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兵不厭詐——張飛詐醉擒劉岱

關燈
惠當機立斷,派出船隊乘風溯流而上。

    丁錫壤下令把戰船排成一字陣,橫在江面,好像一道牆阻擋住西山軍的進路。

    他看到西山軍的船隊越來越近,命令兵士迅速放炮射箭。

    西山軍船被擊沉了一艘,其餘的船隻仍然不停地前進。

    鄭軍的炮火更猛烈了,箭放得更密了,可是卻聽不見西山軍船中有任何聲音。

    戰鬥足足持續了一夜。

    第二天早晨,天色大亮,才看見西山軍船内連一個兵士也沒有,隻有幾個木偶人在“搖橹”,這才知道中了阮文惠誘敵之計。

    鄭軍的彈藥、箭矢都白白地射光了。

    兵士們正不知所措的時候,阮文惠指揮大批戰船沖殺過來,起義軍呐喊鼓噪,驚天動地。

    丁錫壤的水軍棄船逃命,陣勢大亂。

    阮文惠又派精銳部隊上岸,攻擊鄭軍步兵,也大獲全勝。

    這樣,浮沙江一役就消滅了鄭軍的主力。

     兵不厭詐之例說——馬赫底施計攻破堡壘 1848年9月,伊朗爆發了巴布教徒起義。

    10月,在馬贊德蘭省巴爾福魯什的巴布教徒在穆罕默德·阿裡(即巴布)的領導下,擊潰當地駐軍,占領希赫·塔别爾西陵地。

    塔别爾西陵墓是一座古聖墓,按古老傳統,即使内有犯人,當局也不能搜捕。

    起義者在此築起堡壘,反抗統治者。

     伊朗國王得知起義消息後,即令地方武裝鎮壓。

    但起義軍用夜襲不僅擊敗了地方武裝,也使前來鎮壓的國王的叔叔密爾紮·馬赫底·古裡一時束手無策。

    雖然多次增兵,但馬赫底·古裡的強攻還是一次次失敗了。

    到1849年4月底,包圍堡壘的馬赫底。

    古裡的軍隊有1萬人,而起義軍不足250人。

    但是起義軍鬥志旺盛,決心與攻城之敵死戰。

     狡猾的馬赫底·古裡知道,目前的情況下,如果堅持強攻雖能取勝,但付出犧牲太大。

    他閉門苦思,終于想出了一條毒計:起義軍長期堅守堡壘作戰,必定想轉移它方,重新發展力量。

    巴布教徒虔信伊斯蘭教,如果以《古蘭經》對天發誓,誘他們走出堅守的堡壘,他們很有可能上當。

     1849年5月初,馬赫底·古裡身着禮服,在古聖墓前捧着《古蘭經》發誓:隻要起義軍放下武器,離開堡壘,就可以保全生命和自由。

    起義軍信以為真,放下武器。

    當他們紛紛走出堡壘時,馬赫底·古裡的軍隊開始了大屠殺。

    一時間,守衛堡壘的起義軍戰士全部慘死。

    起義領袖穆罕默德·阿裡和其他起義領導遭到逮捕。

    馬赫底·古裡的計謀得逞了。

     馬赫底·古裡利用起義軍虔信宗教,将詐兵之計與宗教信仰相結合,從而達到了輕易攻破堡壘的目的。

     兵不厭詐之例說——俄艦易幟大獲全勝 1853年,南歐爆發了克裡米亞戰争。

    由于利益所在,英、法、埃及等國聯合土耳其向俄國開戰,進攻高加索。

    11月中旬,聯軍海軍主力從黑海撤回博斯普魯斯海峽,留下土耳其海軍元帥奧斯曼統率的混合艦隊運送糧食、彈藥前往高加索西海岸的巴統。

    途中,土耳其艦隊遭到俄艦堵截,不得已隻好退入錫諾普灣暫避,等待聯軍援救。

     11月30日早晨,錫諾普灣被大霧所籠罩。

    為防敵軍偷襲,奧斯曼命令艦隊盡量靠近海岸錨泊,以便能得到海岸上的炮火掩護。

    他特别讓裝載彈藥、糧食的運輸船呆在内側、火力較強的巡航艦在外側警戒。

    到了中午,輕風吹散了迷霧,忽見6艘戰列艦和兩艘巡航艦張着滿帆駛近港口,成“八”字形抛錨在土耳其艦隊外側。

    8艘艦艇上都懸挂着英國“米”字國旗。

    奧斯曼見是友軍英軍的艦隻,大喜過望,以為援軍終于來了,一顆懸緊着的心放了下來。

     12時30分,8艘英國軍艦突然一齊轉身,同時将黑森森的炮口對準土艦隊。

    瞬時間,“米”字旗落下,白“十”字的俄國旗迅速升起。

    土軍大驚失色,奧斯曼急令土軍準備開戰,但為時已晚了。

     土耳其16艘艦上共有510門小口徑炮,他們的炮手還沒有到位,俄國艦隊的720門大、中口徑轟擊炮就打響了。

    刹那間,濃煙四起,炮聲震天。

    俄艦隊憑借艦體三層護甲和火力優勢,借助順風、背光的有利陣位向土艦發起猛烈攻擊。

    幾分鐘後,措手不及的木結構的土艦大部起火,兩艘彈藥船中彈爆炸。

    海面上火光沖天,碎木橫飛,屍體漂浮。

    這時岸上的38座土耳其炮台趕忙開火救應,但俄艦迅速駛入土炮射擊死角。

    土炮打不着俄艦,加上海面硝煙迷漫,視野不清,許多炮彈還打到自家軍艦身上。

    奧斯曼見大勢已去,下令斷錨突圍。

    不久艦沉人傷,被俄軍俘虜。

    一時未被擊中的土艦官兵舍死反擊,7B很快被全部摧毀。

     這一仗完全是一邊倒的形勢,土耳其損失15艘艦隻,官兵傷亡3000餘人,奧斯曼以及200人被俘,錫諾普城區和海岸炮台也被俄軍夷為廢墟。

    而俄軍此役隻死亡37人,傷235人,隻有幾艘艦隻受了輕傷。

     兵不厭詐之例說——德國突襲波蘭 在希特勒的戰略計劃中,侵占波蘭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為了保證能迅速突然地吃掉波蘭,希特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