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各個擊破——孔明安居平五路
關燈
小
中
大
遂命令西北軍孫良誠、宋哲元立即率軍出潼關讨蔣。
從上海灘交易所熏陶出來的政客蔣介石,對閻、馮的上述活動了如指掌。
為了戰勝閻、馮,蔣依然采取又打又拉的辦法。
他突然任命閻錫山為陸海空軍副司令。
閻吃了塊肥肉,便違背與馮玉祥的“合約”,在西北軍反蔣時,閻命令晉軍坐山觀虎鬥,結果在力量單薄又無援兵的情況下,西北軍全部潰敗。
馮玉祥十分生氣而又無可奈何。
蔣介石連勝李、馮二軍之後,實現獨裁統治的決心愈加堅定。
因此在收拾了西北軍之後,他氣焰萬丈,槍口一轉,又對準了閻錫山的晉軍。
此時的閻錫山才徹底明白過來,蔣介石為了實現獨裁統治,對他們各路“統帥”,是一個也不會放過的。
閻感到非常惱火,。
大叫:“居然逼到我的頭上來了!”1930年2月28日,閻錫山到五台建安村親自接馮玉祥到太原,聯合召開軍事會議,決心全力倒蔣。
閻錫山自封為“中華民國陸海空軍總司令”,封馮玉祥、李宗仁為副司令。
4月1日他們三人同時宣布就職,通電讨蔣。
蔣介石似早有準備。
蔣又宣布永遠開除閻錫山黨籍,并立即下令讨閻。
一場中國現代曆史上規模最大的軍閥混戰在中原大地上展開了。
中原大戰,東起山東,西到襄樊,南及長沙,北至河北,雙方動員了100多萬軍隊互相斯殺,數千裡的戰線上,炮聲隆隆,刀光閃閃。
戰争初期,閻、馮、李聯合作戰,占有明顯優勢。
晉軍、西北軍連克濟南、商丘,逼近徐州、蚌埠;桂軍也攻克長沙、嶽州。
然而,蔣介石充分發揮了他的優勢: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以中央名義封官許願,策反閻、馮、李的部屬;有英美帝國主義和江浙财團的經濟支持,可以用金錢收買閻、馮、李的叛将。
很快,在閻、馮軍的内部就出現了一些叛将。
由于這些叛将的倒戈,戰争便進入僵持狀态。
雙方都在尋找擊敗對方的突破口。
這個時候,東北的張學良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
此前,張一直擁兵不動。
在蔣與閻、馮、李軍事對峙處于僵持狀态下,可以說,張的向背決定着交戰雙方的勝敗。
因此雙方都在極力拉攏張學良。
閻錫山委任張學良為陸海空軍副司令,蔣介石則以中央政府的名義,不僅任命張學良為陸海空軍副司令,并許他以河北、山西、山東部分地盤,賄以3000萬元巨款。
經過長時間的思考,張學良突然于1930年9月18日通電“擁護中央”,進兵關内,進而占領平津。
由于張學良從背後威脅馮、閻,馮、閻軍内開始分化瓦解。
馮部将石友三通電擁蔣,楊虎城嘩變宣布占領西安。
前線的馮軍全線潰敗,部隊為蔣軍收編。
閻錫山見勢不妙,慌忙退縮山西。
閻、馮隻好通電下野。
南邊的李宗仁也在衡陽吃了敗仗,退回廣西。
10月中旬,曆時半年的中原大戰以蔣介石全勝而結束。
各個擊破之例說——張雲逸集中兵力各個擊破1940年3月初,國民黨頑固派居然兵分三路向新四軍駐津浦路西定遠縣大橋鎮的江北指揮部發動突然進攻。
敵人的具體部署是:由國民黨皖北行署主任顔仁毅,糾集駐安徽的桂系第一三八師一部和第十二遊擊縱隊及保安部隊共3000餘人組成北路,從定遠高塘鋪由北向南發起進攻;由國民黨皖東專員李本一率領第十遊擊縱隊約2000人組成的南路,從古河由南向北推進;另一路,由國民黨地方保安團和土頑謝黑頭的部隊組成,向新四軍駐青龍廠的江北遊擊縱隊新八團進攻。
敵人的意圖很明顯,那就是:三面合擊,一舉消滅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和第四支隊司令部及其後方機關。
由于敵人的行動詭秘,沿途嚴密封鎖消息,因此,新四軍偵察到确切情況時,敵人的一部先頭部隊已經迫近池河南岸,直奔大橋鎮而來,距新四軍的江北指揮部僅有一水之隔了。
情況十分緊急。
這個時候的新四軍,第四支隊各團部分散在各地,有的離江北指揮部很遠,難以收攏,而江北指揮部的作戰部隊隻有一個特務營。
與此同時,蘇北的國民黨頑固派韓德勤也積極調動兵力,準備向津浦路東的新四軍第五支隊發動進攻。
這就是說,在第四支隊指揮機關處境困難的時候,惟一可以調動的第五支隊也無法前來支援。
這一切對新四軍駐皖東部隊的生存和發展是個嚴重的威脅。
張雲逸臨危不懼,鎮定自若。
面對敵人大兵壓境,敵我力量對比十分懸殊的不利處境,他主動與中原局領導劉少奇等連夜研究作戰方案,最後決定:找準敵人薄弱部分,集中兵力,殲其一路,再及其餘。
具體方案是指揮部所屬特務營,迅速強占池河東岸有利地形,阻擊敵人,堅守待援;指揮機關後勤的勤雜人員和民兵,立即行動起來,做好一切準備,随時支援特務營的戰鬥行動;第四支隊第十四團迅速從紅心鋪出發,以最快的速度前來支援大橋鎮,第四、五支隊主力六個團的步兵,集中于津浦路西,利用駐安徽桂系部隊與駐江蘇的國民黨軍的派系矛盾及其行動難以趨于一緻的弱點,反擊對我威脅最大而戰鬥力較弱的地方頑軍,以鞏固路西陣地,然後揮戈向東,各個擊敵,粉碎敵三面合擊;與此同時,派幹部連夜動員群衆過河,對到來的國民黨部隊表示歡迎,歡迎他們前來與我們一道共同抗日,重申大局,并向其曉
從上海灘交易所熏陶出來的政客蔣介石,對閻、馮的上述活動了如指掌。
為了戰勝閻、馮,蔣依然采取又打又拉的辦法。
他突然任命閻錫山為陸海空軍副司令。
閻吃了塊肥肉,便違背與馮玉祥的“合約”,在西北軍反蔣時,閻命令晉軍坐山觀虎鬥,結果在力量單薄又無援兵的情況下,西北軍全部潰敗。
馮玉祥十分生氣而又無可奈何。
蔣介石連勝李、馮二軍之後,實現獨裁統治的決心愈加堅定。
因此在收拾了西北軍之後,他氣焰萬丈,槍口一轉,又對準了閻錫山的晉軍。
此時的閻錫山才徹底明白過來,蔣介石為了實現獨裁統治,對他們各路“統帥”,是一個也不會放過的。
閻感到非常惱火,。
大叫:“居然逼到我的頭上來了!”1930年2月28日,閻錫山到五台建安村親自接馮玉祥到太原,聯合召開軍事會議,決心全力倒蔣。
閻錫山自封為“中華民國陸海空軍總司令”,封馮玉祥、李宗仁為副司令。
4月1日他們三人同時宣布就職,通電讨蔣。
蔣介石似早有準備。
蔣又宣布永遠開除閻錫山黨籍,并立即下令讨閻。
一場中國現代曆史上規模最大的軍閥混戰在中原大地上展開了。
中原大戰,東起山東,西到襄樊,南及長沙,北至河北,雙方動員了100多萬軍隊互相斯殺,數千裡的戰線上,炮聲隆隆,刀光閃閃。
戰争初期,閻、馮、李聯合作戰,占有明顯優勢。
晉軍、西北軍連克濟南、商丘,逼近徐州、蚌埠;桂軍也攻克長沙、嶽州。
然而,蔣介石充分發揮了他的優勢: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以中央名義封官許願,策反閻、馮、李的部屬;有英美帝國主義和江浙财團的經濟支持,可以用金錢收買閻、馮、李的叛将。
很快,在閻、馮軍的内部就出現了一些叛将。
由于這些叛将的倒戈,戰争便進入僵持狀态。
雙方都在尋找擊敗對方的突破口。
這個時候,東北的張學良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
此前,張一直擁兵不動。
在蔣與閻、馮、李軍事對峙處于僵持狀态下,可以說,張的向背決定着交戰雙方的勝敗。
因此雙方都在極力拉攏張學良。
閻錫山委任張學良為陸海空軍副司令,蔣介石則以中央政府的名義,不僅任命張學良為陸海空軍副司令,并許他以河北、山西、山東部分地盤,賄以3000萬元巨款。
經過長時間的思考,張學良突然于1930年9月18日通電“擁護中央”,進兵關内,進而占領平津。
由于張學良從背後威脅馮、閻,馮、閻軍内開始分化瓦解。
馮部将石友三通電擁蔣,楊虎城嘩變宣布占領西安。
前線的馮軍全線潰敗,部隊為蔣軍收編。
閻錫山見勢不妙,慌忙退縮山西。
閻、馮隻好通電下野。
南邊的李宗仁也在衡陽吃了敗仗,退回廣西。
10月中旬,曆時半年的中原大戰以蔣介石全勝而結束。
各個擊破之例說——張雲逸集中兵力各個擊破1940年3月初,國民黨頑固派居然兵分三路向新四軍駐津浦路西定遠縣大橋鎮的江北指揮部發動突然進攻。
敵人的具體部署是:由國民黨皖北行署主任顔仁毅,糾集駐安徽的桂系第一三八師一部和第十二遊擊縱隊及保安部隊共3000餘人組成北路,從定遠高塘鋪由北向南發起進攻;由國民黨皖東專員李本一率領第十遊擊縱隊約2000人組成的南路,從古河由南向北推進;另一路,由國民黨地方保安團和土頑謝黑頭的部隊組成,向新四軍駐青龍廠的江北遊擊縱隊新八團進攻。
敵人的意圖很明顯,那就是:三面合擊,一舉消滅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和第四支隊司令部及其後方機關。
由于敵人的行動詭秘,沿途嚴密封鎖消息,因此,新四軍偵察到确切情況時,敵人的一部先頭部隊已經迫近池河南岸,直奔大橋鎮而來,距新四軍的江北指揮部僅有一水之隔了。
情況十分緊急。
這個時候的新四軍,第四支隊各團部分散在各地,有的離江北指揮部很遠,難以收攏,而江北指揮部的作戰部隊隻有一個特務營。
與此同時,蘇北的國民黨頑固派韓德勤也積極調動兵力,準備向津浦路東的新四軍第五支隊發動進攻。
這就是說,在第四支隊指揮機關處境困難的時候,惟一可以調動的第五支隊也無法前來支援。
這一切對新四軍駐皖東部隊的生存和發展是個嚴重的威脅。
張雲逸臨危不懼,鎮定自若。
面對敵人大兵壓境,敵我力量對比十分懸殊的不利處境,他主動與中原局領導劉少奇等連夜研究作戰方案,最後決定:找準敵人薄弱部分,集中兵力,殲其一路,再及其餘。
具體方案是指揮部所屬特務營,迅速強占池河東岸有利地形,阻擊敵人,堅守待援;指揮機關後勤的勤雜人員和民兵,立即行動起來,做好一切準備,随時支援特務營的戰鬥行動;第四支隊第十四團迅速從紅心鋪出發,以最快的速度前來支援大橋鎮,第四、五支隊主力六個團的步兵,集中于津浦路西,利用駐安徽桂系部隊與駐江蘇的國民黨軍的派系矛盾及其行動難以趨于一緻的弱點,反擊對我威脅最大而戰鬥力較弱的地方頑軍,以鞏固路西陣地,然後揮戈向東,各個擊敵,粉碎敵三面合擊;與此同時,派幹部連夜動員群衆過河,對到來的國民黨部隊表示歡迎,歡迎他們前來與我們一道共同抗日,重申大局,并向其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