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框裡,神情很嚴肅,很辛苦,當然,也很漂亮。
不知為什麼,她覺出自己的眼睛潮濕了。
母親一生中隻有過一次失敗的婚姻,這次失敗的婚姻留下兩個記錄:一個,是她這個女兒;另一個,是對所有男人的不信任。
她獨自一人将女兒帶大,女兒從小也便在沒有父親的家庭中長大。
米娜經常羨慕别的女孩子,當看見她們被父親手拉手領着在街上玩耍時,她常常會呆呆地站住,直到他們的背影遠去。
這時,她往往會咬住自己的手指,好像對手指的吮吸能夠克服内心的寂寞。
在童年的想象中,最經常的故事就是有一天突然一個高大英俊的男人出現了,他拉着自己的手說:我就是你的爸爸。
每當她在書籍中、電影中看到某個了不起的男人時,她就會在心中編織一個故事,讓這個男人最終以父親的身份奇迹般地出現在面前。
這種時候,她會對母親生出些許怨恨:怨恨母親沒有為自己找下一個好父親。
懵懵懂懂中,盧鐵漢高大的形象出現了,他側對着自己走過去,又站住,轉過那大理石一樣高聳的額頭看着她。
這原本是一個令人恐怖的形象,她最初覺得他像一個陰險叵測的壞人。
當那厚厚的嘴唇嚅動着說話時,更讓她覺得一種冷酷。
然而,随着他們的接近,她卻慢慢感到對方的和善,這種和善淡化了他相貌的獰厲而襯托了他身份的高貴,并且和自己一貫想象的父親有了遠遠的一點聯系,當然,比自己想象中的父親更遙遠,在某種意義上似乎更像爺爺。
夜深了,校園裡一片寂靜。
她覺出夏日的悶熱,掙紮着欠起身,關上台燈後拉開窗簾,推開了窗戶。
窗外瀉進來的新鮮空氣給了她奇妙的自由感覺,她顧不得對蚊蟲的禁忌,将紗窗也打開了。
大雨過後的後半夜顯出了透人的涼爽與濕潤,近處的幾個單雙杠在黑暗的樓影中無聲無息地構成着幾何圖案。
黑色的樓影過去,在月光的照射下,體育器械室的平房屋頂像帽檐,帽檐下是一扇一扇映着月光發亮的玻璃窗,像審視的眼睛。
再遠處,就是月光下的大操場了,相對的足球大門隔着遙遠的距離虎視眈眈。
沿着學校的圍牆,一排高大的楊樹在深夜中像深色的山脈将校園圍住。
楊樹後面是圓明園遺址,一片野草坡中,豎立着英法聯軍焚燒後遺下的石柱、石門和零零散散裸露在土地外面的石基。
大片大片的湖泊裡長滿了蘆葦。
夜空中蘆葦的氣息、野草的氣息、楊樹的氣息像睡神一樣遊蕩着。
更遠處就是麥田和稻田包圍的村莊,隐隐約約能聞到遠處飄來的稻香。
麥子剛剛割過,留着麥茬的土地被雨水浸濕後,将麥草的香氣播散得十分遙遠。
甯靜中聽到水流的聲音,小河就在操場邊那排楊樹的後面,幾個膚淺的小小落差,讓河水發出占領夜晚空間的音響,間或聽到農村的犬吠。
月光如此明亮,居然還聽到雄雞打鳴的聲音,她不由得想到了高玉寶“半夜雞叫”的故事。
看着窗外黑暗而又明亮的夜色,看着操場上一片片雨後的積水在月光下鏡子一樣發亮,她多少忘記了一天來的遭遇,或者說正視了自己的遭遇。
她不死,她要好好活下去。
第一,要想辦法養好傷口,特别要養好臉上的傷口。
要盡可能保住自己的容貌。
第二,要應付好眼前的文化大革命,也許可以裝瘋。
剛才自己撲到地上将嘔吐物塞到嘴裡吞咽的行為在那幾個女學生中引起的驚駭,使她看到了瘋子的力量。
第三,要盡快和盧鐵漢聯系,同時又絕不能連累他;隻要不連累他,他就可能幫助自己。
最好能找到機會不惹人注意地溜到辦公室打個電話。
或者托盧小龍轉交一封信,但這樣不妥,盧小龍肯定不知道她和盧鐵漢的這層關系。
還是寄信更安全。
第四,她要看一看自己有沒有在文化大革命中要求進步的機會。
她要争取做革命的動力,不做革命的對象。
這樣思索着,窗外的月色更亮了,樓影投下的黑暗與月光照亮的廣大空間的分界更清楚了。
黑壓壓的楊樹後面升起缭繞的霧氣,霧氣像一個個若有若無的問号在操場的邊緣模模糊糊地飄動起來。
操場東邊是一片桃園,桃園後面的池塘中響起了一聲兩聲有力的蛙鳴,更多的蛙鳴此起彼伏地在月夜中連成一片。
不知為什麼,她覺出自己的眼睛潮濕了。
母親一生中隻有過一次失敗的婚姻,這次失敗的婚姻留下兩個記錄:一個,是她這個女兒;另一個,是對所有男人的不信任。
她獨自一人将女兒帶大,女兒從小也便在沒有父親的家庭中長大。
米娜經常羨慕别的女孩子,當看見她們被父親手拉手領着在街上玩耍時,她常常會呆呆地站住,直到他們的背影遠去。
這時,她往往會咬住自己的手指,好像對手指的吮吸能夠克服内心的寂寞。
在童年的想象中,最經常的故事就是有一天突然一個高大英俊的男人出現了,他拉着自己的手說:我就是你的爸爸。
每當她在書籍中、電影中看到某個了不起的男人時,她就會在心中編織一個故事,讓這個男人最終以父親的身份奇迹般地出現在面前。
這種時候,她會對母親生出些許怨恨:怨恨母親沒有為自己找下一個好父親。
懵懵懂懂中,盧鐵漢高大的形象出現了,他側對着自己走過去,又站住,轉過那大理石一樣高聳的額頭看着她。
這原本是一個令人恐怖的形象,她最初覺得他像一個陰險叵測的壞人。
當那厚厚的嘴唇嚅動着說話時,更讓她覺得一種冷酷。
然而,随着他們的接近,她卻慢慢感到對方的和善,這種和善淡化了他相貌的獰厲而襯托了他身份的高貴,并且和自己一貫想象的父親有了遠遠的一點聯系,當然,比自己想象中的父親更遙遠,在某種意義上似乎更像爺爺。
夜深了,校園裡一片寂靜。
她覺出夏日的悶熱,掙紮着欠起身,關上台燈後拉開窗簾,推開了窗戶。
窗外瀉進來的新鮮空氣給了她奇妙的自由感覺,她顧不得對蚊蟲的禁忌,将紗窗也打開了。
大雨過後的後半夜顯出了透人的涼爽與濕潤,近處的幾個單雙杠在黑暗的樓影中無聲無息地構成着幾何圖案。
黑色的樓影過去,在月光的照射下,體育器械室的平房屋頂像帽檐,帽檐下是一扇一扇映着月光發亮的玻璃窗,像審視的眼睛。
再遠處,就是月光下的大操場了,相對的足球大門隔着遙遠的距離虎視眈眈。
沿着學校的圍牆,一排高大的楊樹在深夜中像深色的山脈将校園圍住。
楊樹後面是圓明園遺址,一片野草坡中,豎立着英法聯軍焚燒後遺下的石柱、石門和零零散散裸露在土地外面的石基。
大片大片的湖泊裡長滿了蘆葦。
夜空中蘆葦的氣息、野草的氣息、楊樹的氣息像睡神一樣遊蕩着。
更遠處就是麥田和稻田包圍的村莊,隐隐約約能聞到遠處飄來的稻香。
麥子剛剛割過,留着麥茬的土地被雨水浸濕後,将麥草的香氣播散得十分遙遠。
甯靜中聽到水流的聲音,小河就在操場邊那排楊樹的後面,幾個膚淺的小小落差,讓河水發出占領夜晚空間的音響,間或聽到農村的犬吠。
月光如此明亮,居然還聽到雄雞打鳴的聲音,她不由得想到了高玉寶“半夜雞叫”的故事。
看着窗外黑暗而又明亮的夜色,看着操場上一片片雨後的積水在月光下鏡子一樣發亮,她多少忘記了一天來的遭遇,或者說正視了自己的遭遇。
她不死,她要好好活下去。
第一,要想辦法養好傷口,特别要養好臉上的傷口。
要盡可能保住自己的容貌。
第二,要應付好眼前的文化大革命,也許可以裝瘋。
剛才自己撲到地上将嘔吐物塞到嘴裡吞咽的行為在那幾個女學生中引起的驚駭,使她看到了瘋子的力量。
第三,要盡快和盧鐵漢聯系,同時又絕不能連累他;隻要不連累他,他就可能幫助自己。
最好能找到機會不惹人注意地溜到辦公室打個電話。
或者托盧小龍轉交一封信,但這樣不妥,盧小龍肯定不知道她和盧鐵漢的這層關系。
還是寄信更安全。
第四,她要看一看自己有沒有在文化大革命中要求進步的機會。
她要争取做革命的動力,不做革命的對象。
這樣思索着,窗外的月色更亮了,樓影投下的黑暗與月光照亮的廣大空間的分界更清楚了。
黑壓壓的楊樹後面升起缭繞的霧氣,霧氣像一個個若有若無的問号在操場的邊緣模模糊糊地飄動起來。
操場東邊是一片桃園,桃園後面的池塘中響起了一聲兩聲有力的蛙鳴,更多的蛙鳴此起彼伏地在月夜中連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