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借刀殺人——曹操借刀殺祢衡

關燈
這個智謀故事見于《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祢正平裸衣罵賊吉太醫下毒遭刑”。

     曹操招安張繡之後,聽納賈诩的建議,打算找一位有文名的人去招安劉表。

    孔融薦出祢衡。

    誰知祢衡恃才自傲,将曹操的手下貶損一番。

    當時張遼在一旁,抽劍要殺祢衡。

    曹操制止說:“我正缺少一個鼓吏,早晚朝賀享宴,可令你擔任這個職責。

    ”祢衡不推辭,應聲而去。

    張遼說:“此人出言不遜,為何不殺了他?”曹操說:“此人素有虛名,遠近皆知,今天殺了他,天下人必然說我不能容人。

    他自以為有能耐,所以令他為鼓吏來羞辱他。

    ” 第二天,曹操大宴賓客,令鼓吏擊鼓。

    祢衡一身舊衣而入,擊《漁陽三撾》,音節殊妙,深沉遼遠,如金石之聲。

    座上人聽着,莫不慷慨流涕。

    左右人喝道:“為何不更衣?”祢衡當着他們的面脫下舊衣服,裸體而立,赤身盡露,客人皆掩面。

    祢衡慢慢穿上褲子,臉色不變。

    曹操叱道:“廟堂之上,為何這般無禮?”祢衡說:“欺君罔上才叫無禮。

    我露父母之形,以顯清白之體而已。

    ”曹操說:“你清白,那誰污濁呢?”祢衡道:“你不識賢愚,眼濁;不讀詩書,口濁;不納忠言,耳濁;不通古今,身濁;不容諸侯,腹濁;常懷篡逆之意,心濁。

    我是天下名士,你把我用着鼓吏,這像陽貨輕賤孔子。

    ”曹操指着祢衡說:“令你去荊州做說客,如果劉表來降,就封你做公卿。

    ”祢衡不肯去,曹操便命備三匹馬,令二人挾持着他而去。

    并教文武官員在東門外為之置酒送行。

     荀告訴大家:“如果祢衡來,諸位都不要起身。

    ”祢衡到,下馬入見,衆人皆端坐。

    祢衡放聲大哭。

    荀問:“為什麼哭呢?”祢衡說:“走在死柩之中,怎能不哭?”衆人皆說:“我們是死屍,你就是無頭的狂鬼。

    ”祢衡說:“我是漢朝的臣子,不作曹操之黨羽,怎麼沒有腦袋?”衆人要殺祢衡。

    荀急忙制止,說:“他不過是鼠雀之輩,用不着沾污我們的刀。

    ”祢衡說:“我是鼠雀,可還有性;而你們隻能叫做寄生蟲。

    ”衆人恨恨而散。

     祢衡到荊州,見劉表之後,表面上頌揚劉表的功德,可實際上盡是譏諷。

    劉表不高興,叫他去見黃祖。

    有人問劉表:“稱衡戲谑主公,為何不殺了他?”劉表說:“祢衡多次羞辱曹操,曹操不殺他,是因為怕因此失去人望,所以叫他當說使到我這裡來,要借我的手殺他,使我蒙受害賢的惡名。

    我如今讓他去見黃祖,讓曹操知道我劉表有見識。

    ”衆人皆說好。

     祢衡至黃祖處,共飲,皆醉。

    黃祖問祢衡:“你在許都有什麼人?”祢衡說:“大兒孔融,小兒楊修。

    除此二人,别無人物。

    ”黃祖說:“我像什麼呢?”祢衡說:“你像廟中的神,雖然受祭祀,遺憾的是不靈驗!”黃祖大怒,說:“你把我比成是土木制作的偶像了!”于是殺了祢衡。

    祢衡至死罵不絕口。

    曹操得知祢衡受害,笑着說:“腐儒舌劍,反自殺了!” [評析] 曹操老謀深算,決不是黃祖一類的莽漢和蠢人。

    他要既殺祢衡,又不擔害賢之名,不讓自己招賢納士的大計因之受半點損害。

    經過幾番唇槍舌劍的交鋒,曹操知道祢衡這種人肯定會被達官顯貴所嫉恨,所以他便派祢衡出使劉表,企圖以劉表無謀無量殺死祢衡,使自己毫無損失地解除心頭之恨。

    劉表竟然識破了曹操的如意算盤,竟然也容忍了祢衡的譏諷,但他令祢衡去見黃祖,将祢衡放到黃祖的刀下。

    不過曹操也沒有失算,不管将祢衡轉置誰的刀下殺戮,都應該說沒有出曹操的謀算。

    并且,劉表這個“二傳”更有利于曹操,它似乎淡化了曹操的謀算,似乎減輕了曹操殺害祢衡的罪責。

     借刀殺人之例說——檀道濟量沙充糧止降 公元431年,南朝的宋文帝派遣征南大将軍檀道濟(?一436年)攻打北魏。

    大半年來,大小戰鬥30餘次,宋軍屢屢取勝。

    隻是勞師遠征,後方糧草一時難以供應。

    進軍至曆城(今山東濟南市郊)時,糧食已盡,軍心不定。

    檀道濟隻得領兵南撤。

    但有些士兵在路上投降了魏軍,把宋軍缺糧的情況報告了他們。

    魏軍于是緊緊追擊,宋軍處于險境之中。

    這天晚上,檀道濟在軍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