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激将法——諸葛亮計激周瑜

關燈
“怒而撓之”的戰法。

    前者是對己和對友,後者則是對敵。

     激将法之例說——度尚去财激衆打勝仗 漢桓帝時,天下戰亂,烽火紛起。

    荊州一帶,更是不得安甯,今天這幫人馬殺來,明天那幫人馬退去,隻攪得天昏地暗,民不聊生。

     荊州刺史度尚,為了保衛家園,招募本地鄉勇,組成州兵,巡邏守衛。

    這年,又殺來一支隊伍,沿途搶掠,個個都懷揣金銀财寶。

    度尚帶鄉兵殺去,連連獲勝。

    但鄉勇們是些剛入伍之入,紀律不甚嚴明,殺死敵兵,便把敵兵搶來的财貨據為己有。

    這樣,幾次勝仗下來,敵人殺死了不少,鄉兵們的口袋也鼓脹起來。

    大凡人一旦有了錢,便不想再賣命了,所以打起仗來,也失去了往日的威風。

     怎麼辦呢?俗話說,法不治衆,鄉兵們個個如此,你也不能把他們人人治罪呀!怎樣才能調動起鄉兵們的積極性呢?度尚左思右想,鄉兵們是因錢财才失去鬥志的,若他們沒了錢财,便會重生鬥志。

    想到這裡,度尚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第二天,他宣布放假一天,但不許回家,而讓将士們外出遊獵,獲野味以充口糧。

    将士們聽後十分高興,都相約結伴傾巢而出。

    眼見得衆将去遠了,度尚讓手下親信放起火來。

    一時間,大火連天,将自己的軍營燒了個精光,将士們掠獲的錢财也都化為灰燼,隻有兵器因帶出打獵,所以損失不多。

     鄉勇回營,面對着一片灰燼跺腳痛罵,心疼萬分。

    度尚出來說:“敵人乘我空營,來燒我營房,使大家損失盡了财物。

    可恨不可恨?”“可恨!”大家發自内心地喊了一聲。

    度尚又說:“金銀财寶,绫羅綢緞,敵人那裡有的是。

    弟兄們想要,咱們可以去奪。

    ”大家“嗷”地一聲轉身就奔敵營殺去,個個以一當十,把敵軍殺得人仰馬翻,逃遁百餘裡外,财物辎重,盡為荊州鄉兵所得。

    自此敵人知荊州兵厲害,再也不敢輕易來進犯了。

     度尚所用激将之法,在今天看來不怎麼光明、高尚,但當時面對缺乏教育與訓練的鄉兵,卻不失為提高他們作戰積極性的一種權宜之計。

     激将法之例說——金太祖哀激将士 公元12世紀,金人在東北一帶興盛起來。

    1115年,金太祖完顔率兵攻占了遼國後方黃龍府(今吉林農安),遼天祚帝耶律延禧聞聽大驚,忙從對宋前線回到後方,調集了70萬大軍向金兵壓過去。

    金人勢單力薄,形勢十分危急。

     金太祖聞聽,急忙召集部将商量對策。

    由于力量對比懸殊,衆将覺得壓力很大,取勝把握不大,都面露難色。

    太祖見此,為了扭轉氣氛,激勵士氣,運用起“哀兵”之謀。

    他抽出腰中短劍,在自己的臉上亂比劃一氣,仰望天空,痛哭流涕,說:“我們不堪忍受遼人壓榨欺侮,所以起兵造反,謀圖建立基業,自立一國,使我族人變奴隸為主人。

    哪知此舉卻惹得遼人傾全力來對付我們。

    情勢如此危急,生路隻有兩條,一條是動員全族人,同心合力,攜手作戰,死拼出一條出路,或許可轉敗為勝;一條是衆人殺了我全家老小,把造反罪名推到我身上,然後去乞求遼人開恩,或許可轉禍為福。

    何去何從,請大家定奪。

    ”各部首領見完顔血淚縱橫,悲憤交集,也動了感情,心想:起兵反遼,是大家的主意,怎能讓他一人頂罪?再說,即使殺了完顔去乞求,也未必能得到遼人的原諒,同樣落個可悲的下場,倒不如拼全力搏一次,或許可求一條生路。

    于是大家齊聲說:“我們起兵,為的是我族的獨立,大家都是自願的。

    事已至此,隻有決一死戰。

    我們願聽從您的指揮,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金太祖一看自己的“哀兵術”起了作用,十分高興,與衆部首領商量了作戰部署。

    大家一心對敵,奮力拼殺,終于以少勝多,擊敗了遼軍,為日後金滅遼打下了基礎。

     激将法之例說——泰王智斬緬王儲 古代中印半島盛行象戰。

    1569年,泰國阿瑜陀亞王朝被緬甸滅亡。

    1584年,泰王子納黎萱在肯城自立為王。

    緬王聞訊,于1592年派王儲帕瑪哈馬拔拉率兵讨伐。

    納黎營與其弟帕埃夏托薩錄在素攀府領兵迎戰。

    當緬軍剛進入泰軍埋伏圈時,伏兵四起,緬軍陣亂。

    這時發生了意外情況。

    泰王兄弟所騎的象春情勃發,見敵象四處奔逃,立即追趕,塵土蔽日。

    待塵土落定,泰王發現已陷入敵陣,隻見緬王儲騎象率衆立于樹蔭之下。

    泰王思尋脫身之計,當即以言相激說:“皇兄!為何呆立在樹下,敢來與我決一雌雄嗎?良機莫失!”當時,緬王儲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