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圍魏救趙——孔明一紙救江東

關燈
這個智謀故事見于《三國志演義》第五十八回“馬孟起興兵雪恨曹阿瞞割須棄袍”。

     當曹操得知周瑜病逝的消息後,就準備再次興兵進犯江東。

    但是,他又擔心西涼州的鎮東将軍馬騰,會乘機襲取空虛的許都。

    為此,曹操特派使者西去涼州,以朝廷的名義給馬騰加以征南将軍的頭銜,命令他随軍讨伐孫權。

    于是,馬騰帶領次子馬休、馬鐵及5000西涼兵卒應召來到許昌城下。

    不久,西涼兵被曹操消滅,馬騰父子三人也慘遭殺害。

    此後,曹操自認為解除了後顧之憂,即時起兵30萬,直撲江東。

    江東聞報之後,立即讓魯肅派使者西上荊州,向劉備求援。

    諸葛亮看罷江東的求救信,胸有成竹地對劉備說:“既不用動江南之兵,也不用動荊州之兵,我自有妙計使曹操不敢進兵東南。

    ”他讓使者帶回江東的信中說:“如果曹軍南犯,劉皇叔自有退兵之策。

    ”諸葛亮告訴劉備說:“曹操平生最擔心的就是西涼之兵。

    現在曹操殺了馬騰,馬騰長子馬超仍然統領着西涼之衆,曹操的殺父之仇定使馬超刻骨切齒。

    主公隻要修書一封,派人結援馬超,讓馬超興兵入關。

    這樣一來,曹操豈能兵犯江東?”劉備聞言大喜,立即修書,派使者投送西涼的馬超。

     馬超聽說父親和兩個弟弟遇害的消息後,放聲大哭,悲倫倒地。

    他咬牙切齒,痛罵曹賊。

    正在此時,劉備的使者持書趕到。

    馬超拆書一看:劉備在信中除了大罵曹操之外,還回憶了昔日與馬騰同受漢帝密诏、誓誅曹賊的往事和舊情。

    指出,現在曹操與馬超又結下不共天地、不同日月之深仇。

    他建議馬超率西涼之兵以攻曹之右,他統荊、襄之衆以遏曹之前。

    認為此舉不但曹操可擒、奸黨可滅、大仇可報,而且漢室可以複興。

    馬超看罷,立即揮淚複信,打發使者先回,随後便點起西涼兵馬。

    正準備進發時,西涼太守韓遂使人請馬超相見。

    原來韓遂與馬騰是結義兄弟,韓遂與馬超以叔侄相稱。

    韓遂告訴馬超:曹操派人送來書信,以封西涼侯為誘餌,讓韓遂擒拿馬超。

    韓遂還向馬超表示:既為叔侄,不忍加害,願意與馬超一起聯軍進擊曹操,以報仇雪恨。

    韓遂殺掉曹操的使者,又征調手下8部兵馬,合自己與馬超共計10部,20萬大軍,浩浩蕩蕩殺奔長安。

    曹操得到關中警報以後,遂放棄南下攻擊孫權的計劃,專力對付關中的馬超、韓遂之軍。

    諸葛亮一封書信就輕而易舉地制止了曹軍的南下,救了孫權的大駕。

     [評析] 此計名出自戰國時期孫膑“圍魏救趙”的故事。

    古人雲:“治兵如治水。

    ”面對來勢兇猛的強敵,一味硬碰,無異于以卵擊石,所以應采用分流的辦法:或者打擊其薄弱的部位,或者是繞到敵人的背後打擊它。

    如此一來,敵人就不得不放棄原來的目标。

    這是一種轉化敵我雙方地位的迂回策略。

    “圍魏救趙”之計的奧秘所在,是不要就事論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緻力于抓住對方的要害和薄弱環節,把強敵分散、調動開再打。

    也就是避高就下、避實擊虛、避強攻弱、避銳擊衰的戰術。

     圍魏救趙之例說——王守仁智解安慶之圍 1519年6月,甯王宸濠起兵反對明朝政府,由南昌沿都陽湖、長江順流而下,攻占九江等地,并圍攻安慶。

    江西提督王守仁奉命率兵進攻宸濠。

    他的部将有的主張攻打南昌,有的主張救援安慶。

    王守仁說:“如果直接救援安慶,南昌和九江的敵人一定會斷我後路乘勢來攻,使我腹背受敵,不如就近攻打南昌,因為南昌守軍不多,守備薄弱,可以一舉攻下。

    甯王知道我軍攻打南昌,必然放棄安慶,回兵自救。

    但不等他到來,我已攻下南昌。

    這時敵軍士氣沮喪,進退不得,在我軍強大攻勢下,定可全部就殲。

    ”随即派伍文定為先鋒向南昌進發。

    不久,果然将南昌攻下。

    宸濠在安慶聽說王守仁攻打南昌,大為恐慌,立即回兵救援。

    王守仁分兵迎擊。

    最後在樵舍(江西南昌西北)用縱火燒船、分兵合擊的戰法,一舉消滅敵軍,生擒宸濠。

    不久,南昌、九江也相繼攻克。

    前後35天,便結束了這一戰役。

     圍魏救趙之例說——“南化人”巧脫困境 南京化學工業公司是全國重點大型化工企業,1934年由著名的愛國實業家範旭東先生創辦,現有職工3.5萬餘人,工程技術人員3000餘名,擁有雄厚的設計開發、科研生産、化機制造和建築安裝實力。

     市場開放後,企業之間的競争激烈,鬥争加劇,南化公司曾用“圍魏救趙”之計解除了幾次燃眉之急。

     南京有一化工廠與南化公司互有供應關系。

    該廠供應南化公司鹽酸液堿,南化公司供應該廠硫酸、硝酸。

     但在1986、1987兩年,由于南化公司的硫酸、硝酸生産情況不好,對方就給南化公司施加壓力,停止供應鹽酸液堿,使南化公司生産受到嚴重影響,威脅很大。

     南化公司針對這種情況,多次上門解釋,請求諒解,但沒有結果。

     于是,南化公司無奈之際,決定“攻其弱點”,自己組織了鹽酸液堿800噸,以滿足生産急需,同時停止供應該廠硫酸、硝酸。

     此計一出,果然奏效。

    該化工廠立即登門,三番五次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