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無論哪裡的人踏入北京,都會知道北京有一塊特别的地方,叫燕京區。

    燕京區是一片很大的地方,中心是一個四四方方的公園,也是一個古色古香的古建築,叫日月壇。

    日月壇南北東西各開一門。

     日月壇的南邊是南苑,這裡有芙蓉國最著名的大學之一──北清大學。

     日月壇的東邊是東苑,北清大學工科分校──北清東校就設在這裡。

     日月壇的北邊是北清大學附屬中學──北清中學。

    在北清中學的背後,是芙蓉國曆史上有名的圓明園舊址。

    一百多年前的英法聯軍放火将它燒成一片灰燼,殘存的廢墟上是一片片的草坡、葦塘、稻田和農莊,彌漫伸展到很遠。

    在北清中學稀稀疏疏的領地内,有一棵北京城内最古老的槐樹,像一個飽經滄桑的童話神秘莫測地立在那裡。

    這棵樹下又有幾個神秘的小院,高牆鎖閉着沒有任何聲響的空間。

    當一群烏鴉從高大的古樹上沙啞地鳴叫着投落下來時,很難從它們飛行的軌迹中判斷這幾個灰沉沉的四方院落是否有人居住。

    據附近的老人們交頭接耳的議論,這裡似乎軟禁着幾個曾經大膽妄言的将帥。

     日月壇的西邊就是西苑了,那裡有一處由花崗岩圍牆堂堂皇皇圍起來的地方。

    從外望去,其間松柏蒼蒼,掩映着一些樓閣。

    這裡住着若幹既不惹人注意又有某種高貴身份的人物,他們和京城大多數人的生活保持着相當的距離。

     環繞日月壇轉了一圈,我們又回到位處日月壇南邊的北清大學。

    需要補充介紹的是,在北清大學的南邊是一大片繁華商業區,沿襲着幾百年前的老名──黃村。

     公元1966年6月1日,中國的文化大革命「1」在北清大學開始了。

    這場大革命很快輻射向全國,首先受到輻射的自然是北京。

    北清大學附屬中學──北清中學最先受其影響,在炎熱的夏季,這所中學第二天就開始了自己的大革命運動。

     因為急于搶先跟進,這個坐落在圓明園舊址的中學裡的學生們能夠想到的第一個革命行動,是将一男一女兩個年輕老師揪了出來。

    将兩塊小黑闆貼上有光白紙,用毛筆寫上“反革命流氓分子”挂在了他們的脖子上。

    男老師叫賈昆,女老師叫米娜,他們的名字也都分别寫在了各自胸前的牌子上,并且用紅筆打上了大大的“×”。

     這一天,校園裡洶湧喧嚷,人頭攢動,停課鬧革命事實上從這一天起已在北清中學開始,一群學生将兩個反革命流氓犯推搡到操場的檢閱台上進行公審批鬥。

    檢閱台位于包圍足球場的環形跑道旁邊,那是運動會時校領導就座的地方。

    一男一女兩個反革命流氓犯被一群氣洶洶的學生一左一右反剪着胳膊,摁成噴氣式「2」。

     我們一時還無法看清學校的師生們對大革命就這樣開始持什麼态度,我們隻看到操場上聚攏的各種各樣的面孔:或震驚,或興奮,或驚愕,或恐慌,或疑惑,或猶豫,或好奇,或刺激,或喜笑顔開,或前瞻後顧,或惴惴不安,或毛骨悚然,或故作輕松,或故作激昂慷慨……不少人抻長脖子踮起腳尖,拼命往前擠。

    這其中無論什麼樣的表情,獵奇是普遍的,就像街頭撞死了人,兇惡的人,善良的人,同情的人,幸災樂禍的人,都不會放過圍觀的機會。

    上千之衆像是争奪光源的一簇荒草,傾斜着聚向檢閱台;又像是一齊躍出海面的一千多條海豚,争戲着一隻色彩豔麗的大圓球;還像同時從草叢中立起身來大大小小的上千條毒蛇,或驚恐、或兇狠、或猶豫、或堅決地注視着同一個目标。

    每條蛇的眼睛都在露出思索,咝咝咝吐出的信子表明内心思索的節奏。

    聚攏向檢閱台的一千多人還像上千隻章魚的觸角在海水中朝向同一個目标,在彎彎曲曲地不停舞動着,最終要攫取什麼。

    六月的上午,天氣晴朗,甚至可以說十分炎熱。

    這一千多人還像一大片向日葵,齊刷刷地仰起接受陽光的金燦燦的面孔,這些面孔構成了一個特别的抛物鏡,焦點聚在檢閱台上。

     上午的太陽半斜不直地照下來,男女學生如此密集地簇擁在一起,空氣中飄散着驕陽蒸發的濃烈汗氣。

    無論面對多麼令人鬥志昂揚或驚心動魄的場面,人群中隻要有男女,性的意味便悠然存在。

    在今天這個突如其來的革命運動中,這個一向以校風嚴肅聞名的校園裡,男男女女