉),他把将領召集起來說:“諸位将軍第一次到西北邊疆,大概對新疆的情況不太熟悉吧?我自幼愛讀史地書和兵書,對新疆的山川地形和曆史沿革略知一二。
新疆中部有一條大山脈,叫做天山,把新疆分成南北兩大部分,山南叫南疆,山北叫北疆。
我們這次進兵,要先攻交通比較便利、我們容易到達的北疆,直取烏魯木齊,在烏魯木齊站穩腳跟以後,再收複其他地方。
”将領們齊聲說:“一切聽從大人指揮。
”左宗棠說:“既然如此,諸将聽我的命令:大将劉錦棠指揮都統金順一軍,擔任主攻;提督徐占彪、張濯一軍,把守哈密,配合金順。
從湖廣來的楚軍駐守敦煌、安西、玉門一線,嚴防敵軍向内侵犯。
我在肅州指揮,各軍有事,随時前來票報。
” 部署完畢,左宗棠舉行了隆重的祭旗儀式。
在莊嚴的“左”字大旗下,全軍宣誓:不怕艱難險阻,誓與敵人血戰到底,收複祖國河山。
然後各軍按照左宗棠宣布的作戰任務和目标,整裝出發。
4月26日,劉錦棠在肅州正式受命出關時,左宗棠又授以“先遲後速,緩進急戰”的八字方針。
這就是左宗棠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的戰略部署:先北路後南路。
出關後,第一個戰役是攻占北疆,收複烏魯木齊至瑪納斯一帶,扼全疆總要之處,為下一步南進準備後方基地。
進攻的指導方針則是“緩進急戰”。
左宗棠制定的戰略部署和作戰指導方針是完全正确的。
從敵情來看,先打北路之敵,做到了先揀弱敵打,因為阿古柏比沙俄弱,北路的白彥虎等部又比南路阿古柏嫡系弱。
從地理上看,先打北路之敵,清軍既可依托哈密、巴裡坤、古城一帶後方基地,又可以割斷阿古柏與沙俄的聯系,制止沙俄繼續東侵,形成對南路阿軍的東、北兩面逼攻之勢。
而“緩進急戰”的策略則正确地解決了新疆這種特殊的地理條件下作戰的後勤保障問題。
1876年8月,左宗棠指揮清軍發起了北疆戰役。
清軍将領劉錦棠按照“緩進急戰”的原則,率清軍乘夜間敵人睡覺的機會,急速發起猛攻,很快就占領了古牧地。
烏魯木齊守将——投順阿古柏的中國人白彥虎,’見勢不妙,首先逃跑了。
其他敵軍見主将臨陣逃脫,也跟着敗下陣去。
清軍僅花了10天的時間就順利地占領了烏魯木齊,很快就收複了伊犁以外的北疆地區。
左宗棠的第一步計劃順利實現了。
接着就準備向南疆進軍。
1877年4月中旬,左宗棠适時地發起了天山戰役。
劉錦棠一部攻達坂城,僅用四天時間就全殲守敵,無一漏網。
接着分兵一部與他部清軍攻克吐魯番城,前後不到半個月就順利結束,總計殲敵2萬餘人,救出百姓2萬餘人。
至此,清軍完全打開了進軍南疆的門戶。
天山戰役結束後,左宗棠又決定部隊“緩進”。
因為籌運糧草、軍侗需要時間,等糧饷籌運足夠時,再舉進兵。
清軍的“緩進”以及阿古柏因戰敗惱怒突然中風而死,又客觀上促進了阿古柏營壘的分化瓦解,其内部為争權奪利而爆發了一場内亂。
這給清軍繼續進兵造成了新的有利條件。
左宗棠抓住有利時機,部署了南疆戰役計劃。
1877年9月下旬,劉綿棠受命發起了南疆戰役。
他親率精銳步騎,一個月馳驅3000裡,在維吾爾族人民的支持和協助下,一舉收複了東四城,12月又收複了西四城。
阿古柏部屬除一小部投奔沙俄外,餘部全被殲滅。
這樣,淪陷十多年的天山南北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在新疆這塊土地上徹底消滅了阿古柏的侵略勢力。
緩兵之計之例說——史念祖彈歌待援軍 同治初年,清将史念祖随喬松年解蒙城之圍後,接連收複英山,攻下高圩。
撚軍首領張洛行據守維河集,以為大本營。
清将英翰在雉河集陷入撚軍重重包圍之中,史念祖率部來援助,與英翰相約20天内發起攻勢,但援兵尚未到來。
為了麻痹撚軍,史念祖坐在城牆上彈奏琵琶,音樂激昂動聽,又教守城士卒高聲歌唱。
撚軍聞歌聲樂聲不斷,都出來觀望,不知清軍葫蘆裡究竟賣的什麼藥。
突然有一天,不遠處槍聲陣陣,炮聲隆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