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利而誘之——丁斐牛馬救曹操

關燈
地高陽已近,李密覺得再不走就沒有機會了,于是暗示大家做好準備。

    恰好當晚就在城外的村子住宿,而關押李密等人的那問屋牆體也不太結實,李密等人就在夜深入靜時悄悄鑿開了一面土牆,成功地逃了出去。

     第二天清晨使者打着呵欠來叫李密等人上路,才赫然發現室内已空空如也,隻有牆上那一個鑿痕猶新的窟窿,猶如一隻大睜着的嘲笑的眼睛。

     利而誘之之例說——姚崇因人施賄制張說 傳說唐玄宗時,姚崇和張說同朝為相。

    張說素以“大手筆”聞于朝野,故為姚崇所嫉妒,兩人經常明争暗鬥,有時連皇上也覺得難以調解。

     這年,姚崇患了重病,日甚一日,他覺得自己決不行了,便把兒子召至床前,說:“爹爹就要撒手歸天了,審視一生,也曾幹下過轟轟烈烈的大事業,沒有什麼值得遺憾的事。

    隻是有件身後事我甚不放心。

    張丞相與我同朝為官多年,言來語去,多有摩擦。

    我在世時,他不敢怎樣。

    但我死後,他會羅織罪名,毀我名聲。

    一死萬事休,任他說什麼,我倒沒什麼了,隻是放心不下你們幾位。

    若我一旦獲罪,肯定會株連你們。

    你們有什麼辦法應付嗎?” 兒子們你看我,我看你,覺得沒有什麼良策對付。

    姚崇繼續說;“制人,要因人之性,借人之手。

    若能讓張丞相來為我蓋棺定論,出于時風所礙,他不會不說好話的。

    這樣吧,等我死後,張丞相照慣例會來祭奠。

    他來之前,你們可把我平生搜集到的佩飾玉玩都擺在供案上,見機送給他。

    待他收下,就請他為我寫碑文。

    一旦拿到碑文,就速禀皇上批準。

    這樣,就萬事大吉了。

     姚崇死後發喪,張說果然來吊唁。

    剛進靈堂,他就盯住了擺在靈案上的諸多玉器寶玩。

    連行禮時,也心不在焉,直盯着不放。

    姚崇兒子們心中暗喜,忙按爹爹生前指教,将寶玩玉器盡數送與張說。

    張說假意推辭了幾下,最後歡天喜地地收下了。

     寶玩送到張說府上,張說還顧不上看個遍,就有姚崇長子前來求見。

    見面一問,原來是來請求為父撰寫碑文的。

    拿了人家的東西,這點事情,當然應當效勞。

    張說沒考慮,就一口答應了。

    姚崇長子千恩萬謝地走了。

     死人的碑文是等着用的,說寫就得寫。

    再說,張說也想趕緊應付了此事,好細細品玩那批稀世珍寶。

    于是叫下人磨墨,揮筆草就。

    按照當時寫碑文的時風,說了不少贊譽的話。

     碑文剛寫完,就有姚府上的人等着取走。

    姚崇兒子們見到碑文,忙按父親吩咐,呈奏皇上。

    皇上禦批“可”,便速請人刻在石碑上。

     再說過了兩天,張說從偶得寶玩的狂喜心境中平靜下來,仔細回味,才覺得此事有點不對頭,他姚崇家為何平白無故送這麼珍貴的寶玩給自己呢?又一想所寫的碑文,才大呼“上當”,忙派人去姚府,說前日所寫碑文有點不妥之處,請求取回去修改。

    聽家人回來說那碑文已奏過皇上并已刻在碑上,張說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長歎一聲:“又讓姚崇這匹夫算計了!” 姚崇深知張說貪求寶玩玉器之性,才因其性而巧施賄賂之計,讓自己的政敵說自己的好話,避免政敵在自己死後對自己進行攻擊,也為兒孫們免除了一場大劫難。

     利而誘之之例說——曹琨賄選總統 直系軍閥頭子曹琨,對總統、副總統的寶座垂涎欲滴。

    1918年段祺瑞當總理時為了拉攏曹琨,許願讓曹琨當副總統。

    于是由北京政府撥150萬元軍費給曹琨當競選費用,并規定了每張選票2000元。

    這是銀元,價格不低,很多議員都已動心。

    但是投票前夕,發生一件意外的桃色新聞,有一張小報刊登消息說,曹琨花了12萬銀元娶了一個唱戲的女子做小老婆。

    這一下,議員們吃醋了,發覺自己的身份才值那戲子的1/50,大家決定不投曹琨的票。

    盡管段祺瑞出動了大批警察和多輛汽車到處去抓議員來投曹琨的票,結果還是有很多議員沒有抓到,不足法定人數,曹琨的副總統沒有當成。

    從此曹琨與段祺瑞分裂,後來便發展成直皖戰争。

     曹琨打赢了,這下胃口大了,反而想當總統了。

    于是他進行了大規模的賄賂。

    賄賂議員的錢從哪裡來呢?曹琨的心腹、直隸省長王承斌想出了“捉财神”之計,派出密探逮捕了l00多個制造金丹、白丸的制毒犯,勒令交重金贖身。

    先找幾個無力交款的小犯槍斃,再逼大犯人拿錢,得了幾百萬元,然後又在本省各縣攤派“借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