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草船借箭——諸葛亮草船借箭
關燈
小
中
大
突然襲擊面前昏了頭腦,來不及細想,脫口反駁說:“噢!證券嗎?信裡可沒有什麼證券!”律師等的就是這句話。
這等于承認收到過夏倍的信。
羅斐夫人自知失言,但為時已晚,在律師的堅持下,被迫同意與夏倍和解。
真意隐問,就是将對方不願承認的事實隐含在某一明顯錯誤的問題中,誘使對方對明顯錯誤加以反駁,予以否定,以達到肯定事實,置對方于被動。
在上面這個故事中。
但爾維将對方不願承認的事實——收到過夏倍的信,隐含在錯誤的問題——信中還有證券中,設下圈套,誘使羅斐夫人反駁這一明顯的錯誤。
果不其然,羅斐夫人落入圈套,以敗北而告終。
草船借箭之例說——洛克菲勒負債辦企業 約翰·洛克菲勒是“洛克菲勒王朝”的創建者,是美國企業界的拿破侖。
1855年起,洛克菲勒中學畢業後,在休伊特——塔特爾商行找到了一份工作。
到1858年,他已能掙到年薪600美元。
然而,他知道自己對這家公司的貢獻遠不止于此,因此,要求加薪。
這一要求被拒絕了。
洛克菲勒一氣之下,找到了莫裡斯·克拉克,兩人決定合辦企業。
洛克菲勒當時僅有800美元,于是就到他父親那裡借到1000美元。
此後,為了擴大自己初創的企業,他一再到父親那裡告貸,借錢的利息總是100%。
在第一個年頭裡,他們的代理商号經銷了45萬美元的貨物,從中賺取4000美元,第二年盈利又上升到1.7萬美元。
在1863年,莫裡斯·克拉克的一個朋友塞缪爾。
安德魯斯加入了克拉克——洛克菲勒商号的合股經營,并建議經營煉油業。
這一建議得到了克拉克與洛克菲勒的一緻同意。
但是,到1865年,興旺發達的公司由于合夥人意見上的分歧而分裂了。
洛克菲勒對于克拉克在擴大業務方面所表現的畏畏縮縮的态度愈來愈惱火。
這時商行已負債10萬美元,而洛克菲勒還想進一步擴大企業。
雙方僵持不下,于是大家同意将企業出售給出價最高的人。
拍賣是1865年2月2日進行的。
洛克菲勒代表安德魯斯和本人為一方,克拉克為一方。
克拉克開始喊價500美元,洛克菲勒加到1000美元。
喊價扶搖直上,從4萬美元升到5萬美元,又升到6萬美元。
最後,莫裡斯·克拉克掙紮着說:“7.2萬美元。
”洛克菲勒立即接口說:“7.25萬美元。
”克拉克有氣無力地攤開雙手說:“這個生意歸你了。
” 洛克菲勒當時是初出茅廬,自然沒有這麼多錢,他從銀行中借出7.25萬美元給了克拉克。
洛克菲勒後來和一位友人叙舊時說,那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這一天決定了我的事業。
” 自身的經濟實力不足,又要發展自己,有時可以負債經營,借得錢來,組織生産,以求賺回更多的錢,壯大自己的實力。
洛克菲勒從開創小商行到買下這一小公司,無一不是負債經營,然而他卻成功了,由此足見其過人的膽識與智慧。
草船借箭之例說——李光前白手創業 李光前是已故的新加坡華人企業家,頗賦經營才能。
1914年,他被聘為新加坡中華國貨公司的英文财庫,并處理采辦與交涉等事務,當時民國初立,中國商務印書館與中華書局分别出版了新型的“共和版”課本和“中華版”教科書,東南亞各地有許多華僑學校,但采用的仍是清末的舊課本。
李光前目光敏銳,感到機不可失,于是與國内出版社聯系,買入大批新教科書轉售給各僑校,為公司赢得了一筆可觀的收入。
1928年8月31日,李光前創立了自己的公司——南益樹膠公司。
之前,他準備購買膠園,擴大規模。
這時,剛好有一位英國商人準備回國,想把麻坡的1000英畝膠園以10萬元價格出售。
李光前調查之後決定購買。
然而,他的嶽父陳嘉庚先生表示反對,因為膠園經常有猛虎傷人。
如果工人不敢去割膠,膠園再便宜,也會荒蕪。
李光前認為膠園價格将會倍增,因為政府已準備在該膠園附近修建公路;有了公路,人來車往,老虎也會絕迹。
他堅持己見,籌錢把膠園買了下來。
不久,李光前的預言變成了現實。
政府在此膠園附近修建公路,膠園價格暴漲了2—3倍。
1928年,李光前把這片膠園以大約40萬元的高價售出。
這樣,在短短一年内,李光前就淨賺了30萬元左右。
他正是用這筆錢創辦了南益公司。
萬事萬物在不停地變化,這變化中蘊藏着無窮的機遇。
熟視無睹,或無力抓住機會者,遺恨一生;而接受挑戰,勇于嘗試者,終有所成。
在上述兩個例子中,一是李光前人取我予,小試鋒芒;一是他高瞻遠矚,大顯神通。
可見,成功者在機遇面前總是主人。
草船借箭之例說——肯尼迪借人之口入參議院約翰·肯尼迪當上衆議員後。
又想進入參議院大門。
他第一次競選參議員時的對手是亨利·科博特·洛奇。
在競選中最使他撓頭的就是猶太人選民的态度問題。
洛奇從紐約請來猶太人議員雅各布·賈維茨為他助陣。
在波士頓一次有許多猶太人出席
這等于承認收到過夏倍的信。
羅斐夫人自知失言,但為時已晚,在律師的堅持下,被迫同意與夏倍和解。
真意隐問,就是将對方不願承認的事實隐含在某一明顯錯誤的問題中,誘使對方對明顯錯誤加以反駁,予以否定,以達到肯定事實,置對方于被動。
在上面這個故事中。
但爾維将對方不願承認的事實——收到過夏倍的信,隐含在錯誤的問題——信中還有證券中,設下圈套,誘使羅斐夫人反駁這一明顯的錯誤。
果不其然,羅斐夫人落入圈套,以敗北而告終。
草船借箭之例說——洛克菲勒負債辦企業 約翰·洛克菲勒是“洛克菲勒王朝”的創建者,是美國企業界的拿破侖。
1855年起,洛克菲勒中學畢業後,在休伊特——塔特爾商行找到了一份工作。
到1858年,他已能掙到年薪600美元。
然而,他知道自己對這家公司的貢獻遠不止于此,因此,要求加薪。
這一要求被拒絕了。
洛克菲勒一氣之下,找到了莫裡斯·克拉克,兩人決定合辦企業。
洛克菲勒當時僅有800美元,于是就到他父親那裡借到1000美元。
此後,為了擴大自己初創的企業,他一再到父親那裡告貸,借錢的利息總是100%。
在第一個年頭裡,他們的代理商号經銷了45萬美元的貨物,從中賺取4000美元,第二年盈利又上升到1.7萬美元。
在1863年,莫裡斯·克拉克的一個朋友塞缪爾。
安德魯斯加入了克拉克——洛克菲勒商号的合股經營,并建議經營煉油業。
這一建議得到了克拉克與洛克菲勒的一緻同意。
但是,到1865年,興旺發達的公司由于合夥人意見上的分歧而分裂了。
洛克菲勒對于克拉克在擴大業務方面所表現的畏畏縮縮的态度愈來愈惱火。
這時商行已負債10萬美元,而洛克菲勒還想進一步擴大企業。
雙方僵持不下,于是大家同意将企業出售給出價最高的人。
拍賣是1865年2月2日進行的。
洛克菲勒代表安德魯斯和本人為一方,克拉克為一方。
克拉克開始喊價500美元,洛克菲勒加到1000美元。
喊價扶搖直上,從4萬美元升到5萬美元,又升到6萬美元。
最後,莫裡斯·克拉克掙紮着說:“7.2萬美元。
”洛克菲勒立即接口說:“7.25萬美元。
”克拉克有氣無力地攤開雙手說:“這個生意歸你了。
” 洛克菲勒當時是初出茅廬,自然沒有這麼多錢,他從銀行中借出7.25萬美元給了克拉克。
洛克菲勒後來和一位友人叙舊時說,那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這一天決定了我的事業。
” 自身的經濟實力不足,又要發展自己,有時可以負債經營,借得錢來,組織生産,以求賺回更多的錢,壯大自己的實力。
洛克菲勒從開創小商行到買下這一小公司,無一不是負債經營,然而他卻成功了,由此足見其過人的膽識與智慧。
草船借箭之例說——李光前白手創業 李光前是已故的新加坡華人企業家,頗賦經營才能。
1914年,他被聘為新加坡中華國貨公司的英文财庫,并處理采辦與交涉等事務,當時民國初立,中國商務印書館與中華書局分别出版了新型的“共和版”課本和“中華版”教科書,東南亞各地有許多華僑學校,但采用的仍是清末的舊課本。
李光前目光敏銳,感到機不可失,于是與國内出版社聯系,買入大批新教科書轉售給各僑校,為公司赢得了一筆可觀的收入。
1928年8月31日,李光前創立了自己的公司——南益樹膠公司。
之前,他準備購買膠園,擴大規模。
這時,剛好有一位英國商人準備回國,想把麻坡的1000英畝膠園以10萬元價格出售。
李光前調查之後決定購買。
然而,他的嶽父陳嘉庚先生表示反對,因為膠園經常有猛虎傷人。
如果工人不敢去割膠,膠園再便宜,也會荒蕪。
李光前認為膠園價格将會倍增,因為政府已準備在該膠園附近修建公路;有了公路,人來車往,老虎也會絕迹。
他堅持己見,籌錢把膠園買了下來。
不久,李光前的預言變成了現實。
政府在此膠園附近修建公路,膠園價格暴漲了2—3倍。
1928年,李光前把這片膠園以大約40萬元的高價售出。
這樣,在短短一年内,李光前就淨賺了30萬元左右。
他正是用這筆錢創辦了南益公司。
萬事萬物在不停地變化,這變化中蘊藏着無窮的機遇。
熟視無睹,或無力抓住機會者,遺恨一生;而接受挑戰,勇于嘗試者,終有所成。
在上述兩個例子中,一是李光前人取我予,小試鋒芒;一是他高瞻遠矚,大顯神通。
可見,成功者在機遇面前總是主人。
草船借箭之例說——肯尼迪借人之口入參議院約翰·肯尼迪當上衆議員後。
又想進入參議院大門。
他第一次競選參議員時的對手是亨利·科博特·洛奇。
在競選中最使他撓頭的就是猶太人選民的态度問題。
洛奇從紐約請來猶太人議員雅各布·賈維茨為他助陣。
在波士頓一次有許多猶太人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