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兵不厭詐——張飛詐醉擒劉岱

關燈
命令部隊原地休息。

     夜幕降臨,劉伯承已經定下了擺脫追擊敵人的計策。

    他胸有成竹地命令大家:“脫下腳上的草鞋,把它倒過來穿在腳上!”戰士們開始不理解是什麼意思,但都執行了命令。

    然後劉伯承又命令部隊按原路返回,再拐彎朝路旁的一座山上爬去… 就在敵人為失去追擊目标而為難之時,在樹林邊沿搜索的敵尖兵班一個士兵發現了劉伯承他們穿草鞋行軍留下的“特制腳印”。

    根據這種腳印所指方向,敵尖兵留下“路标”,繼續追擊。

    大批敵軍也跟着尖兵班設下的“路标”繼續追擊。

     然而這個時候的敵人都是與劉伯承他們背道而馳的,追趕的速度越快,離劉伯承他們越遠。

     劉伯承就這樣巧妙地擺脫了敵人追擊,化險為夷。

     兵不厭詐之例說——鄧小平巧用蛛網退緻 1930年盛夏的一天,紅七軍政委、26歲的鄧小平在有江附近擺脫白匪追擊時,不慎摔傷了腿,走起路來一拐一拐的,很不方便。

    白匪在後面追來,情況非常危急。

    就在這個時候,我地下黨一個交通員正巧經過這裡,他背起鄧小平趟過百色附近的布柳河,鑽進了離河不遠的一個舊瓦窯洞裡。

    洞内陰森潮濕,蚊子成群,不一會兒兩人便被蚊子叮得奇癢難忍,加之南方的雨季,高溫、悶熱,在洞内呆着的确不好受。

     鄧小平與交通員低聲說了幾句話,便領着交通員來到洞外。

    他們倆在洞外捉了許多當地人都知道的非常善于結網的花背蜘蛛,把它們放在洞口附近。

    這種花蜘蛛,個兒大,螯肢多為鉗狀,頭胸部有四對步足,腹部有紡績器,結網迅速牢固。

    大概是因為這些花蜘蛛有“特異功能”,它們知道洞内有許多蚊子,為了堵住這些蚊子,必須盡快結網,堵住洞口。

    于是,在花蜘蛛勤奮工作下,不一會兒,洞口就結起了幾張大網,網上粘滿許多蚊子。

     就在這時,追擊鄧小平的白匪過了布柳河。

    正在他們東張西望,決定往什麼方向繼續追擊的時候,有個白匪發現不遠處有座窯洞,向其連長報告。

     白匪連長下令:“去,你去看看!”那個士兵無可奈何,隻好硬着頭皮蹑手蹑腳地走向洞口。

    當他正害怕進洞的時候,擡頭一看,忽然發現洞口有許多蜘蛛網。

    這一下使他找到了不進洞内的理由,這個士兵趕快回過身來,對連長說:“報告連長,洞口的蜘蛛網都沒有破,哪會有人進去呀?”敵連長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便把頭一歪,說了聲“撤”,便帶着隊伍又到别的地方搜索去了。

     兵不厭詐之例說——瓊尼鑽空逃關稅 美國的海關已有數百年時曆史,蓄謀逃避嚴密的海關管理條例,又要不犯法,簡直比登天還難。

    但進口商瓊尼卻得逞了。

    他的辦法是仔細研究海關的各項規章條例,預料海關人員可能作出的某些假設,然後精心策劃鑽空子。

     進口法國女式皮手套須繳納高額進口稅,因此這種手套在美國的售價格外昂貴。

    瓊尼跑到法國,買下了l萬副女式皮手套。

    随後,他仔細把每副手套都一分為二,将其中l萬隻左手套發運到美國。

     這位進口商一直不去提取這批貨物。

    他讓貨物留在海關,直到過了提貨期限。

    凡遇這種情況,海關得将此作為無主貨物拍賣處理。

    于是,這1萬隻舶來的左手套全部被送到了拍賣行。

    由于一整批左手套毫無價值,這樁生意的投标人隻有一個,就是這位進口商的代理人。

    他隻出了二筆微不足道的錢,就把它們全部買了下來。

    這時海關當局已意識到了其中的蹊跷。

    他們曉谕下屬:務必嚴加注意,可能有一批右手套舶到,不能讓那個狡猾的進口商得逞。

     然而,這位進口商已經料到了這一着。

    他還料到,海關人員會假設這些右手套會像上次的左手套一樣一次整捆運來。

    于是,他把那些右手套分裝成5000盒,每盒裝兩隻右手套。

    他期望海關官員會認為,一盒裝兩隻手套,那一定是一副。

    這個寶又押中了。

    第二批貨物一路綠燈通過了海關。

    這位進口商隻繳了5000副手套的關稅,再加上在第一批貨拍賣時付的那一小筆錢,就把1萬副手套都順利地弄到了美國。

    事後,他在對人談起這件事時,得意地說:“海關雖嚴,仍有孔可鑽,我成功了!” 許多人對外部世界的判斷,是建立在隐蔽的或已知的假設之上的,而對這種假設的正确與否,往往不作認真嚴格的檢驗,隻憑以往的經驗進行慣性的推論。

    瓊尼正是抓住這一點,以合法的手段闖過了号稱最為森嚴的美國海關,發了一筆橫财。

     兵不厭詐之例說——阮文惠空船破敵 1786年6月,阮文惠率領的越南西山農民起義軍占領了渭潢。

    渭潢離升龍(今越南河内)不過70裡,北方鄭朝的大小官吏聽說西山軍占領渭潢,大為震驚,亂作一團。

    鄭楷慌忙組織軍隊抵抗,先派丁錫壤率領水軍沿浮沙江(紅河下遊的一段)截擊,再派步兵埋伏在江岸應援。

    兩軍相持了一段時間。

    一天晚上,刮起很大的南風,對西山軍向北行船非常有利。

    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