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利而誘之——丁斐牛馬救曹操

關燈
這個計謀見于《三國演義》第五十八回“馬孟起興兵雪恨曹阿瞞割須棄袍”。

     在曹洪被馬超戰敗,丢失潼關之後,曹操率領後續部隊趕至潼關關前。

    在曹操與馬超的首次交鋒中,曹軍潰敗。

    馬超統領龐德、馬岱等,直入曹軍,要親自捉拿曹操。

    馬超的淩厲攻勢,迫使曹操“割須棄袍”,狼狽而逃。

    在危急之時,幸好曹洪趕到,才好歹保住了曹操的性命。

    曹操逃回大營後,一面傳令堅守寨栅,不許出戰;一面謀畫擊敗馬超、韓遂的計劃。

    他責令徐晃引精兵4000徑襲潼關後路河西,他自己則督軍渡過渭水。

    然後,兩路夾擊,一舉消滅馬、韓諸部。

    馬超得知曹軍的意圖後,主張搶占渭河北岸,遏制曹兵渡河。

    韓遂則主張按兵法中“兵半渡可擊”的戰術,陳兵南岸,待到曹軍渡至一半時,乘機猛攻。

    他認為,此舉足以使曹操大軍皆死于渭河之内。

    這樣,馬超就采納了韓遂的建議。

    當曹軍部分精兵渡至北岸,曹操親自帶領百餘名護衛軍将坐于南岸,觀看大軍渡河時,馬超突然率軍殺至,沖到離曹操僅有百步的地方。

    在曹操生死在眼前的危急關頭,曹操的虎衛軍骁将許褚,扶起曹操急奔河邊。

    他挾起曹操一躍就跳上離岸邊一丈多遠的船上,撐船向河心劃去,曹操趴在許褚的腳下,狼狽至極。

    馬超趕到河邊後,見曹船已到河心,就彎弓搭箭,命令将士沿河向曹船猛射,刹那問,矢如雨急,船上的駕舟和護衛士卒幾十人都應弦而倒;許褚一邊用左手舉起馬鞍遮住如飛蝗般的來箭,護衛着曹操;一邊用雙腿夾着船舵,以右手使篙撐船。

    曹操與許褚處在危險之中,正當他兩拼命掙紮之時,射來的箭突然越來越少。

    于是,許褚乘機快速将船劃至北岸,使曹操再次死裡逃生。

    原來當時的渭南縣令丁斐正在南山之上,他看到馬超的追殺使曹操時刻都有生命之虞。

    于是,他打開寨門,将所有的牛馬驅趕出來。

    一時間,滿山遍野到處是牛馬,西涼兵見狀,都回過頭來争搶牛馬,無心追趕狂逃的曹操,曹操也因此化險為夷。

    曹操上岸後,對前來拜見問安的諸将大笑說:“我今天差點被這些毛賊所困!”他問是誰用“縱牛馬以誘敵”的妙計救了他?有人告訴他說是渭南縣令丁斐。

    丁斐入見時,曹操感激地說:“如果不是你的良謀,我就會被賊所擒俘。

    ”于是,他立即提拔丁斐為典軍校尉。

     [評析] 丁斐的縱牛馬以誘敵,實際就是以利誘之的謀略,利益會使人的目标改變,利欲熏心使許多人迷失方向。

    誘的方法有多種,但應當明确的是應該以小利獲大利,否則得不償失,也就沒什麼意思了。

     利而誘之之例說——李密黃金耀眼 楊玄感于大業九年(613年)起兵,同年八月失敗,其部衆或降或逃,瞬息間不複存在。

     李密身為玄感謀主,按律也是十惡不赦,所以他在兵敗後秘密進入關中,與玄感的堂叔楊詢躲在馮诩(今陝西大荔縣)楊詢的嶽丈家裡。

    不久因鄰居告發,李密被抓,關進京兆大牢,随後又從西都長安(今陝西西安城西北)被押往炀帝巡幸的高陽。

     途中,李密圖謀借機脫逃,他對同黨們說:“我們的性命現就如朝露一樣,懸懸危在旦夕,一到高陽,必定難逃粉身碎骨做醬做醋的慘禍,現在途中倒還有辦法可想。

    總之各人性命隻有一條,怎能引頸受戮,坐以待斃?隻要有萬分之一的希望,都應該努力争取逃走,大家說對不對?”衆人紛紛表示贊同,并推李密制定逃亡計劃。

    李密說:“你們身上不都帶着金子嗎?人一死這東西就分文不值了,但它現在卻可望替大家買回性命。

    ”衆人表示一切但聽李密指示。

     李密教他們都把金子拿出來給負責押送的使者看,并一律可憐兮兮地聲稱:“這些東西對我們而言已毫無用處了,我們想把它全部留贈閣下,隻希望我們死後,閣下能找個地方把我們埋了,免得暴屍荒野受野狗惡鳥的淩辱。

    這些金子除了支付埋葬的費用,應該還有大量節餘,就算我們報答閣下的恩德吧。

    ”使者受到金子的誘惑,當即滿口答應。

    有了金子開路,李密等的待遇,就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一出函谷關(今陝西潼關),押送者們的管制也漸漸放松。

    李密開始實施第二步行動計劃。

     他請使者批準他們買酒買菜,以便死前能好好享受一下生活的有限樂趣,得到了使者的同意。

    于是飲酒作樂,猜拳行令,常常通宵達旦,使者也并不幹涉。

    一行人抵達邯鄲,距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